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數學145分,我想告訴你6歲前,培養孩子數學思維的3個重點

2020-12-14 媽媽沒時間

你知道給孩子做數學早教,除了數數和加法,還應該教哪些內容?

簡單的加法孩子老是算錯,還要掰手指,你有沒有為此著急上火,吼過孩子?

想要孩子小學數學成績好,跟得上老師的節奏,是不是大班的時候報個幼小銜接班就行了?

上面這3個問題,是我身邊很多家長都存在的困惑和誤區。

的確,數學思維的培養很重要,很多媽媽親力親為地輔導孩子做練習題,花大價錢報早教班、幼小銜接班,就是為了給孩子打好數學的基礎,為將來上學做準備。

小樣媽從小數學成績就好,考研的時候數學150分的卷子,我考了145分。假如我像很多女生那樣偏科,數學成績少拿30分,能不能考上復旦就很難說了。

不過雖然數學很重要,我卻看到有爸爸媽媽因為對孩子認知發展的不了解,揠苗助長,結果親手毀掉了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和能力

去年的這個時候,鄰居家的一個小女孩報了幼小銜接班,因為布置的作業不會做,就到我們家來問題目。

結果看到女孩的媽媽脾氣非常急,孩子還沒落筆,媽媽就開始責備,嚇得小女孩根本不敢做題,不停的問,「是5嗎,是這樣做嗎?」

對每個答案都不自信,對數學只有害怕和恐懼,小女孩以後要學好數學,恐怕很難。

看完這個實驗,你就知道錯怪孩子了

前面提到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認知發展不了解,那麼孩子的認知能力、數學能力到底是怎麼發展的,和我們成人的思維有多大區別呢?

在這裡,我想先給你介紹一個著名的數字守恆實驗,這個實驗你在家裡也可以給孩子試一試。相信看完這個實驗,你在教孩子數學時就會溫柔很多,不容易對他吼了。

這個實驗是由瑞士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設計的。準備10枚一樣的硬幣,像圖片裡那樣,5枚排成一排。

一開始,兩排硬幣排列地一樣寬,研究人員問孩子,「你覺得兩行硬幣,哪一行更多?

小男孩認真地數了兩遍,發現每行硬幣都有5枚,所以他回答說「一樣多」。

接著,研究人員當著孩子的面,把其中一列硬幣的間距拉寬,再次問孩子,「哪一行硬幣更多?」

結果男孩自信地回答說,離他遠的那一行硬幣更多,「因為它們更長。」

如果你在家給孩子做這個實驗,看到同樣的結果,是不是會覺得不可思議?

可能還會怪孩子笨,只是變換了一下排列方式,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硬幣的數量,怎麼會覺得它們不一樣多呢?

但事實上,不只是你家孩子,全世界3-5歲的孩子在重複這個實驗時,幾乎都是同樣的結果。

這不是孩子笨,而是因為他們正處於皮亞傑所說的「前運算階段」。

在2-7歲階段,受認知能力的局限,孩子的思維具有不可逆性,也就是說,他沒辦法在頭腦裡把寬的那列硬幣再排緊湊,恢復成一開始的狀態,從而得出「兩列硬幣一樣多」的結論。

同時,這一時期的孩子只能關注到事物一個方面的特徵,沒辦法全面地理解事物。所以他們只看到硬幣視覺上的長短,卻沒有想到兩排硬幣都是5枚,數量上是一樣的。

理解了孩子思維的這兩個特點,你是不是能明白,為什麼有時候和孩子解釋這麼費勁,明明是很簡單的道理,他卻怎麼都聽不懂,做不對。

6歲前,數學到底該怎麼教?

回到教孩子數學這件事上,2-7歲的孩子仍處在皮亞傑所定義的「前運算階段」,認知能力有其局限性,抽象思維也尚未發展起來,所以我們教孩子數學的時候,不能用教小學生那種單純靠講、背口訣、做習題的方式

如果你跟孩子說,「1+1就是等於2,你記住就行了。」那你八成是要失望的。

那麼3-6歲的數學到底該怎麼教呢?給大家分享3個重點

1、讓孩子動手操作,邊玩邊學

心理學家凱西·赫仕曾經說過,「孩子學習數學的最佳方式莫過於操作實物,把東西排成排、比較不同組物件之間的差別等等。」

蒙臺梭利教育的踐行者,「國際幼教教母」白瑪琳也曾說過,「概念是不能被直接教授的,要靠個人領悟。

孩子要想真正理解數學概念,培養數學思維,就必須不斷地探索、積累和試錯,只有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他才能在不斷豐富的經驗中理解數學規律和數學關係,進而理解這個世界。

