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黎族的後裔——苗族的歷史與風俗揭秘

2021-01-10 臥看牽牛織女星

苗族,是一個十分古老的民族,目前總人口約940萬,在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排名居第四位 ,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海南等省份,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

據史料記載,苗族先民最早居住在黃河中下遊地區,他們的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蚩尤,至今在貴州的許多苗鄉裡仍然流傳著關於蚩尤的傳說 。

傳說苗族古代曾有文字,後來失傳 。《苗族古歌》中記載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戰爭及民族文化遷徙秘密容易暴露給敵人,不得已將文字焚燒,抹去,文字後來也就隨之丟失了,只留下了幾個寫在衣服上的文字。

苗族的宗教信仰各不相同,不同地區苗族的宗教信仰是不相同的,概括來說,苗族群眾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自然崇拜、圖騰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幾種。

苗族的主要自然崇拜對象有天、地、日、月、大樹、巨石等,在雲南省金平等地的苗族中,每年農作物抽穗時都要祭天公地母,祈求農作物的豐收。

苗族支系繁多、分布廣泛,他們崇拜的圖騰有很多,如鳳凰、蝴蝶、龍、鳥、鷹、竹等。貴州黔東南地區的苗族先民曾把楓木作為圖騰進行崇拜,湖南、湖北、四川與貴州交界的地區的苗族先民還以盤瓠為圖騰,至今這一帶還保留著盤瓠廟。

苗族十分盛行祖先崇拜,為了祈求祖先神靈的庇佑,每年都有規模較大的殺牛祭祖活動,每逢節日,苗族群眾也都要舉行祭祖儀式。許多苗族地區,家家堂屋正中都供有祖宗牌位,平常天天祭祀 。

苗族人大多能歌善舞,苗族飛歌高亢嘹亮,很有感染力;苗族舞蹈有蘆笙舞、板凳舞、銅鼓舞等,以蘆笙舞最普遍。蘆笙舞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陽節等節日及建房、豐收、迎親等日子裡跳,很受群眾歡迎 。

苗族民歌根據內容可分為情歌、酒歌、苦歌、喪歌、勞動歌等,曲調各不相同。苗族的樂器通常有蘆笙、嗩吶、簫笛、胡琴、月琴等 。

刺繡是苗族源遠流長的手工藝術,是苗族服飾主要的裝飾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苗族刺繡多以花鳥蟲魚和龍鳳麒麟為題材,刺繡成品色彩斑斕,栩栩如生,是民族工藝品中的精品 。

苗族的飲食習慣,苗族人喜吃酸,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製作酸湯、酸菜,苗族人喜歡飲酒,有一整套喝酒的習俗和禮儀,有些地方的苗族宴飲和敬酒時,還有唱酒歌的習俗。

苗族的主要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主要盛行於貴州黔東南和廣西融水的苗族聚居區。過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同,一般都在農曆的九至十一月份內舉行。過苗年的頭幾天,家家戶戶要打掃房屋,準備年貨,是苗族最隆重的節日。

四月八節,每年農曆的四月初八舉行。節日期間,要蒸製花餈米飯,聚集到一起吹笙,跳舞或對唱情歌。吃新節主要流行於貴州黔東南和廣西融水地區。每年農曆六七月間舉行,節期一般2天。蘆笙節主要流行於貴州黔東南一帶,一般在農曆的正月至三月舉行。趕秋節主要流行於湖南湘西和貴州松桃一帶的苗族地區,每年的立秋之日舉行,為期一天。

