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到假期越忙的武漢教培行業,終於在江城的酷暑來臨時,結束了史上最長「寒假」。
受疫情影響,1月21日起,武漢教培機構全面停止線下授課。6月29日,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公告,宣布合規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從7月10日起,在經過所屬的區級疫情防控指揮部的評估後,可以有序線下複課。
武漢從冬到夏,教培行業卻一直在「過冬」。
不過,危中也有機。在疫情倒逼下,行業雖被迫洗牌,卻也給活下來的企業提供了逆勢擴大經營的機會。
如今,線下複課已近一個月,疫情給家長們帶來的心理障礙是否消弭?武漢教培市場規模逾100億元,這一輪整合是否蘊含更多機會?後疫情時期,教培產業鏈有怎樣的變化?帶著這些疑問,支點財經實地走訪武漢多個教培機構,並和負責人們聊了聊「涅槃重生」的感受。
最短的暑假
7月30日上午9時,武漢新東方培訓學校天紫廣場校區的三樓,陸續迎來不少中學生。在經過量體溫、手部消毒後,學生們步入教室。
教室裡,孩子們戴著口罩,間隔而坐,原本緊湊的布局如今疏朗了許多。相比之下,以往熱鬧的大廳等待區空無一人,家長們被要求在二樓的指定區域休息。
天紫校區是新東方武漢學校最大的校區之一,也是新東方申請複課的首批校區。在該樓層前臺醒目處,懸掛著由武昌區頒發的「線下複課評估認定合格單位」的標識。6月底,該校區向武昌區教育局遞交複課申請後,一周之內就完成了線下評估和審批。
新東方武漢學校的校長助理夏夢迪告訴支點財經,截至7月底,新東方武漢學校的58個校區中,已有超過半數拿到了線下複課申請批覆。
「得知即將複課的時候,我激動得哭了。」聚師優學的校長田健如是說。
今年是田健進入教培行業的第11年,他坦言這次疫情是他從業以來遇到的最大危機。
聚師優學是一家K-12教培機構,主校區位於盤龍城,有學生700餘人,在武漢屬於中等規模教培機構。如果不是突發的疫情,聚師優學的一個新校區應該已經開業了。而眼下,他能做的是讓主校區恢復線下教學。
田健用「爭分奪秒」來形容教培機構線下複課的節奏,而這源於暑期班的重要性。
據支點財經向武漢多家機構求證得知,暑假的營收約佔全年營收的40%,利潤約佔全年的50%,故而業內有「一年之計在於暑」「得暑假者得天下」的說法。
一家機構負責人表示,即使錯過了寒假和春季招生,只要能抓住暑假,仍有修復業績的機會。所以,趕在暑假複課,對教培行業而言無疑是極大的鼓舞。
武漢市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協會(以下簡稱「民辦教育協會」)秘書長範汨介紹,截至7月底,武漢市持有教育主管部門核發的辦學許可證的1400餘家正規培訓機構中,超過七成已獲得了複課申請批覆。
不過,這個暑假實在太特殊了。因為按照武漢市公布的復學複課計劃,高中階段於8月10日才開始放暑假,初中階段8月10日就要返校復學,這意味著2020年的暑假不但短暫而且分裂。
從表面看,教培機構只需按高中、初中分階段開課即可,但實際上,暑假變短後對招生的衝擊極大。
首先,招生時間大大縮短。據了解,一個年級在暑假通常可以開2-3期班,機構可以邊開課、邊招生。但是,今年的暑假只夠開一個班,從複課通知發布到開課,留給機構的時間不到半個月,招生壓力大增。
其次,課程集中度高導致科目減少。在採訪中,一位準初二學生的家長告訴支點財經,去年暑假給孩子報了語文、數學、外語三個班,今年只報了數學和英語,「之前一直上網課,暑假沒休息幾天,很快又要開學了,不想給孩子那麼大壓力」。
此外,受省外其他地區疫情影響,一些家長對線下複課仍有芥蒂,使得部分初中階段的學生直接放棄了校外暑假班。
新東方按照複課要求準備的防疫物資
漫長的寒冬
儘管壓力很大,但武漢的教培機構仍然奮力一搏,大有要一舉奪回上半年損失的勢頭。
那麼,疫情對上半年武漢教培行業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從多個受訪機構的回應可以得出結論:衝擊是有的,但正規教育機構並未遭受致命性打擊。
不久前,民辦教育協會對170餘家會員單位進行了調研,今年上半年,這些機構的總體營收減少約30%。夏夢迪稱,新東方武漢學校上半年的業績與去年基本持平。田健也表示,上半年總體虧了一點,不過等暑假結束基本上可以做到盈虧平衡。