所以孩子學數學,不應該是「我們教,孩子聽」的模式,而應該是我們準備材料,提供遊戲的玩法,或者把數學融入生活,然後讓孩子邊玩邊學

在接下來的《6歲前這樣教數學,小學不吃力》專欄課程中,小樣媽會逐一講解15個小學前需要掌握的重要數學概念

雖然它們的名稱聽起來有點複雜,像是分類、比較、模式、測量、加法、減法等,但小樣媽會結合尹文剛教授和蒙臺梭利的理論,給大家提供有趣、實操的遊戲和數學活動。

只要照著課程讓孩子在家裡邊玩邊學,就能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還能讓他在不知不覺間提高數學能力,夯實今後學習的基礎。

2、多重複,和生活相結合

相信媽媽們在教孩子數學的時候,一開始都很有耐心,但教了幾次孩子還記不住,老出錯,我們就容易發脾氣了對不對?

我們要理解,孩子學習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犯錯是有益的,他能幫孩子更好地釐清知識,把基礎打紮實,避免似懂非懂。

比如我們教孩子三角形的時候,可能會畫一個標準的正三角形。教了幾次,我們以為他懂了。但其實他並不知道,把這個三角形旋轉一下,或者變成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它依然是三角形。

想要讓孩子真正掌握數學概念,我們就要藉助不同的遊戲,讓他多操作,多重複,並把學到的知識融入生活,運用起來。

既是幫他理解和吸收所學,也讓他明白數學是有用的,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而不僅僅是為了考試。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保持耐心,支持孩子,給他學習和試錯的時間,不要隨便批評他。

3、少糾錯,讓孩子自己去發現

在陪孩子玩課程中的遊戲時,為了保證學習的效果,我們要特別注意一點,就是放輕鬆,不要急著給孩子糾正錯誤。

雖然在我們眼中,這些遊戲的答案都是顯而易見的,但通過皮亞傑的實驗,你應該已經知道,孩子的邏輯和我們不同,光靠解釋、講道理是沒用的

當孩子做錯時,我們可以啟發他,提醒他再試一次。假如他還是犯錯,這時一定要沉住氣,不要指出錯誤。

重複犯錯恰恰說明孩子的體驗和思考還不夠,或者思維還沒有發展到這個水平。糾錯只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他逃避數學,並不能讓他恍然大悟,理解數學背後的含義。

所以媽媽們放輕鬆,就把遊戲當成遊戲,給孩子空間去自由探索,也許再玩幾次,他就自己發現答案了。那種喜悅和自豪感,是你給不了孩子的。

3-6歲的孩子,需要掌握哪些數學概念?

在接下來的15節課裡,我們會逐一講解下面這些數學概念,並通過遊戲、活動,以及配套素材,幫助孩子理解和掌握。

分類、匹配、比較、排序、模式、測量、統計、數數、奇偶、加法、減法、形狀、對稱、方位、空間

下一節,我們會講解分類的內容。你也許會覺得,分類還不簡單嘛,把紅色積木放一堆,綠色積木放一堆,就是分類呀。

按顏色分類,確實是一種分類方法。可是回想一下,我們在電腦裡存文檔,或者在家裡收納的時候,是不是經常因為不知道該怎麼分類,而把東西放得亂七八糟,時常找不到呢?

再回憶一下小學、初中的數學,是不是也有分類討論的題型呢?

所以說不要小看分類這個概念,學好了它,孩子的思維和邏輯會變清晰,生活也會變得井井有條。具體怎麼教,怎麼玩,我們就留到下節課再詳細討論。

我是小樣媽,復旦學霸媽媽,尹文剛教授認證的腦功能培訓師。

歡迎訂閱我的專欄課程《6歲前這樣教數學,小學不吃力》,我們一起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孩子學好數學。

