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專訪國務院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將軍
環球時報:您曾表示,如果民進黨繼續執政,兩岸關係會緊張,但有可能加速統一的進程。現在蔡已連任,民進黨接下來的4年任期內,您認為兩岸關係可能的發展路徑會怎麼樣?
王在希:我還是原來的觀點,不要太在乎臺灣選舉誰輸誰贏。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固然會緊張一點,但可能會加速祖國統一的進程。國民黨如果執政,兩岸關係會緩和,但統一的時間可能會拖得更長。民進黨蔡英文高票連任,未來四年兩岸關係會完全陷入僵局,兩岸關係已經不可能改善,基本上會處於一個冷對抗的局面。因為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她要按照民進黨的綱領和路線執政,民進黨的黨綱就是搞「臺獨」。在蔡英文第一個任期內,她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不承認「一個中國」,連任以後,我認為她更加不會改變這一立場。但我覺得兩岸關係也不會發展到攤牌的局面。走向統一是一個過程,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在大陸。因為海峽兩岸的關係和南北朝鮮、東西德國及南北越南是不同的。這些國家基本上是一分為二,他們的土地面積、人口和綜合實力比較接近,而臺灣和大陸不在一個等量上。中國大陸近14億人口,而臺灣只有2300萬。大陸有960萬平方公裡,而臺灣只有35,000平方公裡。現在臺灣GDP總量只有大陸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到,更不用說它的軍事實力、科技等方面的差距。蔡英文不會改變「臺獨」旗幟,連任後,我判斷她會繼續推動「去中國化」,把「中華民國臺灣化」,一步一步地往「臺獨」方向挪動。但是她不敢走得太快,也不敢太明目張胆。因為我們有《反分裂國家法》,有三條底線在那裡。蔡英文很清楚,她在勝選感言和記者會上特別強調兩點,一是要「守護主權、守護民主」,這是說給臺灣老百姓聽的;二是強調不挑釁、不冒進,繼續履行承諾,維持兩岸關係穩定,維持現狀。她的美夢就是在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前提下一步一步推動「臺獨」,搞急了會重蹈當年陳水扁的覆轍。所以她連任後兩岸關係不可能改善,但也不敢走得太遠。環球時報: 中美關係有「脫鉤」這一說,但現在 「脫鉤」這個提法也開始被一些人用來預測兩岸關係,您認為兩岸有脫鉤的可能性嗎?王在希:兩岸關係跟中美關係是不同性質的問題。兩岸儘管70年沒有統一,但是臺灣作為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地位沒有改變,兩岸關係不可能「脫鉤」。
不管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執政,他們都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兩岸關係,不管喜歡大陸也好,不喜歡大陸也好,兩岸關係這種政治、歷史、文化、社會的深度連結是千絲萬縷,割不斷的。
從經濟貿易層面來看,臺灣完全離開大陸也很難發展。
蔡英文也清楚,完全把臺灣從中國的版圖中分割出去,這是不可能的。既然知道不可能,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鼓譟「臺獨」?我認為這些人是打「臺獨」的旗幟騙取選票。這次選舉中,民進黨選舉策略非常清晰,就是把大陸、共產黨妖魔化,說兩岸統一了臺灣就「沒有民主,沒有自由」,臺灣的年輕人就害怕了。不巧去年香港出現了這場風波,臺灣新聞媒體每天都在播報香港學生遊行的鏡頭。不可否認,現在的臺灣的年輕人對於大中國的意識越來越淡薄了,而這個問題也不能怪臺灣年輕人,關鍵是20年來。臺灣的教科書已經變成了徹頭徹尾的「臺獨」的教科書,完全把中國當作外國,甚至於把唐詩、宋詞都列了外國文學、中國歷史被併入東亞史,甚至把孫中山說成是外國人。蔡英文知道現在搞政治臺獨、法理臺獨辦不到,只能先搞文化臺獨。環球時報:面對這樣的臺灣島內現狀,大陸應該如何應對?