創辦於2014年的輕輕教育,是一家提供一對一在線教育服務及上門教學服務的全國性機構。該機構負責人告訴支點財經,武漢公司在疫情期間的營收逆勢增長了20%。
絕大多數教培機構在疫情中活了下來,情況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糟。企查查向支點財經提供的數據也能佐證這一點。截至8月6日,武漢市今年註銷的教培相關企業僅11家,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81家。
出現這種結果,線上教學功不可沒。
對教培行業來說,線上線下融合是繞不開的關鍵詞。科技的發展,讓教培行業的場景多元化。與完全停滯的餐飲、旅遊等行業相比,「停課不停學」的大背景給教培機構「開了道口子」,為他們在這個漫長的「寒冬」贏得喘息之機。
聚師優學的田健介紹,正月初三,學校管理層決定開展免費線上教學,以維護學生黏性。「當時只覺得是短期手段,沒想到疫情會持續這麼久。」田健說,隨著疫情的發展,到二月底,聚師優學開始對線上課收費,收費標準與線下課一致。
新東方是最早開展線上有償授課的機構之一。夏夢迪介紹,1月21日,武漢學校管理層就討論決定,教學從線下轉為線上,「家長們的接受度比我們想像的要樂觀,生源流失率大大低於預期。」
有人認為,線上課不用支付房租水電,轉為線上課利潤會更高。對此,田健和夏夢迪都不以為然。
夏夢迪算了一筆帳:在新東方,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線上班與線下班的人數基本一致,因此人力成本、線上場地成本都不比線下少。不僅如此,新東方武漢學校還推出一班一個助教模式,給每個班級額外增加一位助教,此外還有直播設備的投入。
田健表示,線上課使用的平臺也需要支付費用。為了保證線上教學的效果,在使用了多個直播平臺後,聚師優學選擇了現在的平臺,每月需要支付2萬多元的使用費。
正因如此,多數K-12教培機構並沒有調低線上課收費標準,只是給學生贈送了免費視頻課。
範汨也證實,武漢K-12教培機構早期線上課大多是免費公益的,相當於一段「磨合期」,在課程品質得到用戶認可後,大都成功轉為了收費課程。
不過,相比K-12教培機構,藝術類教培機構因為並非「剛需」,日子要難熬一些。
武漢一家美術培訓機構有三個校區,疫情之前,學生總數超過500人。該機構一位姓宋的校長坦言,美術培訓的線上課效果並不好。相對於文化課的「口口相傳」,藝術類教培對線下體驗感的要求更高,加上學生大多是學前班等低齡段兒童,線上課的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為了吸引更多學生上課,他將線上課的收費定得很低,大約是線下課的三分之一,收入只能勉強支付老師們的工資。
「今年上半年雖然只能開展線上教學,但校區還得保留,三個校區每個月的租金近4萬元,在線下複課之前,都是我要硬扛的成本。」上述宋校長表示。
聚師優學團隊
「意外」的收穫
就如硬幣的兩面,疫情給教培行業帶來的並非全是負能量,還有意外的收穫。
前述美術機構的宋校長稱,除了升學等因素,疫情讓該機構流失了大約10%-15%的生源,這在同行中,已經算不錯的成績,他將之歸因於「花了很多心思來做客戶維護」。
從2月1日起,該機構的公眾號上先後推送了50餘集動畫片視頻美術課,一節課的時間大約25分鐘。這些視頻展現了機構的教學實力,得到了家長和學生們的肯定。「早就有計劃做這個課程,但以前忙於學校的教學和經營,在疫情期間才有閒暇來做這件事。」
輕輕教育也借勢完成了業務模式的調整。該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支點財經,在疫情之前,輕輕教育的線下、線上業務佔比各一半。疫情暴發後,該機構全部轉為線上教學,未來,在線教學將成為該機構的主流業務形態,佔比將超過85%,只有少部分低齡學生會保留線下教學。
他認為,這是用戶的選擇,體驗過在線學習的方式之後,很多家長和學生會繼續選擇在線模式,因為有線下無法比擬的優勢,除了便捷、安全,還可以通過AI和大數據,記錄學習軌跡,自動分析學習情況等。
另外,疫情還在無形中推動行業的進步。
首先,合規企業增多了。
