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疫情衝擊下,兩岸關係變了多少

2020-12-23 環球網

【環球時報記者 謝戎彬 吳薇】進入2020年以來,從蔡英文獲得連任到高雄市長韓國瑜被罷免,從美臺頻繁互動到解放軍艦機多次繞臺,再到疫情下島內一些勢力「以疫謀獨」,兩岸局勢在迅速發生變化。在國際局勢發生深刻變革的大環境下,未來4年,兩岸關係將向何處去?《環球時報》就此專訪了原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如圖)。

「臺灣實際上已被美國深度控制」

環球時報:您認為蔡英文5月20日的就職演說和4年前相比,有哪些新動向值得警惕?

王在希:與4年前相比,蔡英文這次演說中涉及兩岸關係的部分著墨不多,且避實就虛,但有些地方還是值得我們高度警惕。第一,她在表示將依循臺灣現行「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關係的同時,宣布將在「立法院」成立「修憲委員會」,這樣她承諾的所謂「將依循憲法」就沒有意義,因為這個「憲法」是隨時可以修改的。第二,她繼續迴避「九二共識」,只重申「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八個字,其實「和平、民主」是虛的,要害是「對等、對話」,非常明顯她是要把兩岸關係搞成「兩國關係」。第三,她公然把「中華民國」稱謂改為「中華民國臺灣」,目的是從地理上、法理上切割臺灣與大陸的關係,實現「中華民國臺灣化」即「去中國化」的目標。

環球時報:很多分析認為蔡英文今年勝選的一大原因是香港問題。自去年以來,香港問題似乎在兩岸關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您對此如何解讀?

王在希:蔡英文在過去4年毫無政績的情況下獲得高票當選,確實有兩件事客觀上幫了她的忙:一是香港出現暴亂,二是中美關係惡化。香港在美英等外部勢力支持下出現暴亂後,蔡英文當局如獲至寶,把香港警察止暴制亂說成「鎮壓民主自由」,加上參與香港暴亂的大多是青年學生,臺灣媒體報導的又都是香港警察抓捕學生的鏡頭,臺灣年輕人看了不免有恐懼感。民進黨當局趁機誣衊「一國兩制」失敗,在臺灣年輕選民中起到迷惑作用,欺騙了不少人。

另外,蔡英文把「九二共識」說成就是「一國兩制」,把主張改善兩岸關係的泛藍陣營打成「親中賣臺」,讓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陷入被動。其實「九二共識」的含義非常清楚,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謀求國家統一。「一國兩制」是作為兩岸統一後的制度性安排,和「九二共識」是兩回事,蔡英文故意混淆概念,居心險惡。

環球時報:最近幾年,美國加強對臺軍售,並通過了多個「友臺」法案。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美臺更是合夥對抗世衛組織。川普的一系列動作僅僅是為了連任,還是另有政治目的?

王在希:我認為兩者兼而有之。川普這樣做既是為了連任,更是為了遏制中國,後者是主要的,即使他不競選連任也會這樣做。在美國看來,打「臺灣牌」幾乎沒有成本,且對中國很有殺傷力。近年來美國國會通過的「與臺灣交往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臺北法案」,加上川普籤署的「國防授權法」,已使美臺關係具有半官方性質。川普上臺3年多還先後向臺灣出售138億美元的武器裝備,為民進黨當局「以武拒統」創造條件。蔡英文當局明白,靠臺灣自身實力無法與大陸抗衡,必須投靠美國,所以心甘情願被美國當槍使,現在臺灣實際上已被美國深度控制。

環球時報:您如何看待疫情給今年兩岸關係帶來的影響?如何看待民進黨當局所謂的「疫情外交」?

王在希:這次疫情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此期間美臺互動頻繁、配合默契。蔡英文當局的基本做法是配合美國甩鍋大陸,宣傳全球疫情的源頭是武漢,直到現在臺灣媒體還使用「武漢肺炎」,其心態可見一斑。

疫情期間,美國為了扼殺華為5G產業發展,除動員原來在華投資的美企撤離大陸外,還對在大陸投資高科技的臺資企業如臺積電施加壓力,迫使它們撤離大陸去美國投資。與此同時,美國利用蔡英文就職之機,由國務卿蓬佩奧出面發賀電,宣布向臺出售武器裝備,給「臺獨」勢力壯膽。所以今年以來,蔡英文自以為有臺灣民意基礎,又得到美國大力支持,加上大陸暴發嚴重疫情,她在兩岸關係上的態度明顯趨於強硬,對兩岸交流限制更加嚴厲,搞「法理臺獨」更加起勁。蔡英文當局「以疫謀獨」的動作和利用疫情阻止兩岸交流的意圖非常明顯。

