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貿不能脫鉤 臺灣搞「新南向」一敗塗地

2021-01-08 華夏經緯網

  作者 朱穗怡

  兩岸貿易,誰依賴誰?去年1月至11月,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是1277.3億美元。對此,臺當局陸委會竟聲稱是「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灣進口」。其言下之意,即「大陸經濟依賴臺灣」。這真是好笑。如果在兩岸經貿往來中,大陸依賴臺灣,那民進黨當局蔡英文為何還要搞所謂「經濟脫中」?為何還要搞以疏遠大陸為目的的「新南向」政策?這顯然是因為臺當局認為臺灣經濟依賴大陸,所以才說「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要分散風險」云云,絞盡腦汁與大陸經濟脫鉤。但諷刺的是,蔡英文當局越搞「脫中」,兩岸經貿反而越密切,可見臺當局以一黨之意識形態來處理經濟事務是違反經濟規律,註定要失敗的。

  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今年前11個月兩岸進出口貿易總額是2356.9億美元,佔大陸進出口貿易額的5.4%,其中大陸從臺灣進口1817.1億美元,佔同期大陸進口總額的9.8%。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是1277.3億美元。據臺灣方面統計,臺灣向大陸(含香港)出口佔其出口總額的43.8%。誰依賴誰?數字會說話。

  多年來,臺灣在兩岸貿易中獲取巨大的貿易順差,如果沒有這些貿易順差,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逆差。尤其今年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發展,但大陸由於較早有效控制疫情,恢復正常生產運作,是今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經濟體,成為世界經濟正增長的引擎,也對島內經濟起到強有力的拉動作用。臺灣對大陸和香港出口佔比高達43.8%,創近十年新高。由此可以想像,如果沒有大陸帶動,臺灣經濟今年難以維持正增長。正如國臺辦主任劉結一早前所說,在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祖國大陸堅定推進兩岸經濟合作,促進兩岸共同發展,這是對兩岸同胞利益福祉的深切關愛,是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機遇的具體體現。這也再次說明祖國大陸是廣大臺胞的堅強後盾和篤定依靠,更是臺灣前途所在。

  臺灣市場狹小,先天條件不足,而大陸市場巨大,成長動能強勁,且兩岸本就是一家,同聲同氣、同根同源,大陸是臺灣最佳經貿合作夥伴。兩岸經貿不可能脫鉤,這是經濟規律使然。蔡英文當局為了搞「臺獨」,炮製「新南向」政策,結果一敗塗地。去年1至10月,臺灣地區對東協出口創新低,衰退4.2%。

  當年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時,對大陸的出口在臺灣對外總出口的佔比約40%,那時在野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批評馬英九「賣臺」,如今蔡英文上臺了,對大陸出口的佔比卻上升至43.8%。到底誰才是「賣臺」,已是不言而喻。兩岸經貿是無法脫鉤的,臺當局還是不要白費心機了。

 

