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父母在6歲前都教孩子這些數學知識

2020-12-13 三個好媽媽

前天子玲寫了一篇關於孩子的「數理邏輯」思維的文章,談到鍛鍊學前孩子的數理邏輯思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鍛鍊。

今天子玲就接著邏輯思維的話題,和大家聊一下孩子的數理邏輯中的集合概念

孩子的數理邏輯經驗由集合、排序、守恆三部分能力組成。其中集合更是現代學前數學的一個基本概念,它是學前孩子正確學習和建立數概念、邏輯概念的基礎。

集合是指具有某種相同性質的事物的總和。它可以是物體的名稱,也可以是物體的某種特性,如形狀、顏色、大小、功能等。

例如:家長引導孩子將蘋果、桔子、梨、葡萄等放在一起,形成一個水果的集合。

2~3歲的孩子一般處於籠統知覺集合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不怎麼能看到集合的明顯界限。不能一個一個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也不能準確意識到元素的數量。

比如,在我兒子2~3歲的時候,子玲在他玩積木時,偷偷從中拿走一兩塊,孩子往往察覺不到積木數量的變化。接著,子玲讓他把玩具都裝進盒子裡,孩子往往會裝了一部分玩具就不管了,他以為完成任務了。

處於這個階段孩子的家長,如果孩子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屬於正常現象,說明孩子對於集合還沒有清晰的概念。

等孩子長到4歲左右的時候,就處於基本感知集合界限的階段了。這時的孩子可以感覺集合的界限,但要讓他進一步說出集合中的每一個具體元素,孩子就為難了。

比如讓4歲孩子給家人分碗筷,一共四口人,他只會給第一個人和最後一個人。

這種情況等到孩子5~6歲時就順利解決了,這個階段的孩子就已經能準確感知集合和元素了。

有專家給6歲的孩子做過這樣的實驗:做三個紙牌小豬,讓他們都背上救生圈,其中2隻還穿上小紅褲衩。然後問孩子:「你看這些小豬中,背救生圈的小豬多還是穿紅褲衩的小豬多?」孩子基本一眼就能分辨出來哪個多,並且能說出為什麼。

咱們學齡前孩子的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年齡階段,來判斷孩子的集合認知。如果孩子年齡階段達到了,還是不能達到相應的集合認知水平,家長可以適當地引導孩子多做這方面的練習,比如:分碗筷、分糖果、讓孩子數一種牌子的汽車等等。

清楚了解數理邏輯的知識體系,對學前孩子的能力發展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孩子的數理邏輯能力與集合息息相關,那集合又可以細分成哪些能力呢?子玲明天接著和大家聊。

