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高效非貴金屬乙炔加氫...

2021-01-07 中國日報網

近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聯合研究部張炳森研究團隊與國內外學者合作,發現在鎳基八面體間隙位點引入碳原子可有效調控鎳的原子間距離和電子結構,提高其在乙炔選擇性加氫反應中的選擇性和穩定性,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張炳森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的結構解析、設計及研製工作。基於在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的相關研究工作,研究團隊引入鋅原子對鎳的電子結構和八面體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高效非貴金屬乙炔加氫催化劑研製取得新進展間隙體積進行精確調控,實現乙炔在鎳基納米粒子表面自發吸附、解離並進入形成間隙碳化物Ni3ZnC0.7結構。採用原位X射線衍射、原位同步輻射和透射電子顯微等研究手段對催化劑結構及其演變進行了表徵,發現間隙碳原子通過與六個鎳原子的配位,可有效調控鎳的原子間距離和電子結構,提高其在乙炔選擇性加氫反應中的選擇性和穩定性,該工作為高效非貴金屬加氫催化劑的設計和製備提供了新思路。

乙炔選擇性加氫反應是石油化工生產過程必不可少的步驟。工業上通過催化加氫的方式去除乙烯原料氣中殘留的少量乙炔(0.5%-2%),以避免接下來聚合反應的催化劑中毒失活。研究表明貴金屬鈀相較於其他金屬在該反應中能夠表現出較高的活性和選擇性,並且通過引入第二金屬組分、表面修飾等調控手段能夠進一步提高其乙烯選擇性,研製高效鈀基乙炔選擇性加氫催化劑。但是貴金屬鈀昂貴的價格極大提升了生產成本,因此廉價非貴金屬催化劑的研製一直是催化工業和科學研究的熱點。

該項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項目和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項目的支持。

