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貴金屬】化學研究所胡勁松、江文杰ACS Catal.: 分子工程設計的強金屬氧化物-載體相互作用可實現高效穩定的CO2還原

2021-02-22 能源電催化材料

近日,化學研究所胡勁松、江文杰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ACS Catalysis ( IF 12.350 )發表了關於使用分子工程設計的強金屬氧化物-支持相互作用以實現高效、穩定的CO2電還原的新進展,題為「分子工程設計的強金屬氧化物-支持相互作用可實現高效,穩定的CO2電解還原」。

全文連結: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0c03831。

金屬與金屬氧化物載體之間普遍存在較強的金屬−載體相互作用,由於其能夠提高催化劑的活性和穩定性,在多相催化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因此,金屬氧化物與碳載體之間的強相互作用可以顯著提高電催化CO2還原反應(CO2RR)的性能。


中國科學院胡勁松、江文杰設計了一種分子工程策略來開發物理性質相似的未摻雜、N摻雜、S摻雜和N,S共摻雜的多孔炭載體(分別記為C、NC、SC和NSC)。這些載體可以承載高密度的SnO2納米粒子(超過60wt%),尺寸較小約3.5 nm,分布良好,為了解金屬氧化物−載體相互作用(SMOSI)及其對電催化性能的影響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系統的實驗和理論研究發現,SnO2納米粒子與碳載體之間的SMOSI大小順序為SnO2/NSC>SnO2/NC>SnO2/SC>SnO2/C。這樣的SMOSI能使碳載體向SnO2納米粒子有效轉移電子,增強CO2·−關鍵反應中間體的吸附,從而促進CO2RR。SnO2/NSC具有最強的SMOSI,顯著提高了CO2還原為甲酸的選擇性和活性,在H電池中的法拉第效率高達94.4%,部分電流密度高達56.0 mA·cm−2,表現出優於大多數錫基催化劑的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SMOSI可以同時確保活性中心的安全,從而顯著提高其催化耐久性,使其成為開發各種應用的高效和穩定催化劑的一種有前途的策略。

圖1.(a)雜原子摻雜碳負載的SnO2納米粒子的示意圖合成。(b)SnO2/C,SnO2/SC,SnO2/NC和SnO2/NSC的X射線衍射(XRD)圖和(c)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定量信息。(d)SnO2/C,(e)SnO2/SC,(f)SnO2/NC和(g)SnO2/NSC的高解析度透射電子顯微鏡(HRTEM)圖像。圓圈標記了SnO2 NP,插圖中的晶格條紋取自其中。(h)SnO2 NPs的尺寸直方圖。

圖2. (A)C、SC、NC和NSC的FEHCOOH。(B)FeHCOOH和(C)SnO2/C、SnO2/SC、SnO2/NC和SnO2/NSC的jHCOOH。(D)SnO2/NSC與最新錫基催化劑的CO2RR活性比較。(E)SnO2/NSC和SnO2/C在−1.15V下穩定44 h。

圖3.(a)在N2鼓泡的0.1 M NaOH中進行氧化LSV掃描,以及(b)SnO2 / C,SnO2 / NC,SnO2 / SC和SnO2 / NSC的奈奎斯特圖。(c)SMOSI增強SnO2 / NSC的CO2RR性能的圖示。(d)計算的Sn10 / SG,Sn10 / SG和Sn10 / NSG模型的Gads。

此成果發表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ACS Catalysis ( IF 12.350 )上,Yuan, L., Jiang, W., Liu, X. et al.Molecularly Engineered Strong Metal Oxide-Support Interaction Enables 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 CO2 Electroreduction. ACS Catal. 10, 13227−13235 (2020)

