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教培行業信心,各方應如何行動?

2020-08-31 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教培行業受到的衝擊是持續性的,整個行業的動蕩很有可能常態化。任何教培機構都要在疫情風波中重新審視自身,找到適合自己特點的轉型路徑,只有在不斷探索中才能找到生機;反之,則會迅速被時代淘汰。


受到疫情影響的教培行業現狀如何?


一、對於線下培訓機構,半年的疫情期使培訓行業兩極分化發展的局面尤為明顯。暑假將至,又會掀起新一輪的招生大戰,知名品牌機構會因暑期旺盛的補習需求迎來更快業務發展。而對於為數眾多的,區域小品牌機構來說,尤其是那些從事K12業務、早幼教業務和出國留學業務的企業,經營困境將長期持續,招生計劃、營銷目標屢屢被疫情態勢打斷,獲客租金、人員成本居高不下,都是威脅線下業務企業生存的主要影響因素,這意味著所有從業者必須勒緊褲帶過日子。


與早已布局線上學習平臺的頭部機構相比,小品牌在口碑、技術、課程、師資等諸多方面都不佔優,通過線上推廣導流線下的獲客成本高企,很容易在暑期搶生源的鬥爭中敗下陣來。這些機構可以嘗試通過移動直播、推出特色差異課程來維持現有經營。希望這些困難是暫時的,一旦疫情的霧霾散去,線下教培將以其學習體驗優勢再次迎來春天。


所以,線下機構應先節流固本,再去做開源拓展。在進行轉型的同時,要先安撫好現有用戶,用優質服務和關懷留住老用戶的心,而不是急於通過實現轉型線上,大力在新獲客等方面下功夫。


二、網絡課程的熱度有所下降,迫使企業加大營銷投入。隨著各地中小學開學複課,以及北京為代表的部分地區禁足在家的「停課不停學」常態化,使得各類教育移動APP的下載量從4、5月逐步下滑。基於這種形勢,各大在線培訓品牌將繼續加大推廣投資力度,投身生源獲客爭奪。那麼很有可能導致「二八法則」趨勢將越來越明顯,幾個熱門機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會進一步提高,高達幾千元每人的獲客成本,讓假期線上培訓招生成為幾家企業的競爭遊戲。小品牌,新品牌根本無法與之競爭。


隨著「停課不停學」活動常態化進行,學校教育正在正視網絡教學的重要意義,在線學習、師生互動在如火如荼開展,直播/錄播/在線批閱等互動教學手段常態進行,這勢必會促使很多學生的精力轉移到學校教育上面,對任何線上機構來說,學校教育已成為他們強有力的對手。


三、教培行業從業規範不斷趨緊,行業準入門檻逐步提高。從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到今年5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印發義務教育六科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試行)的通知》,都說明任何運營模式的教培機構都要遵循行業守則和道德規範,圍繞國家各階段教育核心目標來經營。從禁止超前收費,制定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等要求來看,以教培機構為培優主力軍的時代一去不返,推動教育公平化,降低優質教育資源門檻始終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主旋律。預計來自政策層面的壓力還將持續,行業規範會不斷細化。


政策導向,會刺激處在頭部的教培企業加快師資規範化、課程標準化、技術通用化的速度,品牌壁壘優勢日益凸顯;而那些小品牌因為依從規範進行轉型的成本較高,業務範圍的不斷萎縮而面臨消亡危機。


四、教培機構轉型素質教育或成為必然選擇。前面說到教培行業的培優屬性因政策限制而退出歷史舞臺,也就是說升學型教育、知識型教育的垂直發展受限。那麼轉向朝著素質教育橫向發展,不失為教培機構轉型的新思路。近年來,普及勞動教育、編程教育、科學教育的呼聲很高,從教育部到地方教育部門,都陸續出臺了一些教學標準和行業政策。過去教培機構的核心業務實際圍繞怎麼培養應試型人才、知識型人才來運作,而當下的教培機構面臨政策制約和學校教育競爭的兩大問題,應該重新構建對「教育是什麼」的深度理解。成績和知識並非教育的全部,作為教育從業者應該開放視野,加深對教育本質的認知,要從滿足「如何提高成績」的需求轉變到「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大計上來。與學校教育一道,並肩去探索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多提供素養教育課程資源和技術。


重啟教培行業信心,各方應如何行動?