相關焦點

  • 3—6歲數感思維萌芽期,抓住這3個重點內容,培養孩子「數學腦」
    克萊因曾說,「數學是一種理性的精神,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數學的啟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十分重要,可以說沒有數學思維生活和學習都會受到很大影響。3-6歲是孩子數感思維萌芽期,抓住這3個重點內容,培養孩子「數學腦」。「圖片式思維」是什麼?
  • 孩子6歲前可以不學「數學」,但不能沒有「數學思維」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做過這樣一項實驗:準備10枚大小一樣的硬幣,5個一排,排成兩排。一開始,兩排硬幣排列地一樣寬,研究人員問參與測試的孩子:「你覺得兩排硬幣,哪一排更多?」孩子認真地數了兩遍,發現每排硬幣都有5枚,所以她回答說:「一樣多」。
  • 數學能力在6歲前就拉開了?數學思維差的孩子,一般都有這4個特徵
    克萊因曾說過,「數學是一種理性的精神,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數學的啟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來說十分重要,可以說如果沒有數學思維,在生活和學習中都會受到很大影響。3-6歲是孩子數感思維的萌芽期,抓住這3個關鍵點,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 3-6歲是數學思維萌芽期,試試這4個方法,讓孩子擁有數學頭腦
    不過給孩子培養數學思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數學知識的奧秘,在現在的領域中還是在不斷探索和延伸。要想讓孩子擁有數學思維,就要抓住孩子學習數學的最佳時期。家長細心觀察會發現孩子在三歲以後,大腦的思考能力明顯比以前有了明顯變化,三歲之前家長跟孩子交流,孩子基本不會有太多的思考,父母說什麼便是什麼。但是三歲之後,孩子明顯有了自己的思考,也是孩子提出問題最多的時候。
  • 這個北京數學名師的數學課,幫3-12歲孩子系統培養數學思維
    到了芊芊大一點的時候,就需要幫她把單一思維串聯成複雜的分步思維,比如計算6條紅色的魚比3條藍色的魚多幾條,第一步就是知道6和3這兩個數字分別代表多少數量,再進行兩個數量的比較,最後再利用減號的代表意義和減法的邏輯思維寫出減法算式,這裡面就有至少涉及3個數學概念。
  • 學齡前數學繪本推薦:《了不起的數學思維》(3-6歲)
    這套書的整體特點:每冊都有一個有趣的數學故事。比如把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名人故事加以改變揉入繪本中,以幫助小朋友了解數學概念。通過數和運算、圖形和空間、測量、規律性、概率和統計5個領域,系統地開發小朋友的數學思維。每冊書從講故事開始,由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概念、理解概念、解決問題3個階段構成,幫助小朋友在潛移默化中構建數學思維。
  • 孩子的數學思維如何培養
    幼兒思維的發展大概有三個階段:0-3歲,基本上是以動作思維為主導,這個時候培養幼兒思考一些東西,一定要他動手去做;3-6歲這個階段,幼兒的思維處於以具體動作思維為主導轉入以具體形象為主導的階段;6、7歲以後,慢慢地從具體形象思維轉入到初步的抽象思維。首先父母能夠豐富幼兒的表象。
  • 心理學老師一張圖告訴你:為什麼培養2-8歲孩子的數學思維很重要
    每天學點心理學,媽媽輕鬆孩子聰明。家長們好,魏參今天繼續用心理學,幫大家排憂解惑:2-8歲孩子的數學思維培養,真的有必要嗎?心理學研究:孩子數學成績好不好,取決於8歲前你小時候學習數學,是否也很吃力?認真聽講了,也認真複習了,也刷了很多題,可成績還是上不去?
  • 心理學老師一張圖告訴你:為什麼培養2-8歲孩子的數學思維很重要
    拿我自己說,我孩子現在兩周八,1年前,就花了2萬多給他報了早教班但平時一周就2節,本來就很少了,再加上今年疫情,前半年都是停課狀態,這個月才開始一周一節課,這就更少了。所以,我買了很多這方面的書籍,自己每天晚上都花一點時間,陪孩子邊玩邊學,希望儘早培養孩子這方面的優勢。
  • 孩子6歲前學數學,家長牢記「3忌3法」,小學數學成績差不了
    我在網絡上看過一個段子說:「初二那年彎腰撿了支筆,從此再沒聽懂過數學課」!雖然很有幾分調侃的意味,但是也說出了很多「數學渣」的心聲。我一直在想數學難在哪?後來我明白了,難在我根本不理解什麼是數學!
  • 孩子6歲前學數學,家長牢記「3忌3法」,小學數學成績差不了
    我在網絡上看過一個段子說:「初二那年彎腰撿了支筆,從此再沒聽懂過數學課」!雖然很有幾分調侃的意味,但是也說出了很多「數學渣」的心聲。我一直在想數學難在哪?後來我明白了,難在我根本不理解什麼是數學!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對孩子學業比較上心的家長,我建議孩子在6歲前,家長在家就要給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別認為這個年齡會不會太早!
