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和平統一可能性逐漸喪失 可思考以武促統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和平統一可能性在逐漸喪失 可思考用「北平模式」以武促統】據中評社11月27日報導 國務院臺辦原副主任、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近日在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他對臺灣問題未來發展趨勢與祖國統一前景有三點看法:

(一)民進黨不可能在臺灣長期執政。現在有人認為國民黨已經沒戲了,第三勢力也很難突破當前臺灣兩黨制的政治格局,今後民進黨有可能在臺灣一黨獨大,長期執政。我認為這是不可能。因為:第一,臺灣現在實行的是政黨政治,多數選民不願意看到民進黨一黨獨大,美國也不喜歡臺灣一黨長期執政,即使國民黨上不了,也會有民眾黨或者其它什麼黨上來。第二,民進黨有它的罩門,因為它不承認「九二共識」,首先兩岸關係搞不定,其次是臺灣經濟搞不定,三是國際空間搞不定。臺灣民眾的生活水平不能提升,臺灣社會不能安定,民意就會出現反彈,這是社會發展規律。第三,民進黨是一個擅長選舉、不善於社會治理的政黨。時間久了,它的短板、弱項就會充分暴露出來,包括貪汙腐敗、黑金政治、權力酬庸等等,民眾的不滿情緒也會隨之爆發。第四,民進黨結構上就是一個派系共治的政黨,下一步圍繞權力繼承的鬥爭就會開始。隨著時間推移,民進黨內部各種矛盾隱患會先後引爆。民意如流水,我們將拭目以待。

(二)不能把「和統」與「武統」兩者對立起來。40年來,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為我國的對外開放、經濟發展、軍隊建設,爭取到了幾十年極其寶貴的時間。我們堅持這一對臺方針無疑是正確和有效的。當然從目前臺海形勢來看,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在逐漸喪失,因為和40年前相比,第一,臺灣的政治體制變了,第二,政治談判的對象變了,第三,臺灣社會生態環境也變了。我們應該與時俱進,在新形勢下要有新的思維,在堅持對臺大政方針的同時,具體對臺工作要有新的舉措。

最近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明確指出:我們將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中央對臺大政方針是一貫的、連續的,即以盡最大的努力和誠意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同時做好隨時粉碎「臺獨」分裂圖謀的充分準備。近年來,由於美國對華推行強硬遏制戰略,「臺獨」分裂勢力日趨囂張,大陸同胞要求武統的聲浪逐漸升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陸14億同胞的民意。但我認為不能簡單地把和平統一和武力統一割裂開來,更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一方面,要看到不動用武力手段,光憑政治談判、民間交流、惠臺讓利,是不可能實現兩岸統一。另一方面,即使將來迫不得已對臺使用武力,也要堅持政治談判,堅持做臺灣人民工作,堅持把爭取臺灣民心作為各項對臺工作的重要任務,不能顧此失彼,不能絕對化。鑑於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武力統一代價較大,我在前不久再次提出是否可用「北平模式」,即以戰迫和,以武促統,兵臨城下,不戰而屈人之兵。因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兩岸同胞的傷亡,它本質上是另一種方式的和平統一,是「和統」與「武統」的完美結合。

(三)要站在戰略全局來思考兩岸統一的時機。當前在統一問題上大致有三種看法:一是等待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認為只要大陸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發展到像今天美國這樣的程度,臺灣自然會與大陸統一。二是主張先解決臺灣問題,再集中精力發展經濟,長痛不如短痛,要求現在就先把臺灣問題解決掉。三是認為解決臺灣問題既要有緊迫感,也不能操之過急;既要有信心,更要有一定耐心,應該預作充分準備,尋找最佳時機,把握戰略主動,爭取最小代價。

王在希表示,臺灣問題有它的複雜性和特殊性。解決臺灣問題的時機需要非常慎重的選擇,不僅要看到臺灣島內的情勢,還要考慮整個國際外部環境,更要考慮中國大陸自身的情況。當然,無論何時,如果臺灣真的發生「臺獨」分裂的重大事件,那我們就別無選擇,就要不惜一切代價,按《反分裂國家法》堅定果斷出手,堅決維護我們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