關於臺灣的「疫情外交」,我認為民進黨當局投入很大,但沒有什麼效果。今年初武漢暴發疫情後,蔡英文當局幸災樂禍,在大陸疫情最為危急之時宣布禁止向大陸輸出口罩及其他防疫物資。後來疫情在香港、臺灣以及全球大暴發,蔡英文又在4月1日宣布將捐贈1000萬隻口罩,對美國每周提供10萬隻口罩,推動所謂「口罩外交」,同時大力宣傳臺灣的「抗疫經驗」以及「對國際社會做出的貢獻」,企圖利用此次疫情提升臺灣在世界的知名度,依靠美國的支持擠入世衛組織。最後它還是失敗了。這也說明一個中國原則在國際社會還是穩固的。

國民黨把敗選歸因於「九二共識」,實在有點荒腔走板

環球時報:國民黨在今年選舉失利後,又遭遇「罷韓」。有消息稱,美國支持「罷韓」,因為這樣美國軍艦就可以停靠高雄港。您覺得「罷韓」給兩岸關係和美臺關係帶來了什麼影響?

王在希:罷免韓國瑜對國民黨無疑是雪上加霜,讓民進黨更加肆無忌憚,「臺獨」氣焰會更加囂張。但民進黨真的一黨獨大,它的垮臺也就為期不遠了。就對兩岸關係影響而言,韓國瑜認同「九二共識」,主張改善兩岸關係,如換上民進黨的陳其邁當市長,對兩岸交流乃至整個兩岸關係都會產生負面影響。至於對美臺關係的影響,無論民進黨還是國民黨執政,沒有太大區別,他們在親美這一點上立場基本一致。

環球時報:國民黨的兩岸檢討報告因涉及「九二共識」,在藍營內部遭遇很大反彈。您怎麼看這份報告,怎樣看所謂「四大支柱」?

王在希:國民黨的兩岸檢討報告即所謂新論述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在黨內包括整個藍營內部遭到質疑,國民黨大佬紛紛站出來表示無法認同。我認為主要問題有三:一是未能正確總結兩次敗選的主因。這兩次敗選主因還是國民黨內部不團結,在確定候選人過程中一波三折,最後確定韓國瑜參選後,黨內各派也未能全力支持,造成韓國瑜單打獨鬥、孤軍奮戰的局面,其遭受來自內部的攻擊不比民進黨的攻擊少。這和民進黨一開始蔡英文、賴清德互鬥,確定蔡英文參選後全黨沒有雜音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國民黨檢討報告把敗選歸因於「九二共識」,實在有點荒腔走板。

二是對「九二共識」,在新形勢下可以理論創新,但不能放棄。馬英九執政8年就是靠「九二共識」開創兩岸大交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三通直航、籤署ECFA所產生的紅利到現在民進黨都捨不得放棄。蔡英文攻擊「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國民黨竟然無言以對,還準備把「九二共識」收藏起來,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三是新論述即「四大支柱」方向錯了,本質上是李登輝的「特殊兩國論」。「四大支柱」即「堅持主權、保障人權、臺灣優先、監督交流」,跟「認同一中、謀求統一」的「九二共識」完全背道而馳。選票固然重要,但為了選票不講是非、喪失政治立場對國民黨而言代價太大了。

16字預測未來4年

環球時報:一些人認為國民黨很可能一蹶不振,很長時間無法重返執政。您怎麼看?

王在希:那倒也不一定,關鍵看如何實現自身轉型,能否找到正確定位,能否抓住下次重返執政的機會。民進黨執政久了,貪汙腐敗、「黑金」政治、權力分贓不可避免會蔓延。臺灣現在實行政黨政治,多數選民不會容忍一黨獨大,美國也不喜歡臺灣一黨長期執政。何況民進黨是一個「選舉有方、執政無能」的政黨,以為把反對黨整垮了,就可以為所欲為長期執政,這是不可能的。韓國瑜被罷免了,將來還會有張國瑜、李國瑜出來。

民進黨擅長選舉,這是它的優勢,但也有幾個罩門:首先是兩岸關係搞不定;其次是臺灣經濟搞不定;第三是國際空間搞不定。國民黨作為126年的老黨,有歷史傳承,有豐富的政治經驗,也不乏人才,關鍵要解決好四個問題:一是內部整合即團結問題;二是培養年輕世代接班包括黨員隊伍年輕化問題;三是確立有別於民進黨的發展方向,找準自己定位;四是改變「權貴政治」形象,為廣大選民所接受。如果一味學走民進黨路子,拿香跟拜,不會有前途。

環球時報:解放軍艦機今年以來加強繞臺,3月首次增加夜航訓練,6月頻率相當密集。您對此如何解讀?

