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作為一個資深大齡女青年,一直對親密關係有所抗拒,卻從來沒有深究其原因。直到我開始學習教練技術,開始深入系統的向內在審視自己,我認識到對親密關係的抗拒對我完全的感受生命造成了阻礙。而歸根結底的原因並非是我曾經認為的以失去自由為代價,而是,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夠好。
改變始於認知。
當我意識到問題之後,機緣巧合,我收穫了一段親密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我對親密關係有了全新的認識和體驗。我認識到,健康的親密關係的重要性在我們平日的生活中嚴重被低估。希望這篇文章,對跟我一樣對親密關係感到恐懼,或者正在經歷一段」假「親密關係的人們有所幫助。
01 什麼是親密關係?
廣義的親密關係不僅限於愛情,還包括親情和友情等等。這裡討論的範圍僅限於愛情。我總結了以下三個特點。
深層次的相互連結 自由的自我表達 陪伴中共同成長這三個特點分別對應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的生存,歸屬和成長。同時也對應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結構。
1. 深層次的相互連結
連結是我們的自然屬性。關係的內核是連結,它滿足了我們扮演不同角色時的各種需求。深層次的連結滿足了我們對安全感的需求。安全感是一種對方可以依靠,信賴的感覺,即便摔下來也有安全網接著。就好像回到了小時候,在母親無條件(non-judgemental)的溫暖懷抱中,感受到被愛和安全。我不需要做什麼事去贏得對方的愛,只需要做自己,擁抱和接納心中的小孩。
親密關係讓彼此感到安全,就像回到了母親的懷抱。
2. 自由的自我表達
我們眼中的世界,是內心的投射。當我們感受到被他人或社會評價的壓力時,我們會想要展現自己最好的那一面,從而得到別人的認可。例如疫情期間,開電話會議時可以很舒適的穿著睡衣。但如果需要視頻,一般人都會換一件上衣。
在親密關係中,感受不到證明自己的壓力。沒有壓力,可以專注在當下,結果變得不重要。我之前不喜歡做飯,因為廚藝不精。現在,探索美食變成一件好玩的事,享受過程比結果重要。自我表達的另一個層面,是兩個人達成共識,保證雙方可以平等充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有效的溝通可以解決雙方的衝突。
3. 陪伴中共同成長
山本耀司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自己」是什麼,這才是自我。
做彼此的鏡子,及時有效的反饋。
做彼此的顧問,不停優化和進步。
做彼此的學生,虛心向對方學習。
做彼此的玩伴,一起探索和體驗。
陪伴中,更好的認識自己和成長。
02假親密關係
在學習教練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在親密關係中遇到問題的客戶和朋友——假親密關係。
1. 功利工具
「利益交換」是當前很流行的一種人際交往哲學。這種哲學最大的問題是把人當成了工具。依靠現有的利益平衡建立的關係非常脆弱,長路漫漫,失衡是大概率事件。
2. 依賴共生
親密關係中的兩方雖然建立了深刻的連結,但並沒有喪失內在的自我。"我想要和你在一起"。
依賴共生關係中的一方需要依附於外界的人或事物。」我需要和你在一起「。或者被依賴的一方強制的關心和照顧另一方。
3. 奧斯卡型
親密關係中的兩者互動的時候沒有觀眾,只有彼此。「奧斯卡」情侶也可以顯得很親密,但這種互動是出於外界的壓力或自負的心理。
03你的關係滿足你的需求了嗎?
高質量的人際關係決定了我們生活的質量。親密關係的重要性,在我們愈加忙碌的生活中,大大被低估了。我會找個時間專門寫這個話題。
2020年即將過去,這一年,你過的怎麼樣?你如何評價你的親密關係?2021年,你又希望如何重塑呢?
#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