(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金屬所確定三種電催化劑活性位結構—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周峰)日前,中科院金屬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催化材料研究部研究員蘇黨生、博士研究生朱延松等,成功合成了三種有代表性的
  • 中科院金屬所在電化學電容器儲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新華網瀋陽2月21日電(記者王瑩)電化學電容器具有可快速充電、工作溫度範圍寬、安全性能高等優點,可用作大功率電源,在混合電動汽車、備用電源、可攜式電子設備等領域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及香港大學合作,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 在線發表題為「可調層間距、高效孔利用石墨烯薄膜的電化學電容儲能研究」論文,在提高電化學電容器體積能量密度方面取得新進展。  研究人員製備了不同比例的氧化石墨烯和熱膨脹還原石墨烯的混合溶液,經過真空抽濾,得到片層間距可調節的複合石墨烯基薄膜。
  • 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所訪問金屬所
    12月17日至18日,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所(NIMS)榮譽退休副所長、世界材料研究所論壇(WMRIF)秘書長M. Kitagawa博士和NIMS國際事務辦公室負責人M.Takemura先生訪問了中科院金屬研究所。
  • 中國科大取得基於單原子催化劑研究金屬-載體相互作用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傑教授課題組、南開大學胡振芃教授和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司銳教授合作,基於單原子催化劑,從電子最高佔據態角度定量研究了金屬-載體相互作用。
  • 大連化物所在酸性條件下長壽命非貴金屬電解水催化劑方面獲進展
    (RIKEN)Ryuhei Nakamura研究團隊合作,在酸性條件下非貴金屬電催化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這一工作為發展能夠取代IrOx的過渡金屬基的廉價、穩定高效的OER電催化劑提供了新的思路。  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基金委項目、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專項、RIKEN國際項目助理研究計劃(IPA)等資助。
  • 《稀有金屬》專刊徵稿 | 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
    堅持研究的前瞻性、基礎性和創造性,瞄準材料基因工程在稀貴金屬材料研發和應用方面的重大進展,《稀有金屬》組織「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專刊,歡迎各位研究學者來稿。   《稀有金屬》創刊於1977年,月刊,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由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有科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出版。
  • 中國科學院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主任盧柯院士:做一名職業...
    16歲上大學,28歲被中科院金屬研究所聘為研究員,30歲成為博士生導師,36歲被任命為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38歲當選為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41歲成為美國《科學》雜誌創刊以來首位擔任評審編輯的中國科學家。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主任盧柯的履歷。 盧柯的科研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
  • 用戶培訓丨EM科特臺式掃描電鏡入駐中科院金屬研究所_資訊中心...
    2020年11月,EM科特工程師針對臺式掃描電鏡的應用測樣及上機操作等方面問題為金屬研究所的師生們展開專業的系統培訓。材料環境腐蝕研究中心是研究國家重大工程中所需要的關鍵材料在核電
  • MXene再發《Science》:中科院金屬所任文才、成會明團隊發現二維層...
    8月7日,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科院金屬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先進炭材料研究部在新型二維材料方面的最新進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layered two-dimensional MoSi2N4 materials」。
  • 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Sasaki Taizo訪問長春應化所
    Sasaki Taizo博士作報告10月20日,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學者Sasaki Taizo博士應邀訪問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並作了題為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Carbon
  • 瀋陽鑄造研究所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瀋陽鑄造研究所考研信息網-研究...
    瀋陽鑄造研究所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瀋陽鑄造研究所成立於1957年2月25日,是原機械工業部直屬的事業單位,在我國機械工業中具有重要地位,1999年7月1日轉制為中央直屬大型科技企業,隸屬於國資委管轄下的機械科學研究總院。
  • 過渡金屬磷化物研究獲突破性進展—新聞—科學網
    最近,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旭平課題組在過渡金屬磷化物及陣列的表界面調控及其在電解水制氫應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該課題組率先採用低溫磷化策略對金屬氧化物或氫氧化物進行轉換反應,實現了無表面活性劑過渡金屬磷化物納米結構的快速、保形製備,發展了三維過渡金屬磷化物納米陣列電極,成功用於高效電解水制氫,並分析探討了催化機理。
  • 金屬所有機-無機雜化磁體磁性調控研究取得進展
    不同於傳統的金屬、合金和氧化物磁體,有機磁體的磁性與合成過程密切相關。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科學家付出很多努力,嘗試發展部分含有或全部由有機分子構成的有機磁體,如分子磁體、磁性有機金屬框架和有機-無機雜化磁性材料。
  • 【非貴金屬】化學研究所胡勁松、江文杰ACS Catal.: 分子工程設計的強金屬氧化物-載體相互作用可實現高效穩定的CO2還原
    近日,化學研究所胡勁松、江文杰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ACS Catalysis ( IF 12.350 )發表了關於使用分子工程設計的強金屬氧化物-支持相互作用以實現高效、穩定的CO2電還原的新進展,題為「分子工程設計的強金屬氧化物-支持相互作用可實現高效,穩定的CO2電解還原」。
  • 中科院物理所發現金屬冰川玻璃
    因此,研究冰川玻璃態具有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非晶合金的形成液體屬於簡單原子體系,近年來,該體系中有關液液相變的工作常被報導,但缺乏對液液相變產物——金屬冰川玻璃態的研究。一些研究認為它具有「超穩定」性質,也有研究認為這是納米晶效應。
  • 研究發現單原子催化劑中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喬波濤和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在單原子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發現Pt單原子能夠與TiO2載體間發生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但其所需發生溫度較Pt NPs更高,且Pt單原子失去
  • 金屬表面氧分子活化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熊宇傑教授課題組發現金屬晶面對於氧分子的活化具有重要調控作用,相關研究成果以「Surface Facet of Palladium Nanocrystals: a Key Parameter to the Activation of Molecular Oxygen for Organic Catalysis and Cancer Treatment
  • 上海有機所金屬有機化合物活化氮氣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鄧亮課題組通過引入具有強給電子能力的氮雜環卡賓配體,有效實現了從鈷分子氮配合物到矽基化二氮烯配合物的轉化,為可高效催化氮氣分子活化轉化的後過渡金屬配合物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新思路。鄧亮課題組長期致力於低配位低價態鐵鈷配合物促進的小分子活化反應研究。
  • 中科院金屬所開創物理製備多孔金屬新方法—新聞—科學網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金屬研究所)080501材料物理與化學推免、統考全日制天文技術與方法085208電子與通信工程172南京天文儀器研製中心085238生物工程174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085226核能與核技術工程232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