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促統是震懾還是兵臨城下?見好就收才是臺灣的最佳選擇

2020-12-17 儲殷教授

最近,「以武促統」這個說法又再次引起關注,主要是環球時報年會,有很多專家提出,鑑於目前臺海兩岸的局勢,以及臺灣島內的情況變化,指望順順利利、和和氣氣的搞和平統一,也許有些困難,所以我們需要以武促統。

這個說法引起了強烈的關注,國臺辦也進行了一個回應了。

我說一點我的看法。

第一點,和平統一肯定是基本國策,能和平統一,就一定要和平統一。

畢竟如果是兩岸動刀兵的話,一定是中華民族的悲劇。所以兩岸合不合,其實不在大陸,而在臺灣當局怎麼選。

第二個,臺灣統一必須納入議程表,你不能越走越遠,不能希望把這個事慢慢給拖黃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有兩岸統一這一個選項,這是一個必答題,絕對不是一個選答題。

在此基礎上,我們再談談「武」和「統」的關係。

如果我們放棄了使用武力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兩岸統一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武力必須在。

但是有武力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會打仗。這裡面有兩種可能性。

一種可能性是最好的可能性。大陸快速發展的軍力,讓妄圖介入臺灣問題的域外大國望而卻步,逐漸跟臺灣進行脫鉤,避免陷入風險。從而使島內的臺獨勢力得到有效的震懾,使島內的統一力量得到振興。

換句話講,用「武」來震懾那些臺獨力量,用「武」來震懾那些域外大國的介入決心。

這種情況之下,爭取在島內實現支持統一的力量逐漸增長、支持臺獨的力量逐漸衰退的這樣一種情況。這是以武促統的第一點,這是最好的一個結局。

那麼另外一個以武促統,是什麼可能性呢?

如果真到某一天,島內臺獨勢力做大,那麼以武促統,就意味著兵臨城下,或者叫完全切斷臺灣跟外部的聯繫,甚至對臺獨力量可以進行一些定點清除。

在這種情況之下,在兵臨城下的時候,讓臺灣選擇和平統一。有人講,這不叫和平統一,這叫和平解放,或者說這叫「北平模式」。這也不是不可以。

然了,最好還是第一種,不要是第二種。

這裡面就有幾個值得玩味的東西,以武促統就取決於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們「武」要到什麼程度,「統」要到什麼程度,是以什麼樣的條件來「統」?

和平統一肯定是對臺灣最有利的,因為它議價成本最高,但是如果在大軍壓境、兵臨城下的時候,再選擇和平統一,這個時候的條件,肯定不能還跟以前一樣了。

「和平統一」和「一國兩制」是掛鈎的。如果和平統一,可以一國兩制。當「和平統一」這個選項變成了「以武促統」甚至「武統」。這種情況之下,一國兩制還有必要維持嗎?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問題。

如果臺灣現在肯談,當然條件好說,一國兩制也要堅持。但如果臺灣不談,或者是到非到那一步才談,那麼還要不要一國兩制?我們要給臺灣開什麼樣的條件?大家都要去思考這個問題。

