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親密關係恐懼症嗎?你怕的不是關係,而是……

2021-01-10 Exscender

(曾經)作為一個資深大齡女青年,一直對親密關係有所抗拒,卻從來沒有深究其原因。直到我開始學習教練技術,開始深入系統的向內在審視自己,我認識到對親密關係的抗拒對我完全的感受生命造成了阻礙。而歸根結底的原因並非是我曾經認為的以失去自由為代價,而是,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夠好。

改變始於認知。

當我意識到問題之後,機緣巧合,我收穫了一段親密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我對親密關係有了全新的認識和體驗。我認識到,健康的親密關係的重要性在我們平日的生活中嚴重被低估。希望這篇文章,對跟我一樣對親密關係感到恐懼,或者正在經歷一段」假「親密關係的人們有所幫助。

01 什麼是親密關係?

廣義的親密關係不僅限於愛情,還包括親情和友情等等。這裡討論的範圍僅限於愛情。我總結了以下三個特點。

深層次的相互連結 自由的自我表達 陪伴中共同成長這三個特點分別對應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的生存,歸屬和成長。同時也對應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結構。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1. 深層次的相互連結

連結是我們的自然屬性。關係的內核是連結,它滿足了我們扮演不同角色時的各種需求。深層次的連結滿足了我們對安全感的需求。安全感是一種對方可以依靠,信賴的感覺,即便摔下來也有安全網接著。就好像回到了小時候,在母親無條件(non-judgemental)的溫暖懷抱中,感受到被愛和安全。我不需要做什麼事去贏得對方的愛,只需要做自己,擁抱和接納心中的小孩。

親密關係讓彼此感到安全,就像回到了母親的懷抱。

2. 自由的自我表達

我們眼中的世界,是內心的投射。當我們感受到被他人或社會評價的壓力時,我們會想要展現自己最好的那一面,從而得到別人的認可。例如疫情期間,開電話會議時可以很舒適的穿著睡衣。但如果需要視頻,一般人都會換一件上衣。

在親密關係中,感受不到證明自己的壓力。沒有壓力,可以專注在當下,結果變得不重要。我之前不喜歡做飯,因為廚藝不精。現在,探索美食變成一件好玩的事,享受過程比結果重要。自我表達的另一個層面,是兩個人達成共識,保證雙方可以平等充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有效的溝通可以解決雙方的衝突。

3. 陪伴中共同成長

山本耀司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自己」是什麼,這才是自我。

做彼此的鏡子,及時有效的反饋。

做彼此的顧問,不停優化和進步。

做彼此的學生,虛心向對方學習。

做彼此的玩伴,一起探索和體驗。

陪伴中,更好的認識自己和成長。

02假親密關係

在學習教練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在親密關係中遇到問題的客戶和朋友——假親密關係。

1. 功利工具

「利益交換」是當前很流行的一種人際交往哲學。這種哲學最大的問題是把人當成了工具。依靠現有的利益平衡建立的關係非常脆弱,長路漫漫,失衡是大概率事件。

2. 依賴共生

親密關係中的兩方雖然建立了深刻的連結,但並沒有喪失內在的自我。"我想要和你在一起"。

依賴共生關係中的一方需要依附於外界的人或事物。」我需要和你在一起「。或者被依賴的一方強制的關心和照顧另一方。

3. 奧斯卡型

親密關係中的兩者互動的時候沒有觀眾,只有彼此。「奧斯卡」情侶也可以顯得很親密,但這種互動是出於外界的壓力或自負的心理。

03你的關係滿足你的需求了嗎?

高質量的人際關係決定了我們生活的質量。親密關係的重要性,在我們愈加忙碌的生活中,大大被低估了。我會找個時間專門寫這個話題。

2020年即將過去,這一年,你過的怎麼樣?你如何評價你的親密關係?2021年,你又希望如何重塑呢?