相關焦點

  • 2019文山首屆「花山濃情 苗韻未央」 苗族花山文化節暨華娜皇家馬戲團巡演文山站
    鄭重聲明:因本地民族文化素材圖片較少,以下苗族圖片僅為網絡宣傳示意圖使用,並不全權代表文山全部苗族風俗、習俗。苗族祭事、苗族風俗、苗族刺繡、苗族歌舞…….後來黃帝聯合炎帝實施計謀打敗了蚩尤,並驅趕其部族,後繁衍為九黎族,為不讓九黎族有機會聚眾造反,他們禁止九黎族聚居在一起,以此將九黎族團結一致的力量打散。面對如此情形,九黎族各部落領導人商議,最後決定在每年大年初一至初四相聚在一起,以部落聚會的名義聚眾商議抗衡暴力,意圖舉兵奪取政治權力,武力對抗當朝政府的殘暴統治。
  • 苗族:「神州」土著,看完真的長見識!
    往東南方向進行,歷史家稱南三系;往東北方向進行,歷史家稱北三系。南三系中第一族,遷到中國中部、南部~即揚子江流域七省,西江流域五省,及印度支那半島,即越南、暹羅等地。歷史家稱之為交趾支那民族。現在四川之僚,貴州之苗,廣西湖南之徭……皆屬此族」。梁啓超也同意此說。他在《歷史上中國民族之觀察》中說:「苗蠻種類甚多,今在滇黔桂諸省者,細別之,不下數十種。
  • 美國的「苗族後裔」,人口快突破30萬,他們為什麼會在美定居?
    移民往往都是在戰亂的情況下產生的,今天我們所說的苗族移民,他們現如今在美國已經突破了30萬,他們移民的目的是什麼呢?苗族的歷史眾所周知,中國有56個民族,這其中人數最多的是漢族。除此之外少數民族當中影響最深的苗族,人數也比較多。從黃帝和炎帝打敗蚩尤開始,我國華夏民族成了不同種族的少數民族,苗族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形成。
  • 認祖歸宗,蚩尤戰敗留下苗族,還留下了這些漢族姓氏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文丨廠力侃史(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姓氏文化在中國是源遠流長漢族中的這些姓就是蚩尤的後裔鄒、屠、黎、蚩。鄒姓是蚩尤手下的「法師」,鄒氏部落協助蚩尤南徵北戰,立下汗馬功勞,後來蚩尤被打敗後就歸順了炎黃部落。屠代表的是蚩尤的勇猛;黎就是九黎部落的代稱;蚩就不用解釋了,就是蚩尤八十一個兄弟的直系血脈。
  • 歐洲一國家,皮膚跟歐洲人不同,風俗與中國相近,都說是中國後裔
    在世界歷史中,歐羅巴大陸的白人們曾經也開啟了新的時代,改變了世界的格局:新航路的開闢,改變了世界格局;工業革命,讓生產力得到了飛躍的提升;英語的廣泛流傳。同時這些「先進」的白人們也給當時的亞、非、美三大洲的人民帶來了沉重災難。不過仔細扒一扒你會發現歐洲有一個國家的人民竟然是黃種人,同時在很多方面都與中國非常接近,因此被人看來疑似其為中國的後裔。
  • 湖北行,全國規模最大的土司城,秘藏著歷史悠久的土家族文化風俗
    去年旅行,來到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遊覽了恩施的土司城。恩施州位於鄂、湘、渝三省(市)交界處,有「鄂西林海」之稱。境內山地較廣,民族眾多,居民除漢族外,還居住著以土家族為主的28個少數民族。而恩施城內的土司城,是以前土家族人集聚的最大城堡,也是全國規模最大、工程最宏偉,最能體現土家族文化風俗的標誌性建築群。土家族歷史悠久,為遠古時期巴人的後裔,在歷史的變遷過程中,他們最後集聚在了湘、鄂、川等山水毗連的地區,演變成了土家族。土家族地區的土司制度是我國歷史上,封建王朝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一種政治管理體制。
  • 哈尼族有何特色風俗?作為古代羌族的後裔,其習俗獨具歷史韻味
    翻開中國古代歷史長卷一股獨具古代,歷史韻味的民族發展史就會展現在大家面前。可以說從上古時期開始我國境內,就已經出現了多民族聚居的歷史現象。但是在歲月流逝和朝代更迭過程中,很多少數民族要麼不斷融合,要麼遷出境外或徹底消失。
  • 印象黔東南施秉苗族服飾特點
    印象黔東南施秉苗族服飾特點苗族所處的社會歷史、自然地理、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等諸多因素,形成了迥異的審美觀念、審美對象和審美情趣,創造了服飾造型獨特、紋樣風格、款式殊異、質地精良的種類繁多的民間工藝美術
