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老子,名字後面有一個子字,並非是他真正的名字

2020-12-13 墨書國學

孔子和老子,名字後面為什麼加上一個「子」字?

很多人想到古老的國學文化的時候,就想到了兩位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老子。

孔子代表的是儒家思想,老子代表的是道家思想,這一些國學思想,對於很多人來說影響非常深遠,而且也有著幾千年的歷史。

儒學思想強調的是仁義禮智信,而道家的思想,強調的是順其自然,以無為而治。

兩種思想的本質不同,但是他們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教會一個人修身養性,讓一個人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很多人都知道,一個人讀書的最大用途,就是要能夠明是非知對錯,而讀書建議讀的就是這些國學智慧的書,正是因為這些書,它包含了更多的哲理。

那麼我們拋開這些書裡面的知識,今天來聊聊,孔子和老子這兩位聖人本身的一些事情。

聽到孔子和老子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這是他們本人的一些名字,其實並非是這樣,那麼這個時候有人就納悶,為什麼他們的名字後面都帶一個「子」字呢?

據先秦文獻記載,周代的時候,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子本來是其中的一種爵位,後來他作為一種稱呼保留了下來。只得稱呼是對於那些有道德有學問有地位的人的一個尊稱,相當於現在通俗稱呼的一個大師,比如說稱某個人為周大師,李大師等等,而孔子和老子也就是說,孔大師孔聖人的意思。

而老子的本名並不是叫老子,而是他本人姓李名耳,字伯陽,是河南鹿邑人。

在春秋戰國時期,曾任東周國家圖書館館長,有人就說,老子之所以有這麼高的成就,和他的職業有分不開的關係,在圖書館任館長,方便自己閱讀,所以吸取了大量知識。

後來在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孟子,老子,荀子,他們本人都有自己的姓名,之所以在姓氏後面加了一個字,就是來稱呼他們,是對他們表示一個尊敬,相當於現在所稱呼的某某老師等等。

在那一個時代以及目前的這樣一個時代來說,都有一些很值得被尊敬的一些人物,引領著某一方面的思想,在某一個領域方面有著一個傲人的成就,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和老子也是被人稱為很有威望的一些人,所以他們的稱呼中間就帶了一個子字。

在《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這就是孔子的學生對於孔子的一種尊稱,這裡所說的「子曰」就是孔子說的這樣一個意思,後來又出現了「夫子」的一個稱呼,他是在的基礎上更尊重的一種稱呼,是對於年齡偏大,有德行有聲望的人的一個稱呼,也是對於老師的一個稱呼。

我們都知道孔子和老子兩個人,在春秋戰國時期都是非常有名望的一些所謂聖人,那麼在那一個時期,除了孔子和老子之外,還有孟子和荀子,他們之間是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孟子荀子,三個人是先秦儒家的一個代表人物,孔子是更為人熟知的一個代表,他繼承了周公的德,發現了仁與禮。他把人的價值,仁義禮智信等方面的一些文化發揚了起來。後來孔子離開之後,儒家分為八,孟子和荀子佔有其中的兩家,作為其中兩項的一個繼承者。

孟子作為一個亞聖,發明了孔子的仁義,是強調人的價值性方面,做了自己的一個看法和論述。

荀子繼承了孔子學說的另一個方面,重視的是對於人和社會的意義,但是後來到宋代的時候,因為他的思想和孟子不同,後來被理學家就排除在儒家的正統之外。

和荀子兩個人不同的一個根本,就是孟子說的人性善,強調仍有向上的一個可能。而荀子則認為的人性本惡,認為人性本來就是真是搶的,是需要後天的文明來教化使其向善,他們兩個存在著這樣一種不同的對於人的偏見和認知。