  • 數學常滿分的清華學霸告訴你:想學好數學,從小就要培養思維
    對於數學思維好的人來說,數學就像一個遊戲;而對於數學思維差的人而言,數學就是一場酷刑。而有關數學思維,這位來自清華的「學霸」潘佳生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啟迪。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使用一些道具來輔助孩子理解 「運算」這個概念。例如家長可以在桌子上放10粒葡萄,拿走了3個,問孩子還剩幾個。這樣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減法的含義,而且便於操作,更便於孩子理解。
  • 爸媽數學不好,該怎麼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用對3招孩子事半功倍
    對於數學好的孩子來說,高考數學輕鬆就能高出平均分幾十分,數學滿分的高考狀元更是屢見不鮮,但因為數學「拖後腿」而上不了好大學的孩子比比皆是。孩子學了十二年的數學,成績仍然不高,那一定是孩子的數學思維不好。
  • 爸媽數學不好,該怎麼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用對3招事半功倍
    對於數學好的孩子來說,高考數學輕鬆就能高出平均分幾十分,數學滿分的高考狀元更是屢見不鮮,但因為數學「拖後腿」而上不了好大學的孩子比比皆是。孩子學了十二年的數學,成績仍然不高,那一定是孩子的數學思維不好。
  • 6歲前是數學啟蒙的黃金期,3個方法,讓孩子成為數學「小天才」
    數學思維決定孩子未來學習的重要思維,6歲前是孩子數學啟蒙的黃金期,這段時間訓練孩子的數學天賦,對他們未來的學習可謂事半功倍,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不要急功近利,而是採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數學啟蒙,怎麼做?
  • 4個辦法啟蒙數學思維,6歲以前的孩子都可以試試,讓數學變簡單
    所以我對的孩子的數學方面就上心,我不想我的孩子也是因為幾分之差與自己的喜歡的學校失之交臂。所以我對孩子的數學啟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孩子6歲前正是「腦神經突觸」發育的關鍵期,到了6歲後神經突觸會完成發育的93%,而腦神經突觸所代表的便是: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數學運算能力等,在6歲前對「神經突觸」進行鍛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關於培養3-6歲兒童閱讀、數學思維、英語啟蒙方面的心得體會
    如果說,孩子在幼兒園接受的更多的是對自理能力、規則意識、溝通交流等的培養,那麼孩子的專注力、思維能力、想像力和動手能力則需要家庭和幼兒園共同幫助孩子來培養。我兒子現在滿3歲半了,他現在非常喜歡幼兒園,在幼兒園裡學習的兒歌、手指操、數數、結識的好朋友等都能回到家以後跟我興高採烈地分享。
  • 5歲之前,父母經常問孩子這3個問題,有助於培養孩子數學思維
    因此,如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光靠「訓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5歲是孩子最適合培養數學思維的年齡哈佛大學藝術和科學學院的心理學教授伊莉莎白·斯派克,曾對16名學齡前的孩子進行測試研究,得出結論:5歲孩子雖然沒有基本的數學概念,直接就明白大小排列關係,所以說5歲的孩子最適合培養數學思維。
  • 適合3-6歲孩子的數學啟蒙繪本,建立數學思維,為小學打下基礎
    教育家葉聖陶指出:「教學」不是告訴孩子要學習什麼,而是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尤其是對小學數學格外重要。學習的方法各有不同,在這個時候家長要給孩子定製合適的方法才是關鍵。前一段時間,朋友跟我分享了他給孩子數學啟蒙的方法,他是通過跟孩子一起看數學繪本,學習了其中的方法和數學語言,並利用生活中去教孩子,根據研究證明:數學語言的運用,可以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觀看數學繪本的同時還能提高閱讀能力,孩子的各種數學能力都可以通過繪本實現,比如數學思維、數感、邏輯思維等等。
  • 寫了6000字,總算把孩子6歲前的數學思維遊戲給整理出來了
    不論娃未來學習啥專業,從事啥職業,好的數學思維都絕對會讓他受益終生。所以,我從小也很重視娃數學思維的培養。我特別想做一份大總結,包括娃從3歲到學齡前的數學思維和能力,以及咱們在家相對應可以帶娃玩的遊戲,包括什麼對應思維、分類思維、有序思維、分步思維、假設思維、圖形化思維、數形結合思維等等,但後來發現,這真的太太太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