王在希:解放軍飛機艦艇繞臺已進入常態化,其意義一是宣示我對臺主權,二是震懾「臺獨」分裂勢力,三是例行性軍事訓練。至於繞飛的頻率,我想與臺灣島內局勢和周邊環境有關。

環球時報:如果用幾個關鍵詞預測未來4年的兩岸關係,您會選擇哪幾個?

王在希:嚴峻複雜,變數增多,風險加大,大局可控。

相關焦點

  •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兩岸關係處於70年來最嚴峻時刻...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範凌志】5日,在以「疫情下世界王在希表示,美國的企圖非常明顯,就是想辦法在臺海誘發戰爭,使兩岸中國人互相殘殺,坐收漁人之利。民進黨甘心充當美國的棋子,兩岸關係確實處於70年來最為嚴峻的時刻。「我認為美臺勾結、互相利用,是導致目前臺海局勢緊張的主要原因。」王在希認為,現在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在逐漸的喪失,而且越來越小,「原因有三:一是臺灣的政治體制幾十年來已發生深刻的變化。第二是和平談判對象已經變了。第三是臺灣的社會生態環境也變了。」
  • 王在希:八二三炮戰,凸顯兩岸歷史連結對臺獨最有力反駁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現擔任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戰略學會高級研究員和高級顧問,崑崙策研究院副院長、高級研究員。今年是金門八二三炮戰60周年,具有解放軍少將軍銜的國臺辦前副主任王在希分析,該場戰役並非大陸要解決臺灣問題,其實是在美國要求蔣介石「放棄金馬、劃峽而治」搞「兩個中國」之際,毛澤東給予蔣的「策應」,是一場「軍事形式的政治鬥爭」,放在當前兩岸關係,也更加證明目前兩岸問題是國共內戰遺留的歷史問題,屬於一個國家的民族內部矛盾
  • 海協會原副會長接受專訪:武統臺灣?大陸會做到仁至義盡
    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海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這與去年12月初川普與蔡英文的通話直接相關,因為它攪動了中美關係中的一個核心問題,但根子卻在臺當局對「九二共識」的態度上。去年5月民進黨上臺後,大陸方面一直在對臺灣方面「聽其言、觀其行」,看蔡英文能否答好那份「未完成的答卷」,而結果顯然是否定的。兩岸關係在變化,局勢變得緊張且複雜。這樣的形勢下,該如何看待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趨勢?該怎麼看待中國大陸在臺灣問題上的耐心與決心?
  • 上海海峽兩岸研究會正式成立
    東方網記者項穎知12月30日報導:上海海峽兩岸研究會(簡稱「海研會」)今天上午在上海建國賓館舉行成立儀式。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和上海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鄭鋼淼共同為「海研會」揭牌。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王海良、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王公龍、上海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復旦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信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臺港澳所所長邵育群等為副會長。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前副會長瞿國樑任秘書長。上海市臺辦副主任李驍東任監事長。  成立大會上,國臺辦研究局副局長仇開明宣讀海研會指導委員會首批委員名單。
  • 全國臺灣研究會在京舉辦臺海形勢座談會
    全國臺灣研究會舉行座談會。(圖片來源:全國臺灣研究會)中國臺灣網6月10日北京訊 今天,全國臺灣研究會(以下簡稱「臺研會」)在北京就臺海形勢舉行座談。會議由臺研會執行副會長王升主持,臺研會副會長汪毅夫、孫亞夫、李亞飛,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學術顧問王衛星、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楊明傑、臺研會秘書長楊幽燕、副秘書長鄭慶勇、嚴峻等參加座談。
  • 解決臺灣問題的關鍵期是什麼時候?他點出來了
    然而,與蔡英文心理形成反差的是,近期不少臺灣網友心裡多少有那麼一股失落感:為2020選舉,臺灣社會都已經被民進黨撕裂,大陸在整個選舉中「躺槍」,但大陸人和大陸媒體對臺灣即將舉行的選舉,卻無感。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反差?也許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的「我們沒有必要太關注臺灣選舉誰輸誰贏,關鍵要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
  • 兩岸學者齊聚上海共憶臺灣光復苦難與輝煌
    全國臺灣研究會前副會長王在希在剛剛結束的「臺灣光復70周年的歷史與現實」學術研討會上表示,儘管目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理念已成為臺灣社會主流民意,但仍有少數「臺獨」分子企圖幹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想改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他指出,對此,兩岸同胞特別是學者專家要保持警惕,避免兩岸關係再次陷入陳水扁時代那種緊張動蕩的局面。
  • 原海協會副會長:蔡英文城府頗深 一招「借刀殺人」搞緩獨
    ,他們所謂的第一次的「外交」,您可以看到在陳水扁剛開始的進行的叫做強調是友誼之旅,他主打的是民主跟「外交」,而馬英九當時進行了八天叫做敦睦的專案,那麼事實上那個時候非常的低調「外交」,有人說他的低調「外交」就是因為不想影響到兩岸之間的關係,跟北京之間也在默契之下來進行的,現在正在登場的蔡英文這一次預計這八天的英翔專案,這個英翔專案諧音影響,它能造成多大的影響,我想直接問的就是
  • 王在希將軍:蔡連任,海峽兩岸能「脫鉤」嗎?
    ——《環球時報》專訪國務院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將軍環球時報:您曾表示,如果民進黨繼續執政,兩岸關係會緊張,但有可能加速統一的進程
  • 陸學者:牢握兩岸關係主導權 大陸須防範蔡英文打「三張牌」
