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嗩吶吹出爵士風

2020-12-16 四川日報

  • 郭雅志同自己的爵士樂隊成員與「天姿國樂女子民樂團」合作。  四川交響樂團供圖


    郭雅志與伯克利音樂學院的成員組成的爵士樂隊。


    郭雅志在表演。


      掃描二維碼,上川報觀察看郭雅志嗩吶表演的精彩視頻。


        

      談起嗩吶,人們印象便是它在中國傳統婚喪嫁娶中高亢而嘹亮的音色。但上個月,嗩吶大師郭雅志來到成都,與「天姿國樂女子民樂團」進行了一場名為「當JAZZ遇上國樂」的跨界音樂會,把嗩吶吹出了爵士風,讓不少慕名而來的觀眾直呼「完全顛覆了對嗩吶的想像」。
      其實,素有「國樂嬌子」「天下第一吹」之稱的郭雅志,也常與著名音樂家趙季平合作,是《好漢歌》《三國演義》《滄海一聲笑》等影視歌曲的嗩吶配樂,同時他吹奏的《縴夫的愛》《999朵玫瑰》《百鳥朝鳳》等歌曲也家喻戶曉。如何把嗩吶吹得又酷又燃還純正,郭雅志聊起自己這段嗩吶之路。
    □本報記者李婷
    A
    不甘心的樂手:為供他上學,母親賣掉家中沙發
      「郭老師,您知道自己和李克勤的演唱會視頻最近在抖音視頻上火了嗎?」記者的問話,讓郭雅志有些吃驚,他笑呵呵地說,與香港明星合作確實是很愉快的經歷。除李克勤的《舊歡如夢》,郭雅志作為「腕中之腕」常常收到明星演唱會登臺獨奏邀請,「香港那邊音樂氛圍比較浪漫,觀眾很喜歡演唱會上的都市風嗩吶。」
      郭雅志,1966年出生在山西榆次一個普通家庭。他原本是當地一位二股弦戲曲樂手,其他戲曲樂器也會搗鼓,偶爾吹吹嗩吶,經常跟著劇團在鄉下演出折子戲,一走就是幾個月。「山西人對嗩吶有著特別的情感,你想啊,生離死別、紅白喜事,沒有嗩吶的聲音,事兒還辦不成,總覺得少了點兒什麼。」他一邊撫摸著嗩吶一邊說。
      進入晉中晉劇團後,或許是厭倦了常年跟班的生活,郭雅志聽說身邊有朋友在準備報考中央音樂學院,覺得自己「一下子燃起了內心的不甘心,想出去看看」。當時父親極力反對,因為家裡很窮,他剛剛能掙錢養家就又要花錢,為此差點兒和父親鬧翻。他從家哭著出來走向車站,是母親追到車站把補課費塞到他的手中。「為了供我上學,母親偷偷把家裡新買的沙發都賣了。」郭雅志言語中充滿了感激。
      「我是中央音樂學院第一批嗩吶專業的學生。」郭雅志回憶,1986年他「進京趕考」,或許是由於自己常年積累下來的戲曲功底,評委認為他對節奏、行腔、韻味的把握更有靈氣,更加活泛,他用嗩吶吹奏的山西梆子令在場教師震撼,被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雙雙錄取,最終他選擇了後者。此後,郭雅志師從於陳家齊、胡海泉、任同祥、王高林、劉炳臣、宋立春、胡志厚、尹二文等嗩吶、管子名師。1990年以優異的表現留校,成為一名教師。
    B
    不拘泥的教師:發明嗩吶「活芯」,與西方音樂搭橋
      「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他算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先行者。」「天姿國樂女子民樂團」團長唐文婷說。確實,郭雅志留校近10年間,並沒有拘泥於書本,甚至還對傳統嗩吶樂器演奏進行「改良」。