相關焦點

  • 先秦思想家為什麼名字後面都會有」子「
    老子,孔子,曾子,墨子,孟子,韓非子…………,先秦這些大的思想家為什麼名字都是有子的稱呼了?中國自從周朝周公旦制訂禮儀開始,我們被稱為禮儀邦, 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教我們一切都要遵從禮制,稱呼也是一樣的,先秦時期人有:姓和名,然後是字;「字」在中國古代又叫「表字」,是對古時候的人的名進行註解、補充和延伸,便於區分兄弟幾個的不同。在古時候人的名字是不會隨便起的,而「字」更是有身份人的象徵。
  • 聖人孔子,也有英文名字,這個英文名字的來歷有典故!
    遠在16世紀時期,信奉基督教的,帶著向東方國家傳播基督教的重大使命來到了中國,他們剛到中國就發現,那個時候的中國人,不管是身處上層社會,還是低層社會,或是沒有受過文化教育的人,都特別崇拜一個,已經過世了幾千年的古人!還將他傳授的佛學禮儀,運用到了如何治理國家上,或者是生活中的瑣碎之事。
  • 他是孔子人生的重要引路人,可《論語》卻對他隻字未提
    前言:古人云: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被後代人稱作是「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這樣一個問題,孔子並非是天生的聖人,他的成長之路上一定也是經過了伯樂的引領和教導,那麼對孔子有知遇之恩的伯樂究竟是誰呢?
  • Fate中的佐佐木小次郎並非本尊,他真正的名字,叫作「津田某」
    他,本為無名之輩,卻被誤認為「佐佐木小次郎」;他,是唯一一個沒有寶具的從者,最大的夙願便是能與劍道高手來一場劍術比拼;他就是動漫fate stay night中的暗殺者,津田某。大家好~這裡是你的靈子呀~在動漫fate stay night所描繪的第五次聖杯戰爭中,佐佐木小次郎是位極其特殊的從者,作為C媽違規操作召喚出的從者,他本身並不是完整的英靈,所以並沒有屬於自己的寶具,面板屬性也因無法得到加成,比魔力供給不足的阿爾託莉雅還低。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便是由於這位「佐佐木小次郎」並非真正的佐佐木小次郎,而是另一位能使用燕返,名不外露的劍客。
  • 四書五經的唯美男孩名字,大氣文雅又富有詩意!
    很多人感嘆古人起名字又美寓意又好,而現在人的名字又俗又單一,為此很多對起名有所講究的人,會通過一些典籍來給孩子起名字,比如四書五經,就是一個不錯的起名寶庫,沒事兒還是該讀讀,尤其是在給孩子起名的時候,方知「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真諦,那麼今天就來分享四書五經的唯美男孩名字。
  • 老子送孔子三句話,孔子自嘆不如老子,老子如龍也
    有學問,有見識又能說話的人最容易給自己帶來禍患,因為他會揭露別人的短處。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你既然做別人的子女,就別天天只想著自己,要為父母多想一想。作為臣子的,不要總想著自己利益,要為自己的君主想一想。富者贈人以金,我沒有金子,就贈你這幾句話吧!老子認為孔子流於形式,太拘泥於周禮。
  • 一生一個名字的意義
    母親的名字裡有個「華」,有個不錯的小名——小香;父親的名字裡有個「林」,小名我沒聽說過,綽號倒是有幾個,不說也罷,免得千裡之外他噴嚏不止,嘖嘖稱奇。好吧!這是個嚴肅的話題,我們先放鬆一下。上圖是新一代孩兒的名字,難免不會讓人猜疑這是廣dian總局和湖nan衛視的「佳作」,都有做瓊瑤劇主人翁的潛質。這裡所言並非諷刺,只是說明國內盛行的一種現象。某些現象對孩子身心發展無益。
  • 「爭鳴時代」的老子、孔子和莊子三大師的人生觀有何分歧?
    大概也是覺得這個瞬間的非同尋常,司馬貞索隱引劉向《列仙傳》,給這個瞬間一個玄之又玄的序幕:老子西遊,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據說這位關令尹喜也是周之大夫,也是一個隱德行仁的高人。他預先望見有紫氣東來,知道將有真人經過,便留意觀察東來行人,果然迎得老子。尹喜對老子說,你要從人間隱退了。
  • 老子生活的年代早於孔子嗎?
    今天看到一個新的觀點,用來證明老子生活時代在孔子之前。侯外廬、馮友蘭等學者認為,老子批判儒家觀念,而儒家建立於孔子之後,所以,老子必然生活於孔子之後。這個觀點卻認為,老子雖然批評儒家,也並不能說明老子必定是孔子之後的學者。
  • 如何用《老子》起前程似錦的寶寶名字,鍾靈毓秀
    一、《老子》中前程似錦的寶寶名字1. 上道出自《老子·德經·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解釋:上士聽了道的理論,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將信將疑;下士聽了道的理論,不以為然。2. 天柔出自《老子·德經·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 孔子和老子誰的文學成就更高,對後世的影響更大?
