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家長和孩子:數學好學嗎?他們可能會連連搖頭,說數學簡直太難了,不是算不對數就是讀不懂題幹,反正就是學不明白。但如果再問:數學真的有那麼難嗎?可能又有些人會說了,只要會寫會算再會舉一反三,數學就是so easy。
這兩種說法並不矛盾,因為數學成績的高低和數學能力的強弱並不在於勤學苦練,而是在於天賦和思維。對於數學思維好的人來說,數學就像一個遊戲;而對於數學思維差的人而言,數學就是一場酷刑。而有關數學思維,這位來自清華的「學霸」潘佳生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啟迪。
潘佳生被譽為「數學天才」,中考的時候用45分鐘完成了一張滿分試卷,曾獲得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也是全美數學競賽AMC滿分獲得者,拿遍了國內外的數學大獎。
但令人跌破眼鏡的是,他並不是那種天生數理思維就很強的人,在小學階段的成績也只是中等水平,那究竟是什麼讓他的人生發生了這樣大的改變呢?
在潘佳生三年級的時候,他的父母為了孩子小升初能考出個好成績,於是他報了4門數學課程。他正是在學習這些課程的時候漸漸領悟到:大家的智商差異並不大,差的是思維模式,也就是數學思維。
潘佳生的父母也正是抓住了孩子3-7歲之間進行思維訓練的黃金期,從而讓他徹底改變了學習數學的思路。
數學幾乎是所有科學的基礎,任何學科到最後都離不開數學(雖然文史類科目涉及的比較少,但大部分還是需要使用到數學能力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數學啟蒙確實很重要。
1、認識數字,最基礎的是可以做到數數,也可以進行估算。
2、培養數感,可以明確數字與數量的對應關係。
3、培養空間認知,例如物體的大小、距離長短、遠近、內外、上下、高低等。
4、認知方位,也就是上下左右和東西南北。
5、認知圖形和立體形狀,對於幾何中常見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都要有基礎認識;錐形、立方體等立體形狀也要熟識。
6、邏輯和思辨能力,可以做到自己發現規律、歸納總結。
1、將數位化為實物
對實物的認知沒有月齡、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而且身邊可以用到的刀具也非常多:電梯按鍵、超市標籤、書籍頁碼、動畫片播出的時間,這些都可以成為教材。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使用一些道具來輔助孩子理解 「運算」這個概念。
例如家長可以在桌子上放10粒葡萄,拿走了3個,問孩子還剩幾個。這樣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減法的含義,而且便於操作,更便於孩子理解。
除了數字,一些平面及立體圖形也可以採用同種方法。比如家長把一個三角形捲成圓錐形,讓孩子理解平面體和立方體的異同;或者在孩子面前放上大大小小形狀不同的卡片,讓孩子把相同或類似的卡片放在一起。
2、生活實例結合理論知識
家長可可以提醒孩子多注意身邊環境裡和數字、圖形有關的東西,比如家裡的布局、超市裡的瓶瓶罐罐、樓梯的臺階、廚房的桌椅碗筷等,因為最有效的方法是具體的、積極的、不需要刻意去完成的。
家長也可以結合自家寶寶的思維習慣和興趣愛好來制定不同的啟蒙計劃,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3、多用問題和遊戲啟發孩子,培養孩子的思考習慣
一塊蛋糕,怎樣能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呢?怎麼能用20塊積木搭出一個小房子?可以在5分鐘內復原魔方的一面嗎?媽媽給你5元錢去買2.8元錢的東西,應該找給你多少錢呢?
這樣的小遊戲和小問題不會讓孩子覺得負擔太大,而且還可以讓孩子保持思考的習慣,非常有利於孩子的數學思維發展。我在鍛鍊孩子數學思維時,就很明智地選擇了數學遊戲,就是這套《德國狗陪你學 數學啟蒙遊戲》。
與傳統的數學題不同,用故事引出需要讓孩子計算的題目,一方面考驗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一方面考驗孩子的讀題能力和理解能力。
現在很多數學題做錯就是因為讀不懂題目。
而好奇狗數學啟蒙很好地利用這一特點,讓孩子正確題目的意思,也是一種培養數學思維的方式。
我是敏敏媽媽育兒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
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