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動輒得咎

2021-02-23 中小學各科輔導

動輒得咎

dòng zhé dé jiù

典故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近義詞  跋前躓後

反義詞   八面圓通

成語資料

成語解釋:輒:即;咎:過失,罪責。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成語舉例:小廝因動輒得咎,只得說道:「請問主人:前引也不好,後隨也不好,並行也不好,究竟怎樣才好呢?」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故事

唐朝時期,韓愈學識淵博,被任命監察御史,因反對宦官利用「宮市」敲詐百姓,觸怒了唐德宗被貶,後在唐憲宗時調回京城任吏部員外郎,他又因華州刺史之事被貶為國子監博士,他作《進學解》感慨自己:「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用動輒得咎造句

  1) 親自坐鎮中加裡曼丹省的帕瑪塔的心情也越來越差,手下的官兵動輒得咎,各個小心翼翼。  

2) 別看現在隋煬帝對我是非常器重和信賴,若是在男歡女愛的事情上犯了這個小錯誤的話,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隋煬帝,定然會對自己動輒得咎的。  

3) 揚州大都督雄兵在握,經武則天稱帝的大周朝平息徐敬業之反後,大州嚴府,吏治肅然,流配犯人若敢西行,動輒得咎,罪上加罪,而酷吏執法,輕則鞭笞重則砍頭。  

4) 這時再也耍不得孩子脾氣了,一舉一動更需步步小心,否則在陸逸明面前是動輒得咎的。  

5) 即使動輒得咎,我們也應該明確執行我們的本職工作。  

6) 他在原單位人際關係沒處理好,動輒得咎,於是提出調職的要求。  

7) 如果你對人的態度客氣一點,就不會經常動輒得咎了。  

8) 她很小就被賣給人家作童養媳,過著動輒得咎的日子。  

9) 在專制政府的統治下,人民動輒得咎,毫無自由可言。  

10) 她不堪動輒得咎的婚姻生活,決定離婚以解脫長年的痛苦。  

11) 在結果責任主義下,若有損害即應賠償,行為人動輒得咎,因此,行為之際,必然瞻前顧後,其從事社會經濟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受到妨礙甚至被窒息。  

12) 生活中我們若是身處動輒得咎的境地,不必過分在乎那些不明真相者的過分責難。  

13) 這件事情造成的影響很廣泛,動輒得咎,我們要小心處理。  

14) 迷信的人相信神佛能知過去未來,事實上並沒有動輒得咎的神靈。  

15) 公司的主管專制暴躁,常使部屬有動輒得咎的感覺。  

16) 對學生的管理要嚴而有度,不能使學生感到動輒得咎。  

17) 既然動輒得咎,選準間皮瘤律師是很重要的。       18) 「當此等艱難盤錯之際,動輒得咎,當事者本不敢輕言建樹,但責任所在,勢不能安坐待斃。  

19) 宮女蘭兒見到如意公主一副動輒得咎的架勢,覺得如意公主有點兒咄咄逼人,她便有些看不下去了,便從中幫襯道。  

20) 我本來已動輒得咎,還要遠離戰場,各兄弟只會給我連累,放心!你們不要輕舉妄動,我有辦法。  

21) 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22) 平時逆來順受還處處受氣,動輒得咎。  

23) 義子臣下怵動輒得咎,死於非命而幾乎束手無策,實在有點生不如死。  

24) 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躓後,動輒得咎;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  

25) 但在孔子生前,他卻跋前躓後,動輒得咎,經常挨批,就像子路一樣,總也不討老師的喜歡。  

26) 小明的父母感情不和,常拿小孩當出氣筒,因此他經常活在動輒得咎的恐懼中。  

27) 美國人……都指責……他們的「外交人員」,這實際上就是指責他情報機構。「為什麼我們動輒得咎呢?」他們哀嘆道。  

28) 因過去互相間有過摩擦,如今又成了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所以我時時處處都小心在意,就這還是動輒得咎,常挨領導批評。  

29) 而在《論語別裁》中,臺灣學者南懷瑾則表示:孔子說女子與小人最難辦了,對她太愛護了,太好了她就恃寵而驕,搞得你啼笑皆非,動輒得咎。  

30) 巡撫大人素來冷峻,別說他們這些隨從,就算是衙門裡的官員,平日裡也是動輒得咎,稍微出點小錯,被罵是輕的,經常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相關焦點

