全國現假陰性病例怎麼回事 假陰性病例有哪些特點?

2020-12-14 海峽網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梁連春(中)圍繞新冠肺炎患者診治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中新網北京2月8日電 (記者 杜燕)治癒後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還具有傳染性嗎?為什麼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的患者最終成為確診病例?……針對以上疑問,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梁連春一一解惑。

咽拭子核酸檢測陰性能放心嗎?

日前,位於北京市的中日友好醫院,一名武漢來京的發熱患者入院前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甲流核酸測為陽性,於1月30日以「重症甲流」收入院。入院後通過肺泡灌洗檢測,顯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為陽性。

對此,梁連春表示,常規對疑似新冠肺炎患者隔日進行共兩次咽拭子核酸檢測,如果出現一次陽性則確診,如出現兩次陰性,則基本可排除感染。

他稱,任何實驗都可能出現假陽性或者假陰性的情況,這可能與採集標本的方式和方法有關,可能與試劑盒的敏感度有關,也可能與疾病發展的階段有關,比如病人處於疾病的早期。針對新冠肺炎病例,通過採集下呼吸道標本的方式,會提高診斷的陽性率。

三次咽拭子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是否說明新冠病毒隱匿性很強,是否會給新冠肺炎確診帶來挑戰?梁連春表示,會對臨床診治帶來一定困難。不過,經過綜合手段可確診。

安源 攝

有症狀、核酸陰性患者如何診治?

「流行病學史對於傳染病的診斷非常重要。」梁連春指出,目前是冬季流感的高發期,今年新冠病毒的流行和流感病毒的流行重疊,且兩者引發的臨床症狀很相似。因此,確診需要根據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影像檢查、核酸檢測等來綜合判斷。

除了無症狀的隱性感染者之外,梁連春提到,在臨床上還遇到一些患者,出現發熱等臨床症狀、影像檢測也類似新冠肺炎,但核酸檢測是陰性,「對這類病人按照確診病例來進行管理。經治療後達到確診病例的出院標準後,才會讓他們出院。」

什麼患者容易危重症或死亡?

截至2月7日24時,北京市累計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315例,其中死亡2例、出院34例。

梁連春表示,2例死亡病例中,有1例曾收治在該院,是位94歲老人,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

他介紹,從該院目前收治的確診病例來看,大部分為輕型和普通型病例,佔80%左右。年齡大於65歲的病例約佔30%,部分老年人因患有糖尿病、心臟病等基礎疾病,出現病情偏重的情況。

他表示,輕型與普通型病例經對症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後,多於2周左右康復出院。重症患者經過及時診治,大部分也可痊癒出院。目前,該院收治的確診病例中已有20人治癒出院。

出院患者還具有傳染性嗎?

痊癒出院的患者是否還具有傳染性?梁連春表示,患者體溫正常達到3天,間隔一天、共做兩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再結合肺部影像,達到出院標準才會出院,「治癒了就應該沒有傳染性了」。