相關焦點

  • 6歲前跟孩子做這些遊戲,幫助右腦開發,寶寶聰明智商高
    如今的家長越來越重視教育,尤其對於孩子6歲前的大腦開發,更是注重。0-6歲是大腦聯結的關鍵時期,此時大腦如果得到有效開發,記憶力方面更出色,寶寶更聰明,智商更高!
  • 3-6歲兒童數感思維萌芽期,聰明父母用3招,提高孩子數學邏輯思維
    朋友又再一次詢問女兒,女兒仍舊回答「1+1=1」,這是朋友第4次問這樣的問題了,面對女兒的回答,朋友又氣又惱,覺得自己這段時間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朋友說,現在的孩子學數學真的是一個大問題,但是數學又是非常重要的科目,別人的孩子3歲就學會了100以內的加減法,可是自己家的孩子卻還是只認得數,沒有加減的概念,真是讓人太頭大了。
  • 在寶寶三歲前,父母要訓練好這5個技能,讓娃自己學「聰明」
    文/泡沫媽媽談育兒每個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龍成鳳」的,為此在懷孕的時候就會給娃進行胎教,等出生後又開始給娃報補習班,報興趣班,其目的就是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越來越聰明,但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讓娃自己學著變「聰明」,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要訓練好這5個技能。
  • 孩子3歲前,有這些壞習慣是變聰明表現,許多父母都誤解了
    導讀:孩子3歲前,有這些壞習慣是變聰明表現,許多父母都誤解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3歲前,有這些壞習慣是變聰明表現,許多父母都誤解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輸在「數學啟蒙」的起跑線
    數學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也是基礎教育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所以在入學前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教育,為孩子搭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僅能夠讓孩子順利銜接幼升小的學習,也能為日後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 孩子6歲前可以不學「數學」,但不能沒有「數學思維」
    全世界3-5歲的孩子在重複這個實驗時,幾乎都是同樣的結果。但這並不是小朋友「笨」,而是因為6歲以前的孩子認知發展正處在「前運算階段」,他們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仍取決於自身的知覺,無法像成年人一樣在頭腦中將硬幣之間的距離縮短再計算數量,所以低齡兒童會自然地認為距離更長的一排硬幣數量更多。
  • 數學能力在6歲前就拉開了?數學思維差的孩子,一般都有這4個特徵
    克萊因曾說過,「數學是一種理性的精神,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數學的啟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來說十分重要,可以說如果沒有數學思維,在生活和學習中都會受到很大影響。3-6歲是孩子數感思維的萌芽期,抓住這3個關鍵點,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 6歲前這4個敏感期,父母若能抓住,孩子上學後學習更省心
    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捕捉兒童的敏感期》我有了孩子以後,最深的感受就是,3歲前擔心的是孩子吃不吃得飽、睡不睡得好。
  • 父母做對這些,孩子越變越聰明
    說到聰明,大部分父母都覺得很簡單、很清楚,也都能列舉出孩子聰明或不夠聰明的種種表現;但說到能力,恐怕不少父母都會有點困惑——能力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我怎麼知道孩子能力強不強,又怎麼才能幫孩子發展能力呢?
  • 孩子6歲前,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父母錯過就別埋怨孩子笨
    文|秘籍君之前看新聞,一個印度男孩在幾個月大時被狼叼走哺養,直到8歲才被救出狼窩。因為錯過學習行走、說話、運動等關鍵期,身上都是狼的習性。為了讓他恢復「人性」,人們就努力教育他,但一個簡單的站立他學了2年,走路學了6年,到17歲時才學會說幾個單詞,智力相當於4歲孩童。
  • 數學啟蒙如何教?父母學會這3大妙招,讓孩子喜歡上數學
    隨著時代的進步,孩子的數學啟蒙越來越受到父母的重視,我身邊有很多朋友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把孩子送到數學啟蒙班,希望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如果孩子連加減法都學不會的話,那麼家長真的要愁壞了。引導孩子尋找「生活中的數學」數學啟蒙並非是儘早將更多的知識點灌輸給孩子,畢竟兩三歲的孩子對任何事物都有很強的興趣,他很有可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給他灌輸太多的知識點並沒有太大用處。
  • 孩子6歲前,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是有科學依據的,父母別錯過
    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像一張白紙,這張白紙交出什麼樣的畫作,與父母的教育脫不開關係。尤其是0-6歲這段時間,兒童的大腦、運動、語言、情商和社會性都在這個時間段形成。這個階段父母抓住機會,選對方法,有助於孩子發展更加完善!
  • 考研數學145分,我想告訴你6歲前,培養孩子數學思維的3個重點
    所以他們只看到硬幣視覺上的長短,卻沒有想到兩排硬幣都是5枚,數量上是一樣的。理解了孩子思維的這兩個特點,你是不是能明白,為什麼有時候和孩子解釋這麼費勁,明明是很簡單的道理,他卻怎麼都聽不懂,做不對。6歲前,數學到底該怎麼教?
  • 麻省理工研究:孩子6歲前,父母當"話癆家長",將來娃更聰明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作為年輕一代,我們面對父母的時候最多的想法大概是不要那麼話癆。確實羅裡吧嗦的說個不停,對於聽的人來說真的是一大折磨。但是父母當"話癆家長",有時候也是特別利於孩子的成長的,特別是在孩子6歲之前。
  • 小學前不允許教小學數學知識,那該教什麼?聰明的媽媽會這樣做
    隨著國家提倡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教育的命令出臺,現在幼兒園教育越來越少涉及到小學化的知識教育,這導致很多家長非常疑惑,如果幼兒園不能教孩子數字,不能教孩子解答數學題,那我們又能教孩子什麼內容呢?本文給大家整理了一下,供大家參考。
  • 臺灣孩子6歲前禁止學英語?這10件事6歲前都不該做
    「孩子6歲前,玩耍應該是他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過早地給孩子學習,其實是一種悲哀」,這是國內一個知名學者的言論。小編認為,6歲前的孩子學還是不學,一切以興趣為主要衡量標準。  下面是被公認為6歲前最好不要做的10件事情,爸媽們都知道嗎?
  • 6歲前,有這3種特徵的孩子,說明數學「悟性」高,父母要好好栽培
    但每一個班級當中,我們都會看到幾個數學成績特別好的學生,而這些數學成績特別好的學生們身上都會有一些共同特徵,而這些特徵很多孩子從小便已經具備了,如果父母能夠好好培養,那麼寶寶對於數學的「悟性」就會更強一些。
  • 了解這些,輕鬆化解0—6歲育兒難題,專業方法養出健康聰明的孩子
    善於學習、懂得提前做準備的父母和完全憑周圍人的經驗、甚至全憑想當然去教育孩子的父母,有著天壤之別。我也是最近讀到《華人育兒百科》,才明白孩子的成長發育過程中原來有這麼多知識,尤其看到孩子的睡眠有深睡眠和淺睡眠之分時,真覺得相見恨晚。
  • 聰明孩子養成記——有心的父母,都能培育出聰明孩子
    養育一個聰明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心願,那麼怎樣才能養育出聰明的好孩子呢?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在科學領域,猶太人共拿走了19%的化學獎、26%的物理獎、28%的生理與醫學獎、41%的經濟學獎。可以說, 教育和科學上最傑出的榜樣,大概就是猶太民族了。
  • 孩子6歲前學數學,家長牢記「3忌3法」,小學數學成績差不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對孩子學業比較上心的家長,我建議孩子在6歲前,家長在家就要給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別認為這個年齡會不會太早! 義大利教育學家蒙特梭利早就給出答案,蒙特梭利提出2-6歲是兒童一生中最重要的「數學敏感期」。而5歲左右正是掌握數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還有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