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時評:ECFA不能停、兩岸可「脫鉤」?這是南轅北轍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4月6日電 題:ECFA不能停、兩岸可「脫鉤」?這是南轅北轍

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新冠疫情正改變全球經濟體系面貌,各經濟體都評估其衝擊,籌謀協調應對。當此轉折時期,臺灣內部發出了令人困惑的信號,一面欲使兩岸經貿、社會往來「脫鉤」的措施及言辭紛至沓來,另一面卻疾呼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不能停。

典出《戰國策》的成語「南轅北轍」,講述車夫欲駕車向南入楚卻一路奔北的寓言,賢臣季梁以此規勸魏王——行動與目的不可背道而馳。民進黨當局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處理兩岸關係的言行,與此若合符節。

此番疫情帶來人類人道、經濟方面的重大危機。但民進黨當局今年以來借疫情之名,先後做出阻截臺灣民間向大陸寄贈口罩等應急物資、「註記」滯留湖北臺胞等不合常情的舉動,外界理解為加快「去中」「脫中」步伐;但是,近來多名臺灣要員頻頻發出ECFA不能停的要求,稱「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則邏輯上難以自洽。

10年前,海峽兩岸籤署ECFA,在此框架協議基礎上本應接續完成4項後續協議的協商,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但自服務貿易協議籤署後在臺立法機構受阻未能生效,相關議程擱置至今。哪一方面力阻相關協商的進行,世人皆知。

如今,民進黨似乎不再視ECFA為洪水猛獸、甚至力圖延續協議效力,島內政經各界對於ECFA會否中止、早收清單是否失效,卻不能不憂心忡忡。有臺灣學者指,民進黨方面不敢再批評ECFA,只因其牽涉臺灣GDP或達四成,一旦中止將深刻影響臺灣經濟走勢。

ECFA不能停、兩岸卻要「脫鉤」,這一對矛盾如何並行不悖?當疫情稍緩,這一疑問勢必進一步凸顯,民進黨當局應當給臺灣經濟界、給民眾一個答覆。

不過,時間不等人。大陸新冠疫情防控當前持續好轉,復工復產加快腳步並布局疫情之後的經濟發展。原先曾出現「與世界經濟被動脫鉤」的擔憂,如今,大陸市場產能逐漸穩定,反而成為世界製造業避風港。臺灣民間尤其經濟界理應掌握此中脈動。

近年來,大陸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從最初的廉價生產外包目的地轉向供應鏈的重要製造中心,加快製造業升級、解決關鍵原材料技術問題等,也確實面臨內外多重挑戰。有臺灣輿論一度認為,新冠疫情暴發加劇了大陸製造業轉型的困難,以電子製造業為代表的臺資企業將會加快退出大陸市場的腳步,「脫鉤」「脫鏈」等論斷因之鵲起。

不過,重慶市原市長、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主席黃奇帆近日撰文指出,大陸電子製造業訂單當前出現令人意外的大幅增長,蘇州、重慶等地形成的產業鏈集群正凸顯競爭力。

他分析,大陸上述城市建構電子製造業產業鏈集群,逾八成配套零部件在本地生產,降低了疫情期間全球採購的風險,一些跨國公司已將訂單轉給中國這一類型工廠;面對今後全球產業鏈重構,大陸地方政府如抓準機遇進行「引資補鏈」「引資擴鏈」,可用世界市場的資本「活水」灌溉高端製造產業鏈的「良田」。

海外需求疲軟時,營造以大陸內部需求為拉動的小循環;海外市場復甦時,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擴大產業集群規模和發展質量,帶動全球產業鏈的大循環。黃奇帆的分析,與大陸各地目前正在推進中的復工復產進程,可互為印證。

不管民進黨當局如何處理自己一手製造的矛盾,臺灣經濟界尤其廣大臺商還應準確把握世界經濟體系變局、大陸市場潛在機遇,在產業鏈轉型、重構過程中站穩腳跟,迎向世界經濟下一個發展階段。(完)