刺激教培行業再度復甦,管理部門應起到關鍵作用,尤其在幫助企業重拾創業信心,增強市場參與方面,管理部門的態度至關重要。


在產業政策方面,優厚的行業引導政策,是拉動區域行業經濟提升和行業朝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根據本地區行業聚集特點,出臺刺激性引導政策對行業復甦最為有效。從全國範圍看,上海和武漢已經走到了前面。早在今年4月初,上海市政府發布了《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提到未來三年要把在線教育作為優先發展的新經濟行業之一。6月,武漢光谷東湖高新區先出臺「加快發展在線新經濟20條」,把「發展在線教育服務」置於六大發展領域之首;隨後專門發布《關於促進產業數位化轉型率先加快發展在線新經濟的實施意見》10條,在產業空間布局、人才供給、營商環境、基金設置等方面頗有亮點。地方政府發布政策,說明了區域大力發展某產業的信心和目標,也是觀察企業發展布局趨勢的風向標。


在教育政策方面,管理部門更像是學校教育與校外輔導之間的裁判員或調解員,同為教育事業的兩大支柱,學校和教培機構之間應該在管理部門的主持下,多做協同和互動,多做一些配合工作。區域教育部門可以多牽頭組織主題交流活動,搭建需求與供給之間的溝通橋梁,促進教育質量飛躍和企業經營發展的雙贏。同時,應主導拆除學校的「圍牆」,幫助學校和企業製造協同創新的契機,讓雙方共同打造未來創新學習模式,比如在教師共育、課程共建、技術普及、理念創新、成績互認、學信互通等方面都大有探索空間。建議從政策層面,鼓勵校內外消弭物理學習空間的割裂感,為學習者營造學習為中心的環境。


對於大多數教育創業型企業的建議是三個詞:專注、堅持、創新。縱觀所有目前已獲得巨大成就的教育企業,這些企業的創始人,他們的團隊,都具備專注、堅持和創新的特質。他們秉承著對教育事業的滿腹情懷和一腔熱忱,專注於自身業務賽道,不斷朝著縱深發展,通過做專做細,才能做強做大,才能取得行業龍頭的地位。也正是由於他們十幾年、數十年的不懈堅持,面對一次次社會經濟變革和突發事件,能夠咬牙堅持從困難重重的境遇中熬過來,才樹立起如今享譽全國的金字招牌。而創新,是所有企業面對重大危機時刻,轉危為安的法寶。創新生產力、創新表現手段、創新運營模式都有可能成為企業在行業低谷時脫穎而出的關鍵。上述三個特質,應該適用於所有的教育企業。希望教育企業能夠相信市場、相信用戶需求,也相信自己,相信通過不懈堅持,努力探索,一定能找到適應企業裂變發展的方法。


