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化學研究所胡勁松、江文杰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ACS Catalysis ( IF 12.350 )發表了關於使用分子工程設計的強金屬氧化物-支持相互作用以實現高效、穩定的CO2電還原的新進展,題為「分子工程設計的強金屬氧化物-支持相互作用可實現高效,穩定的CO2電解還原」。
全文連結: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0c03831。
金屬與金屬氧化物載體之間普遍存在較強的金屬−載體相互作用,由於其能夠提高催化劑的活性和穩定性,在多相催化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因此,金屬氧化物與碳載體之間的強相互作用可以顯著提高電催化CO2還原反應(CO2RR)的性能。
中國科學院胡勁松、江文杰設計了一種分子工程策略來開發物理性質相似的未摻雜、N摻雜、S摻雜和N,S共摻雜的多孔炭載體(分別記為C、NC、SC和NSC)。這些載體可以承載高密度的SnO2納米粒子(超過60wt%),尺寸較小約3.5 nm,分布良好,為了解金屬氧化物−載體相互作用(SMOSI)及其對電催化性能的影響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系統的實驗和理論研究發現,SnO2納米粒子與碳載體之間的SMOSI大小順序為SnO2/NSC>SnO2/NC>SnO2/SC>SnO2/C。這樣的SMOSI能使碳載體向SnO2納米粒子有效轉移電子,增強CO2·−關鍵反應中間體的吸附,從而促進CO2RR。SnO2/NSC具有最強的SMOSI,顯著提高了CO2還原為甲酸的選擇性和活性,在H電池中的法拉第效率高達94.4%,部分電流密度高達56.0 mA·cm−2,表現出優於大多數錫基催化劑的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SMOSI可以同時確保活性中心的安全,從而顯著提高其催化耐久性,使其成為開發各種應用的高效和穩定催化劑的一種有前途的策略。
圖1.(a)雜原子摻雜碳負載的SnO2納米粒子的示意圖合成。(b)SnO2/C,SnO2/SC,SnO2/NC和SnO2/NSC的X射線衍射(XRD)圖和(c)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定量信息。(d)SnO2/C,(e)SnO2/SC,(f)SnO2/NC和(g)SnO2/NSC的高解析度透射電子顯微鏡(HRTEM)圖像。圓圈標記了SnO2 NP,插圖中的晶格條紋取自其中。(h)SnO2 NPs的尺寸直方圖。
圖2. (A)C、SC、NC和NSC的FEHCOOH。(B)FeHCOOH和(C)SnO2/C、SnO2/SC、SnO2/NC和SnO2/NSC的jHCOOH。(D)SnO2/NSC與最新錫基催化劑的CO2RR活性比較。(E)SnO2/NSC和SnO2/C在−1.15V下穩定44 h。
圖3.(a)在N2鼓泡的0.1 M NaOH中進行氧化LSV掃描,以及(b)SnO2 / C,SnO2 / NC,SnO2 / SC和SnO2 / NSC的奈奎斯特圖。(c)SMOSI增強SnO2 / NSC的CO2RR性能的圖示。(d)計算的Sn10 / SG,Sn10 / SG和Sn10 / NSG模型的Gads。此成果發表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ACS Catalysis ( IF 12.350 )上,Yuan, L., Jiang, W., Liu, X. et al.Molecularly Engineered Strong Metal Oxide-Support Interaction Enables 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 CO2 Electroreduction. ACS Catal. 10, 13227−13235 (2020)
DOI:10.1021/acscatal.0c0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