相關焦點

  • 兩岸經貿不能脫鉤 臺灣搞「新南向」一敗塗地
    作者 朱穗怡  兩岸貿易,誰依賴誰?去年1月至11月,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是1277.3億美元。對此,臺當局陸委會竟聲稱是「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灣進口」。其言下之意,即「大陸經濟依賴臺灣」。這真是好笑。如果在兩岸經貿往來中,大陸依賴臺灣,那民進黨當局蔡英文為何還要搞所謂「經濟脫中」?為何還要搞以疏遠大陸為目的的「新南向」政策?
  • 新華時評:小口罩,打臉美政客「脫鉤論」
    最近,蓬佩奧等人把這兩件事擱一塊幹了。  以「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竊」為榮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近期就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向中國「潑髒水」,指責中國「可能」隱瞞疫情。另一邊廂,以納瓦羅為代表的白宮「師爺」團,則竭盡所能鼓吹美資撤離中國,煽動「脫鉤論」。  儘管「脫鉤論」甚囂塵上,訂單卻不會說謊。
  • 臺「新南向」三連敗 兩岸經濟「脫鉤」行不通
    臺財政部門26日發布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臺灣對東協出口僅432.3億美元,創下新低,依存度由2013年的高位19.0%下滑至15.4%;而對大陸的依存度則上升至43.6%。臺灣問題專家表示,數據說明,蔡當局「新南向」陷入歧途,無異於緣木求魚,妄言與大陸「脫鉤」更是完全行不通。
  • 臺「新南向」三連敗 兩岸經濟「脫鉤」行不通
    臺財政部門26日發布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臺灣對東協出口僅432.3億美元,創下新低,依存度由2013年的高位19.0%下滑至15.4%;而對大陸的依存度則上升至43.6%。臺灣問題專家表示,數據說明,蔡當局「新南向」陷入歧途,無異於緣木求魚,妄言與大陸「脫鉤」更是完全行不通。
  • ecfa最新官方消息 2020年幾月是協議到期時間
    ecfa,一般指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2020年6月29日,是ecfa籤署10周年的重大日子。近期,外部氛圍緊張,外界高度關注,ecfa協議到期時間是今年幾月?到期後協議續籤的可能性有多大?下面,我們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 蔡英文搞兩岸「脫鉤」?專家:根本做不到
    ▲兩岸最大的民間交流盛會——海峽論壇,至今已舉辦11屆,極大地促進了兩岸民間交流及民心相融海峽論壇作為兩岸最大的民間交流盛會,自開辦以來廣受兩岸各界人士的高度認可,極大地促進了兩岸民間交流及民心相融。由於出席者有美、日、歐等代表,有外國媒體也解讀,這是向中國大陸發出供應鏈脫鉤的訊息。
  • 與大陸脫鉤?蔡英文心想事難成
    這是民進黨當局近期在兩岸關係上一系列操作而留給臺灣地區很多人的印象。新冠肺炎暴發後,民進黨當局成第一個向美國「遞刀子」攻擊中國大陸和世衛組織及譚德塞。不過,細緻觀察臺灣近些年的經濟發展,不難發現,其實臺灣全島一年GDP5000多億美元中,居然有1000多億美元來自於對大陸的貿易順差,換句話說,臺灣每年GDP中,就有1/5是大陸提供的。對於如此依賴大陸經濟的臺灣,善於玩政治的蔡英文卻提出要脫鉤,這在理論上顯然站不住腳。
  • 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
    原標題: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臺灣今年前11個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8%,刷新近10年來最高紀錄。這放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早被扣上「親中賣臺」的帽子一百回了。想當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39%之際,民進黨就對馬英九當局罵破了嗓子。
  • 蔡英文實施「兩岸經濟脫鉤」,「臺獨」夢被打破,臺灣經濟不樂觀
    綠營猖狂妄圖「脫鉤」,但下半年情況不容樂觀據臺灣數據統計顯示,2020上半年,島內電子產品、半導體等出口率上升20.2%,創下近十年的新紀錄,通信產品也增加10.3%,兩者佔臺灣總出口量52.1%。疫情期間臺灣經濟不僅沒有減少反而稍有增加,使得民進黨再次找到藉口興風作浪。
  • 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 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
