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例為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整理房間》,材料包括:
1、教學設計
2、課前小研究(自主學習任務單)
3、互動學習活動單
4、課件
5、教學反思
6、聽課反思
7、教研活動簡報
一、教學設計
《整理房間》教學設計
明德小學 王曉麗
課時:第1課時 課型:新授課 班級:一(3)班 時間:11月10日
一.教學目標
1、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照一定的標準對身邊的事物進行分類。
2、初步體驗生活中簡單事物進行分類整理的好處,初步養成有條理整理身邊事物的習慣。
3、結合生活情境,進一步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結合本課教學對學生滲透愛勞動、愛家庭的教育。
二.重點難點
重點: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的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難點:初步感知分類,學會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孩子們,你們逛過超市嗎?(出示超市物品擺放圖片)今天老師帶大家去超市逛一逛,看!超市裡這麼多的東西,勤勞的叔叔阿姨是怎麼把這麼多的物品擺放的這麼整齊的呢?
生:分類
師:那麼老師在帶大家參觀一下淘氣的房間,看他的房間是不是也和超市一樣物品擺放的那麼整齊(出示淘氣房間圖片)
生:哇!好亂!
師:那怎麼辦呢?
生:收拾一下,整理一下。
師:(板書:整理房間)
2.交流匯報
師:請小朋友們拿出小研究,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昨天通過參觀笑笑乾淨整潔的房間是怎樣幫助淘氣整理他亂糟糟的房間的?
(1)同桌互相交流怎樣幫助淘氣整理房間,討論整理好房間後有什麼發現?以及還會把生活中的什麼物品進行分類。
(2)抽學生上臺展示分享
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淘氣的房間被我們整理地既漂亮又整潔,在這樣的房間裡休息和學習一定會很舒適!
3.課始檢測
師:房間整理好了,老師帶大家去動物園玩一玩,哇!這麼多的動物,小朋友,請給會飛的小動物塗上漂亮的顏色讓它們飛起來。
(1)先獨立完成,組長檢查都完成後示意老師
(2)集體核對
4.進階作業
師:這些小動物都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都要愛護它們。剛才大家都表現的很不錯,用掌聲表揚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師再帶大家去水果蔬菜店逛一逛。
(1)在水果下面畫「√」,蔬菜下面畫「○」。
要求:先同桌交流說一說什麼是水果什麼是蔬菜,再集體核對結果
師:水果蔬菜營養豐富,對我們的身體很有好處,我們平時要多吃水果和蔬菜。這節課孩子們表現得真棒,老師想帶大家一起做個小遊戲。
(2)小遊戲:我會分
動腦筋想一想,給這些小朋友分類,可以怎樣來分呢?
要求:獨立思考再舉手發言,可用以下句型:
我可以把他們分為( )和( )
5.協作探究
師:老師還有一個高難度的小遊戲,大家要不要做呢?
生:要
師:老師課前送給每組一些卡片,小朋友們,請你們4人一個小組將老師送給你們的卡片分分類吧!
要求:(1)小組討論可以怎麼分?
(2)按組員順序說一說並動手擺一擺
(3)組長總結分類方法,並做好展示準備
三.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孩子們有什麼收穫呢?認真思考下面三個問題:(1)這節課我和小組的夥伴一起把圖形進行了分類,我們可以按( )來分,也可以按( )來分,還可以按( )來分。
(2)這節課我學會傾聽了嗎?
(3)這節課我學得高興嗎?