    孔子和老子誰的文學成就更高,對後世的影響更大?一個民族得以長足的發展和繁衍,與其優秀的文化及精神文明有著重要的聯繫。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傳承永不斷。在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上,億萬華夏人民生生不息,優秀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 女孩名字推薦:《老子》月貌花容的女孩名字,美的像詩一樣
    姓名在很多時候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形象,名字附帶了一個人獨特的個人信息,當首次聽到某個人的名字時,這個名字必然會引起我們對此人的某種感覺,如果名字取得好,就會給人第一印象上的好感。中國人取名字很講究,正所謂:「文如其人,人如其名,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一個人的名字不僅影響他的身體健康,也可能影響他的心理健康。
  • 在《莊子》中,為什麼有許多「孔子與老子會面」的場景?
    然而,此事除了出現在《莊子》外雜篇外,也曾出現在《禮記曾子問》、《史記老莊申韓列傳》、《史記孔子世家》和《孔子家語觀周》等篇章。可見當時之儒者、道者多借「孔老會面」此一主題抒發己見。《莊子》外雜篇中,道家後學創造出許多孔老會面與對話的場景。孔老討論的焦點,集中在「大道」與「人性」的問題上。有時是孔子呈現出求道若渴的低姿態;有時是老子教訓孔子之執迷不悟。
  • 不是孔子和老子不夠意思,有話不明說,而是你我不懂他們的意思
    可以肯定的是,老子和孔子都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而這些話針對的也都是普通人,卻反映出兩個人不同的境界。孔子為事,老子為理,孔子有為,老子無為。普通人真正理解孔子的言論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機會,真正理解老子的言論也只有千分之一的機會。
  • 歷史上孔子三見老子,老子三段話,道盡天道玄機,令孔子羞愧不已
    這次會面孔子除學到了很多禮制制度外,小編覺得,對孔子感悟最深的應該是老子的這段話,這也正是「上善若水」的精髓。兩人離別時,老子指著黃河說道:「你為何不能學習水的德行呢?」孔子不解,問道:「水的德行又是怎樣的?」
  • 藏在名字裡的秘密:大陰人嫪毐,秦始皇恥於講他的名字
    這個能怪導演嗎,俗話說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別看你們嘴上說不愛看感情戲,不愛看宮鬥戲,但是負面評論去,關於嫪毐趙姬和呂不韋卻是被討論最多的。尤其是關於嫪毐和趙姬的事情,評論區那叫一個熱火朝天,作為一個嚴肅的歷史愛好者,今天我們也來聊聊八卦。
  • 優雅紳士的男孩名字,溫暖如春,卓爾不凡
    基本上大家從小耳燻目染過一句話,就是「你是一個紳士,要女士優先。」,是的,這不是對男生的不公平,而是一個男生紳士的表現,就是尊重女性,舉止優雅,待人謙和談吐得當,現在確實很多男生應該加強這項基本素養,通常來說,人們會對男生,優雅、謙遜、風度、紳士都是超加分的元素,如果你家擁有一個小男孩,那麼可以考慮為其起一個優雅紳士的男孩名字,必定長成一個風度翩翩的美男兒。
  • 老子為什麼要贈送孔子三句話?其中又有什麼用意呢
    文/周子,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孔子和老子是歷史上的兩個大人物,兩人對於後世做出的貢獻都是非常巨大的。並且孔子也是跟老子見過面。那時候孔子的名氣還沒有那麼大,而老子已經是一個名人了。見面結束之後,老子送給了孔子三句話: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而這三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如果一個人頭腦聰明,而且觀察事情也是很快找出本質,那麼這就是一件好事,但是因為聰明而議論別人的話,就會讓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 孔子《論語》名句:20個德才兼備的女孩名字,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反映出《論語》在中國古代社會影響力和所發揮的作用非常之大。一、《論語》中的精華,句句精闢,古人智慧的結晶,尤其適合給寶寶起名字!1.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譯文】 孔子說: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麼就知道後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歲時還默默無聞,那他就沒有什麼可以敬畏的了。二、德才兼備的女孩名字人非名不榮,非字不彰。
  • 老子送給孔子三句話,孔子頓首稱弟子,看懂受益無窮
    和孔子相比,老子則要瀟灑的多,他也操天下的心,也是「粗茶淡飯」的命,不過他不會「上趕著」去君王那裡推銷自己的主張,而是騎著青牛,逍遙快活,他的心中之後四個字:順其自然,這天下,到了該好的時候自然會好,要不是過函谷關時被強烈要求留下墨寶,他連《道德經》都懶得寫,後世恐怕也很難有什麼道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