#親密關係#

相關焦點

  • 有了親密關係恐懼症,不要怕,嘗試和愛人建立穩定信賴的親密關係
    我想像個正常女人一樣去生活,可是我做不到,你說我還能治嗎?心理諮詢師說:你這是很典型的親密關係恐懼症,並不罕見的。來訪者說:這是第九個,再分手,就是第九個了,我不想分。心理諮詢師說:現在我們要先分清楚,你是因為什麼原因對親密關係開始恐懼的,這樣才有助於我們的心理諮詢。你可不可以跟我說一兩件你發生過的事情。來訪者說:是什麼樣的事情?
  • 「親密關係恐懼症」重度患者們,你們到底在恐懼什麼
    親密關係恐懼症,就是害怕和你的朋友、戀人建立更深層次親密關係,使你和所有人的關係都停留在表面,讓你飽受孤獨。親密關係下面是6條親密關係恐懼症的表現,如果符合其中1到2條,純屬正常現象。比如小時候被養育者虐待、從小見證了父母關係的惡劣、父母一方背叛或虐待了另一方、經歷過校園霸凌、初入職場就替上司背了黑鍋…為了保護自己不再受到傷害,你本能地拒絕建立一切親密關係。比如離異家庭的孩子很可能會覺得,即使再恩愛的夫妻,都有背叛和破裂的一天,與其最後傷心欲絕,倒不如一開始就不要付出。
  • 深圳市一帆心理諮詢有限公司教你如何克服親密關係恐懼症
    特別渴望安穩的親密關係,卻總是一次又一次的主動疏離。為什麼會有「親密關係恐懼症」?3.缺乏人際技巧深圳市一帆心理諮詢有限公司發現大部分親密關係恐懼症者難以把握交往的尺度,也不善於將話題進行下去,所以才寧願與他人保持表面的關係。這種人際技巧的缺失也源於成長中的挫折,他們往往在學習人際交往方式的某些重要環節出現缺失。
  • 愛情中的親密關係恐懼
    如果你有以下幾種情況,那麼你可能有了親密關係恐懼症戀人想要一個擁抱,你卻下意識躲開;朋友想要帶你去參加聚會,你每次都拒絕;有的是有寧可自己吃飯、自己看電影、購物,也不想跟人交往;有些時候認為自己覺得自己有的時候熱情,有的時候又很冷漠,抗拒和別人的交流
  • 愛滋病恐懼症背後性與親密關係的問題
    八月是非常繁忙的一個月,成都市恐艾幹預中心的郭海燕醫生參加了國家級師資培訓「性與親密關係諮詢師培訓」課程,現結合平時進行愛滋病恐懼症幹預實踐的案例和學習課程後,談談自己關於恐艾症恐友應該怎麼去脫恐的心得。
  • 無法維持親密關係,不是愛不夠,而是勇氣不夠
    但即使我們如願以償地找到了那個他,有時親密關係也會成為我們沉重的負擔。當最初的興奮與希望退去之後,不滿和掙扎可能隨之而來。其中的情緒困擾,常常讓我們徹夜難眠。你有沒有想過:當你和伴侶吵架,大吼大叫地要求他多些時間陪伴你。這是因為你愛他嗎?還是你想控制他,讓自己不會孤單或吃醋?
  • 愛情心理:你我都有「親密恐懼症」
    最近看了《完美關係》,男主衛哲因為從小目睹了父母的吵鬧,從小被父母冷落、見證了父母的離婚,從而患上一種奇怪的病——「親密恐懼症」。 我們常人沒有這樣的病,但誰還沒點對親密關係的恐懼呢? 生活中的很多年輕人,條件很好,有時間就提升自己、去旅行啊,但一直都單著。
  • 愛情心理:你我都有「親密恐懼症」
    最近看了《完美關係》,男主衛哲因為從小目睹了父母的吵鬧,從小被父母冷落、見證了父母的離婚,從而患上一種奇怪的病——「親密恐懼症」。當他和異性接觸時,就會產生頭暈、情緒失控等生理反應。我們常人沒有這樣的病,但誰還沒點對親密關係的恐懼呢?
  • 戀人之間,最親密的關係,不是秒回消息,而是……
    感情這個東西勉強不來,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再怎麼強求都沒用。戀人之間,最親密的關係,不是秒回消息,而是你沒有秒回我消息,我依舊堅定你是在意我的。最舒服,最自在的關係,就是你給足對方安全感,並且這種安全感,是經過長時間的信任和相處,才形成現在這樣的關係。在你的一生中,有沒有那麼一個人是讓你覺得安心的呢?他的存在,給你帶來了很多歡樂,也讓你感覺很舒心。
  • 教你保護關係的《假性親密關係》「中」史秀雄
    今天我要給大家解讀的書籍是《假性親密關係》。全書一共16萬字,我會用大概25分鐘的時間,為你解讀整本書的精華:本應親密無間的伴侶關係,為什麼會出現假象,以及我們該如何改變現狀,實現真正的親密關係。在解讀之前,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你的身邊有「模範情侶」嗎?
  • 什麼是親密關係?怎麼維持親密關係?
    但所有的戀愛,都是親密關係嗎?答案是:錯。甚至可以說,從比率上看,起碼有將近一半的普通情侶之間,尚未建立起真正的親密關係。一、 怎樣的兩個人,算是建立起了「親密關係」?5、 能站在一起解決問題很多情侶間存在的問題是:和平的時候皆大歡喜,自以為愛得死去活來;只要遇到矛盾,兩人的第一反應都不是解決矛盾,而是「推卸、責備和分手」。能同甘,卻不能共苦。這自然也稱不上真正的親密關係。
