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磚街25號大院,建於1927年院落非常乾淨,樓梯的造型像音樂符號

2020-12-13 莊皓文

我們今天找到了一個非常乾淨的大院,建築建於1927年,磚木結構,折衷主義建築風格。地址位於哈爾濱市道裏區紅磚街25號,距離中央大街100左右。

紅磚街形成於1903年,據說曾經俄國人在這裡開設了第一家麵包廠而取名為麵包街,1959年麵包街改名為紅磚街。不知道紅磚街的名字是不是因為,這裡很多的老房子都是用紅磚建造的。

跟周圍的鄰居聊天了解到,這棟老建築曾經做過蘇聯的專家樓,面前這座是主人樓,旁邊兩側是僕人樓。

這棟老建築的很多細節設計很有趣,鐵藝的造型也很多樣化。如意紋,萬字紋都能見到,樓梯內部還有更有意思的。

建築地下一層,地上三層,一共八戶居民,進入單元門的樓梯很氣派。

房頂上面的小細節,不知道為什麼單獨給它刷成了黃色。

據周圍鄰居介紹,這顆丁香樹在這裡有五十多年了,旁邊房子的門鬥是俄式的設計。

樓道裡面也很乾淨,跟我們看到其他的民宅不太一樣,這個鐵藝造型也很獨特。

開始看起來像音樂符號,仔細看又不太像,你知道這是怎麼造型嗎。

這都大樓保存得非常完整,每家的大門都是原有的,老的把手還可以使用。單元門的把手也是我第一次見過的造型。

這棟建築上下水跟供暖設施都很完善,房子內部的舉架高度有四米多,看來小編想擁有一套這樣的房子不太可能了。

我很喜歡這個院子,位置也很好,沒幾步就到中央大街了,完美。

#城市集結令#

相關焦點

  • 哈爾濱市道裏區上遊街110號,建於民國時期的魯濱森診所舊址
    今天原計劃是航拍紅霞街99號建築,來得太早早市還沒結束,回來路上發現了這一棟老建築。上遊街原為商務街,目前僅存三棟歷史建築,中東鐵路職工競技館,科學宮跟這棟魯濱森診所舊址。建築建造於民國時期,原為德國醫生魯濱森診所,磚木結構,俄羅斯建造風格。
  • 邯鄲何家大院,26座院落,沿太極方位闢街巷,南北建築「對面笑」格局
    何家大院位於峰峰礦區大社鎮南大社村,建於清代同治末至光緒中期,現規模主要由何現廷主持修建完成。莊園分東西兩區,總面積 28.72 公頃。西區為何家主僕居住區,東西南北各闊約一百二十米,沿太極方位闢為街巷,南北建築成「對面笑」格局。有何家祠堂、客位院、繡樓院、西大院、偏房院、私塾院、九門相照等大小二十六座院落以及五百餘間房屋。
  • 三類文物保護建筑西十四道街13號,月租金一頓飯
    這棟歷史建築似乎是西十四道街外觀保存最好的,始建於1926年,哈爾濱三類文物保護建築,不可移動文物。磚木結構,近代民族式建築風格,這個建築風格小編第一次聽說。建築原有結構地上兩層,第三層是後加蓋,紅磚的品質一看便知。
  • 鬧市區的榜眼及第府高家大院
    逛西安回民街一般的人只是看熱鬧,品小吃,往往忽略了在這熱鬧的回民街裡,還有一處安靜之處,那就是144號的高家大院。高家大院主人肯定姓高了,就像山西的王家大院,喬家大院,主人要么姓王,要么姓喬。特別介紹,高家大院的真正主人高嶽崧,字峻生,亦有峻峰之說,號幼潭、子年,陝西長安人。清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梁耀樞榜進士第二人(榜眼),所以有榜眼及第之稱。說到王家大院,喬家大院 我也曾去過。高家大院雖沒有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恢弘,但是相比之下更顯精緻。
  • 像當地人一樣去旅行 鼓浪嶼25家特色度假旅店的文藝與情懷
    位於鼓浪嶼康泰路,緊挨神聖的積德宮,是一棟1927年建築的老別墅。房間設施中規中矩,以前的療養院改的四星,家具和設施雖有些老舊,看得出是有些年頭了,但是非常乾淨整潔。→蝦米堂旁的巷子→斜坡),近廈門音樂學校參考價:¥368起鼓浪嶼李家莊咖啡休閒旅館建於1903年,鴉片戰爭後的「公共租界」時期。
  • 商業部大院:難忘的票證歲月
    新中國建立之初的1952年,作為政府職能機構的商業部就選址在磚塔胡同,而距此向西約200多米,又建起了商業部宿舍大院。商業部機關大樓是座「工」字形水泥建築,住在宿舍大院的職工每天可以步行上班。1956年後隨著國務院機構調整,商業部機關搬遷到了三裡河,以後又搬到了東長安街上。磚塔胡同的機關大樓自1956年後便由王震將軍領導的農墾部機關進駐。