四.實踐作業
平時爸爸媽媽上班都很辛苦咯,所以同學們今天學習了分類之後,請大家回家之後用分類的方法回家自己動手整理一下自己地房間,並給爸爸媽媽說說自己事怎樣整理的。
五.板書設計
分類
整理房間
卡片:顏色
大小
形狀
二、課前小研究(自主學習任務單)
三、互動學習活動單
四、課件
五、教學反思
《整理房間》教學反思
明德小學一(3)班 王曉麗
《整理房間》一課是學生認識分類的起始課,一年級的小學生在入學前早已經對日常生活中的分類有了初步的認識,而這些事物同時又是學生十分熟悉感興趣的,所以如果能抓住學生的興趣應該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根據新課程標準指出:「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理解和體驗數學知識。」因此,課的開始我便出示了超市分類擺放物品的圖片,讓同學們思考勤勞的叔叔阿姨是怎樣把物品擺放的這麼整齊的?一個學生回答:分類,然後揭示本單元課題:分類。
然後我接著出示淘氣的房間畫面:「同學們,請看淘氣的房間,你認為淘氣的房間整理的怎麼樣呢?是不是也和超市一樣物品擺放的那麼整齊呢?」「淘氣的房間太亂了。」同學們都笑話淘氣不會整理房間,「那麼他的房間這麼亂,應該怎麼辦呢?」學生回答:「收拾一下,整理一下。」接著板書:整理房間。然後讓學生拿出《整理房間》的小研究同桌交流昨天通過參觀笑笑乾淨整潔的房間是怎樣幫助淘氣整理房間的?並抽學生在全班匯報。匯報過程中學生不僅說出了對淘氣整理房間的方法還說出了整理好房間後有什麼發現?最後還和說了說還會把生活中的哪些物品進行分類?這個環節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楊憶然小朋友,她匯報過程中聲音洪亮並且還知道垃圾可分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這是我意想不到的。這個環節結束後我出示淘氣變乾淨整潔的房間並總結說:「淘氣的房間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整理的乾淨整潔,在這樣的房間裡休息和學習一定會很舒適,以後大家要做個熱愛的勞動的好孩子,回家也把自己的房間整理一下。」
接下來我出示活動單的第一個環節課始檢測部分:「房間整理好了,老師帶大家一起去動物園逛一逛吧,哇!這麼多的小動物,小朋友,請給會飛的小動物塗上漂亮的顏色讓它們飛起來。這個環節我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在集體核對,學生興趣怏然,馬上動起手來,不一會兒所有的小組便完成了任務。
生動的畫面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我再次出現一幅畫面也就是活動單的第二個環節進階作業1:在水果下面畫√,在蔬菜下面畫○。這個活動我要求學生先同桌交流說一說什麼是水果什麼是蔬菜,在集體核對。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快就對這些水果和蔬菜進行了分類整理。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在課堂上師生合作做一個小遊戲是很有必要的,於是我在活動單進階作業環節中設計了一個小遊戲:抽兩小組的小朋友站到前面讓其他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給這些小朋友分類,可以怎樣來分?可以說這個環節是課堂上最高潮的部分,可愛的孩子們展開想像,說出了很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有的分為男生和女生,有的分為聽話的孩子和不聽話的孩子,還有的分為耳朵大的和耳朵小的,孩子們真會觀察,還有一個孩子竟然能想到可分為參加運動會的和沒有參加運動會的,學生運動會都過去一周了他還在腦袋裡記著,不得不讓我佩服,還有很多方法連老師都沒想到,這不正體現了「教學相長」嗎?