第一,宣傳輿論。除了官方的媒體以外,自媒體,網際網路,我們都可以利用,用事實說明臺灣從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講清楚「臺獨」會產生的後果,統一可以給臺灣同胞帶來的長遠的利益和好處。第二,要繼續交流近距離的接觸,尤其是民間的交流,讓臺灣的年輕人到大陸來求學、就業。臺灣的年輕人到大陸來生活、工作、學習,慢慢他們就不會相信民進黨當局的宣傳。大陸到臺灣自由行暫停了,但旅行社組團去的還是不少的,還是有機會接觸到臺灣同胞。第三,中華文化是聯繫兩岸同胞的重要的紐帶。「臺獨」勢力這幾年拼命搞文化「臺獨」。我們應通過各種途徑去弘揚中華文化,這個對遏制「臺獨」分裂很重要。第四,推動兩岸經濟上的融合,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兩岸就不會分離。第五,對「臺獨」分裂勢力進行必要的軍事威懾。最近幾年,我們經常有航母、戰機繞臺飛行,我想它是有用的,可以警告,震懾「臺獨」分裂勢力不要走得太遠。環球時報:大陸網際網路上主張武力統一臺灣的聲音近來在升高。在當前形勢下您如何分析武統這個選項?
王在希:當年鄧小平提出和平統一的時候,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我們希望通過國共談判,實現兩岸和平的統一;同時我們絕不能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後來小平同志這句話被概括成「和平統一」四個字, 「不放棄武力」提少了。其實和平統一是我們努力爭取的一個目標,它是兩岸統一的一個選項,但不是唯一的選項。和平統一需要雙方配合,需要共同基礎。現在民進黨連「一個中國」都不承認,它怎麼可能跟你來和談統一?現在臺灣島內局勢發展趨向令人憂慮,「臺獨」分裂勢力已經在臺灣坐大,已經由原來的在野變成執政,由過去的地下變成公開。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在堅持和平統一方針的同時,也要做好迫不得已用非和平的方式去解決臺灣問題的準備。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就是出於這種考慮。我看到最近《環球時報》胡社長關於武統問題的一篇文章,把這個問題辯證地做了論述,就是希望和平統一,同時必須做好兩手準備。「武統」的聲音也是大陸民情民意一種反應,說明大陸不少同胞對民進黨倒行逆施推動「臺獨」的擔心和憂慮。環球時報:有學者分析稱,正因為蔡英文已經連任,接下來她沒有必要繼續打臺灣「主權」牌,以求延長政治生涯,而會更多考慮經濟民生問題?她的第二任期有沒有可能成為和大陸關係的轉折點?
王在希:我認為不現實。蔡英文過去不承認九二共識,連任後更不會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不復存在。她所謂的「抗中保臺,護主權、護民主」,這是她騙取選票、繼續執政的一個重要手段,她不會輕易放棄。另外也要看到蔡英文搞臺獨不是個人行為,民進黨內部儘管有很多派系,但是在堅持「臺獨」立場這一點上,他們是一致的。環球時報:從這次的選舉結果看,韓國瑜沒有複製2018年九合一選舉的勝利。國民黨在島內民意基礎還有多少?國民黨在下次大選還有多少勝選可能性?
王在希:從這次選舉來看,國民黨的基本盤還在。國民黨和民進黨的政黨得票率只差0.6個百分點。民進黨是33.9%,國民黨是33.2%。那麼韓國瑜的選票為什麼會差距這麼大?我認為兩個原因,一是廣大中間選民把票投給蔡英文,二是民眾黨、時代力量等小黨沒有提名候選人,這些小黨選民大部分也把票投給蔡英文。國民黨如果只能守住基本盤,而不能爭取廣大的中間選民尤其是年輕人的支持,那麼未來要重返執政就非常困難。國民黨承認九二共識,堅持反對「臺獨」,這一點難能可貴。但從這次選舉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很嚴重。第一,始終團結不起來。這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過程中,國民黨直到最後今年1月9號的造勢晚會,才象徵性地實現了整合。在長達將近一年的選舉過程中,把大量的精力去做內部整合、團結的工作,怎麼打仗?第二,國民黨已經完全老化,無論是高層領導集團,還是黨員隊伍、支持選民都老化。國民黨失去年輕人,是個致命傷。一個黨沒有年輕人加入,沒有新鮮血液,還有什麼生命力?第三,國民黨已經失去方向。國民黨本來在兩岸關係上是有優勢的,但在整個選舉過程中,沒有新的論述,,除了重複「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其他還有什麼話嗎?沒有了。一個沒有理想信仰、沒有目標方向、沒有綱領路線的政黨,自然不會有出路。國民黨作為臺灣社會一支反獨的力量,我相信它還會在一個很長時期存在。但是國民黨要想東山再起,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徹底改革。環球時報:有部分大陸觀點認為,對臺灣的惠臺政策並沒有達到爭取臺灣民心的目的,您認為,爭取臺灣民心的工作除了上面提到的幾點以外,未來四年是否還要繼續惠臺政策?
