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和平統一可能性在逐漸喪失 可思考用「北平模式」以武促統】據中評社11月27日報導 國務院臺辦原副主任、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近日在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他對臺灣問題未來發展趨勢與祖國統一前景有三點看法:
(一)民進黨不可能在臺灣長期執政。現在有人認為國民黨已經沒戲了,第三勢力也很難突破當前臺灣兩黨制的政治格局,今後民進黨有可能在臺灣一黨獨大,長期執政。我認為這是不可能。因為:第一,臺灣現在實行的是政黨政治,多數選民不願意看到民進黨一黨獨大,美國也不喜歡臺灣一黨長期執政,即使國民黨上不了,也會有民眾黨或者其它什麼黨上來。第二,民進黨有它的罩門,因為它不承認「九二共識」,首先兩岸關係搞不定,其次是臺灣經濟搞不定,三是國際空間搞不定。臺灣民眾的生活水平不能提升,臺灣社會不能安定,民意就會出現反彈,這是社會發展規律。第三,民進黨是一個擅長選舉、不善於社會治理的政黨。時間久了,它的短板、弱項就會充分暴露出來,包括貪汙腐敗、黑金政治、權力酬庸等等,民眾的不滿情緒也會隨之爆發。第四,民進黨結構上就是一個派系共治的政黨,下一步圍繞權力繼承的鬥爭就會開始。隨著時間推移,民進黨內部各種矛盾隱患會先後引爆。民意如流水,我們將拭目以待。
(二)不能把「和統」與「武統」兩者對立起來。40年來,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為我國的對外開放、經濟發展、軍隊建設,爭取到了幾十年極其寶貴的時間。我們堅持這一對臺方針無疑是正確和有效的。當然從目前臺海形勢來看,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在逐漸喪失,因為和40年前相比,第一,臺灣的政治體制變了,第二,政治談判的對象變了,第三,臺灣社會生態環境也變了。我們應該與時俱進,在新形勢下要有新的思維,在堅持對臺大政方針的同時,具體對臺工作要有新的舉措。
最近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明確指出:我們將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中央對臺大政方針是一貫的、連續的,即以盡最大的努力和誠意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同時做好隨時粉碎「臺獨」分裂圖謀的充分準備。近年來,由於美國對華推行強硬遏制戰略,「臺獨」分裂勢力日趨囂張,大陸同胞要求武統的聲浪逐漸升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陸14億同胞的民意。但我認為不能簡單地把和平統一和武力統一割裂開來,更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一方面,要看到不動用武力手段,光憑政治談判、民間交流、惠臺讓利,是不可能實現兩岸統一。另一方面,即使將來迫不得已對臺使用武力,也要堅持政治談判,堅持做臺灣人民工作,堅持把爭取臺灣民心作為各項對臺工作的重要任務,不能顧此失彼,不能絕對化。鑑於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武力統一代價較大,我在前不久再次提出是否可用「北平模式」,即以戰迫和,以武促統,兵臨城下,不戰而屈人之兵。因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兩岸同胞的傷亡,它本質上是另一種方式的和平統一,是「和統」與「武統」的完美結合。
(三)要站在戰略全局來思考兩岸統一的時機。當前在統一問題上大致有三種看法:一是等待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認為只要大陸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發展到像今天美國這樣的程度,臺灣自然會與大陸統一。二是主張先解決臺灣問題,再集中精力發展經濟,長痛不如短痛,要求現在就先把臺灣問題解決掉。三是認為解決臺灣問題既要有緊迫感,也不能操之過急;既要有信心,更要有一定耐心,應該預作充分準備,尋找最佳時機,把握戰略主動,爭取最小代價。
王在希表示,臺灣問題有它的複雜性和特殊性。解決臺灣問題的時機需要非常慎重的選擇,不僅要看到臺灣島內的情勢,還要考慮整個國際外部環境,更要考慮中國大陸自身的情況。當然,無論何時,如果臺灣真的發生「臺獨」分裂的重大事件,那我們就別無選擇,就要不惜一切代價,按《反分裂國家法》堅定果斷出手,堅決維護我們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