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作為我國十二生肖獸獸銅像之一的馬首銅像正式回歸圓明園。
它原本是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在清朝乾隆年間被鑄造成功。但是在距今160年前,圓明園慘遭焚掠,從此馬首銅像等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就下落不明。在2020年的12月1日,馬首的正式回歸,意味著我國首件圓明園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的回歸!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澱,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由圓明園、綺春園和長春園這三部分組成,因此也被稱為"圓明三園"。另外,還有一些分布在圓明園東、西、南等三面的小園,如眾星拱月般地環繞在周圍。形成了園中有園、層層嵌套的格局。佔地350公頃,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
圓明園不僅擁有宏偉高大的建築,還收藏著從先秦時代至清朝的諸多珍貴的奇珍異寶、青銅禮器和稀世文物,以及名門大師的著作書畫如《四庫全書》、《永樂大典》等等,數不勝數,美不勝收,堪稱為東方文化藝術寶庫!被譽為"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和"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卻在1860年10月慘遭英法聯軍侵略者洗劫。就這樣,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化為了一片灰燼。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一直對它進行修整與恢復,並將它定名為"圓明園遺址公園"。大水法遺址一直屹立在廢墟殘跡中,見證了圓明園從繁盛到毀滅。還有萬春園、福海、萬花陣即歐式迷宮等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復與修繕。
圓明園被譽為"萬園之園",藝術和美學價值極高。它運用了高超的建築藝術手法,形成了一種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
典型的是在長春園的北端,原本建有一組園林化的歐洲式宮苑,裡面的西洋樓它是由義大利傳教士、畫家郎世寧等外國專家於1747年到1759年間設計,採用的大多都是精雕細刻、質量上乘的建築石材。而且還在主要的景區處裝置了多種形式的水池和機關噴泉。還有海晏堂、大水法等美輪美奐的建築物。這裡的園路、綠籬、圍牆以及石雕、銅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樓頂的鋪建卻採用了中國特有的琉璃瓦。牆壁上也鑲嵌著琉璃磚,同時還採用了中國傳統的迭石技術和磚雕工藝。這在當時,可謂是世界上唯一的一處兼有東西方風格的園林建築群,好不壯觀、輝煌!置身其中,讓人如痴如醉,仿佛沉浸在夢境中,頗具有藝術觀賞價值!
而圓明園的毀滅既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同時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而它的毀滅啟示著我們落後就要挨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銘記國恥、不忘初心,不斷努力、進步,牢記使命,而且不故步自封、亦步亦趨,夜郎自大,才不會被侵略、挨打,才能將自身的民族歷史文化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