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人和李商隱齊名,一首唐詞卻寫盡讓人心酸的離別之苦

2020-12-22 老張侃詩詞

公元842年,晚唐詩人溫庭筠30歲。這個詩人在晚唐的名氣是很大的,能夠和李商隱相提並論。他所寫出的那些詩詞內容非常豐富,比如寫自己羈旅天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就出自他的筆下。又比如說他寫「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更是把抒情主人公的相思等待之情描繪得淋漓盡致。

這個詞人一生都沒怎麼做上官,天涯羈旅人生也是相當悲苦。在他30歲的這一年,為了求得更好的前程,他不得不和戀人分手,寫出了一首表達離愁別恨的經典詩詞。讓今天的我們讀到,很容易想起柳永「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且看這首唐詞的全文。

孤廟對寒潮,西陵風雨蕭蕭。謝娘惆悵倚蘭橈,淚流玉箸千條。暮天愁聽思歸樂,早梅香滿山郭。回首兩情蕭索,離魂何處飄泊?

這首詩詞的題目是《河瀆神·孤廟對寒潮》,開篇都寫出了悽涼的背景。「孤廟對寒潮,西陵風雨蕭蕭」,一個破敗的孤廟前,江上陣陣秋風,更有風雨「蕭蕭」。如此悽涼的場景,如何不把人一下子就扔到這樣的夜景當中,有了幾分寒意。

「謝娘惆悵倚蘭橈,淚流玉箸千條」,風雨中抒情女主人公滿腹惆悵,空氣中都是她思歸的呼喚。臉上淚流滿面,也分不清是雨水,也分不清是淚水。其中的可憐模樣,就如同在我們眼前一般。

「暮天愁聽思歸樂,早梅香滿山郭」,傍晚的時候更是聽到杜鵑聲聲,其中有唱不盡的愁緒滿懷,還有滿腹的埋怨。一陣風吹過,可以讓我們嗅到梅花的香氣。「回首兩情蕭索,離魂何處飄泊」,但是回憶兩人曾經共同走過的歲月,再看到如今一個人的孤單和悽涼。什麼時候他才能不再漂泊,留在我的身邊?

這首詩詞當中,溫庭筠借抒情主人公的口,寫出了自己的思念,和對於離愁別恨的悽涼表達。詩歌當中的意境非常的悽涼。但也有的是說不盡的美感。很容易就讓我們讀進去,在那樣的場景當中體會到詞人當時所經歷的情緒變化。

雖然詩詞意境很美,但背後卻有說不定的茫然失措。離別了這麼久,距離這麼遠,什麼時候才能再次相聚?而且這一切,在離別後導致情感變得冷淡了呢?又會如何?如此悽苦,如此悽涼,如此悲觀。