      「加了活芯的嗩吶,就像鋼琴的白鍵上加了黑鍵。」郭雅志形容,這枚指頭大小的金屬裝置,演奏時加在傳統嗩吶的「喇叭口」上,讓傳統嗩吶能吹奏出半音階、十二音體系,豐富了嗩吶的表現力。這樣,傳統嗩吶演奏的音樂就能夠突破自身的音調範圍,與爵士樂等西方音樂的音調搭起線來,在表演上進行更深層次的融合與創造。
      這個「改良」,還獲得國家文化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也讓郭雅志的民樂觸角,伸向了更多類型的音樂。他與多位現代音樂作曲家合作,先後以「活芯」嗩吶開創性地首演了黃安倫的《中國暢想曲》、秦文琛的《喚鳳》、賈平的《頹敗線的顫動》及溫德青的《痕跡之四》而轟動樂界。
      美國前任總統柯林頓訪華時,郭雅志用薩克斯管為其演奏《二泉映月》,又用「活芯」嗩吶演奏美國樂曲《切二契的早晨》,中西合璧的演奏,得到了高度讚賞。
      郭雅志私下對音樂的認知也非常寬廣,生活之音皆成樂章。在與「天姿國樂女子民樂團」的樂手們排練交流時,他常常謙和地鼓勵樂手「其實就算是彈錯的、即興的都是一種音樂創造」。說罷,不拘泥於樂譜上一板一眼的郭雅志,順手摘來花盆邊的葉子,摺疊後含在嘴邊,出來的就是一首《太陽出來喜洋洋》。
      除了嗩吶,郭雅志還兼擅吹奏管子、簫、壎、笛子、巴烏、葫蘆絲、少數民族土著吹筒和西洋薩克斯管等近30種吹奏樂器,並對它們進行了一些類似的裝置「改良」,以滿足更多的表演和音樂創作需求。
    C
    不停止的學生:46歲辭職深造,考入世界頂級音樂學院
      郭雅志常常在自己最順風順水時按下「暫停鍵」,第一次是1999年。郭雅志回憶,那時自己快當了10年的老師,從一個窮學生變成學校較早一批能自己買上小轎車的教師,數屆央視春晚都邀請他做嗩吶伴奏嘉賓。他曾代表原國家文化部參加美國紐約舉行的Pro Musicis國際大獎賽,與200多名全球樂手比賽,歷史性地獲得了總決賽的唯一大獎,美國《僑報》稱他「為中國民族管樂走向世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但樂器始終是在表演中才能摸索出與時俱進的經驗和魅力。」於是,郭雅志辭去教師職位,應邀加盟香港中樂團,擔任首席嗩吶。由於香港相對國際化的音樂氛圍,這一階段也成就了他「嗩吶都市風」創造,並與香港流行樂壇走得越來越近。郭雅志用自己路徑證明,嗩吶並不是只能吹紅白喜事的「喇叭」。他細數,無論是以崔健為代表的搖滾樂的《一塊紅布》,還是著名的西北風歌曲《黃土高坡》,民族音樂的魅力可以很廣闊。
      鑽研到最後他發現,嗩吶音樂與爵士音樂的一些共性,比如對表演者個性化演奏的尊重,於是在2012年,46歲的郭雅志按下人生的第二次「暫停鍵」。他說自己太想要去看看做爵士樂最厲害的世界音樂名校是怎樣的,於是毫無語言基礎的他苦學3年英語,考入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去進修,重新當一回「學生」,把民族音樂帶到更遠的地方。
      目前,他與伯克利音樂學院的師生組成了一支「伯克利明星爵士樂隊」,進行全國巡演,還與學校的中國「90後」搖滾樂團的年輕人合作。其搭檔評價他:「非常擅長描繪添加音樂的色彩,就像一位魔術師,把中國音樂與爵士樂結合,產生了非常奇妙和令人著迷的化學反應。」