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活動單的下一個環節協作探究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具有合作價值的遊戲:(小朋友們,請你們4人一個小組將老師送給你們的卡片分分類吧!)採用合作分類、集體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親歷分類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分類的含義,獲得了相應的數學活動經驗,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動手,動口,思考的能力。
在課堂結束的時候,讓學生對自己在本節課中的表現做一下總結並布置了實踐作業,讓他們回家動手整理下自己的房間,有意識的培養了他們自我反思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課後,通過反思意識到還有很多不足:
1.合作學習沒有落實到位。
幫淘氣整理房間這個環節,我本來是安排同桌互相說一說是怎樣幫淘氣整理房間的。但是課堂上我發現學生沒有深入討論交流,我迫於無奈,也急於求成,幾分鐘後就邀請學生上臺交流分享。
2、評價單一。
沒有讓學生互相評價,只是老師對學生的評價,這樣就造成評價比較枯燥、乏味。
3、學生良好習慣還未養成。
在課堂上,我發現學生的傾聽力和注意力的持久性欠佳,還有待於以後的教學中慢慢培養。
4.老師沒有起到很好地示範作用。
一年級小朋友本來交流能力有限,所以進行同桌交流或者小組合作交流地時候老師應該提前示範一下,這樣效果比較好。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也是如此,以此課來觀我平時的教學,不乏一些不足和遺憾,但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正是在不斷解決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升華的。相信只要我不懈努力,認真研究和解決好這些問題,教學業務水平一定會得到提高。
六、聽課反思
孫長徵:「兩單」教學法的思考(二)
聽了王曉麗老師執教的《整理房間》一課,對於「兩單」的設計和應用,帶給我們更多新的思考。
一、設計「兩單」的時候可以創造性地應用教材。
曉麗老師創造性地應用教材,大膽進行了課程的融合,在《整理房間》這一課時的時間,藉助兩單,完成了教材包括下一節《我們一起來分類》兩課時的內容。雖然步子邁得大,由於設計科學,孩子們的學習很是輕鬆有趣,效果蠻好! 先說課前的自主學習任務單,王老師這裡為了適合小孩子口味,更名為「小研究」。這個「小研究」一下子這麼有童趣又有挑戰。內容簡潔,特別適合一年級小孩子,易於操作。表格的設計簡潔大方,孩子們可以文字可以拼音可以畫畫兒進行分類。 值得一提的是,分類之後,安排了「我的發現」和「我還會給__分類」,這個小環節培養了孩子從小學著觀察生活的好習慣,同時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數學素養也慢慢提高。聽,「我的發現,我喜歡乾淨的房間,很舒適。」「我還會把家具分類……」孩子們稚嫩的聲音豐富的表達讓我們感動。
再說課中活動,整個流程是這樣安排的:
1.自主學習反饋
2.課始檢測
3.進階作業
4.協作探究
5.全課總結。
課堂上,王老師先通過超市的物品擺放導入新課,體會分類在生活中的應用,進而展示淘氣凌亂的房間,板書課題《分類——整理房間》。接下來是孩子們展示課前的「小研究」,整理淘氣的房間,展臺展示,瞧,表格裡不多的幾個文字,摻著拼音或是圖畫,讓人看了會從心底湧出多少愛憐啊!孩子們的說明,條理清晰,像模像樣,孩子們好樣兒的,真的要多多點讚呢!「幫淘氣整理好了房間,我們到動物園去看看吧。」王老師的語言過渡很是自然,課始檢測開始,找出會飛的動物,塗上顏色。生動的畫面加上平時的生活經驗,孩子們輕鬆搞定,一個個樂顛顛的! 進階作業中安排了兩個,一個是用符號表示蔬菜和水果,從實物抽象到符號。一個是小遊戲,給小朋友分類。這個遊戲是本節課中最活躍的部分,在玩中孩子們知道了分類的標準不止一個,(這可是下一課時的學習內容哦!)紛紛開動小腦筋,孩子們的回答自是精彩紛呈!除了常見的按男生女生分類,按戴眼鏡的和不戴眼鏡的分類,按胖的和瘦的分類外,聽,「我把他們分成站得直的和站得不直的。」「參加運動會的和沒有參加運動會的」「寫字工整的和不工整的」……這些可愛的寶寶呦!這樣的發言誰說不會觸動到那小小的心靈,我要成為那一類呢?潛移默化中,小孩子規範了自己的言行,暗暗有了新的小目標不是? 接下來的協作探究更是對孩子一個大大的挑戰,給圖形分類,這是第二課時《我們來分類》裡的提高部分練習,此時,王老師採取了讓孩子們合作探究的形式來挑戰,孩子們贏了!按顏色分,按形狀分,按大小分。展臺展示,顯示了集體的智慧!至此,本節課完美完成學習任務,孩子們意猶未盡,全課小結,下課。
二、「兩單」適合什麼樣的課?