王在希:惠臺政策這個肯定要繼續,也必須要繼續。如果把惠臺政策、爭取臺灣民心的工作,像做生意一樣變成一件功利性的事情,這是一個誤區。爭取民心做群眾工作,我們的思維是不是有需要改進,或者調整的地方。所以爭取臺灣民心的工作,不能因為有難度,就放棄了,就不去做了。現在臺灣的年輕人被民進黨誤導,對大陸存在各種疑慮、誤解和恐懼。要改變這種狀況,不是一天兩天,見一次面就能改變。但是我是堅信,只要我們認真去做,理解並尊重臺灣同胞,真心誠意,持之以恆,總是會有效果的。中央對臺大政方針非常明確,就是解決臺灣問題,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環球時報:美國的幹涉是民進黨勝選的重要因素,在中美博弈加劇的背景下,美國會更加利用臺灣作為牽制中國的棋子。您認為美國會突破「一中」的政策框架嗎?
王在希:美國打臺灣牌,挑戰「一個中國」的底線,我認為川普上臺以後,基本上在慢慢突破。川普勝選後,還沒有就職,竟然荒唐地直接跟蔡英文通電話,祝賀她當選,這是嚴重的政治問題。因為美國和臺灣沒有官方關係,川普竟然直接打電話祝賀蔡英文當選。川普上臺以來,先後在國會通過了三個涉臺重要法律。第一,把《與臺灣關係法》和裡根總統1982年的六點對臺口頭承諾合併成一個法律。《與臺灣關係法》的要害是,美國和臺灣在斷交以後,美國將繼續承擔對臺灣的協防義務,完全是違背「一個中國」原則。六點承諾更荒唐了,強調美國售臺武器不需要跟中國政府商量,也沒有終止時間,甚至不承認中國對臺灣的主權。過去這些是口頭承諾,這次川普白紙黑字寫到法律裡面去了。後來美國通過的《臺灣旅行法》。鼓吹美臺雙方官員包括領導人可以互訪。互訪,這還有「一個中國」底線嗎?前不久美國通過《臺灣保證法》,表示美國售臺武器要常態化,宣稱美臺要加強軍事合作。加上川普籤署的《國防授權法》,規定美臺之間將軍、助理國防部長都可以互訪。這四個法律,完全是挑戰一個中國底線,公然幹涉我國內政。儘管中美之間還有三個公報,但美國認為國內法大於國際法。從這個意義上講,你說美國現在有沒有突破「一個中國」框架?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發展強大,遏制中國和平崛起,打臺灣牌是必然的。因為打臺灣牌,美國幾乎不花成本,但對中國造成的幹擾和影響不小。臺灣選舉經常有所謂鐘擺效應。這次選舉蔡英文獲勝,不能理解為民進黨蔡英文得民心。蔡英文上臺三年多,沒有政績可言,社會治理乏善可陳。國民黨敗選主要原因在內部。民進黨它會選舉,但不會執政。用不了幾年,它的問題、短板就會充分暴露出來,2018年九合一選舉就是一個例子。民進黨絕不可能長期執政,也不會一黨獨大,即使國民黨不行,到時柯文哲的民眾黨也會出來競爭,我認為2024柯文哲出來參選勢在必行。來源:崑崙策網
華山穹劍——時政分析、軍情解讀、國際縱橫、歷史回眸,國人關注的微信大號,每日將提供您喜愛的精品薈萃。
【敬請關注公眾號:華山穹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