  • 相關焦點

    • 嗩吶,是吹給自己聽的
      一個朋友說要老家有人要聽點歡快的嗩吶,讓我幫忙找找,於是我就去網上找嗩吶,結果排名第一也是最熱的,就是《百鳥朝鳳》,然後我聽了下,挺歡快的啊,就發給他,結果他一看名字,回了我句,這嗩吶是葬禮上用的,瞬間尷尬無比(可見我多沒文化-_-||)。
    • 《百鳥朝鳳》:嗩吶是吹給自己聽的,不是吹給別人聽的
      因為藍玉天分真的是特別好的,所以師傅總是帶著藍玉出去出活卻不帶天鳴,也不給天鳴嗩吶,天鳴失望地離開了,也許在天鳴眼裡,他覺得師傅看不起他,他離開師傅家,當走到家門口時,他發現他父親對村民說的話,讓他覺得不能愧對父親的期望,雖然爸爸在他面前從來都是罵他,昂來沒一句好話,但是卻在外人面前永遠是無限的期待和欣賞!
    • 25地鼻子吹嗩吶!非遺編號Ⅱ-37,嗩吶落伍了嗎?
      嗩吶傳承人我有機會試了一下嗩吶,肺活量不夠大,只吹出了細微的聲響,嗩吶藝人常年吹奏練就了強大的肺活量。想吹好一把嗩吶,非一時之功。在這些嗩吶傳承人中,普遍存在一種絕技!那就是用鼻孔吹嗩吶!普通人尚無法用嘴吹奏的嗩吶,傳承人竟然可以用鼻孔吹奏!而且還是按樂譜吹奏!
    • 《百鳥朝鳳》:嗩吶,雖然是吹給別人聽,更多的是吹給自己聽!
      《百鳥朝鳳》:嗩吶,雖然是吹給別人聽,更多的是吹給自己聽!本部影片的開始,是遊本盛帶著自己的兒子天鳴去找當地非常厲害的一個吹嗩吶的老師傅學習本事,這部影片的發生地方是在農村裡面,貧窮的時候,人們就會把自己的孩子從小就送去給老師傅學習一門手藝,以後才能夠靠著這個本事來養活家人,那個時候還是比較落後的時代。在那裡,嗩吶還是一種能夠讓人尊敬的樂器。
    • 《百鳥朝鳳》:嗩吶不是吹給別人的,而是吹給「自己」的!
      源於網絡今天星星就為大家說到一部關於嗩吶的電影《百鳥朝鳳》,初看電影這個名字,如果不是吹嗩吶的人,可能會認為這部電影是玄幻題材的,但其實不然,這部電影是一部文藝電影普通一般的人只能吹兩臺,中等的吹四臺,上等者吹八臺,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有機會被吹一首"百鳥朝鳳"。
    • 吹嗩吶人:斯諾登
      在美國,別說吹哨,你吹嗩吶都沒有用。2013年6月5日,英國《衛報》爆料: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有一項代號為"稜鏡"的秘密項目,六年以來,美國情報機構進入微軟、谷歌、蘋果、雅虎等九大網絡巨頭伺服器,監控全球公民的電子郵件、聊天記錄、視頻及照片等資料……連德國總理默克爾也被監聽,消息震動了全世界。
    • 專家建議:取消農村喪事吹嗩吶?每一個農村孩子都有一段嗩吶記憶
      嗩吶是一種最為普遍的民間樂器,對於我來說,也是一種特別的樂器,我對音樂的認識也是從一把嗩吶開始的。村頭的瞎子就是靠吹嗩吶過活的,那種嗚嗚咽咽哀哀怨怨的聲音,常常在黃昏時分從村頭傳遍全村,媽媽告訴我,那是瞎子在吹嗩吶。村裡凡是辦喪事,鼓樂手總是瞎子那幫人。
    • 想要把笛子吹出嗩吶的質感,6毛錢就夠了!