無疑,王曉麗老師執教的本節一年級數學課是成功的!課前的小研究,為課堂上的拓展做了足夠的功課。所以,能在較短的時間完成較多的內容,因為設計精巧,孩子們的整個學習輕鬆愉快。半個學期過去了,反思我們五年級的數學課程,我覺得,並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用「兩單」,例如《探索活動——2、5的倍數的特徵》和《探索活動——3的倍數的特徵》等,這樣的課,因為課本上那結論性的語言,會破壞數學的神秘之美,會讓孩子們錯失探究的樂趣和挑戰。還有《找質數》和《認識底和高》等,這類課由於概念太過抽象,動手操作需要老師示範,已有基礎知識有限等弱點,也不適合兩單教學。學生的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諸如學習過《比較圖形的面積》、《認識底和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後,同學們完全可以藉助「兩單」的幫助,進行《三角形的面積》和《梯形的面積》學習。 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要我們腳踏實地的實踐和探究,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七、教研活動簡報
《整理房間》教研活動簡報
一、課前分析
11月10日上午第一節課,全體數學老師提前來到一、三班,一起觀察、學習、賞析王曉麗老師的《整理房間》一課。這節課是學生認識分類的起始課,一年級的小學生在入學前早已經對日常生活中的分類有了初步的認識,而這些事物同時又是學生十分熟悉感興趣的,所以如果能抓住學生的興趣應該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根據新課程標準指出:「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理解和體驗數學知識。」王老師在課前做了如上的分析。
二、課中回放
1.課前銜接
課始,她出示了超市分類擺放物品的圖片,讓同學們思考勤勞的叔叔阿姨是怎樣把物品擺放的這麼整齊的?自然揭示本單元課題:分類。
然後她出示淘氣的房間畫面:引導孩子觀察,說說感受,板書課題。並讓學生拿出《整理房間》的小研究同桌交流昨天通過參觀笑笑乾淨整潔的房間是怎樣幫助淘氣整理房間的?並抽學生在全班匯報。匯報過程中學生不僅說出了對淘氣整理房間的方法還說出了整理好房間後有什麼發現?最後還說了說還會把生活中的哪些物品進行分類?於無形中進行勞動習慣教育。
2.課始檢測
「房間整理好了,老師帶大家一起去動物園逛一逛吧,哇!這麼多的小動物,小朋友,請給會飛的小動物塗上漂亮的顏色讓它們飛起來。這個環節她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再集體核對,學生興趣盎然,馬上動起手來,不一會兒所有的小組便完成了任務。
3.進階作業
在水果下面畫√,在蔬菜下面畫○。(生活中的數學,數學應用與生活)
認真做記錄的聽課教師們。
4.協作探究
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該環節王老師設計了一個具有合作價值的遊戲:(小朋友們,請你們4人一個小組將老師送給你們的卡片分分類吧!)採用合作分類、集體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親歷分類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分類的含義,獲得了相應的數學活動經驗,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動手,動口,思考的能力。
5.總結作業
在課堂結束的時候,王老師讓學生對自己在本節課中的表現做一下總結並布置了實踐作業,讓他們回家動手整理下自己的房間,有意識的培養了他們自我反思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課後回顧
王曉麗老師是我校樂學、善思、大膽進行教學實踐改革的種子教師,從整節課的構思設計到課堂上孩子們天真無邪、大膽自信的表現,從聽課教師的專注投入及課後的簡單研討,都足以說明這是一節非常有示範引領作用的「兩單」課,同時也證明兩單教學在低年級同樣可行,關鍵在於老師這位導演的設計和組織。
但謙虛的王老師依舊會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也是如此,以此課來觀我平時的教學,不乏一些不足和遺憾,但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正是在不斷解決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升華的。相信只要我不懈努力,認真研究和解決好這些問題,教學業務水平一定會得到提高。」是的,在教和研的路上,除了鮮花和掌聲,更多的是荊棘坎坷,不過,由於我們是結伴同行,彼此鼓勵,相互學習,為了一切的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充分利用「兩單」這一校本化的抓手,培育核心素養,奠基孩子的幸福人生,我們會勇往直前,一直在路上!
備註:主題評課將在學校論壇聽評課欄目下發布主題帖,老師們進行線上交流碰撞。
201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