來源:大公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

相關焦點

  • 臺「新南向」三連敗 兩岸經濟「脫鉤」行不通
    臺財政部門26日發布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臺灣對東協出口僅432.3億美元,創下新低,依存度由2013年的高位19.0%下滑至15.4%;而對大陸的依存度則上升至43.6%。臺灣問題專家表示,數據說明,蔡當局「新南向」陷入歧途,無異於緣木求魚,妄言與大陸「脫鉤」更是完全行不通。
  • 臺「新南向」三連敗 兩岸經濟「脫鉤」行不通
    臺財政部門26日發布統計顯示,今年前10個月,臺灣對東協出口僅432.3億美元,創下新低,依存度由2013年的高位19.0%下滑至15.4%;而對大陸的依存度則上升至43.6%。臺灣問題專家表示,數據說明,蔡當局「新南向」陷入歧途,無異於緣木求魚,妄言與大陸「脫鉤」更是完全行不通。
  • 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
    原標題: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臺灣今年前11個月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8%,刷新近10年來最高紀錄。這放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早被扣上「親中賣臺」的帽子一百回了。想當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39%之際,民進黨就對馬英九當局罵破了嗓子。
  • 臺灣出口大陸屢創紀錄 民進黨「兩岸脫鉤論」成笑柄(日月談)
    事實再次證明,民進黨鼓吹跟大陸搞「脫鉤」,一如拽著頭髮讓自己離開地面,純屬不可能之事。  民進黨再次上臺之時,曾絞盡腦汁切割與大陸的經貿聯繫,痛下血本砸錢、大手筆給優惠政策,煞有介事拋出所謂「新南向政策」,鼓動臺商「回流」。但從經濟數據觀之,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反而更高、對大陸投資更多、臺商對臺灣經濟貢獻度更高。倒是當局鼓吹的「新南向」,出口表現卻一路下探,甚至呈現近10年新低。
  • 港臺腔:臺灣對陸出口創紀錄,「脫鉤論」成笑柄
    想當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39%之際,民進黨就對馬英九當局罵破了嗓子。時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曾大加責難,稱馬英九不該「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裡」。照民進黨當局的邏輯,為何當家4年多時間,一向「反中」的他們反倒更「親中賣臺」?因為跟大陸搞「脫鉤」,原本像拽著頭髮讓自己離開地面,純屬不可能之事。
  • 蔡英文搞兩岸「脫鉤」?專家:根本做不到
    近段時間,臺灣地區為了加快與中國大陸的經貿及產業脫鉤,進一步抱緊美國大腿,可謂動作頻頻。臺灣陸委會3日宣布四項所謂「禁令」,禁止在臺舉辦海峽論壇相關活動,也不希望臺民眾參與視頻連線。9月4日,由「美國在臺協會」(「AIT」)與臺外事部門、臺經濟主管部門以及日本、歐洲駐臺代表合辦的「重組供應鏈」論壇在臺北召開。
  • 與大陸脫鉤?蔡英文心想事難成
    蔡英文2016年就任後,立刻啟用陳水扁時期「外交部長」黃志芳,並新設了一個對外經貿機構———「新南向辦公室」,而為了顯示對大陸脫鉤的力度和決心,蔡英文更把這個辦公室列為蔡英文辦公室直屬機構。然而,就在「新南向辦公室」運行不到2年,就偃旗息鼓。
  • 脫鉤是假議題,臺灣疫後經濟更需大陸,更應深化兩岸經貿合作
    @銳看臺灣報導 香港中評社發表評論文章表示,臺灣暨南國際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陳建良教授在日前由臺北論壇基金會舉辦的「COVID-19衝擊下臺灣產經的關鍵解析」研討會上,以「兩岸與區域經貿的鑑往與知來」為題,對臺灣在後疫情時代的外貿發展發表看法。
  • 中新時評:ECFA不能停、兩岸可「脫鉤」?這是南轅北轍
    中新社北京4月6日電 題:ECFA不能停、兩岸可「脫鉤」?這是南轅北轍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新冠疫情正改變全球經濟體系面貌,各經濟體都評估其衝擊,籌謀協調應對。當此轉折時期,臺灣內部發出了令人困惑的信號,一面欲使兩岸經貿、社會往來「脫鉤」的措施及言辭紛至沓來,另一面卻疾呼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不能停。典出《戰國策》的成語「南轅北轍」,講述車夫欲駕車向南入楚卻一路奔北的寓言,賢臣季梁以此規勸魏王——行動與目的不可背道而馳。民進黨當局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處理兩岸關係的言行,與此若合符節。
  • 雄評|「兩岸脫鉤」?若沒大陸,臺灣前10個月出口將是-3.4%
    蔡英文當局整天喊著「減少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甚至還叫囂「兩岸經濟脫鉤」,可實際上,她被經濟數據狠狠「打臉」。今天,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廈門舉行。有學者談及今年臺灣經濟表現時指出,臺灣今年1至10月的貨品出口成長3.4%,貿易順差達478億美元。