  • 漢族和苗族是否可以結婚,苗族姑娘這樣說,感覺心裡很暖
    其實他們在世界各地散布也是相當廣的,主要集中在亞洲的東南亞國家,比如寮國、越南和泰國,在美國,苗族及其後裔,人數也已達到四十萬之眾。可惜的是,苗族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文字,要了解這個少數民族的歷史習俗和文化,很多只能通過他們祖先的詩歌,另外就是世世代代的口碑相傳了。不過還好,漢族及其他對苗族歷史感興趣的,留下來許多文字記載,讓大家能夠更為便利地了解。
  • 苗族之旅!為什麼要少喝苗族女孩給的酒?喝了就有可能走不了!
    對於我國的景點除了受到了國人的喜愛之外,還吸引著不少的外國人來到我國,當然他們除了對我國的文化感興趣之外,對我們國家的美食跟民族也都是比較感興趣的,也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著五十多個不同的民族,這也代表著都有著不同的風俗。
  • 畫面太美,嘆為觀止的苗族水鼓舞
    水鼓舞是一種在德昂族與苗族中流傳的,以祭祀祖先、祈求風調雨順、村寨平安的群眾舞蹈。其中苗族水鼓舞是貴州省劍河縣革東鎮大稿午村獨有的水鼓舞節時,當地苗族群眾在水中所跳的一種傳統舞蹈。在當天村裡群眾們相聚在一起,大家圍圈焚香踩鼓跳舞,祈求上蒼普降甘露,使穀物得以豐收。
  • 雲南苗族養鳥文化初探
    苗族人愛鳥,情之真,意之濃。據苗族老者的講述,苗族人愛鳥歷史悠久。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苗族祖先與漢人爆發大戰,結果苗族人戰敗,躲進深山老林,與猛獸、蟲鳥共生,久而久之,對林中鳥愈發熱愛,捉來養之,慢慢成為一種共同的愛好。
  • 貴州非遺丨揭秘古老神秘的苗族蠟染
    2006年,苗族蠟染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經過歷史洗滌的蠟染作品,看似平凡,卻又在不經意間散發著詩意的鮮活,浪漫的色彩和手工藝的不斷創新經久不衰,魅力不減。03鳥紋苗族蠟染中的鳥紋多為歡快生動的形象,苗族姑娘藉此紋樣,寄託著對生活的美好憧憬與希冀。
  • 朱鎔基傳奇身世揭秘:朱元璋直系後裔十七世孫
    朱鎔基的堂兄朱天池,曾對棠坡朱氏的歷史作了梳理,從他整理的資料來看,棠坡朱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直系後裔,屬於朱元璋第十八個兒子岷莊王這一支,朱鎔基應該算是岷藩十七世孫。  朱鎔基曾伯祖父白手起家富甲一方  岷藩後裔在武岡生息100多年後,明末李自成、張獻忠起義,朱氏家族四散逃離,其中的一支逃到了長沙棠坡,朱天池(即鎔垂)老人曾到雲南、武岡等地調查過這段歷史,「經過動亂後,逃到棠坡的只有幾個人,而且很窮,只能靠教書為生。」
  • 苗族古歌:歌聲引領我追逐歷史的微光
    貴州的苗族分東部、中部、西部三大方言區,語言互不相通,都有自己風格各異的長篇古歌。苗族沒有本民族的傳統文字,於是通過古歌,將自己輝煌的歷史文化口傳至今。古歌將先輩們開天闢地的宏大業績,在民族英雄率領下的英勇徵戰,以及戰敗後篳路藍縷的大遷徙,如泣如訴地唱誦下來,是苗族的信仰、歷史、倫理、民俗之集大成,是苗族無字的百科全書,是民族精神的體現。
  • 古代漢族沒有「拋繡球」招親風俗,被電視劇和小說誤導了
    在許多的小說中都有關於「拋繡球招親」的風俗,有「緣分自有天註定」的涵義。但在古代真的存在拋繡球招親的風俗嗎?史學界意見不一致。因為靠拋繡球招親看似有些「荒唐」,畢竟不是每一次拋繡球都可以拋給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在許多古裝電視、小說如《西遊記》等都有關於「拋彩球選佳郎」在的敘述和描寫。
  • 匈牙利人是中國人的後裔嗎?
    它在中國的歷史舞臺上逐漸沒落以致消失了,而幾乎與此同時,在歐洲卻興起了一個強悍的民族。大約在9世紀的時候,匈牙利人的祖先在多瑙河流域出現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民間就有一種這樣的傳說,說匈牙利人是從中國遷徙到歐洲的匈奴人的後裔,許多中外學者也紛紛宣布自己的考證結果:匈牙利人是匈奴人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