      大家都說嗩吶一出非死即傷,一是嗩吶天生有一副高音嗓子,二是因為它的演奏技法十分洗腦,很容易擊中聽眾。 其實笛子也能做到一擊即中。 如果說上個視頻是毀童年系列,那麼我們換個風格,聽聽小六吹《千本櫻》又是怎樣的: 《千本櫻》 up主:鴨呀鴨呀鴨鴨 我覺得,能吹完速度這麼快的曲子
    • 會吹嗩吶是種怎樣的人生體驗?這部電影告訴你!
      師傅除了自身的農活以外,只有一群跟著他吹嗩吶的學徒,既是一名普通的農民,也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嗩吶藝人,吹得出神入化,備受十裡八鄉的人敬重。但焦三爺不為所動,持續讓他幹著雜事,並不教他吹嗩吶。男主鬱鬱寡歡,但是中途回家時聽見父親對自己的期望,還是決定繼續堅持下來,一方面是自己不服輸,另一方面也不希望辜負家人的期許。
    • 與電聲搖滾跨界,嗩吶也可以吹《菊次郎的夏天》
      人們對嗩吶的傳統印象來自婚喪嫁娶,沒想到,嗩吶還能吹《菊次郎的夏天》這樣洋派的曲子。11月28日晚,由上海民族樂團嗩吶演奏家姜峰、閆晉龍等領銜的「嗩吶也搖滾」在上海思南公館登場,一場嗩吶與電聲搖滾的跨界,為2020「思南賞藝會」完美收官。
    • 嗩吶吹給自己聽 《百鳥朝鳳》是吳天明精神自傳
      京華時報5月10日報導 《百鳥朝鳳》表面上是講述陝西民間嗩吶匠人技藝失傳的困局,其實質上是傳統記憶的斷裂,更可以說是中國現實主義電影在2010年代的無處彷徨的絕境。在《百鳥朝鳳》片尾,吳天明還是給出了一個稍微令觀眾覺得有那麼一點點信心的方案,遊天鳴成為洋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似乎嗩吶的傳承有了些許轉機。吳天明等第四代導演,張藝謀、陳凱歌和黃建新等第五代導演的創作期前半段,顯然也是植根於中國的現實主義創作,然而當商業化大潮席捲而來之時,第四代退隱,第五代迎合,第六代摸索著浮出水面,《百鳥朝鳳》簡直就是明晃晃的寓言。
    • 【中國夢·踐行者】東莞男子堅持吹嗩吶41年 年近花甲仍難覓徒弟
      循聲望去,年近花甲的吳培雄坐在樹蔭下,手裡拿著一把古銅色的嗩吶,動情地吹奏著《老酒》。樂曲聲越過繁華的馬路,穿過高聳的大樓,傳向四面八方。吳培雄從16歲開始學習吹嗩吶,至今已有41年。儘管曾經一度為了謀生賣掉了嗩吶,但內心的堅持讓他重拾「老夥伴」。多年難覓徒弟的他,如今仍在堅持,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來學習和傳承發揚嗩吶文化。
    • 經典影片拾遺:一曲嗩吶吹一生,送走的是別人,也是自己
      黃河邊,鄉村裡,命脈裡流淌著嗩吶聲在中國以往的習俗中,嗩吶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不管是紅事還是白事,往往都會請嗩吶班吹上一場。按照規格,一場嗩吶分二臺、四臺和八臺,而再其上,就只有最值得尊敬的人,才能配得上一曲:「百鳥朝鳳」!
    • 室友要學嗩吶,請問什麼樂器能鎮壓他?
      詞兒都是現成的,可以邊演奏邊輸出仇恨:「您老這個嗩吶盒子真叫好,一頭大來一頭小。」放下七塊板兒,抄起月牙板兒,保留大板兒,還能改山東快書:「閒言碎語不要提,表一表我滴舍友王老七……」還有朋友表示「欲要令其亡,必先使其狂」,建議買個擴音器,在他吹嗩吶時打開,放在通風好的地方,然後自己出去遛個彎兒,等你回來世界應該已經安靜了。