    原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原海協會副會長、原全國臺灣研究院副會長王在希,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朱衛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維一等出席了研討會。
  • 陸學者: 牢握兩岸關係主導權 大陸須防範蔡英文打「三張牌」
    60餘位專家學者圍繞當前臺灣政局及兩岸關係前瞻、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以及「反獨促統」、深化兩岸交流的政策與實踐研究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原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副主任,原海協會副會長、原全國臺灣研究院副會長王在希,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朱衛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維一等出席了研討會。
  • 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和平統一可能性逐漸喪失 可思考以武促統
    【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和平統一可能性在逐漸喪失 可思考用「北平模式」以武促統】據中評社11月27日報導 國務院臺辦原副主任、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近日在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他對臺灣問題未來發展趨勢與祖國統一前景有三點看法:(一)民進黨不可能在臺灣長期執政。
  • 全國臺研會召開年會 研討轉型中的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
    (中國臺灣網 李傑 攝)  中國臺灣網6月14日徐州消息 (記者 李傑)全國臺灣研究會2017年學術年會13日在江蘇徐州召開。本次年會以「轉型中的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為主題,50餘位大陸相關專家學者和全國臺研會部分理事與團體會員代表應邀參加了會議。
  • 全國臺灣研究會召開紀念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座談會
    (圖片來源:全國臺灣研究會)  中國臺灣網12月30日訊 12月30日,全國臺灣研究會在北京召開紀念習近平總書記「1.2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座談會。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孫亞夫、李亞飛、海峽兩岸研究中心學術顧問王衛星、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楊明傑等參加座談。
  • 臺灣教師 解放軍打來時直接投降,一切都不必費心了
    依臺灣地區憲制性規定第20條明定「民眾有依法律服兵役之義務」,若真要「改制」,有本事就去修改臺灣地區憲制性規定;或者乾脆一點,解放軍打來時直接宣布投降,那一切都不必費心了。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臺獨」一意孤行 統一必將加速military.china.com 2017-10-09 20:09【環球時報記者謝戎彬吳薇】編者按:今年是兩岸開放探親30周年。
  • 思享大咖說丨未來一年,兩岸關係何去何從?他們這樣說
    周志懷,現任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海峽兩岸關係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學委會副主任,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所長
  • 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邱毅:沒有壓力下的和平統一沒有可能
    作者:滕飛審稿:淺夢自蔡英文連任了臺灣地區領導人後,兩岸關係就註定要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不過,大陸一直以來都在積極推動兩岸的友好溝通,希望能夠在和平穩定的道路上繼續前進,所以2021年的臺海局勢也註定會引發全球關注。據媒體報導,環球時報年會於近日在北京正式舉行,而此次年會主題就是「疫情下,世界的危局與變局」,而這其中所涉及到的兩岸議題就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在對「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
  • 國臺辦原副主任: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越來越小
    對此,國臺辦原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坦言,當下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越來越小。王在希表示,美國的企圖非常明顯,就是想辦法在臺海誘發戰爭,使兩岸中國人互相殘殺,坐收漁人之利。民進黨甘心充當美國的棋子,兩岸關係處於70年來最為嚴峻的時刻。「我認為美臺勾結、互相利用,是導致目前臺海局勢緊張的主要原因。」
  • 會不會武統臺灣?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還有第三條道路可選
    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還有第三條道路可選) 【編者按】隨著民進黨當局在「臺獨」道路上越走越遠,在美國「印太戰略」的「鼓鼓」下,蔡英文錯誤估計當前兩岸形勢,將臺灣帶進窮兵黷武和「倚美謀獨」之路,將臺海局勢面臨「兵險戰危」。
  • 2019,臺灣島內會搞激進「臺獨」嗎
    2019年1月1日是大陸發表《告臺灣同胞書》40周年。在過去的40年間,兩岸關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三通、人員交流以及經濟融合等,但也面臨「臺獨」分裂勢力的嚴峻挑戰。而在過去一年,臺海也遠不平靜。美國繼續著力打「臺灣牌」,美國軍艦三次通過臺灣海峽。與此同時,島內經過「九合一」選舉後形勢大變,蔡英文提前「跛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