    事實再次證明,民進黨鼓吹跟大陸搞「脫鉤」,一如拽著頭髮讓自己離開地面,純屬不可能之事。  民進黨再次上臺之時,曾絞盡腦汁切割與大陸的經貿聯繫,痛下血本砸錢、大手筆給優惠政策,煞有介事拋出所謂「新南向政策」,鼓動臺商「回流」。但從經濟數據觀之,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反而更高、對大陸投資更多、臺商對臺灣經濟貢獻度更高。倒是當局鼓吹的「新南向」,出口表現卻一路下探,甚至呈現近10年新低。
  • 王在希將軍:蔡連任,海峽兩岸能「脫鉤」嗎?
    環球時報: 中美關係有「脫鉤」這一說,但現在 「脫鉤」這個提法也開始被一些人用來預測兩岸關係,您認為兩岸有脫鉤的可能性嗎?王在希:兩岸關係跟中美關係是不同性質的問題。兩岸儘管70年沒有統一,但是臺灣作為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地位沒有改變,兩岸關係不可能「脫鉤」。
  • 雄評|「兩岸脫鉤」?若沒大陸,臺灣前10個月出口將是-3.4%
    蔡英文當局整天喊著「減少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甚至還叫囂「兩岸經濟脫鉤」,可實際上,她被經濟數據狠狠「打臉」。今天,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廈門舉行。有學者談及今年臺灣經濟表現時指出,臺灣今年1至10月的貨品出口成長3.4%,貿易順差達478億美元。
  • 生聊|兩岸脫鉤?若沒大陸,臺灣貿易瞬間逆差 出口馬上轉負數
    蔡英文當局整天喊著「減少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甚至還叫囂「兩岸經濟脫鉤」,可實際上,她被經濟數據狠狠「打臉」。今天,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廈門舉行。有學者談及今年臺灣經濟表現時指出,臺灣今年1至10月的貨品出口成長3.4%,貿易順差達478億美元。
  • 慫恿蔡英文主張兩岸「趁疫脫鉤」?
    慫恿蔡英文主張兩岸"趁疫脫鉤"?如今因為大陸新冠病毒疫情嚴重,所以兩岸"小三通"已經被迫暫停,而蔡英文當局也趁機叫停了兩岸海運客輪"大三通",現在兩岸之間的聯繫是越來越少了。這些行為原本是為了抗擊疫情作出的舉措,沒有想到"臺獨"綠媒把疫情視為良機,還不斷的慫恿蔡英文主張兩岸"趁疫脫鉤",提議蔡英文要抓住這次機會,直接將三通斬斷,並且他們還表示,以前"停止三通"是一個禁忌,但是現在形勢已經發生了改變,完全可以將"三通"暫停。
  • 脫鉤是假議題,臺灣疫後經濟更需大陸,更應深化兩岸經貿合作
    他說,近期美國官員接連訪臺,民進黨當局向外表示,臺美之間創造近年來最緊密的關係,對外釋出臺美間有望達成BTA甚至是FTA的訊號,同時強調,臺灣對大陸的經貿依賴要逐步脫鉤,但蔡當局的主張卻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
  • 竟號稱要和大陸「趁疫脫鉤」
    編輯:玫瑰受新冠肺炎的影響,在蔡英文當局的誇大病情和煽動民眾恐慌之下,蔡英文也由此藉機停了兩岸海運客輪"大三通"。並且,島內綠色媒體《自由時報》還發表文章稱本次疫情是"天降良機",蔡當局應該"把握"這個"停止三通"的"難得機會",藉此測量出臺灣"承受無三通係數",看其對臺灣經濟、社會之衝擊及其深度,以及臺灣承受度,作為將來兩岸"攤牌"時的"可貴資料"與"精神支撐"。綠色媒體媒體的言論一出,讓人覺得寒徹心扉。
  • 臺灣也和大陸「脫鉤」?想自殺?
    這熟悉的一波又一波,臺灣綠媒都激動了:「終於要與大陸脫鉤了!」看起來似乎是這樣的。19日,最新消息傳出,又有一家臺企準備從大陸撤離。iPhone的主要金屬框架供應商、臺灣企業可成科技已同意將在中國大陸的兩個部門出售。一個月前,臺灣的電子品組裝商緯創資通也已同意出售其在大陸的iPhone生產廠。
  • 兩岸民間交流不能停不能斷——訪陽光學院臺灣教師黃柏欽
    東南網9月2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洪)18日抵廈,做新冠病毒核酸檢測;19日,赴廈門大學,拜會在閩臺灣教師;20日,參加海峽論壇論壇大會……這幾天,來自陽光學院的臺灣教師黃柏欽行程滿滿。對他來說,海峽論壇是他與兩岸教育界人士溝通交流的好平臺。
  • 中新時評:交流合作勢不可擋 兩岸關係克難前行
    該論壇作為兩岸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影響最深的民間交流盛會,今年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和民進黨當局阻擋幹擾下順利舉辦,更顯難能可貴。正如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日前所言,這說明加強兩岸交流合作是兩岸同胞的主流民意,眼前困難和阻礙無法撼動兩岸交流合作的歷史趨勢。
  • 中美脫鉤,正在進行中.....
    "中美脫鉤"是眼下一個熱門的話題,有人認為這是很可能的,有人認為這不過是政客的"選舉語言",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現實中正在發生什麼,再分析一下,如果美國已經決定脫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