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雅志同自己的爵士樂隊成員與「天姿國樂女子民樂團」合作。 四川交響樂團供圖
郭雅志與伯克利音樂學院的成員組成的爵士樂隊。
郭雅志在表演。
掃描二維碼,上川報觀察看郭雅志嗩吶表演的精彩視頻。
談起嗩吶,人們印象便是它在中國傳統婚喪嫁娶中高亢而嘹亮的音色。但上個月,嗩吶大師郭雅志來到成都,與「天姿國樂女子民樂團」進行了一場名為「當JAZZ遇上國樂」的跨界音樂會,把嗩吶吹出了爵士風,讓不少慕名而來的觀眾直呼「完全顛覆了對嗩吶的想像」。
其實,素有「國樂嬌子」「天下第一吹」之稱的郭雅志,也常與著名音樂家趙季平合作,是《好漢歌》《三國演義》《滄海一聲笑》等影視歌曲的嗩吶配樂,同時他吹奏的《縴夫的愛》《999朵玫瑰》《百鳥朝鳳》等歌曲也家喻戶曉。如何把嗩吶吹得又酷又燃還純正,郭雅志聊起自己這段嗩吶之路。
□本報記者李婷
A
不甘心的樂手:為供他上學,母親賣掉家中沙發
「郭老師,您知道自己和李克勤的演唱會視頻最近在抖音視頻上火了嗎?」記者的問話,讓郭雅志有些吃驚,他笑呵呵地說,與香港明星合作確實是很愉快的經歷。除李克勤的《舊歡如夢》,郭雅志作為「腕中之腕」常常收到明星演唱會登臺獨奏邀請,「香港那邊音樂氛圍比較浪漫,觀眾很喜歡演唱會上的都市風嗩吶。」
郭雅志,1966年出生在山西榆次一個普通家庭。他原本是當地一位二股弦戲曲樂手,其他戲曲樂器也會搗鼓,偶爾吹吹嗩吶,經常跟著劇團在鄉下演出折子戲,一走就是幾個月。「山西人對嗩吶有著特別的情感,你想啊,生離死別、紅白喜事,沒有嗩吶的聲音,事兒還辦不成,總覺得少了點兒什麼。」他一邊撫摸著嗩吶一邊說。
進入晉中晉劇團後,或許是厭倦了常年跟班的生活,郭雅志聽說身邊有朋友在準備報考中央音樂學院,覺得自己「一下子燃起了內心的不甘心,想出去看看」。當時父親極力反對,因為家裡很窮,他剛剛能掙錢養家就又要花錢,為此差點兒和父親鬧翻。他從家哭著出來走向車站,是母親追到車站把補課費塞到他的手中。「為了供我上學,母親偷偷把家裡新買的沙發都賣了。」郭雅志言語中充滿了感激。
「我是中央音樂學院第一批嗩吶專業的學生。」郭雅志回憶,1986年他「進京趕考」,或許是由於自己常年積累下來的戲曲功底,評委認為他對節奏、行腔、韻味的把握更有靈氣,更加活泛,他用嗩吶吹奏的山西梆子令在場教師震撼,被中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雙雙錄取,最終他選擇了後者。此後,郭雅志師從於陳家齊、胡海泉、任同祥、王高林、劉炳臣、宋立春、胡志厚、尹二文等嗩吶、管子名師。1990年以優異的表現留校,成為一名教師。
B
不拘泥的教師:發明嗩吶「活芯」,與西方音樂搭橋
「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他算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先行者。」「天姿國樂女子民樂團」團長唐文婷說。確實,郭雅志留校近10年間,並沒有拘泥於書本,甚至還對傳統嗩吶樂器演奏進行「改良」。
「加了活芯的嗩吶,就像鋼琴的白鍵上加了黑鍵。」郭雅志形容,這枚指頭大小的金屬裝置,演奏時加在傳統嗩吶的「喇叭口」上,讓傳統嗩吶能吹奏出半音階、十二音體系,豐富了嗩吶的表現力。這樣,傳統嗩吶演奏的音樂就能夠突破自身的音調範圍,與爵士樂等西方音樂的音調搭起線來,在表演上進行更深層次的融合與創造。
這個「改良」,還獲得國家文化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也讓郭雅志的民樂觸角,伸向了更多類型的音樂。他與多位現代音樂作曲家合作,先後以「活芯」嗩吶開創性地首演了黃安倫的《中國暢想曲》、秦文琛的《喚鳳》、賈平的《頹敗線的顫動》及溫德青的《痕跡之四》而轟動樂界。
美國前任總統柯林頓訪華時,郭雅志用薩克斯管為其演奏《二泉映月》,又用「活芯」嗩吶演奏美國樂曲《切二契的早晨》,中西合璧的演奏,得到了高度讚賞。
郭雅志私下對音樂的認知也非常寬廣,生活之音皆成樂章。在與「天姿國樂女子民樂團」的樂手們排練交流時,他常常謙和地鼓勵樂手「其實就算是彈錯的、即興的都是一種音樂創造」。說罷,不拘泥於樂譜上一板一眼的郭雅志,順手摘來花盆邊的葉子,摺疊後含在嘴邊,出來的就是一首《太陽出來喜洋洋》。
除了嗩吶,郭雅志還兼擅吹奏管子、簫、壎、笛子、巴烏、葫蘆絲、少數民族土著吹筒和西洋薩克斯管等近30種吹奏樂器,並對它們進行了一些類似的裝置「改良」,以滿足更多的表演和音樂創作需求。
C
不停止的學生:46歲辭職深造,考入世界頂級音樂學院
郭雅志常常在自己最順風順水時按下「暫停鍵」,第一次是1999年。郭雅志回憶,那時自己快當了10年的老師,從一個窮學生變成學校較早一批能自己買上小轎車的教師,數屆央視春晚都邀請他做嗩吶伴奏嘉賓。他曾代表原國家文化部參加美國紐約舉行的Pro Musicis國際大獎賽,與200多名全球樂手比賽,歷史性地獲得了總決賽的唯一大獎,美國《僑報》稱他「為中國民族管樂走向世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但樂器始終是在表演中才能摸索出與時俱進的經驗和魅力。」於是,郭雅志辭去教師職位,應邀加盟香港中樂團,擔任首席嗩吶。由於香港相對國際化的音樂氛圍,這一階段也成就了他「嗩吶都市風」創造,並與香港流行樂壇走得越來越近。郭雅志用自己路徑證明,嗩吶並不是只能吹紅白喜事的「喇叭」。他細數,無論是以崔健為代表的搖滾樂的《一塊紅布》,還是著名的西北風歌曲《黃土高坡》,民族音樂的魅力可以很廣闊。
鑽研到最後他發現,嗩吶音樂與爵士音樂的一些共性,比如對表演者個性化演奏的尊重,於是在2012年,46歲的郭雅志按下人生的第二次「暫停鍵」。他說自己太想要去看看做爵士樂最厲害的世界音樂名校是怎樣的,於是毫無語言基礎的他苦學3年英語,考入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去進修,重新當一回「學生」,把民族音樂帶到更遠的地方。
目前,他與伯克利音樂學院的師生組成了一支「伯克利明星爵士樂隊」,進行全國巡演,還與學校的中國「90後」搖滾樂團的年輕人合作。其搭檔評價他:「非常擅長描繪添加音樂的色彩,就像一位魔術師,把中國音樂與爵士樂結合,產生了非常奇妙和令人著迷的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