  • 生聊|兩岸脫鉤?若沒大陸,臺灣貿易瞬間逆差 出口馬上轉負數
    蔡英文當局整天喊著「減少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賴」,甚至還叫囂「兩岸經濟脫鉤」,可實際上,她被經濟數據狠狠「打臉」。今天,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廈門舉行。有學者談及今年臺灣經濟表現時指出,臺灣今年1至10月的貨品出口成長3.4%,貿易順差達478億美元。
  • 跟大陸「脫鉤」?臺灣慘遭「3連敗」
    但就目前的形式來看,民進黨當局所推行的「新南向政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 臺灣對東協出口額不斷下滑 「新南向政策」失敗 據統計,目前臺灣對東協的出口額在不斷下降,甚至創下歷史新低。實際上,這已經是臺灣連續3年在東協出口方面呈現下滑的趨勢。倒退的趨勢顯示出了臺灣對東協出口的依賴程度在不斷下降。
  • 蔡英文想中斷兩岸往來「以疫謀獨」?這後果臺灣恐難以承受
    兩岸人民經濟和平往來已經30多年,不僅建立了彼此之間成熟的貿易結構,更是在感情上也逐步實現「兩岸一家親」的溫情。但是是在疫情之下,蔡英文及當局的做法一再地讓兩岸的關係一步步惡化,惡化的不僅僅是政治上的,更是讓兩岸人民的感情冷到了冰點。而民進黨一直以來都是想破壞兩岸關係,而最重要的做法就是降低臺灣地區對大陸市場的依存感。
  • 臺灣對陸出口創紀錄 「脫鉤論」?哪來的勇氣
    臺灣地區陸委會聲稱,根據相關統計,在今年11月份,臺灣地區對東協國家和美國的出口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很大的幅度,兩岸之間的經濟貿易是臺灣地區對外進行經貿交流的關鍵一步,但並不是全部。臺陸委會此番言論明顯就是在自欺欺人。疫情期間,臺灣地區出口量之所以增長了很多,主要就是因為大陸,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對外貿易將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今年經濟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 蔡英文「兩岸新模式」?「新南向」東協多不買帳
    為了弱化兩岸經貿往來,減少臺灣對大陸的所謂「過度依賴」,蔡英文在對外經濟布局上正在全力謀劃兩大主軸:一是以臺美貿易暨投資框架協議(TIFA)為平臺,尋求與美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FTA);二是以所謂「新南向」政策為依託,與東南亞10國、南亞6國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共18個國家加強經貿往來。
  • 臺灣「新南向政策」的現狀及前景分析
    (1)蔡當局大幅提高預算,全力推進「新南向政策」。根據臺灣「行政院主計總處」數據顯示,2017年推動「新南向政策」預算是28.1億新臺幣,主要為「教育部」辦理專業人才培育及技術訓練等10億新臺幣。然而,蔡當局在2018年財政預算支出中,大力增加對「新南向政策」的支持力度,其財政預算支出呈現明顯的「重南輕西」。
  • 蔡英文拋「新南向政策綱領」 提及兩岸善意互動及合作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蔡英文16日在臺灣「總統府」召集「對外經貿戰略會談」,通過「新南向政策綱領」。由於外界擔心「新南向政策」意味著放棄中國大陸市場,該綱領特別提及「兩岸善意互動及合作」。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6日報導,蔡英文在會中裁示「新南向」是現階段臺灣整體對外經貿政策的重要一環,總體與遠程目標有兩個,即促進臺灣與東協、南亞及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經貿、科技、文化等各層面的連結,共享資源、人才與市場;建立廣泛的對話與協商機制。至於「新南向政策」的行動準則,綱領把臺灣定位為「創新者、分享者及服務者」這三種角色,同時提出「兩岸善意互動及合作」。
  • 蔡英文當局「新南向」散財「敗家」
    近日,臺灣的《中國時報》以此為題評論此蔡英文召開的「對外經貿戰略會談」。在會議上,蔡英文下令「行政院」仿效日本、韓國等,建立策略性融資機制,初期將編列35億美元(約合1063億元新臺幣)項目融資資金,和「邦交國」及「新南向」國家進行公共工程合作,以培養臺灣業者開拓海外工程能力。
  • 妄圖跟大陸脫鉤,臺灣對外貿易正走入死胡同
    11月20日,美臺在華盛頓和臺北同步啟動首次「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並籤署備忘錄,民進黨當局將對話稱讚為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卻隱藏了臺灣對外經貿的現實——臺灣由於違背市場規律和經濟發展趨勢,對外貿易正逐漸走入死胡同。
  • 蔡英文實施「兩岸經濟脫鉤」,「臺獨」夢被打破,臺灣經濟不樂觀
    綠營猖狂妄圖「脫鉤」,但下半年情況不容樂觀據臺灣數據統計顯示,2020上半年,島內電子產品、半導體等出口率上升20.2%,創下近十年的新紀錄,通信產品也增加10.3%,兩者佔臺灣總出口量52.1%。疫情期間臺灣經濟不僅沒有減少反而稍有增加,使得民進黨再次找到藉口興風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