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謝戎彬 吳薇】進入2020年以來,從蔡英文獲得連任到高雄市長韓國瑜被罷免,從美臺頻繁互動到解放軍艦機多次繞臺,再到疫情下島內一些勢力「以疫謀獨」,兩岸局勢在迅速發生變化。在國際局勢發生深刻變革的大環境下,未來4年,兩岸關係將向何處去?《環球時報》就此專訪了原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如圖)。
「臺灣實際上已被美國深度控制」
環球時報:您認為蔡英文5月20日的就職演說和4年前相比,有哪些新動向值得警惕?
王在希:與4年前相比,蔡英文這次演說中涉及兩岸關係的部分著墨不多,且避實就虛,但有些地方還是值得我們高度警惕。第一,她在表示將依循臺灣現行「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關係的同時,宣布將在「立法院」成立「修憲委員會」,這樣她承諾的所謂「將依循憲法」就沒有意義,因為這個「憲法」是隨時可以修改的。第二,她繼續迴避「九二共識」,只重申「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八個字,其實「和平、民主」是虛的,要害是「對等、對話」,非常明顯她是要把兩岸關係搞成「兩國關係」。第三,她公然把「中華民國」稱謂改為「中華民國臺灣」,目的是從地理上、法理上切割臺灣與大陸的關係,實現「中華民國臺灣化」即「去中國化」的目標。
環球時報:很多分析認為蔡英文今年勝選的一大原因是香港問題。自去年以來,香港問題似乎在兩岸關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您對此如何解讀?
王在希:蔡英文在過去4年毫無政績的情況下獲得高票當選,確實有兩件事客觀上幫了她的忙:一是香港出現暴亂,二是中美關係惡化。香港在美英等外部勢力支持下出現暴亂後,蔡英文當局如獲至寶,把香港警察止暴制亂說成「鎮壓民主自由」,加上參與香港暴亂的大多是青年學生,臺灣媒體報導的又都是香港警察抓捕學生的鏡頭,臺灣年輕人看了不免有恐懼感。民進黨當局趁機誣衊「一國兩制」失敗,在臺灣年輕選民中起到迷惑作用,欺騙了不少人。
另外,蔡英文把「九二共識」說成就是「一國兩制」,把主張改善兩岸關係的泛藍陣營打成「親中賣臺」,讓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陷入被動。其實「九二共識」的含義非常清楚,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謀求國家統一。「一國兩制」是作為兩岸統一後的制度性安排,和「九二共識」是兩回事,蔡英文故意混淆概念,居心險惡。
環球時報:最近幾年,美國加強對臺軍售,並通過了多個「友臺」法案。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美臺更是合夥對抗世衛組織。川普的一系列動作僅僅是為了連任,還是另有政治目的?
王在希:我認為兩者兼而有之。川普這樣做既是為了連任,更是為了遏制中國,後者是主要的,即使他不競選連任也會這樣做。在美國看來,打「臺灣牌」幾乎沒有成本,且對中國很有殺傷力。近年來美國國會通過的「與臺灣交往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臺北法案」,加上川普籤署的「國防授權法」,已使美臺關係具有半官方性質。川普上臺3年多還先後向臺灣出售138億美元的武器裝備,為民進黨當局「以武拒統」創造條件。蔡英文當局明白,靠臺灣自身實力無法與大陸抗衡,必須投靠美國,所以心甘情願被美國當槍使,現在臺灣實際上已被美國深度控制。
環球時報:您如何看待疫情給今年兩岸關係帶來的影響?如何看待民進黨當局所謂的「疫情外交」?
王在希:這次疫情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此期間美臺互動頻繁、配合默契。蔡英文當局的基本做法是配合美國甩鍋大陸,宣傳全球疫情的源頭是武漢,直到現在臺灣媒體還使用「武漢肺炎」,其心態可見一斑。
疫情期間,美國為了扼殺華為5G產業發展,除動員原來在華投資的美企撤離大陸外,還對在大陸投資高科技的臺資企業如臺積電施加壓力,迫使它們撤離大陸去美國投資。與此同時,美國利用蔡英文就職之機,由國務卿蓬佩奧出面發賀電,宣布向臺出售武器裝備,給「臺獨」勢力壯膽。所以今年以來,蔡英文自以為有臺灣民意基礎,又得到美國大力支持,加上大陸暴發嚴重疫情,她在兩岸關係上的態度明顯趨於強硬,對兩岸交流限制更加嚴厲,搞「法理臺獨」更加起勁。蔡英文當局「以疫謀獨」的動作和利用疫情阻止兩岸交流的意圖非常明顯。
關於臺灣的「疫情外交」,我認為民進黨當局投入很大,但沒有什麼效果。今年初武漢暴發疫情後,蔡英文當局幸災樂禍,在大陸疫情最為危急之時宣布禁止向大陸輸出口罩及其他防疫物資。後來疫情在香港、臺灣以及全球大暴發,蔡英文又在4月1日宣布將捐贈1000萬隻口罩,對美國每周提供10萬隻口罩,推動所謂「口罩外交」,同時大力宣傳臺灣的「抗疫經驗」以及「對國際社會做出的貢獻」,企圖利用此次疫情提升臺灣在世界的知名度,依靠美國的支持擠入世衛組織。最後它還是失敗了。這也說明一個中國原則在國際社會還是穩固的。
國民黨把敗選歸因於「九二共識」,實在有點荒腔走板
環球時報:國民黨在今年選舉失利後,又遭遇「罷韓」。有消息稱,美國支持「罷韓」,因為這樣美國軍艦就可以停靠高雄港。您覺得「罷韓」給兩岸關係和美臺關係帶來了什麼影響?
