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學習寫作-中國教育新聞網

2020-12-11 中國教育新聞網

閱讀難,寫作更難。

也許這正是為什麼大多數教師不擅長寫作、不願寫作的主要原因。寫作太消耗腦力和體力了,為了寫一篇幾千字的稿子,我常常在電腦前從黃昏枯坐到凌晨。然而,寫作之於我,就如閱讀一樣,已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裡爾克在給青年詩人的回信中問:「萬一你寫不出來,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如果沒有寫作,我雖然不會因此死去,但生命一定會失去許多光彩。

我從小喜歡寫作,基本沒有為寫作而發愁過。這與我喜歡閱讀、閱讀量大有關,當然也可能有一定的寫作天賦。大學之前是我寫作的浪漫期,風格是「文學青年型」。「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往往筆隨思至,一氣呵成,在校報上發表了不少散文、隨筆、雜文。回過頭來看,這種寫作存在不足:「詩」有餘,「思」不足,辭藻華麗,貌似深刻,但邏輯不清,既不能真切感染讀者,也沒有傳遞出深邃的洞見,文章缺乏根本性的力量。語言的深度是思維的深度,語言的精確是思維的精確,語言的豐富是思維的豐富,文章沒有穿透力和感染力,根源是生命缺乏真切的體驗和深刻的領會。

參加工作後,寫作進入精確期,長於三種寫作「公文型」「論文型」「實用型」。

學校領導經常讓我寫一些總結、方案、發言稿等,這種寫作沒有自己過多發揮的空間,要根據處境和目的表達特定的意圖。寫作這種文章我的體會:一是廣泛閱讀,查找同類材料和講話稿,一篇篇剖析其框架結構、遣詞造句,以及思維角度和認識高度等;二是反覆打磨,結合領導的修改意見反覆修改,直至滿意為止。記得我寫過一篇幾萬字的材料,一周時間昏天黑地修改了15遍才通過。寫論文就更需要大量閱讀、反覆打磨了,先在中國知網下載列印十幾篇同類論文,通讀後主題和概念就在大腦中豐滿起來。這種過程的確燒腦,但對寫作能力的訓練非常高效:目標和目的的界定,信息和數據的使用,概念和原理的剖析,觀點和事例的搭配,總論點和分論點的邏輯,詞與詞細微獨特的差別等,都是在這種反覆揣摩和練習中才能掌握的。

感觸最深的是「實用型」寫作,即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寫作。這也是我最希望一線教師採用的。我在農村指導大學生實習支教,定期給他們寫信;現在指導新教育實驗網絡師範學員教師學習,每周撰寫「一周觀察」。這種寫作是為了做好當下事,將自己的觀察、體會、心得寫給特定的對象,起到總結提煉、指點迷津、敘事記錄的作用。

寫作有技巧嗎?寫作需要學習,當然就有技巧。寫作的本質是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是讓自己的觀點更清晰。要做到這點,就需要有技巧和策略,比如《金字塔原理》總結的「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但寫作的技巧是苦技巧、笨技巧,需要你放棄休息、郊遊、閒談、聚餐等,靜靜地在電腦前大量寫作、長期寫作才能真正掌握內化。如果指望看幾個技巧、策略就能成為寫作高手,那是天方夜譚。

寫作如此苦,為什麼還要寫?

因為寫作帶來的收穫非常豐厚,是其他方式很難替代的。

寫作是思維升級之路。人與人的差別根本上是思維的差別,要突破固化思維,一種是如行政官員、商人一樣到豐富的社會實踐中磨鍊。但大多數教師活動空間有限,工作內容單一,接觸人群固定,沒有那麼多鍛鍊機會。怎麼辦?寫作就是不依賴外界條件且較有效的方式。

寫作推敲的是語言,錘鍊的是思維。文章思路混亂,實質是思維混亂;感覺明白但寫不出來,實質還是不明白。寫作暴露出來的所有缺陷都可以視為思維上的缺陷。寫作會讓思維更加清晰、準確,有深度、廣度和邏輯性,讓你在面對個人和世界的複雜問題時,能夠合理、有效分析判斷。