所以我一直說,見好就收,是臺灣的最佳選擇。

相關焦點

  • 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和平統一可能性逐漸喪失 可思考以武促統
    【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和平統一可能性在逐漸喪失 可思考用「北平模式」以武促統】據中評社11月27日報導 國務院臺辦原副主任、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近日在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他對臺灣問題未來發展趨勢與祖國統一前景有三點看法:(一)民進黨不可能在臺灣長期執政。
  • 說大陸"兵臨城下"臺灣"要拼到底" 蔡英文為什麼故意嚇唬老百姓?
    說大陸"兵臨城下"臺灣"要拼到底" 蔡英文為什麼故意嚇唬老百姓?
  • 人生建議,不管是生活還是感情,見好就收,不行就撤「經典好文」
    世界上真的沒有感同身受,只有道聽途說的說客,經歷過才懂得,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按照我們的方式在前進,人在動情時說的話也許是真的,許下的諾言也是真的,一腔熱血也是真的,至於後來誰會辜負誰,沒有人提前預知。不管是朋友,親戚,家人或許都有因為利益而背叛你的時候,就像古代重男輕女一樣,覺得女人沒有什麼價值,就應該在家相夫教子,從小命運就被家庭的關係安排好,沒有選擇的餘地。有些東西失去也好,總比毫無指望地愛著來得更痛快,成年人的世界並不是相愛就可以突破生活的難關,需要的是很多的責任與擔當,我們在給你留面子的同時,懂得知進退。
  • 見好就收,給操作策略!!!
    相關細分個股自行酌情選擇,策略上低吸為主,晶片半導體無疑還是晶方科技,興森科技,華微電子等前期強勢品種新基建:5G昨天坑人,今天反包,且力度超預期,暫時未知明天持續性,還需盤中進一步觀察,中通國脈,華脈科技,國脈科技,通光線纜等幾個品種明天至少需要一半的品種保持強勢這個版塊才能高看延續性
  • 腸炎、拉肚子「見好就收」埋禍根,終將苦不欲生!
    其實,這一切源於腸炎、拉肚子「見好就收」埋下的禍根。 應對初期的腸炎、拉肚子,大多數人都會吃一些西藥或中藥來消炎殺菌,見好就收。
  • 會不會武統臺灣?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還有第三條道路可選
    那麼,解決臺灣問題是否只有通過戰爭來解決?我覺得還有第三條道路可供選擇,那就是我曾經提出過的「北平模式」,以戰迫和,以武促統,兵臨城下,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縮小代價。但無論如何,不動用軍事武力這個手段,光是依靠政治談判、民間交流、一味讓利,可能難以達到實現兩岸統一的目的。
  • 學者:武力震懾「臺獨」或將常態化——
    媒體紛紛猜測,鑑於大陸遏制「臺獨」勢力、維護國家主權及領土完整的強大決心,武力震懾「臺獨」勢力會否成為常態化動作。軍演常態化或成大概率事件最近一段時間,大陸接連通過武力方式震懾「臺獨」勢力。根據臺灣聯合新聞網的消息,4月18日,解放軍陸軍航空兵部隊在東南沿海舉行「跨晝夜海上實彈射擊演練」。
  • 臺黑幫老大白狼:「一國兩制」才是臺灣未來最好的選擇
    原標題:臺黑幫老大白狼:「一國兩制」才是臺灣未來最好的選擇   張安樂接受臺灣電視媒體採訪時曾說國民兩黨都是獨派,民進黨的獨是主張臺灣另立門戶,臺灣獨立;而國民黨的獨是主張臺灣屬於「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各自表述;由此,張安樂大膽疾呼一國兩制,為反獨促統設置維繫兩岸關係的底線……許多臺媒不以為然張安樂的表述,總覺得這是天方夜譚。
  • 評論:臺灣要「武統」還是「和統」?
    原標題:評論:臺灣要「武統」還是「和統」?  美國紐約大學終身教授,馬英九的老師熊玠,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大陸需要轉變對臺思路,不能盲目讓利,切不能讓民進黨認為自己可以通過反大陸,得到更多好處」,又說:「大陸應問臺灣:你們到底要武統還是和統?」