作為教育大省湖北的省會城市,武漢的教培市場規模可觀。範汨介紹,2019年,民辦教育協會的170餘家機構總營收超過70億元,如果計算1400餘家合規企業的總營收,這個數字至少過百億元。除此以外,市場上仍然存在一些尚未合規的機構。
疫情從某種程度促進了行業合規化的進程。根據規定,疫情後,教培機構想要申請線下複課,前提是必須證照齊全,這個要求倒逼教培機構合規化。
疫情期間,武漢爆出多個教培機構因經營困難「跑路」的新聞。範汨介紹,截至目前,協會僅1家機構退出並註銷,「這家企業證照齊全,不是因為沒錢了跑路,而是完成退費等流程後良性退出這個行業」。
其次,疫情讓教培相關產業得到快速發展。
為了活下來,中小規模的培訓機構被迫開始網課教學,這給不少從未涉及線上的機構增加了技術成本,許多機構直接使用成熟平臺上網課——這就給相關網際網路公司帶來了發展良機。比如,騰訊課堂今年已累計服務了超過4億用戶。
何正林是光谷一家網際網路企業的投資人,此前投資過教培等多個行業。他告訴支點財經,在嗅到行業「風口」後,公司用4個月研發出一款在線教育服務平臺——好課多。在平臺上,培訓機構和個人可以輕鬆搭建網校,開通直播課,銷售付費教學視頻。
支點財經注意到,一家名為「森林象文化藝術工作室」的機構上傳了多個原創教學視頻,其中一個售價199元的課程,在7月20日上線當天就賣出了5000多元。
何正林介紹,好課多從7月份開始試運營,已吸引超過3000家中小型培訓機構入駐,每天新入駐200-300家,完成網校建設並上傳課程的商家超過65%,日活會員超過5萬。
何正林的目標是將好課多做成教育行業的「淘寶」。目前,平臺免費提供給培訓機構和個人使用,類似於淘寶的市集店,機構也可以付費選擇導流插件等增值服務。
時刻緊繃疫情防控的弦
不論是新東方這樣的頭部機構,還是聚師優學等中小型機構,都面臨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疫情防控是否會常態化。
從目前來看,武漢教培機構對此所持態度是樂觀謹慎的,隨著線下複課的啟動,武漢教培行業的疫後重建正在提速。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國新註冊了約3.57萬家教培相關企業,註銷、吊銷相關企業1.17萬家,新增數量超過2.4萬家。今年上半年,因疫情的影響,行業調整的趨勢明顯放緩,新註冊企業數僅為3.01萬家,註銷、吊銷數量0.74萬家。
不過,進入7月份後,新註冊教培相關企業數量達到9113家,同比增長24.97%,為今年來最高。在武漢,上半年新註冊量較2019年同比下降48.88%,7月份,新註冊的教培相關企業有29家,也是今年最多的一個月。
範汨表示,行業恢復生機,一方面是疫情的影響持續減弱,另一方面得益於政府對行業的扶持。
今年4月,武漢市九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公布支持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有關政策和措施,包括減免租金、稅費,貸款展期、延期付息等。多個受訪機構均證實,已經享受到了相關政策。一家名為哲傑課堂的教培機構負責人朱女士介紹,租用的其中一個校區隸屬於一家行政事業單位,目前該單位實行了「免3減6」的房租優惠。
在線下複課快速推進的同時,各機構也在思考危機再次來襲時的應對之策。
「如果疫情出現反覆,扛過來肯定沒問題。」聚師優學的田健說,線上教學隨時可以再撿起來,「不一定能活得多麼好,但肯定垮不了」。
從事美術教培的宋校長說,如果疫情再次發生,可能會從線下完全轉入線上。
新東方武漢學校的暑期班招生同比有較大幅度增長,初一等關鍵年級的招新趨勢向好,讓新東方武漢學校對新的財年業績重燃希望。
「行業逐步重回正軌當然是好事,但教培行業涉及學員的健康安全,疫情防控常態化這根弦還是要繃緊。」範汨表示,如果疫情出現反覆,受影響的不會只是教培這一個行業,但因為受眾是學生群體,所以會格外受到社會關注,行業也會特別慎重。北京、大連等地,就因為疫情防控形勢變化,教培行業先後按下暫停鍵。他同時建議,家長們應選擇證照齊全的合規機構。
目前,民辦教育協會已提醒各會員單位,要為下半年可能出現的疫情防控形勢變化做好充分準備。
記者丨肖麗瓊
編輯丨何輝 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