相關焦點

  • 國臺辦原副主任: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越來越小
    對此,國臺辦原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坦言,當下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越來越小。王在希表示,美國的企圖非常明顯,就是想辦法在臺海誘發戰爭,使兩岸中國人互相殘殺,坐收漁人之利。民進黨甘心充當美國的棋子,兩岸關係處於70年來最為嚴峻的時刻。「我認為美臺勾結、互相利用,是導致目前臺海局勢緊張的主要原因。」
  • 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還有第三條道路可選
    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還有第三條道路可選) 【編者按】隨著民進黨當局在「臺獨」道路上越走越遠,在美國「印太戰略」的「鼓鼓」下,蔡英文錯誤估計當前兩岸形勢,將臺灣帶進窮兵黷武和「倚美謀獨」之路,將臺海局勢面臨「兵險戰危」。
  • 國臺辦發言人講話具有兩重含義,國家統一進入倒計時
    國臺辦12月16日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問:近日在環球時報的年會上多名與會專家認為,當前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在下降。大陸應採取以武促統、以武促和的方式,也就是通過對臺施加武統壓力來爭取實現和平統一,請問發言人如何評論?我也參加了《環球時報》的年會,現場聆聽了各位專家的發言,尤其是贊成邱毅老師的思考。
  • 兩岸和平統一希望有多大?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作為開場嘉賓率先發言,他認為,兩岸關係進入嚴峻時刻,由於島內政治體制、談判對手及生態環境已發生變化,和平統一可能性在逐漸喪失。隨後發言的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則持不同看法,他指出,和平統一可能性並未消失,主導權在大陸手中,要樹立「和平統一自信」。
  • 涉臺高官點明3大原因,和平統一可能性變小,「臺獨」還要叫囂?
    美國大選的結果已經逐漸明朗,根據美媒測算,拜登將成為下一屆美國總統。蔡英文「押錯寶」後,是否會「失寵」還是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臺獨」終究是一條死路。國臺辦前高官分析「武統」3大關鍵由於蔡英文等人的不道德行徑,導致兩岸關係陷入冰點,和平統一已經逐漸成為奢望。
  • 以武促統是震懾還是兵臨城下?見好就收才是臺灣的最佳選擇
    最近,「以武促統」這個說法又再次引起關注,主要是環球時報年會,有很多專家提出,鑑於目前臺海兩岸的局勢,以及臺灣島內的情況變化,指望順順利利、和和氣氣的搞和平統一,也許有些困難,所以我們需要以武促統。這個說法引起了強烈的關注,國臺辦也進行了一個回應了。我說一點我的看法。第一點,和平統一肯定是基本國策,能和平統一,就一定要和平統一。畢竟如果是兩岸動刀兵的話,一定是中華民族的悲劇。
  • 和平統一希望有多大?兩岸專家提有壓力下「以武促統」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作為開場嘉賓率先發言,他認為,兩岸關係進入嚴峻時刻,由於島內政治體制、談判對手及生態環境已發生變化,和平統一可能性在逐漸喪失。隨後發言的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則持不同看法,他指出,和平統一可能性並未消失,主導權在大陸手中,要樹立「和平統一自信」。
  •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兩岸關係處於70年來最嚴峻時刻...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範凌志】5日,在以「疫情下世界 危局與變局」為主題的《環球時報》2021年會的「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有多大王在希表示,美國的企圖非常明顯,就是想辦法在臺海誘發戰爭,使兩岸中國人互相殘殺,坐收漁人之利。
  • 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有多大?兩岸專家激烈討論
    王在希:和平統一可能性變小,原因有三在年會的「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有多大?」討論環節中,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表示,美國的企圖非常明顯,就是想辦法在臺海誘發戰爭,使兩岸中國人互相殘殺,坐收漁人之利。
  • 國臺辦前副主任一席話嚇壞臺媒:大陸要「武統」啦?
    王在希分析指出,兩岸未來發展不明朗前國臺辦副主任王在希就報導中的「大陸武統臺灣機率有多高」這一話題進行總結。他認為,兩岸局勢落得這般地步要歸為以下三大原因。首先是臺灣政治體制幾十年來發生很大變化,以往兩岸談判就能夠實現和平統一,但現在臺灣的政治體制是政黨體制,根本不能代表臺灣同胞同大陸談統一。