在今天新媒體發達的時代,寫作還是塑造自我品牌的有效方式。影響力就是你的品牌,是你寶貴的隱性財富。寫作是一次表達,無數次傳播。經常在微信公眾號、簡書等平臺上寫文章,日積月累,五湖四海的人得以了解你並產生連結,你的影響力逐漸擴大。

要克服寫作的枯燥與艱苦,需要一定的獎賞。獎賞就是激勵,激勵帶來成就感。回想我的寫作之旅,老師在班上作為範文朗讀,後來在報刊上發表,出版專著、公眾號上點讚等都是一種獎賞。

成熟的寫作是分享洞見,不成熟的寫作是表現自己。要進入寫作的綜合期,就要警惕被外在的獎賞和讚揚所異化,要向寂寞處探索,走向自己,走向生活的發源處,如裡爾克所言「要像原始人似地練習,去說你所見、所體驗、所愛以及所遺失的事物」「用深幽、寂靜、謙虛的真誠描寫這一切」。

這,需要用一生來練習。

(作者系山西忻州師範學院教師、新教育實驗網絡師範學院執行院長)

《中國教師報》2019年07月17日第8版 

相關焦點

  • 阿聯中文學習熱情高漲-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東)記者近日從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獲悉,在新冠疫情特殊時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中文學習需求依舊高漲。
  • 中國教育新聞網2020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及TOP10圖書-中國教育...
    中國教育新聞網2020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TOP10圖書《我的二本學生》黃燈 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中國教育新聞網2020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
  • 文章如何自在-中國教育新聞網
    這句話戳中了當前作文教育的核心弊端。若教師自身就缺乏內在的生命成長,被現實徹底控制,日日與眼前利害相磨戛,真正的寫作就不會被找到;更重要的是,若我們的筆不能指向內心世界的話,寫作便與我們完全隔絕了。「於是,學者所能悟者反而是最惡劣的一種心思。以為寫文章就是借巧言、說假話,『修辭敗其誠』(P2)(本文標註頁碼的引文均出自於《文章自在》)。」
  • 觀點採擷-中國教育新聞網
    德育敘事有支撐性對話技術蘇州大學教育學院李西順在《中國教育學刊》2019年第8期發表《德育敘事之支撐性對話技術》一文提出,支撐性對話技術解決的問題是逆向教學設計與科學—寫作啟發式教學設計乃是其中典型的兩種設計思路,前者思路為「確定學習目標—設計評價活動—制定學習活動」,後者思路為「準備單元的概念圖—藉助概念圖確定大觀念及其子觀念—規劃與大觀念及其子觀念相一致的活動」。深入分析這兩種單元設計,可發現它們都以建構主義為學習理論基礎、以大觀念實現「少即是多」的課程設想、以大觀念引導單元設計。
  • 中國教育新聞網2018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及TOP10圖書
    今天,教育小新為大家帶來一份好禮——中國教育新聞網2018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中國教育新聞網2018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活動通過出版社自薦、專家推薦和讀者推薦等形式,徵集了2017年1月1日至今出版的、適合教師閱讀的優質圖書。
  • ...中國教育——中國國際教育發展報告(2020)》發布-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東)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研究院與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國際教育專業委員會聯合編著的《WTO與中國教育——中國國際教育發展報告(2020)》於12月15日發布
  • 中國教育新聞網年度盤點·2019年度十大教育熱詞
    今天,2019年度盤點第三期,中國教育新聞網帶您梳理2019年的十大教育熱詞。一起看↓↓↓中國教育新聞網年度盤點·2019年十大教育熱詞方案提出,探索建設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對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學習成果進行認證、積累與轉換。建築工程技術、信息與通信技術、物流管理、老年服務與管理、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等5個領域已遴選確定了參與首批試點的有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 《在閣樓獨聽萬物密語》:用詩歌致敬舒爾茨-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瀠琨 記者 王珺)藝術家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向內開掘,如博爾赫斯,蕭邦;另一類是向外求索,如聶魯達,貝多芬。
  • 為促進學習而教-中國教育新聞網
    ■主持:韓世文 《中國教師報·區域教育周刊》主編■嘉賓:陳發山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教育局局長           丁加旗 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教師發展中心校長專業團隊確保教育高質量韓世文:當下,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必須真正聚焦課堂。