版權聲明

本文系微信公號「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ID:zgc-mtb)」原創文章,編輯後增加的部分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原創文章及原創圖片版權歸屬本公號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轉載請公號後臺留言聯繫授權,並在轉載文中註明作者及簡介、來源公號「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ID:zgc-mtb)」、原文連結,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教培行業該相信什麼?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教培行業受到的衝擊是持續性的,整個行業的動蕩很有可能常態化。任何教培機構都要在疫情風波中重新審視自身,找到適合自己特點的轉型路徑,只有在不斷探索中才能找到生機;反之,則會迅速被時代淘汰。
  • 武漢教培行業重啟,竟有意外收穫
    在疫情倒逼下,行業雖被迫洗牌,卻也給活下來的企業提供了逆勢擴大經營的機會。如今,線下複課已近一個月,疫情給家長們帶來的心理障礙是否消弭?武漢教培市場規模逾100億元,這一輪整合是否蘊含更多機會?後疫情時期,教培產業鏈有怎樣的變化?
  • 武漢重啟,大連暫停,線下教培機構該何去何從?
    武漢重啟,大連暫停,疫情常態化的當下,線下教培該何去何從?至暗已過,武漢教培看到曙光7月10日,武漢市江岸區、江漢區、礄口區和蔡甸區在其官網公布了首批覆課名單,共計270家校外教培機構。截至7月15日,漢陽區、武昌區、洪山區、漢南區、新洲區、青山區等也陸續公布了審批名單。
  • 教培行業將在八月迎來大洗牌
    聽聞這話,再看看這精心布置的演出現場,站在我身邊的友人感慨了一句:「現在的教培機構為了招生,真不容易啊。」機構招生當然不容易了,招生作為教培機構「恆久遠」的痛點,在疫情的大境況之下,變得更為艱難。而八月,正是教培行業「暑期大考」交卷的期限,此刻我們站在八月的開端來回顧七月暑期戰,終於可以一覽全局了。
  • 教培行業發展趨勢:小步智學,穿透教培行業本質!
    2020年,教育行業出現多重變量,廣大教培機構面臨著生死考驗。擁擠的賽道是每個機構組織運營能力和流動資金之間血與火的廝殺。回望1999年的「擴招」政策,開啟了中等程度的學生通過努力也能考上大學的魔法石,課外輔導的的市場瞬間被打開。「培優」——成了所有學生和家長不得不面臨的挑戰。
  • 希沃教培See it數位化轉型大會圓滿落幕,OMO模式下教培行業迎來新...
    疫情2.0時代,線上教育一夜成長為「黃金賽道」,讓教培行業固若金湯的市場格局迎來了新的挑戰。如今線下教育機構雖複課多月,但面對新的時代需求,根基深厚的「行業壁壘」開始變得搖搖欲墜。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教培行業該如何逆流而上?
  •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發展,教培行業如何複課?
    今年幾乎各行各業都受到了疫情的衝擊,教育培訓行業尤甚,學校停課使得教培機構複課成為不可能。然而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發展,各級各類公立學校紛紛確立開學時間,教培行業也終於鬆了一口氣。但如今的教培行業與疫情來臨前的教培行業已經大不相同了。經過疫情,教培行業將面對如下挑戰。
  • 沉寂八個月後,北京終於重啟線下教培市場
    疫情之下,中國教培業如其它行業一樣,經歷了難捱的長達六個月的行業陣痛,千呼萬喚,終於迎來各地陸續開學複課,關閉了好久的校門開啟了,浮在課桌上的微塵被用心清除,課堂上又重現孩子們開心的笑聲。就在各地陸續傳來開學複課好消息的時候,我們的大北京教培業朋友卻得到重新關閉的通知,這哪裡是通知,簡直就是命令,北京的教培業重新歸於平寂,即使心裡有萬千的不舍,深深的無奈。
  • 當前教培行業最大的不足是什麼?
    9月中旬了,整個教培行業靜悄悄!當學生們回歸學校後,一切仿佛都停了下來!這時候,校長們反思現在的教培行業卻發現,已經不是曾經熟悉的行業了,變化之快,變化之多,令眾多校長手忙腳亂,目不暇接!那麼,都有了什麼變化呢?
  • 明日開講|「小狼」老師如何看待技術對教培行業的影響
    多知商學院研習社和新東方東方優播CEO朱宇精心研磨教育行業核心規律專題課·第三講【教培行業與技術創新】9月17日(明日)晚7點本次專題課的前兩次課,小狼老師從教培行業底層邏輯講到了消費升級與教培行業的關係。 本次專題課的前兩次課,小狼老師從教培行業底層邏輯講到了消費升級與教培行業的關係。第一節課上,「小狼」老師從定位、獲客、留存、生態這四個大的方面做了詳細的闡述,給出了四大屬性和三大維度幫助大家定位教培行業賽道,也給大家做了全面的教培行業橫縱向分析。