  • 蔡英文上臺屆滿2年,國臺辦前副主任送她16個字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蔡當局上臺屆滿兩年,國臺辦前副主任王在希19日接受臺灣《旺報》專訪表示,蔡很難甚至不可能完成大陸方面兩年前曾經期待的這份答卷,蔡提出的「維持現狀」,既不是大陸主張的兩岸同屬「一中」的現狀,也不是馬英九時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狀,而是「一邊一國」的分裂現狀。
  • 有專家稱當前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在下降 國臺辦回應
    中國臺灣網12月16日北京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主持本次新聞發布會。  人民日報記者:近日在環球時報的年會上多名與會專家認為,當前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在下降。大陸應採取以武促統、以武促和的方式,也就是通過對臺施加武統壓力來爭取實現和平統一,請問發言人如何評論?
  • 「臺獨」收到絕望消息,剛剛國臺辦表態不簡單
    相信這兩級艦艇的加入,將可配合戰場環境運用,讓戰術規劃更加的靈活,達成「嚇阻、遲滯登島」的作戰目的。蔡英文當局不斷發展軍事力量對抗大陸的做法,讓兩岸關係緊張局勢不斷升級。針對民進黨當局不斷挑釁的做法,國臺辦原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表示,在40年前兩岸通過國共談判實現和平統一是有可能性的,但是現在蔡英文連「一個中國」都不承認,怎麼可能和大陸談和平統一?他表示,現在如果臺灣哪一個政黨要和大陸談和平統一,不僅「臺獨」分裂勢力會鬧翻天,民進黨當局會把它扣上「中共代理人」的帽子進行打壓。
  • 國臺辦:「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 石龍洪、劉歡、查文曄)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6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表示,長期以來,我們為解決臺灣問題,促進祖國和平統一,進行著不懈的努力。「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它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 兩岸和平統一可能性有多大?邱毅提出8個障礙
    近日,就和平統一有多大的可能性這個問題,兩岸專家展開激烈討論。兩岸專家熱烈討論和平統一可能性根據相關報導顯示,12月5日,《環球時報》2021年年會舉辦。在年會上大家熱烈討論「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據悉,王在希指出,有三個原因表明當下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 蔡英文島內上臺執政滿兩年 國臺辦前副主任用十六個字揭真面目
    【環球網綜合報導】蔡英文當局在島內上臺執政屆滿兩年,大陸國臺辦前副主任王在希接受臺灣《旺報》專訪時表示,蔡英文很難、甚至不可能完成大陸方面兩年前曾經期待的這份答卷,蔡提出的「維持現狀」,既不是大陸主張的「兩岸同屬一中」的現狀
  • 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邱毅:沒有壓力下的和平統一沒有可能
    問題進行討論的環節中,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表示,美國的企圖已經相當明顯,就是想辦法挑起臺海戰爭,迫使兩岸中國人互相殘殺,這樣美國就能夠坐收漁翁之利。而民進黨一直以來也都心甘情願充當美國棋子,所以這才讓兩岸關係走入困境。所以,王在希表示,在他看來,臺海局勢之所以如此緊張,就是因為「美臺勾結、互相利用」。
  • 蔡英文上臺兩年兩岸關係大倒退 臺海危機可能性大增
    兩岸關係方面顯然是蔡當局「考」得最差的部分之一,上任之初聲稱要「維持現狀」,可她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讓兩岸關係經歷了大倒退。兩岸關係顯然是蔡英文處理最差的領域之一。不僅不承認「九二共識」,還暗中推動文化「臺獨」,蔡英文上臺兩年,兩岸關係大倒退。
  • 學者:應該設立「中國臺海和平統一可能性時鐘」
    應對「臺獨」的危險和「和統可能性」的喪失程度有基本認識、較準把握,並對各方不斷有所警與示。不知有否網站或研究智庫等方面,能發起設立「中國臺海和平統一可能性時鐘」或「和統」可能性「百分量標尺」?一、從日本教育、文宣迴避二戰侵略史對日民眾的影響說起近日見《解放日報》載一文提到,在日本,學校沒有教近現代歷史。
  • 前國臺辦副主任點出來了
    什麼時候是解決臺灣問題的關鍵期,前國臺辦副主任點出來了。王在希點出解決臺灣問題的關鍵前國臺辦副主任王在希在臺灣2020選舉前便接受記者採訪,他在採訪中表示我們並沒有必要太過於關注臺灣選舉的情況,我們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因為我們才是解決兩岸關係的關鍵所在,何時解決,如何解決,這些都取決於我們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