他說,抗病毒的恢復有一個病程。因此,目前對於出院病人,均建議居家隔離5至7天。(完)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核酸檢測「假陰性」?
    然而,之前媒體多次報導,這次新冠肺炎病毒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並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檢測出核酸陽性,即核酸檢測結果出現了假陰性。比如,英雄李文亮醫生的前兩次核酸檢測結果一直是陰性,直到第三次檢測才是陽性,在一定程度上耽誤了病情的診斷治療。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的一位武漢來京發熱肺炎患者,入院前3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甲流核酸檢測陽性,因此於1月30日以「重症甲流」收入院。
  • 核酸檢測多次出現假陰性,竟是這幾個原因在搗鬼!
    為了疫情能夠早日得到防控,我們從標本採集、檢測方法、產品穩定性等多方面分析產生假陰性的可能原因,並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目的為切實降低檢測假陰性或假陽性率提供臨床參考,為COVID-19在臨床上早點準確診斷及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撐。
  • 破解「假陽性、假陰性」,科技部部署「診斷試劑靈敏度超過去3倍...
    在新冠肺炎診療戰場上,時常出現試劑診斷假陰性、假陽性的困擾。這不僅困擾著診斷環節,也存在於康復環節。沒有精準的診斷難以有精準的治療,再次突顯重要性。現在臨床上這兩個環節都存在問題,所以會帶來假陽性和假陰性。比如現在的康復患者,出院時的核酸復陽問題,有可能在出院時檢測操作不當來的的假陰性,也有可能是採樣不到位,但是康復的患者不會復發,不要造成恐慌。」一位病毒學家表示。假陰性和假陽性不斷出現,不但讓公眾感到困惑,更是讓臨床醫生困惑。
  • 瀋陽一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確診前三次核酸檢測呈陰性
    新華社瀋陽1月7日電(記者汪偉 於也童)2021年1月6日0時至12時,瀋陽市新增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劉某。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檢測陰性是什麼意思 CT陽性陰性解釋
    其中的出院標準在「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基礎上,增加「肺部影像學顯示炎症明顯吸收」,連續兩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陰性(採樣時間間隔至少1天),可解除隔離出院或根據病情轉至相應科室治療其他疾病。對此,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5日表示,這幾個標準對於全國都是適用的,不存在湖北另實行其他標準的問題。
  • 衛健委回應無創DNA漏檢: 存假陰性和檢測失敗病例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有關負責人在回復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函時強調,無創DNA產前檢測技術目前仍存在假陰性和檢測失敗病例,其僅為產前篩查和診斷技術的一個環節,要與上遊的篩查前諮詢和下遊的後續診斷、追蹤隨訪、診斷後諮詢等多個環節相互協同形成完整服務鏈。
  • 天橋劇場:確診病例演出時是陰性,劇場外環境標本全陰性
    1月1日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20年12月31日確診病例中,有1例曾於12月18日7時-19時乘學校大巴到天橋劇場演出。剛剛,天橋劇場就此發出情況說明。天橋劇場的情況說明表示,經核實,該病例在2020年12月15日進入天橋劇場前的核酸檢測證明為陰性。12月18日在天橋劇場參加學校內部演出,未公開售票,演出當天,天橋劇場曾按疫情防控要求對每一位演出人員的健康狀況進行了確認,所有人均無異常。12月25日上午該病例進行核酸檢測,結果仍為陰性。25日下午外出返校乘坐確診病例網約車司機所用車輛,成為密接者,30日確診為陽性。
  • 專家回答:兩次檢測陰性,為什麼最後也確診了?核酸檢測陰性結果的...
    記者提問:有的病例確診前兩次核酸和抗體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回答:首先,核酸檢測與抗體檢測是檢測兩種不同的物質,從兩個不同的角度反映感染情況。
  • 助力破解新冠病毒「假陰性」難題 多家企業宣稱研製出快檢試劑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真實病例核酸檢測陽性率可能只有30%到50%,通過採集咽拭子方法,還是有很多「假陰性」。「假陰性」病例的存在為疫情早發現、早隔離、早確診、早治療帶來了不小挑戰。
  • 新冠肺炎「假陰性」是怎樣造成的?
    「假陰性」引起高度重視在2月5日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將CT影像醫學的臨床表現納入診斷標準(僅限湖北省),這讓一些核酸檢測呈「假陰性」、但是在影像醫學有典型表現的病例能夠及早得到救治。
  • 湖北新增病例為何大幅增加?臨床診斷病例和疑似病例有何不同?
    湖北省衛健委稱,隨著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認識的深入和診療經驗的積累,針對湖北省疫情特點,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在湖北省的病例診斷分類中增加了「臨床診斷」,以便患者能及早按照確診病例接受規範治療,進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
  • 成都已完成檢測39.93萬人 除已報告病例外其餘均為陰性
    除已報告病例外,其餘均為陰性。成都市已採集環境樣本630份,其中陽性14份,陰性553份,其餘結果待出。累計檢測食品樣140件,結果均為陰性。12月8日以來,成都市就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建設、核酸檢測能力、院感防控、疫情防控培訓、物資儲備、日常診療及定點醫院改擴建等情況進行全面風險排查,及時防風險堵漏洞,截至目前已排查7966家。
  • 北京市朝陽區一確診病例曾到昌平天通苑 密接者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nbsp&nbsp&nbsp&nbsp佟立志表示,完成了密切接觸者、次級密切接觸者咽拭子樣本第一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對確診病例停留場所、公共空間及社區環境進行了採樣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假陰性 是什麼影響了準確率
    近日,有報導稱,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出現一名三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通過檢測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為什麼核酸檢測結果會出現假陰性?不同企業的試劑檢測產品有何異同?擴增讓新冠病毒現形大多數生物體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例如這次的新冠病毒。
  • 北京最新病例:解除隔離時檢測為陰性,回家2天後發病
    昨天(14日),北京市新增報告的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名境外輸入病例涉及到朝陽區勁松街道雙井首城國際小區。據疾控部門通報,該確診病例長期有輕咳、鼻炎症狀,解除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前,經核酸檢測陰性,回到居住地2天後發病。目前患者已在定點醫院進行治療。
  • 臺灣2日新增6例確診病例 5人持核酸陰性證明入境仍確診
    中國臺灣網12月3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日公布,島內新增6例新冠肺炎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 新冠病毒「假陰性」之惑
    病毒核酸檢測中,疑似新冠患者在前幾次檢測中呈陰性,但在多次檢測後最終呈陽性確診——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出現「假陰性」的情況,成為公眾關注焦點。隨著疫情發展,各方應對也在升級。新京報記者採訪發現,疫情初期試劑盒產能恢復有限、運輸困難、檢測效率跟不上等問題,均已得到解決或緩解。
  • 長春疾控:網傳「吉大一院病例」檢測結果為陰性,正居家隔離
    長春疾控:網傳「吉大一院病例」檢測結果為陰性,正居家隔離 @長春發布 5月13日消息,長春疾控中心於5月12日晚對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王某姝的咽拭子和血液樣本進行覆核檢測,新冠核酸和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 罕見病例!韓國17歲男孩8次檢查7次呈陰性,6天後不幸去世
    文/小何社會論標題:韓國現罕見病例:17歲高中生8次檢查7次呈陰性,6天後不幸去世從疫情開始出現之時,它就有猶如蝗蟲過境一般,席捲了很多國家。隨著有越來越多的人感染到新型冠狀病毒,我們最擔心的就是病毒會產生變異,這對於全人類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近日,在韓國發現了一例罕見的病例,一名17歲高中生8次檢測7次結果顯示為陰性,在6天後不幸離世,這也是韓國第一例未成年人死亡病例,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為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不斷出現假陰性?丨追問新冠肺炎
    2月7日,有報導稱,中日友好醫院出現一名三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通過檢測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不同企業的試劑檢測產品有何異同?為什麼核酸檢測結果會出現假陰性?目前的試劑盒數量,究竟能否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