  • 《82年生的金智英》:親密關係中通常不是「幫」,而是共同承擔
    導語你認可女權主義嗎?你覺得男女雙方在親密關係裡的職責是幫忙還是合作呢?2、 親密關係裡不是誰幫誰,而是共同承擔很多細心善於思考的觀眾很快就得出了金智英為什麼得精神疾病了,主要原因就是與她的日常生活有關。她在日常生活中,和丈夫自然是一種親密關係,恩愛有加,相敬如賓。
  • 你有沒有一種親密關係,叫「假性親密關係」?
    你有沒有一種親密關係,叫「假性親密關係」?在夫妻生活中親密關係對於夫妻感情的維持可以說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不過很多的夫妻往往都認為親密關係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許多的理論裡面描述的那些安全形的關係。什麼是假性親密關係說起假性親密關係,也許我們很陌生,但生活中,其實很多人的人際關係都在經歷假性親密關係。
  • 中國式夫妻最大的問題,從來不是婆媳問題,而是假性親密關係
    其實這個男人的出軌已經不是一次兩次,甚至是很多次,他想用這種方式建立起在妻子面前的好印象,好丈夫的形象。從某種方面來說,這個男人對妻子是有愛的,但是他和妻子的愛卻陷入了一種假性親密關係中。何謂假性親密關係:假性親密關係是指當兩人關係看起來很和諧,但其實關係裡有很多的禁區,有很多不可以觸及,一觸即發的部分。
  • 親密關係:談戀愛時,可怕的不是分手,而是這件事
    1.假性親密關係的本質,是彼此沒有真正的愛假性親密關係,並不是一個嚴肅的心理學術語,但這個詞很有畫面感,生動地描繪了這樣一個場景,即一方面,兩個人的生活或許已經非常緊密地關聯在一起,一切日常生活都圍繞著彼此來安排;另一方面,兩個人之間沒有太多共同的語言,也不敢表達各自真實的情緒,沒有心靈上的契合,甚至有種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
  • 戀愛恐懼症|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1 、戀愛恐懼症,你中了哪一條?你是否看到自己不喜歡的人就會害怕,怕別人會愛上你?你是否看到自己喜歡的人也會害怕,怕別人看不上你?你是否怕相處時間長了會被對方討厭?怕付出又怕傷害?你是否單身久了已病入膏盲,發現自己很難再喜歡上一個人?你是否不願將就,將一切戀愛跡象掐死在萌芽狀態?
  • 親密關係中的邊界,並不是簡單地說「不」,而是要達到這個目的
    從孩子教育的角度來說,這位媽媽肯定存在問題,因為孩子能有這樣的舉動,與父母有直接關係;從邊界的角度來說,這對母女也存在問題,因為媽媽沒有讓孩子清晰地意識到,「你不可以攻擊我,你不可以打我的身體」,而這就是邊界模糊帶來的問題。那麼,親密關係中,我們該怎麼設立邊界呢?是不是簡單地說「不」呢?
  • 親密關係中的錯誤行為,才是你婚姻不幸福的原因
    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聊聊,在婚姻關係中,要明白的N個道理,讓大家更懂得婚姻的真諦,以及和伴侶的相處之道,讓你們的婚姻更加的有粘性。1、夫妻之間,既要維繫親密,更要保持邊界感。很多人不懂,為什麼要維繫親密,還要保持邊界感,這不是衝突嗎?
  • 《親密關係》:愛情竟是源於需求?親密關係的終極意義是自我成長
    喝酒也要吃點花生米好嗎!(不是)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在於需求。愛情來臨時,我們自以為的心動、付出、不顧一切,其實只是源於我們心靈深處渴望自己的需求被滿足。當然,這也不是說我們在經營一段親密關係時,用自己的需求去要求對方,甚至是綁架控制對方,而是在相處中,認清自己究竟需要的什麼,通過與對方的溝通交流,了解到對方的需求是什麼,彼此滿足,相互治癒,這樣才能讓親密關係更長久更和諧地保持下去。
  • 我們真的擁有親密關係嗎?
    我們真的擁有親密關係嗎?親密關係建立在邊界和溝通上,它其實具有一系列的操作方法,讓關係保持健康和穩定。親密關係對我們來講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因為中國的社會變化太快了,傳統還沒有消退,現代觀念卻都湧了進來,新舊的張力造成我們的困惑和迷茫。比如,親密關係的核心是認識自我,「自我」是什麼,傳統和現代的認知大不同,傳統的「自我」裡,邊界還包括我爸、我媽、我親戚,現代的「自我」裡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