情景交融,瀰漫的都是詩人的惆悵,惆悵的背後是不確定的茫然。不確定兩個人什麼時候能再次見面,也不確定對方能否完好如初地回到他的身邊。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晏殊模仿李商隱寫無題詩,句句令人心醉,道盡離別相思之苦
    晏殊是北宋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一般而言古代的讀書人很難在官場和文壇都取得非凡成就,他14歲便高中進士,最後官至同平章事兼樞密使。他被譽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其中我最喜歡的一首就是他模仿李商隱寫的《無題》詩,淡雅幽迷,令人叫絕。
  • 李商隱最著名的一首《無題》,其中一句是愛情的千古絕唱!
    說到愛情詩,大家首先就會想到晚唐大詩人李商隱,當然了,你也許也會想到另一位與李商隱齊名的大詩人——杜牧。但是杜牧經常流連於煙花柳巷,用我們今天的話講,那就是「飄得很」,所以李商隱給人的印象似乎要比杜牧好得多。我們今天就聊一下李商隱。
  • 溫庭筠最著名的唐詩,10個字精彩至極,寫盡天下遊子他鄉奮鬥之苦
    說到晚唐詩人溫庭筠,可能我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那些描寫女子梳妝打扮的唐詞。作為花間詞的創始人和代表詞人,溫庭筠很有天分,但是一生不得志。溫庭筠和晚唐詩人李商隱並稱為溫李。李商隱一生懷才不遇,唐詩多有自傷;溫庭筠也是終生不得志,但是卻恃才傲物,專注於詩詞創作。不過對於古代的讀書人來說,學而優則仕幾乎是唯一的出路。所以縱然溫庭筠恃才傲物,但是在他的內心深處依然充滿著對功名的渴望。即便是在他知天命之年,依然行走在路上。而在此時他所寫下的一首精彩唐詩,更有千古名句盡顯天下遊子他鄉奮鬥之苦。
  • 百花爭豔的春天寒梅凋謝,李商隱寫下一首《憶梅》,表達思鄉之苦
    梅花身上這種獨特的品格,還有優雅的外形,歷來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無非也是希望自己可以像梅花一樣傲立於風雪中,不會畏懼寒冷,依舊保持了一種樂觀心態;這就好像是人生,當你處於逆境時不應該放棄,一定是要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會有出頭之日。
  • 一首唐詞不知何人所作,卻孕育了最美的愛情,讀來令人心神蕩漾
    這就是唐詞《菩薩蠻·牡丹含露真珠顆》,不知是何人所作,只知其比花間詞的成書要早。從詞作中的用詞,很清楚地看得出,這首詞寫的是愛情。而最為動人的,則是「含笑問檀郎,花強妾貌強」。「美人折向庭前過」,和心中之人一同出遊,看到「牡丹含露真珠顆」,自然界中最美麗花朵的最嬌豔之時,就撒嬌地問:「花強妾貌強」,是花朵美麗,還是我長得漂亮?愛情中的女子似乎都有這樣的心理,都希望對方誇讚自己的美貌,恨不得時時都要讓對方告白:「我的眼裡只有你」。
  • 這位古人極善男歡女愛詩詞,其中一首寫給愛妻,肉麻到簡直要瘋!
    翻開書卷,一首首充滿著繾綣情思的詩詞進入眼帘,有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有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有秦觀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還有《越人歌》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其中有一首詞,是詞人寫給自己的妻子,堪稱史上最肉麻的一首詞,使人讀完後直起雞皮疙瘩。這首詞就是張先的《慶金枝·青螺添遠山》。
  • 晏殊最經典的一首愛情詞作,寫盡了相思之苦,句句令人心碎
    晏殊是以詞著於文壇的,他的詞風婉約含蓄,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加之晚年時,晏殊官拜至宰相,所以人們又叫他「宰相詞人」。而在本篇文章中,我們要介紹一首晏殊最經典的愛情詞作,在他的筆下,看盡那相思之苦。《玉樓春·春恨》晏殊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 一詩人與戀人離別,模仿《無題》寫了首情詩,竟和李商隱不相上下
    黃仲則的《感舊》組詩便是典型的例子,在此取一首作品鑑賞析:《感舊》從此音塵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煙。淚添吳苑三更雨,恨惹郵亭一夜眠。詎有青鳥緘別句,聊將錦瑟記流年。他時脫便微之過,百轉千回只自憐。因此詩的首句便是悲愴的感嘆:從此我們之間的音訊難通,各自悄然無聲了,離別的身形,漸行漸遠,春山如黛一般翠綠,春草如煙一般迷離,這更加勾起了我對你的不舍和思念。頷聯則承接首聯的感情基調,繼續訴說自己的不舍之情。
  • 李商隱最經典的一首無題詩,極寫悽怨之深、哀婉之痛,感人肺腑!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是一首唐代詩人李商隱以男女離別為題材創作的一首愛情詩。全篇以「別」字為詩眼,描寫情人離別時的痛苦和離別後是無限相思,具有濃鬱的傷感色彩,極寫悽怨之深、哀婉之痛,感人肺腑!《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唐代: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 李商隱最經典的一首詠梅詩,句句是千古名言,更是道盡了思鄉之苦