  • 瀘州中和前街3號大院來歷之謎?原來是中共地下黨人的聯絡點
    許劍霜(1895~1955年)夫妻合影1927年,許劍霜參加劉伯承領導的瀘州起義,那時他任團長,經劉伯承介紹加入共產黨。許劍霜團守城作戰負責百子圖、枇杷溝、大北門到管驛嘴沱江沿線防務。龍家大院租房戶許劍霜一家李正南老大爺,2010-7時候87歲, 1923年出生於張壩, 1930年7歲時,隨父親李發順來到江陽區中和前街租房居住,恰好就租住在龍家大院的對面,此後一直居住在龍家大院的對面。其父李發順是張壩的貧農,是幫張壩臨窗號張二老爺的土佃戶。中和前街龍家大院裡,那時居住過許劍霜及弟兩家人。
  • 為什麼說耿彥波成就了現在的王家大院?
    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別被讚譽為「龍」、「鳳」、「龜」、「麟」、「虎」五瑞獸造型。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靜升王氏祖籍琅琊(今山東膠南),後西遷至山西太原。南宋初年,族人王實由太原南遷至靈石縣峪灘村。元皇慶二年(1313),王誠齋又率家族遷至靜升村。清初,族人王興旺開始經商,做小買賣,至第十四世王謙受、王謙和、王正居等。資本日漸雄厚,店鋪增多,逐步成為豪商巨賈。到清中葉,王家便由原來的平民百姓發展成為居官、經商、事農綜合性的名門望族。
  • 文化滋養的三晉大地之靈石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餘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大小院落不下千座,是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2、以「王」字為造型的莊園——紅門堡從崇寧堡出來,先到高家崖東門,買門票進入後,直插一座石橋,先欣賞紅門堡。這組建築群是堡又似城,同樣依山而建,與崇寧堡只隔一條溝,卻又自成一堡,毫無關聯。從低到高分四層院落排列,左右對稱,中間一條主幹道,形成一個很規整的「王」字造型,再細一端詳,又隱含著一條「龍」的逼真形態。
  • 【邯鄲民居】峰峰礦區大社何家大院——大院布局
    在大院中,院落與院落之間留有五尺寬的馬道,馬道內備有樓梯,順著樓梯而上可以直達房頂;在該大院中無論從那一個院落進去,經過馬道,登上樓梯,都可以上到房頂。大院外圍房屋的屋頂外牆上,砌有三尺高帶槍眼的「攔馬牆」;大院內的主要院落,都挖有互相連通的暗道和通往村外的地道。若遇險情,既可以上屋頂抵抗,也可以通過地道躲避或逃往村外,其防衛森嚴程度在當地首屈一指。
  • 王家大院繼承了中國西周時形成的前堂後寢的庭院風格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裡處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裡、介休綿山4公裡。王家大院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餘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4A級景區。2020年2月,為感恩抗擊新冠肺炎的廣大醫務工作者,景區自恢復開放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醫護人員免費開放。
  • 哈爾濱這條街比中央大街早30年,這裡是哈爾濱這座城市的起源地!
    哈爾濱張包鋪店長 張麗以前在道外北二道街經營,那時候用煤做燃料蒸包子,夏天還好,到冬天冷啊。過去的店鋪是平房,條件非常艱苦,而且一家店裡只能擺放六、七桌,雖然顧客經常爆滿但生意很難得到發展。直到2011年,哈爾濱市道外區計劃打造中華巴洛克,很多百年餐飲老店煥發了新的生機。
  • 紅磚現砌的樓梯,沒點技術不敢砌,一對比,鋼架樓梯簡直土爆了!