DOI:10.1021/acscatal.0c03831

相關焦點

  • 大化所傅強JACS:金屬與惰性氮化硼載體之間的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
    /jacs.0c08139 全文速覽 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是多相催化研究中的一個經典概念,這一現象首次在惰性六方氮化硼(h-BN)負載的金屬催化劑中被發現。
  • 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傅強研究員和包信和院士研究團隊成功地將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MSI
  • 科學家發現金屬與惰性非氧化物載體之間的強相互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傅強與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金屬與載體界面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發現過渡金屬催化劑與惰性的六方氮化硼(h-BN)載體之間存在經典的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
  • 科學家發現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的粒徑效應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喬波濤團隊與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杲團隊合作,在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方面取得進展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獲進展
    :首次發現金納米顆粒與二氧化鈦之間的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並闡釋了其形成原因。   早在七十年代末研究人員發現二氧化鈦等可還原性載體負載的Pt族金屬在高溫還原後會失去對小分子(CO,H2)的吸附性能,並將該現象命名為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
  • 研究發現單原子催化劑中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喬波濤和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在單原子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發現Pt單原子能夠與TiO2載體間發生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但其所需發生溫度較Pt NPs更高,且Pt單原子失去
  • 中國科大取得基於單原子催化劑研究金屬-載體相互作用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傑教授課題組、南開大學胡振芃教授和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司銳教授合作,基於單原子催化劑,從電子最高佔據態角度定量研究了金屬-載體相互作用。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首次發現鉑族金屬(Pt、Pd)與羥基磷灰石之間的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   1978年Tauster等發現二氧化鈦等可還原性載體負載的鉑族金屬在高溫還原後會失去對小分子(CO,H2)的吸附性能,並將該現象命名為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SMSI能夠改變金屬納米粒子的形貌和電子性質,因此可以改變反應活性與選擇性,對催化劑的催化性能具有重要影響。
  • Nature Catalysis:重新認識金屬-載體相互作用!
    導讀:負載型金屬催化劑中的載體不僅扮演著分散和穩定金屬納米顆粒的作用,還會與金屬顆粒產生相互作用(MSI),這種作用常常會導致界面電荷轉移、金屬結構改變、分子吸附調變等現象,進而影響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及穩定性。MSI界定需要金屬和載體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電荷轉移,導致可逆的納米尺度上結構的變化,不能隨便稱一個負載型的金屬-載體催化劑中存在MSI。
  • ACS Catal. | 礦物塗層協調酶 - 光偶聯催化過程中的電子傳遞和酶保護
    經過億萬年的自然進化,酶分子可在溫和條件下實現分子的高效、高選擇性轉化,支撐生命體內部能量和物質的轉化。隨著定向進化技術的提出和發展,酶分子可被進一步改造,以實現在相對極端條件下催化物質精準合成與轉化。然而,輔酶持續供給和底物譜較窄是制約酶催化應用的瓶頸。
  • 發現單原子催化劑中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雜原子摻雜反調節金屬氧化物上CO2的電還原和析氫活性
    雜原子摻雜反調節金屬氧化物上CO2的電還原和析氫活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1:38:37 天津大學鄧意達團隊提出了通過雜原子摻雜反調節金屬氧化物上CO2的電還原和析氫活性。
  •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高效非貴金屬乙炔加氫...
    近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聯合研究部張炳森研究團隊與國內外學者合作,發現在鎳基八面體間隙位點引入碳原子可有效調控鎳的原子間距離和電子結構,提高其在乙炔選擇性加氫反應中的選擇性和穩定性,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 ACS Catal.:OER電催化反應,更準確的描述符
    和金屬催化劑相比,由於氧化物催化劑的電子結構更多的體現出局域性,因此通過計算化學篩選氧化物催化劑有較大難度,同時用於替代複雜DFT計算的更加合適的反應活性描述符比較缺少。Xu, Mie Andersen*, and Karsten Reuter, Data-Driven Descriptor Engineering and Refined Scaling Relations for Predicting Transition Metal Oxide Reactivity, ACS Cata. 2021, 11, 734–742DOI: 10.1021/acscatal
  • 頂刊日報丨南策文、Sargent、王春生、吳明紅、曲良體、胡勁松等成果速遞20200209
    AM:有機小分子活化過渡金屬泡沫用於高效的析氧反應日益加劇的環境和能源問題給現代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電化學解水是一種很有前景的可持續發展的氫能轉換、儲存和運輸技術。設計開發低成本、高效、耐用的析氧反應電催化劑對電化學水分解的實際應用至關重要。
  • 環境工程|光熱催化氧化VOCs:光碟機動熱催化氧化法、光碟機動光熱協同催化氧化法
    基於此,近年來國內外一直致力於開發能在溫和條件下高效催化淨化VOCs的新型非貴金屬及其低貴金屬催化材料,相關策略包括:1)設計催化劑製備方法,構築不同非貴金屬間的界面效應或調控貴金屬活性組分與催化劑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改善貴金屬有效負載和高度分散以及催化劑氧化還原性質、氧遷移性、反應物的吸附活化能力;2)調控催化劑表面功能團,調控增強催化材料抗硫、抗氯、抗水汽、抗燒結能力
  • 【催化】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胡勁松課題組揭示碳基納米催化劑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的活性機制
    CBG在線商店防疫專區現已上線 限時優惠進行中詳情點擊「閱讀原文」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溫和可控的條件下電催化還原轉化二氧化碳為有用燃料和化學品是能源化學的重要前沿其核心挑戰是開發高性能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的電催化劑,提高目標產物產率和實現高選擇性。
  • 中國科大在催化劑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中取得進展
    負載型金屬催化劑對於現代工業至關重要。大量的實驗和理論研究表明,負載型金屬催化劑中的載體不僅扮演著分散和穩定金屬納米顆粒的作用,還會與金屬顆粒產生強相互作用,進而影響催化劑的活性、選擇性及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