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中的16個真相,你知道嗎?

2020-12-14 成蹊心理諮詢中心

1. 所有的結果,都是你自己吸引來的,都是你潛意識裡想要的,都與童年有關;一歲之前若被接納、包容和聯結,長大後就會有一個很強的心想事成的能力。

2. 二歲之前若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愛和認同,長大後就渴望從男人(女人)那裡得到,才完整。

3. 怨恨與幸福快樂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親密關係中,每個人要處理3000次左右碎片之後,才有可能擁有真正開心的親密關係。

4. 倆人在一起,起初是需要,不是真愛;吵架,都是在吵對方沒有滿足我的需要,總會回到卡住的那個點——不同的臉,相同的動能;只要有一個人願意停止吵架,就會停止;在倆人之間,你心裡的感受和對方心裡的感受是一樣的。

5. 在親密關係中,雙方都要負100%的責任。

6. 若要知道自己的潛意識在想些什麼,看看你的伴侶,完全反映出來;被對方吸引,是因為自己底部的碎片與對方一模一樣。

7. 「親密」的英文就叫「沒有恐懼」,跟對方害怕太親密=跟所有人都害怕親密=害怕失去什麼。

8. 然而,在原生家庭中,如果一定要犧牲掉一些東西,才能得到父母的愛,就不能100%做自己,長大後就不能為自己而活,不能完全地做自己;導致的原因是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愛";犧牲自己是因為害怕得不到父母的愛。

9. 那些長大後要扛起原生家庭所有責任的人,往往認為自己小時候是父母不快樂的所有原因,所以就想犧牲;如果對自己真心愛的人,只付出80%,是因為小時候在原生家庭丟掉了20%的自我,去討好、犧牲,而不能擁有那個想開心就開心、想好玩就好玩的能量。如果不徹底原諒父母,要麼自己變成父母那樣,要麼將配偶變成父母那樣。

10. 沒有療愈的部分,就會傳給下一代(不自覺的狀態下);因為孩子太愛父母,就會承接父母的碎片。

11. 想要了解自己過得怎樣,就看身邊的親人過得怎樣?他們住在你的心裏面。對方的臉色就是你自己的臉色。

12. 兩個人帶著各自的痛來到一起,痛更加地上來,卻彼此指責「我的痛是因為你!」

13. 你自己不重視自己,吸引來的配偶就不重視你;那個像塵土一樣對待你的人,他心裡的感覺就是被人像塵土一樣對待——沒有價值!

14. 你要愛就先給出你的愛。付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沒有耐心、易怒的人,其實是不信任、不相信,是在貶低別人的價值;要懂得讓別人有一個選擇,是追隨你,還是不追隨你;把選擇的權利交還給對方本人;一旦開始指責,後面的就不再叫溝通了。