    • 北京人被周家班震到了,一聲嗩吶吹徹悲歡人生
      這是周家班演奏的《百鳥朝鳳》,整首曲子演奏持續了10多分鐘,兄弟們吹到興頭上多有即興發揮,越發地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據說,第四代大班主周正玉演奏這首曲子時,可以持續一小時以上都不重樣兒。樂器在他手上仿佛生了羽翼,可變幻出千種姿態,他能用嗩吶,扣上碗,再用極複雜的震顫運氣,吹出豫劇《秦香蓮》唱段,小生、旦角、花臉等模仿得聲韻極似,最後包公那一聲「開鍘」震撼人心。而「咔戲」這種絕活,是通過聲帶振動帶動口中所含的嗩吶哨片發出聲音,當他在舞臺上「唱出」一段皖北柳琴戲「拉魂腔」時,技驚四座。
    • 他在抖音用嗩吶讓人們看見音樂,網友:真正的國樂,不比西洋樂器差
      但在抖音上有這樣一位非遺傳承人,他對嗩吶孜孜以求,樂此不疲。抖音網友贊他:「你為非遺做了貢獻,國家文化謝謝你。」  抖音用戶「演員王文堯北京」(抖音號:100854388),他在抖音上已經有200多萬點讚,120關注,45萬粉絲。他的嗩吶「脆、響、柔」,曲調豪放明快、深情圓潤、優美婉轉,同時把表演融入其中,傳統的嗩吶藝術到了他這裡變得有聲有形。
    • 農村喪事簡辦,禁吹嗩吶,違者罰款?農民反問3句,專家沉默了
      特別是在北方的一些農村,講究的就是一種氣氛,熱鬧,在入殮時,就會由鼓匠也就是嗩吶組成的樂隊,從轉村子一周,來烘託熱鬧的氣氛,每到這個時候村裡村外,就會被嗩吶的高亢的聲音震到。說到嗩吶可能當下的年輕人並不清楚,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因下端套著一個銅製的喇叭口,在民間也俗稱喇叭。
    • 五代傳承,百年曲譜,昌黎有個嗩吶世家
      一桿嗩吶,穿越近百年的時光,流轉到64歲的吳憲作手裡,依然能吹出高亢動聽的曲子。吳憲作說,在他祖父吳殿奎那時候,這上面的曲子都會吹,到他這一輩兒有一多半不會了。曾有人出高價買這本曲譜,吳憲作拒絕了:「給多少錢也不賣。」
    • 四大民族樂器:千年琵琶萬年箏,一把二胡拉一生,嗩吶一出全劇終
      4、嗩吶:原產自波斯,在我國發揚光大。俗話說: 「千年琵琶萬年箏,一把二胡拉一生,嗩吶一出全劇終,初聞不識嗩吶音,再聽已是棺中人。」有人說:「他是唯一能讓小提琴哭泣,讓小號沉默不語的獨奏樂器。」,也有人說:「它是唯一能讓鞭炮成為伴奏的樂器」,還有人說:「嗩吶是唯一一個能從滿月吹到頭七的樂器,紅白喜事兒專用樂器」「它訴說著人生的大喜大悲」,關於嗩吶的傳奇實在太多了,任何樂器在它面前都會變成伴奏樂器,難怪人們都稱它為樂器界的「老流氓」。
    • 樂器界的battle之王,我只服嗩吶
      1953年,嗩吶演奏大師任同祥帶著他改編之後的《百鳥朝鳳》,登上在羅馬尼亞舉行的世界青年聯歡節的舞臺,一鳴驚人,拿下銀質獎章。《百鳥朝鳳》被稱為嗩吶演奏曲中技巧最全面的一首,包括吐音、滑音、顫音、反彈音、連彈音等。電影中也體現了這一點:這是嗩吶吹手壓箱底的絕活,譜不外流,技不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