王在希:罷免韓國瑜對國民黨無疑是雪上加霜,讓民進黨更加肆無忌憚,「臺獨」氣焰會更加囂張。但民進黨真的一黨獨大,它的垮臺也就為期不遠了。就對兩岸關係影響而言,韓國瑜認同「九二共識」,主張改善兩岸關係,如換上民進黨的陳其邁當市長,對兩岸交流乃至整個兩岸關係都會產生負面影響。至於對美臺關係的影響,無論民進黨還是國民黨執政,沒有太大區別,他們在親美這一點上立場基本一致。
環球時報:國民黨的兩岸檢討報告因涉及「九二共識」,在藍營內部遭遇很大反彈。您怎麼看這份報告,怎樣看所謂「四大支柱」?
王在希:國民黨的兩岸檢討報告即所謂新論述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在黨內包括整個藍營內部遭到質疑,國民黨大佬紛紛站出來表示無法認同。我認為主要問題有三:一是未能正確總結兩次敗選的主因。這兩次敗選主因還是國民黨內部不團結,在確定候選人過程中一波三折,最後確定韓國瑜參選後,黨內各派也未能全力支持,造成韓國瑜單打獨鬥、孤軍奮戰的局面,其遭受來自內部的攻擊不比民進黨的攻擊少。這和民進黨一開始蔡英文、賴清德互鬥,確定蔡英文參選後全黨沒有雜音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國民黨檢討報告把敗選歸因於「九二共識」,實在有點荒腔走板。
二是對「九二共識」,在新形勢下可以理論創新,但不能放棄。馬英九執政8年就是靠「九二共識」開創兩岸大交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三通直航、籤署ECFA所產生的紅利到現在民進黨都捨不得放棄。蔡英文攻擊「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國民黨竟然無言以對,還準備把「九二共識」收藏起來,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三是新論述即「四大支柱」方向錯了,本質上是李登輝的「特殊兩國論」。「四大支柱」即「堅持主權、保障人權、臺灣優先、監督交流」,跟「認同一中、謀求統一」的「九二共識」完全背道而馳。選票固然重要,但為了選票不講是非、喪失政治立場對國民黨而言代價太大了。
16字預測未來4年
環球時報:一些人認為國民黨很可能一蹶不振,很長時間無法重返執政。您怎麼看?
王在希:那倒也不一定,關鍵看如何實現自身轉型,能否找到正確定位,能否抓住下次重返執政的機會。民進黨執政久了,貪汙腐敗、「黑金」政治、權力分贓不可避免會蔓延。臺灣現在實行政黨政治,多數選民不會容忍一黨獨大,美國也不喜歡臺灣一黨長期執政。何況民進黨是一個「選舉有方、執政無能」的政黨,以為把反對黨整垮了,就可以為所欲為長期執政,這是不可能的。韓國瑜被罷免了,將來還會有張國瑜、李國瑜出來。
民進黨擅長選舉,這是它的優勢,但也有幾個罩門:首先是兩岸關係搞不定;其次是臺灣經濟搞不定;第三是國際空間搞不定。國民黨作為126年的老黨,有歷史傳承,有豐富的政治經驗,也不乏人才,關鍵要解決好四個問題:一是內部整合即團結問題;二是培養年輕世代接班包括黨員隊伍年輕化問題;三是確立有別於民進黨的發展方向,找準自己定位;四是改變「權貴政治」形象,為廣大選民所接受。如果一味學走民進黨路子,拿香跟拜,不會有前途。
環球時報:解放軍艦機今年以來加強繞臺,3月首次增加夜航訓練,6月頻率相當密集。您對此如何解讀?
王在希:解放軍飛機艦艇繞臺已進入常態化,其意義一是宣示我對臺主權,二是震懾「臺獨」分裂勢力,三是例行性軍事訓練。至於繞飛的頻率,我想與臺灣島內局勢和周邊環境有關。
環球時報:如果用幾個關鍵詞預測未來4年的兩岸關係,您會選擇哪幾個?
王在希:嚴峻複雜,變數增多,風險加大,大局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