  • 如何評價現在的教培行業?眾網友各抒己見,最後結果亮了!
    跌跌撞撞,中國教培行業發展已經三十年了,90年代教培機構問世,00年代K12當道,10年代在線教育興起,目前教培行業處在三代並存、三浪疊加的時代!如今2020年,正值三十而立,遭遇了新冠「黑天鵝」!因為教培行業是一個考驗現金流的行業,只要有一兩個月現金流收不上來,就面臨著巨大的支出壓力!
  • 教培行業進化論:在"危機」中開拓發展新模式
    今年的教培市場,表面看是疫情加速了教育培訓行業的競爭,開啟了線下機構倒閉潮,其實是一種優勝劣汰的表現。同時,教培機構在自救過程中,呈現出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從狼文化(開拓進取)到牛文化(深耕下沉市場),從偽生存(虛火)到真生存(轉型升級)的世態萬象,讓人唏噓不已;教培機構也宣告進入新生代!
  • 如何度過線下教培行業寒冬?
    一切準備就緒時,發現所有音標內容都無法正常顯示,而英語輔導是這家教培機構的重點。魏坤是河北邯鄲市今朝教育培訓學校的運營老師,全校超過30位授課老師,只有魏坤一位負責學校的信息化建設,這主要因為她比較「善於擺弄電腦」。像魏坤一樣單兵作戰,努力扭轉線下教培機構數位化能力的運營老師還有很多。
  • 1990-2020教培激蕩三十年(技術篇) : 改變教培行業的「大浪大潮」
    和全國10萬名教培校長一同成長後臺回復「報告」,領取教育行業報告作者 | 張沉浮原創 | 教培參考教培校長參考、教培創投參考 疫情之下,OMO火了。 從90年代算起,整個教培行業也才剛剛30年。站在2020年,回看被技術影響改變的教培激蕩三十年,我們能更加理性客觀地看待OMO、AI、5G等新的技術模式。 每個技術都是時代的機遇,每個企業都是時代的企業。每一個教育從業者,都應對技術充滿信心,同時也要對教育保持敬畏。
  • 教培機構「淡季來了」,如何破解現金流?
    教培機構「淡季來了」,如何破解現金流?疫情和二次疫情衝擊著線下教培從業者的神經,翹首企盼的暑期補課潮,也沒有給線下教培機構帶來多少曙光。在疫情逐漸平穩之後,面對全國性機構(如新東方、好未來等)和在線教育企業搶佔生源,線下教培機構該如何突圍?
  • 九月培訓機構學校倒閉潮來臨,家長焦慮加深,教培行業何去何從?
    但是,從實際效果來看,很多時候家長不知道如何做出正確且適合自己的選擇,反而導致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導致很多家長在教培機構的體驗越來越差!再加上近半年的房租成本和人員成本壓力使得這些投資人校長倍感焦慮,對於教培行業的發展漸漸失去了信心,甚至不少表示希望儘快「脫手」以緩解疫情下的不確定性在當下給機構正在帶來的經營風險。所以,信心的失去才是最可怕的魔咒,教育投資人的銳減,門店的轉讓和倒閉都是上半年市場蕭條的關鍵因素。現在已經度過了暑假,進入了九月份,情況如何呢?
  • 今晚開講|新東方「小狼」視角下的教培行業底層邏輯體系
    今晚的課程,「小狼」老師將幫助教培機構從戰略層面找準定位,梳理教育機構長期保持穩健增速發展應具有的特質,提煉定位細分賽道的四大屬性及三大維度,詳解教培行業四大獲客導向,並對教育行業縱向生態和橫向生態進行分析。
  • 教育類個人工作室或成為教培行業新生態
    導語:最近我在實戰過程中,意識到未來3-5年教育類培訓行業將會出現一種新生態由於疫情,三四線城市很多機構倒閉,據不完全統計統計有三分之一的教培退出市場。與此同時,教培的退出伴隨退費問題,讓家長對於機構的信心逐漸喪失。而從機構或是公立校出來的教師,此時就有了發展空間。銷售的最高境界不是售出,而是建立信任。
  • 戰「疫」專訪丨昂立教育董事長兼總裁周傳有:教培行業受疫情衝擊較...
    不過,業內也有觀點指出「危中有機」,教培行業存在線上線下兩重天的格局,諸如鯨魚外教培優等在線教育企業獲得融資,這給今年的教培行業帶來一絲春的暖意。2020年,教培行業是危機四伏還是曲徑通幽?企業最需要的扶持是什麼?對於未來,又做了哪些風險預案?
  • 所有教培行業機構校長期待的九月止損,會是一個偽命題嗎?
    自疫情爆發以來,整個教培行業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動蕩,資金鍊斷裂、破產、倒閉、裁員、降薪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來。截止2020年8月1日,有51.8%的教培機構校長認為9月將是大部分教培機構止損點!因為不但所有的教培機構已經完全投入到工作當中,而且隨著秋招有個相對較好環境,教培從業人員對於整個行業形勢信心更加明確!人最怕的不是困難,而是看不到希望!現在的形式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了,大家都在謀求未來的盈利和發展!不過,所有教培行業機構校長期待的九月止損,真的是一個真命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