    複式或者loft戶型裝修時,常見的樓梯多是水泥現澆、鋼製樓梯或木質樓梯等。但大家有見過直接利用空心紅磚砌築的旋轉樓梯嗎?紅磚現砌的樓梯,沒點技術不敢砌,一對比,鋼架樓梯簡直土爆了!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有同樣的感受,見了這樣旋轉樓梯第一眼之後,就對它的安全性深感懷疑,而且空心紅磚的長方形垂直的磚塊,瓦工如何砌築成帶有旋轉弧度的樓梯呢?
  • 南京這條街變身音樂符號主題街區
    【音樂符號主題街區將於國慶節亮相】江蘇臺記者呂瑩瑩說:「南京市秦淮區的琵琶街正在進行的是城市精細化改造。我們看到所有的管線下地和路邊建築的外立面出新已經全部完成。」黃先生在琵琶街經營一家店鋪,他告訴記者,琵琶街改造從今年4月到現在,變化不小,希望這次改造能讓不溫不火的生意好起來。
  • 山西這5個大院,見證了晉商500年興衰,你知道哪一家?
    一、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始建於1756年,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分為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是一座具有北方傳統民居建築風格的古宅。現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二級博物館。
  • 西安神秘民國院落,藏在一條破舊小巷裡,訪客很多卻沒有人能進去
    這條巷子名叫興隆巷,位於西安市文昌門裡,與明城牆的直線距離僅一兩百米,在它西邊,「西安碑林」與它隔街相望,在它北邊相鄰的小巷裡,坐落著西安有名的千年古寺「臥龍禪寺」。這樣一片人來人往的都市旅遊圈裡,興隆巷裡這座緊鎖大門的民國院落顯得十分神秘,越是拒人於門外,就越是想讓人一探究竟。
  • 三千年看今朝之晉商豪宅馬家大院
    馬家大院是平遙"四大富商"之首,清代巨商之首馬中選的故居,始建於清同治年間,後同治到光緒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擴建逐漸形成了一座精美的建築群體,共有3座大院、6座小院、房屋197間,佔地9畝多,是平遙"第一大宅"。大院總體布局鳥瞰酷似大大的"馬"字形,以此告誡後代永不忘本,隱喻馬家事業"馬到成功、一日千裡"之意。
  • 山西低調的晉商大院,15個院落270間房,大梁彩繪用的都是金粉
    建於西漢,歷史悠久,明清兩代富商巨賈雲集,文化商貿發達,成為中國北方金融、商業中心,有「旱碼頭」「小北京」「中國華爾街」之稱。談起太谷最有名的旅遊景點莫過於曹家廟,曹家廟又名三廟,坐落在太谷縣的北泉村。整個宅院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為曹家創始人曹三喜建立,佔地10600平方米,被譽為「中華民宅之奇葩」。
  • 馬家大院、福林堂、王熾舊居...這些昆明老宅老街,現在怎麼樣了?
    馬家大院坐落於錢王街小銀櫃巷的馬家大院,始建於1923年,是昆明市第一任市長馬鉁的家宅。馬家弟兄三人,皆是將級軍官,為國作出卓越貢獻,故有「一門三將,三迤之家」之稱。建築集木雕、石刻等工藝為一體,雕梁畫棟,工藝精湛,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白族民居經典建築。
  • 王家大院中的「三雕藝術」
    如果不是電視劇《喬家大院》的熱播,我敢說,與喬家大院相距只有60公裡的王家大院的知名度絕對不會低於喬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裡處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裡、介休綿山4公裡。王家大院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餘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