    古代的詩詞中有很多經典的詠梅之作,大部分都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通過梅花表達對於人生的感悟,還有對於生活的讚美,同時也借用梅花來表達思鄉之苦,總之梅花到了文人的筆下形態各異,有著不同的用途,以晚唐詩人李商隱這首《憶梅》來說,那就是一首很典型的思鄉之作,正是借景抒情,通過梅花來傳遞思鄉之苦。
  • 李白少見的唐詞,我們雖不熟悉,但是寫盡了「斷腸人在天涯」悲涼
    到後來白居易乃至於晚唐溫庭筠的筆下,詞才真正展現出不一樣的色彩,並最終在五代詞人的手中完成蛻變。今天我們所熟悉的李白的唐詞。主要有兩首作品,一首是《憶秦娥》寫的相思之苦;另外一首則是這首著名的《菩薩蠻》,我們雖不熟悉,但是寫盡了「斷腸人在天涯」的悲苦。
  • 吳文英的一首詞,開篇妙語雙關,涉筆成趣,全篇更如信手拈來
    一首好詩經常富有深意,而且很有趣味。嚴羽就曾在《滄浪詩話》中提出,詩有別趣,主要在於含蓄雋永,令人味之生趣,而又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比如劉禹錫的竹枝詞,道是無晴卻有晴,就是一語雙關的用法,讀之很有巧趣。
  • 宋代詞人賀鑄,相貌奇醜無比,憑一首《青玉案》流芳百世
    我們在欣賞一曲曲優美的宋詞中時,也會自然而然想知道這首詞出自誰人之手。於是,當我們聽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時,蘇軾飲酒賦詞的形象就會自然而然地出現在我們的腦海中;聽到「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便會想到憂傷的柳永;聽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就會想到憂愁的李清照。而當我們聽到「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 詞人專寫女子梳洗打扮,卻在文學史久負盛名,甚至和李商隱齊名
    溫庭筠是晚唐非常著名的一個詞人,他的詩歌能夠和李商隱相提並論,他的詞更是獨成一派,最精彩的就是那些花間詞。就詞這種文體的發展來說,溫庭筠確實功不可沒。他本身很有才華,而且非常注重練字,非常注重用華麗的詞語來描寫,賦予這些詞以清新雅致的一面。對於後來宋詞的發展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 模仿杜甫最像的一首詩,杜甫詩集差點編入,原來作者是李商隱
    李杜詩篇萬口傳,如此傳頌,自然是有人模仿了,但是模仿一代詩聖和詩仙並不是如此簡單的事情。詩篇不像技術,這模仿之中最難模仿的便是詩詞整體的藝術氣息,有趣的是這最難模仿之處,也是人們最好鑑別是否模仿之處。但世事偏有意外,有這樣一首詩,竟可以模仿杜甫模仿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以至於後來人們在編寫杜甫文集的時候,不假思索的便將這首詩編入其中。可是後來經過史學家考證,這首詩原來並非是杜甫所寫,可不是杜甫,怎麼會有一個無名之士有這樣的才氣和情懷,可以模仿到如此地步。其實,此人並不是無名小卒,有如此才氣的自然不會默默無聞,他便是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李商隱。
  • 溫庭筠:寫盼歸之思,表達希望失望到腸斷的心理歷程,27字已足夠
    雖然此時的李商隱和杜牧還在延續唐詩最後的輝煌,但是唐詩的沒落已經不可避免。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一點,或許是前人把唐詩做到了極致,以至於後代人再沒有突破的空間。所以,詞開始成為逐漸發展的主流。在這一時間出現了很多經典的詞人。今天我們所談到的唐代晚期的著名詞人溫庭筠就是如此。
  • 晏殊最唯美的一首七言律詩,將相思之情刻畫到了極致
    說到中國古代著名詞人,相信詩詞愛好者一定知道蘇軾、柳永、李清照、辛棄疾等宋代著名詞人,今天,我們聊的這位詞人在當時可是家喻戶曉的,他一生平步青雲,官至宰相,在文學史上與歐陽修齊名,並稱「晏歐」,詞的造詣極高,擅長小令,後人稱其為
  • 李商隱最悽美的離別唐詩,最後兩句只覺得美,卻說不出美在何處
    李商隱的唐詩在文學史上絕對是一大亮點。他和晚唐的杜牧並稱為小李杜,但是他們四個人的唐詩創作都各有特點。其實文學史早就給他們的創作風格貼上了標籤。李白的瀟灑、杜甫的沉鬱、李商隱的風格穠麗。今天我們談到的這一首離別的七絕唐詩也是如此。尤其是這首唐詩的最後兩句,我們只覺得其中很美,但是卻說不出美在何處。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
  • 蘇軾看中一首唐詞,加了15個字,成了自己的宋詞名作
    我們之前讀蘇軾的宋詞,《減字木蘭花·鶯初解語》大篇幅的引用韓愈的詩句,韓愈的一首古詩基本上被他用完了,上片22字用了韓愈15個字。 但是到他的手下就變成了另外一種色彩,體現出了他非同一般的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
  • 李商隱模仿杜甫寫了一首詩,沉鬱頓挫,幾乎以假亂真
    李商隱繼承了杜甫七律錘鍊謹嚴、沉鬱頓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齊梁詩的濃豔色彩、李賀詩的幻想像徵手法,形成了深情綿邈、綺麗精工的獨特風格。而且李商隱常有「擬杜」七律,也就是模仿杜甫,時人稱之「義山最善學杜」!下面這首《杜工部蜀中離席》便是李商隱模仿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幾為以假亂真之作:杜工部蜀中離席唐·李商隱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幹戈惜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