  • 成語故事:動輒得咎
    近義詞:跋前躓(zhì)後、進退兩難、進退失據、進退維谷、騎虎難下、左右為難反義詞:勢如破竹、無往不利、當機立斷唐·韓愈《進學解》:「跋前躓後,動輒得咎。」譯文:唐·韓愈《進學解》:「進退兩難的時候,動不動就會受到責難。」   唐朝時期,韓愈是我國的大詩人之一。
  • 學習成語:動輒得咎
    今日成語動輒得咎成語讀音dòng
  • 一天一個成語——動輒獲咎.生僻成語,動不動就被人罵,被人責備的意思
    >【成語拼音】dòng zhé dé jiù【成語釋義】動輒得咎是一個漢語成語。【成語出處】唐·韓愈《進學解》:「跋前躓後,動輒得咎。」【成語故事】韓愈是唐朝傑出的散文家,他才學甚高,24歲中進士,由於他剛正不阿,對宦官利用「宮市」而壓榨百姓的事看不過眼而上書皇帝,哪裡知道後果是被貶到連陽山做縣令。
  • 一天一個成語197·動輒獲咎.生僻成語,動不動就被人罵,被人責備的意思
    【成語名字】動輒得咎
  • 「動輒則咎」與「動輒得咎」
    古書裡似乎沒有這個短語,只有韓愈《進學解》出現了類似的說法:「跋前躓後,動輒得咎。」意思是進退兩難,一有舉動就受到指責。該句中,「動輒」是一個詞,總是、常常之意。咎,是怪罪、處分的意思。 「動輒則咎」會不會是「動輒得咎」之誤呢?
  • 杜正勝又語出驚人反對用成語典故 被臺學者批評
    中新網1月25日電 繼「三隻小豬」算不算成語引發爭議後,臺當局「教育部長」杜正勝24日竟再度語出驚人,公開反對使用成語及典故,對此,詩人余光中等學者指出,成語是精緻文化的「現鈔」,日常生活隨時可用,「部長」(杜正勝)還是少開口,否則「杜正勝」遲早會變成負面成語。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繩之以法,你還知道哪些具有偏正式用法的成語?
    相關成語:逍遙法外 嚴懲不貸 依法從事 逍遙法外2.與眾不同 [yǔ zhòng bù tóng]基本釋義:跟大家不一樣。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這是今日令中第一個古人,必須出類拔萃,與眾不同,才覺有趣。」
  • 曲意奉迎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清·採蘅子《蟲鳴漫錄》:「雖曲意奉迎,動輒得咎,人鹹不平。」近義詞有:曲意承迎、曲意迎合,曲意奉迎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指違心討好人。曲意奉迎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曲意奉迎(qǔ yì fèng yíng)成語釋義:見「曲意逢迎」。
  • 諸葛亮一篇文「造出」29條成語,韓愈脫口而出40條
    成語的背後有的是一段歷史故事,有的是名篇佳句。今天要介紹的成語知識也很有趣:古人短短的文章中有大段文字都被後人沿用,並稱之為成語。一起來看看這兩篇高產成語的古文。
  • 【講故事,學成語】成語故事——夜郎自大
    在這裡,讓我們一起分享育兒經驗、親子理念、親子故事,還有那份獨特的親子成長體驗。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和大家一起講故事,學成語,也希望爸爸媽媽跟孩子們一起從成語中體會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啟示!一句話釋義夜郎自大比喻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行為。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 《笑讀成語》開團!畫給孩子的趣味成語故事,了解成語背後的故事!
    小成語,大道理,學習成語可以增長語言能力,了解成語背後的故事,更能夠開闊視野,汲取智慧。今天給大家推薦《笑讀成語:畫給孩子的趣味成語故事》。這是一套讓孩子讀得開心、記得住、有深度的漫畫成語故事書。160個活潑生動的成語故事+160幅幽默風趣的四格漫畫,不陳腐、不乏味,形式新穎靈活。
  • 【講故事,學成語】成語故事——守株待兔
    在這裡,讓我們一起分享育兒經驗、親子理念、親子故事,還有那份獨特的親子成長體驗。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和大家一起講故事,學成語,也希望爸爸媽媽跟孩子們一起從成語中體會傳統文化帶給我們的啟示!一句話釋義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勞而獲,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成語故事相傳在戰國時代的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成語故事耳熟能詳
    成語解釋成語耳熟能詳拼音ěr shú néng
  • 成語故事觸景生情
    成語解釋成語觸景生情拼音chù jǐng shēng
  • 成語故事之乎者也
    成語解釋成語之乎者也
  • 成語故事一目十行
    成語解釋成語一目十行拼音yī mù shí
  • 成語故事-朝三暮四
    成語解釋成語朝三暮四拼音zhāo sān mù
  • 成語故事一丘之貉
    成語解釋成語一丘之貉拼音 yī qiū
  • 成語故事狡兔三窟
    成語解釋成語狡兔三窟拼音jiǎo tù
  • 學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懸梁刺股的故事
    成語故事小課堂精彩繼續~ 今天鴨,牛牛君會帶著大家 學習成語故事,玩成語填詞遊戲 快來動動你的腦筋,看誰填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