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葡萄酒世界的中心在法國,法國的中心裡,就有波爾多(Bordeaux)。
從來沒人懷疑波爾多在葡萄酒世界中的影響力和地位。這片縱橫十多萬公頃的土地,集中著全世界葡萄酒愛好者和從業者的目光。去搜尋引擎上看看與它相關的詞條數量吧,看完你就會對開頭那句話有更深的體會。
今天,《侍酒師畫報》就通過以下幾個關鍵詞,系統深入地為大家解析這一葡萄酒世界的「聖地」。
俯瞰波爾多的木桐酒莊(圖片來自Mouton Cadet官網)
關鍵詞一:風土宜酒
波爾多地區的葡萄種植及釀造歷史,往上可以追溯至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時期。在這期間,波爾多一度成為葡萄酒世界的中心,而它之所能取得這樣的成就,與其得天獨厚的風土環境息息相關。
綿長蜿蜒的加龍河(Garonne)、多爾多涅河(Dordogne)、吉倫特河(Gironde)不僅為整個波爾多地區提供了充沛的水源,更將其劃分為三大塊:地勢平坦,以砂礫石土壤為主,適宜葡萄樹紮根更深的「左岸」;以粘土為主,在炎熱乾燥的夏季能夠為葡萄樹的生長提供充足水分的「右岸」,以及夾在加龍河與多爾多涅河的「兩海之間」。
波爾多左岸的砂礫石土壤
同時,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沿著吉倫特河,溯流直上,讓整個產區保持溫順平和的氣候狀態。即便是在冬季,溫帶海洋性氣候也能保證葡萄樹不被寒冷所侵。
一片生機的波爾多葡萄田(圖片來自Mouton Cadet官網)
溫暖溼潤的氣候,以及充沛的水源,使得波爾多地區天生適宜葡萄的種植與生長。這個關鍵要素,是整個波爾多崛起成為葡萄酒中心所必不可少的基礎。
關鍵詞二:高度專業
與擅長利用單一品種表達風土魅力的勃艮第不同,波爾多人發現自己使用單一的品種釀造葡萄酒,會存在較大風險。因此,產區的酒莊都會種植多種葡萄,依據當年的氣候和葡萄生長狀況,再決定採用不同的品種比例混合釀造。
用於釀酒的葡萄來自整個波爾多大大小小的法定產區,例如梅多克(Medoc)、格拉夫(Graves),聖埃米利永(St Emilion)等。著名的法國AOC制度(原產地控制命名制度),就是用來指向不同的產區,監管葡萄酒品質。
波爾多梅多克的葡萄種植園(圖片來自Mouton Cadet官網)
而法定品種,即允許用於AOC葡萄酒釀造的葡萄品種。大家熟知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長相思(Sauvignon Blanc)等,都是波爾多的法定品種。2019年,波爾多又表決通過了7個新增的法定葡萄品種,以幫助產區更好地迎接來自氣候的挑戰。
波爾多種植園裡的梅洛葡萄(圖片來自Mouton Cadet官網)
波爾多葡萄種植與釀酒的專業,反映在葡萄酒上,就是你即便是隨意拿起一瓶波爾多葡萄酒,它也不會讓你失望。這樣軟硬實力皆備,波爾多整個產區都成為葡萄酒聖地,也就變得理所應當起來。
關鍵詞三:1855分級
除了上述的AOC制度,波爾多歷史上還有許多專業且精細的評級制度產生,但沒有一個能像1855年波爾多酒莊評級(1855 Bordeaux Classification)那樣,對波爾多造成如此深遠的影響。
1855年,法國舉辦巴黎世博會,時任法國皇帝的拿破崙三世委託當時的波爾多葡萄酒經紀人工會(Syndicat du Courtiers)制定一份公允的酒莊分級名單。
接到委託後不久,工會就根據各個酒莊的聲望、價格、質量提交了紅葡萄酒與甜白葡萄酒兩份分級名單,入選紅葡萄酒名單的列級莊一共有61家,入選甜白葡萄酒名單的列級莊一共有21家(分分合合之後,現為27家),這就是後世聲名赫赫的1855分級。
正是這份官方認證的分級名單,在奠定波爾多葡萄酒行業格局的同時,藉助各家酒莊的聲名與力量,將波爾多葡萄酒進一步推廣至全世界。
木桐酒莊的大酒窖入口(圖片來自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官網)
值得一說的是,118年之後的1973年,當時的木桐莊主羅思柴爾德男爵(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憑藉超人的智慧、耐心、眼光,成功地將自家酒莊從二級莊升至一級莊,完成了前無古人的升級壯舉。
木桐酒莊1973年份的酒標,畫作為畢卡索的名畫《酒神祭》(圖片來自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官網)
除了將木桐酒莊升級為一級莊外,菲利普男爵還天才式地提出副牌酒的概念,並將之實施,於1930年創立了木桐嘉棣(Mouton Cadet)。這個繼承了木桐酒莊優質基因的品牌酒,一經發售便大受歡迎,很快就因非常暢銷而變得供不應求。時至今日,木桐嘉棣已廣銷全世界,成為備受大家喜愛的波爾多葡萄酒品牌。
洋洋灑灑說了那麼多,真正的波爾多葡萄酒還是要嘗過,才能明白其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