15. 對於你的父母,你越不認同誰,你就會越像誰。你可以表明你的立場,但不要跟他/她開戰,否則你自己將來就會跟他/她一樣。

16. 同時,一段婚姻,是繼續修還是離婚,關鍵是你是否從這段關係中學到了功課?你從對方身上學到了什麼?如果學到了,無論是繼續還是重新選擇,都是過自己的新生命。

相關焦點

  • 婚姻中的親密關係:自我成長的修煉場
    日常生活中,婚姻關係的種種景象同樣吸引大眾的眼球。一方面,海誓山盟、甜蜜美滿的橋段每天都在上演;另一方面,雞飛狗跳、一地雞毛的離婚鬧劇也真實存在。「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後的「終身廝守」與「一言不合就劈叉」的狗血劇情,撕扯著大眾的神經。 人們不禁要問:婚姻中的親密關係到底怎麼了?在婚姻裡真的可以找到幸福嗎?
  • 你是否也陷入了假性親密關係中?
    親密關係應當是能夠讓兩個共同成長的關係,如果一段關係連最基本的安全感都無法帶來,看似親近,卻又貌合神離,那麼並非是正常的。在《假性親密關係》這本書中,就將這種情況稱之為假性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不是嚴肅的心理學術語,它描述了一種生活中常見的情況。
  • 親密關係中,情感勒索常見的10個表現,你中招了嗎?
    在親密關係中,這樣的開場白耳熟嗎?別以為這只是簡單的口頭禪,其實背後隱藏著一個嚴重的問題:情感勒索。顧名思義,他們會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手段勒索對方,迫使對方在關係中做出讓步。如果不按照他們所說的去做,對方就要為此付出代價或承擔後果。
  • 你有親密關係恐懼症嗎?你怕的不是關係,而是……
    當我意識到問題之後,機緣巧合,我收穫了一段親密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我對親密關係有了全新的認識和體驗。我認識到,健康的親密關係的重要性在我們平日的生活中嚴重被低估。希望這篇文章,對跟我一樣對親密關係感到恐懼,或者正在經歷一段」假「親密關係的人們有所幫助。
  • 胡因夢:婚姻關係是需要被視為一份信仰的,在親密關係中完整自己
    ·在親密關係中,男人不喜歡溝通,這是因為男人害怕受到控制,喪失他的自主權; ·而女人常常「過度溝通」,因為女人害怕失去關係的連接感。這兩種溝通的模式都會導致親密感的消失。
  • 教你保護關係的《假性親密關係》「中」史秀雄
    今天我要給大家解讀的書籍是《假性親密關係》。全書一共16萬字,我會用大概25分鐘的時間,為你解讀整本書的精華:本應親密無間的伴侶關係,為什麼會出現假象,以及我們該如何改變現狀,實現真正的親密關係。在解讀之前,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你的身邊有「模範情侶」嗎?
  • 心理小實驗 | 建立親密關係的36個問題
    甚至有30%的「親密組」成員表示,聊完這些問題後,感覺同拍檔的關係比人生中任何一段關係都深,儘管TA倆之前可能只是點頭之交甚至完全不了解。阿倫教授在後來發表的論文中總結:「人與人之間要建立親密關係,持續地、不斷深入地、互相對等地坦白自己的個人特性非常重要。
  • 「不確定」是你親密關係中的致命傷
    這其中,不確定性成為了親密關係中,巨大的敵人。心理學家Knobloch 和 Solomon將親密關係的不確定性定義為,個人對自己和對方,在一段關係當中的「參與」和「付出」的信心程度。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常提到的安全感。
  • 《親密關係》揭示了婚姻的最大真相:婚姻只是一個人的事
    文|小胖有愛圖|來源網絡幾乎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很好的親密關係,或者說有的人終此一生都在尋找,但是親密關係像個無解的迷,總是困擾著我們。但看了《親密關係》這本書後,你就會恍然大悟:幾乎所有的家庭吵架模式都是相同的。《親密關係》揭示了:為什麼最親密的兩個人之間會傷害最深?在我們過去的認知裡,我們都深深地明白,我們是因為相愛才進入婚姻,在婚姻中我們需要兩個不斷地一起努力才會獲得幸福。
  • 親密關係如何維護?三個方面淺析構建親密關係的技巧
    因此說明親密關係跟我們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優質的親密關係會幫助我們更好的生活。作者在書中,向我們解釋了什麼是親密關係,同時也分析了親密關係和泛泛之交至少存在6個方面的差異。,那麼 這個人和你就是親密關係,我認為這應該包括我們的好朋友、戀人和家人。