  • 解放軍戰機繞飛臺灣震懾「臺獨」 美「加戲」:反對片面改變現狀
    放軍18日「繞島巡航」,震懾「臺獨」,美國國務院又跳出來表示「關切」。海外網4月20日電解放軍18日在臺灣海峽進行實彈射擊演習,同時轟-6K等戰機實施了「繞島巡航」,震懾「臺獨」。美國國務院又坐不住了,跑來「強行加戲」,對解放軍的「戰略意圖」表示「關切」。
  • 3400為何兵臨城下,圍而不攻?空城計還是華容道?散戶看遍知曉!
    上周五,A股秀出「大長腿」後我們曾提示:「市場如此秀出大長腿,至少表明下方的承接力以及支撐力還是比較強。而已經連續8個交易日重回萬億的成交,也至少說明當前資金面依舊處於強勢範疇。」而今日,我們看到指數低開高走,在金融股全線啟動下,指數迎來7月27日反彈以來的新高。
  • 臺灣旅拍婚紗照最佳景點推薦
    臺灣旅拍婚紗照臺灣四周滄海環繞,島內山川秀麗、農作物豐富的島嶼。據說婚紗照起源於臺灣,又都講中文便於和攝影師溝通,所以很多新人想直接去臺灣拍攝婚紗照。不同的場景、不同的風格,不同的視覺效果,在哪裡拍才最適合?日月潭,日月潭是臺灣最大的淡水天然湖泊,也是著名的臺灣八景之一,有著「海外別一洞天」之稱,擁有迷人風光的同時,還有孔雀、水鳥、蝴蝶、宗教等多個區域,風景怡人,春秋兩季自然的場景讓人覺得壯觀不已,三個碼頭可以選擇循環航行,感受不一樣的景觀特色!
  • 網紅得意發文「見好就收」,什麼意思?
    不出意外,這回校長的女朋友還是網紅,名叫王靜雅,但是這個新聞爆出來沒多久,這個緋聞女友就po了一張圖,配的文案是:見好就收。也是很引人聯想了……仔細盤一下校長曆來的女友們,這個王靜雅被寵愛的程度還是很高的。
  • 去年臺灣最佳電影,就這?
    每年的臺灣金馬獎,是臺灣電影的一次大盤點。在去年的57屆金馬獎上,又一部電影橫掃11項獎項提名,最終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剪輯以及最佳視覺效果5個獎項,成為最大贏家。拿到了這麼多項大獎,不少影迷也紛紛認為,這部電影或許就是去年臺灣電影的最佳了。
  • 【明醫識藥·科學闢謠】「見好就收」能避免抗生素耐藥性嗎?
    謠言 抗生素長期應用易產生耐藥性,「見好就收」能避免抗生素耐藥性。但是,抗生素的使用還是有風險,這個風險就是所謂的「抗生素耐藥性」。 耐藥菌從何而來? 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帶菌體,人和細菌處於一種長期共生共存的關係。這些細菌中,多數很容易被抗生素殺滅,極少數對抗生素耐藥,不會被其殺滅。
  • 戰爭還是和平?蔡英文該做選擇了
    編輯:常樂 校對:百味 臺海局勢持續緊張,美國並未承諾會援助臺灣,就在緊張時刻,蔡英文變軟了? 蔡英文語氣放緩?
  • 2016中國臺灣最佳大學排行榜
    中國臺灣地區哪所大學綜合實力最強?誰是中國臺灣地區第一學府?誰是2016年中國臺灣最佳大學?臺灣地區哪所大學最有實力躋身2016中國頂尖大學和中國一流大學陣列?哪些大學是中國臺灣地區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排頭兵和核心力量?臺灣地區哪所大學的國際影響力最大?最受英國QS、泰晤士報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等世界三大權威大學排行榜認可?
  • 和統聲音減弱,蔡英文收到警告:臺灣面臨巨大災難,當心極限爆炸
    自蔡英文出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民進黨當局「謀獨」動作不斷。為了推動「臺獨」,民進黨當局除了緊緊貼靠美國外,還在島內大肆推動「去中國化」,製造「反中」「仇中」的氛圍。基於民進黨當局最近接連勾連外部勢力,謀「獨」行徑變本加厲,一些建議「以戰促和、以武促統」的聲音高漲,建議和統的聲音逐漸減弱。在這一背景下,蔡英文當局收到了來自大陸的警告。據央廣網12月22日報導,12月19日,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出席了「臺海局勢與中國周邊安全」研討會,並從陸美臺三方因素分析了臺海局勢發生的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