  • 回歸教育本質——核心素養下的深度學習解讀
    今年教師節期間,教育科學出版社聯合中國教師報、中國教育新聞網發起「用專業閱讀與寫作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系列活動。9月29日(星期二)晚7:30,系列活動將圍繞讀者票選出來的希望深入解讀的《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理論普及讀本)》(簡稱《理論普及讀本》)一書,舉辦「回歸教育本質——核心素養下的深度學習解讀」線上講座。近兩年,深度學習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界的熱詞,《理論普及讀本》一書的銷量也已突破10萬冊,深度學習的理念和教育教學方式已給廣大中小學教師和教育理論工作者帶來深刻影響。
  • 新書賞-中國教育新聞網
    《字裡行間的哲學:被遺忘的隱微寫作史》[美] 亞瑟·梅爾澤 著 趙柯 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將真理埋藏於字裡行間,曾是西方哲學家們廣泛採用的寫作技藝。也就是說,這些作家會隱微地向特定人群傳遞真理,但在面向大眾時又藉助通俗學說來偽裝。
  • 暑期正是讀書天-中國教育新聞網
    反過來,日常工作之所以累,恰恰是由於閱讀少的緣故,真正卓越的教師都是用一輩子來備課。蘇霍姆林斯基講過一個故事:一個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堂特別出彩的公開課,課後有老師問,這樣精彩的課準備了多少時間,這位歷史老師回答:「我準備了一輩子。」日常準備充分了,備課就簡單不累了。蘇霍姆林斯基說:「怎麼進行這種準備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
  • 《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 中國教育新聞網 - 記錄教育每一天! www...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引導「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2020年1月,《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發布,學校教師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不僅與信息技術融合,以德貫穿課堂教學全過程,而且注重引導學生討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會應用。
  • 中國教育新聞網:天津:出臺研究生教育改革實施意見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陳欣然)推進學科專業調整,差異化擴大招生規模,建「雙師型」導師隊伍……近日,天津市教委、天津市發展改革委、天津市財政局聯合出臺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為天津市高校研究生教育指明改革路徑。
  • 在自己的「足跡」中完成遊記-中國教育新聞網
    教材在單元提示中對本單元的學習提出如下要求:學習本單元,要了解遊記特點,把握作者的遊蹤、寫景的角度和方法,並揣摩和品味語言,欣賞、積累精彩的語句。顯然,這個學習要求是對照閱讀教學提出的。本單元內容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並且本單元4篇文章學完後還跟進關聯一個寫作專題——學寫遊記。
  • 中國農業新聞網
    為了搜集、保存與此次抗擊疫情有關的物證,並讓這些物證更好地發揮記錄歷史、宣傳英雄、普及科學、教育社會的作用,博物館決定自今日起,面向全國,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徵集與抗擊此次疫情有關的各種見證物、紀念物。
  • 2020年中國教育新聞網教師暑期閱讀書目(第一批)
    由中國教育新聞網主辦的2020年全國教師暑期閱讀隨筆徵文暨書目徵集活動從20餘家出版社徵集了200本適合教師閱讀的書籍,供教師們參考閱讀。在此,歡迎各位老師暢所欲言,並將自己的讀後感和聯繫方式發送給我們(郵箱:shuqiyuedu@126.com)。
  • 中國教育新聞網2017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書目
    中國教育新聞網2017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活動於暑期啟動,通過出版社自薦、專家推薦和讀者推薦等形式,徵集了2016年1月1日至今出版的、適合教師閱讀的新書500餘本,在暑期推薦給教師。在此基礎上,通過專家評審、讀者反饋等方式,選出了2017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及TOP10圖書。
  • 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如何讀,為什麼讀?-中國教育新聞網
    12月5日晚,以「如何讀,為什麼讀——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為主題,譯林出版社在京舉行新書《我認出了風暴》閱讀沙龍,與會嘉賓探討了當下散文閱讀的必要性與方法。
  • 2020年中國教育新聞網教師暑期閱讀書目(合集)
    由中國教育新聞網主辦的2020年全國教師暑期閱讀隨筆徵文暨書目徵集活動從20餘家出版社遴選了兩百餘本適合教師閱讀的書籍,供教師們參考閱讀。在此,歡迎各位老師暢所欲言,並將自己的讀後感和聯繫方式發送給我們(郵箱:shuqiyued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