  • 親密關係中的錯誤行為,才是你婚姻不幸福的原因
    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聊聊,在婚姻關係中,要明白的N個道理,讓大家更懂得婚姻的真諦,以及和伴侶的相處之道,讓你們的婚姻更加的有粘性。1、夫妻之間,既要維繫親密,更要保持邊界感。很多人不懂,為什麼要維繫親密,還要保持邊界感,這不是衝突嗎?
  • 什麼是親密關係?怎麼維持親密關係?
    在心理學中,親密關係實際上屬於一個分支,與其內容也被稱作「親密關係心理學」。這四個字囊括的關係其實很多,本意就是指不限年齡和性別的兩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關係。但目前來說,大多數情況下指的是情侶、夫妻間的愛情。所以在這裡,本篇文章也是著重講解以「愛情」為首的親密關係。
  • 《親密關係》:為愛讓步,修復親密關係
    在本書中,蓋伊·芬利就如何與身邊的人建立一段美好而持久的關係分享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在這個過程中,攜手走過的也有很多人,正如文章的標題一樣,作者開篇便說:這本書的落地,來源於很多人的幫助,要感謝的人也很多,可是,最值得感謝的,便是自己的妻子帕特裡夏。
  • 掌握維繫親密關係的七個法則,助你擁有幸福的婚姻
    據統計,2019年,全國結婚登記人數947.1萬對,離婚415.4萬對,已連續16年上漲。閃婚閃離和一言不合就離婚似乎成了年輕人的兒戲。很多人認為好的婚姻是命中注定的緣份,根本不需要夫妻雙方的培育和付出。還有的人明白婚姻需要好好經營,但卻不得其法,如果你想弄清隱藏在婚姻問題背後的真相,不妨和我一起翻開《幸福的婚姻》這本書。
  • 我們為什麼越來越害怕親密關係?看看你中了幾條
    很多人藉由親密關係來尋求安全感。但是諷刺的是,我們以為的親密關係是個避風港,但它卻是一面鏡子,你的伴侶不斷地舉著鏡子(還是放大鏡!)照回給你自己看,最後是失望和心碎的聲音,害怕而選擇遠離親密關係!為什麼我們本需要的親密關係會越來越變得害怕了呢?
  • 婚姻關係背後的真相有多殘酷?《親密關係》告訴你
    《親密關係》這本書是克裡斯多福·孟寫的關於人際關係心理類的書籍,目的是希望提供給人們一張路線圖,引領人們穿越親密關係的複雜景致,並主要著眼於親密的伴侶與婚姻關係。書中說通常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所謂的愛,事實上是由於伴侶的行為所帶來的滿足感,或對於重要感與歸屬感的需求。伴侶的目的:如同上述所說的,你的伴侶不是你的愛與幸福的來源。
  • 愛情中的親密關係恐懼
    如果你有以下幾種情況,那麼你可能有了親密關係恐懼症戀人想要一個擁抱,你卻下意識躲開;朋友想要帶你去參加聚會,你每次都拒絕;有的是有寧可自己吃飯、自己看電影、購物,也不想跟人交往;有些時候認為自己覺得自己有的時候熱情,有的時候又很冷漠,抗拒和別人的交流
  • 親密關係中的三個角色,決定你婚姻的幸福程度
    克裡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中告訴我們,婚姻中伴侶存在的真實意義其實在於三個方面,一是伴侶是一塊鏡子,讓你看見引發關注的不舒服感;二是伴侶是一名老師,探尋真實自我時激勵與啟發你;三是伴侶也是一個玩伴,開啟並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 《親密關係》:親密愛人的幸福秘鑰
    生活中的我們都想擁有一個親密愛人,但似乎有的人終其一生也未能如願。倆人隨著相處時間的變長,很多人便覺得,對方不像剛談戀愛時對你那麼上心了,好像也沒那麼愛你了。這時,你們之間的衝突也越來越頻繁,兩個人的感情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衝突裡消失殆盡。剩下的只是互相傷害。
  • 在親密關係中,你為什麼會有失落感?
    如果你對心理學感興趣,如果你想要了解心理學,如果你想走進心理學的世界,那麼,這幾本書籍你絕對不容錯過。分享文章給你的朋友並添加關注(3個即可),在後臺回複數字」3「,即可獲得全本書籍(高清pdf)。《親密:廣受歡迎的人氣心理學》下面是我的一段親身經歷,深切表達了我對現實中的友誼的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