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大院",讓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山西,沒錯,山西的大院文化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那麼最為熟知的便是小時候看的電視裡的喬家大院,晉商裡產生的璀璨明珠,號稱"民俗博物館",當然還有號稱"晉商文化博物館"的渠家大院,號稱"長治顯赫家族"的申家大院,號稱"三晉第一宅"的王家大院,以及"中國第一儒商故居"的常家莊園等等,但是對於這座位於平遙古城內的馬家大院卻並不了解,好像沒有名頭便不出名(以上的各家大院都是不錯的旅遊選擇,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在網上查找一下相關內容,這裡強烈推薦王家大院。)
馬家大院是平遙"四大富商"之首,清代巨商之首馬中選的故居,始建於清同治年間,後同治到光緒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擴建逐漸形成了一座精美的建築群體,共有3座大院、6座小院、房屋197間,佔地9畝多,是平遙"第一大宅"。大院總體布局鳥瞰酷似大大的"馬"字形,以此告誡後代永不忘本,隱喻馬家事業"馬到成功、一日千裡"之意。縱觀全院,外觀高大威嚴,四周皆清水磚牆,內部富麗精巧,井然有序,代表了我國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模式。夜晚一關門,儼然一個與世隔絕的"獨立王國"。據悉曾經的馬家大院方正闊大,現在開放的只有原院落的五分之一,大部分院落在土改的時候被分割給當地的老百姓。上世紀六十年代時,馬家大院二太太和三太太院之間有一部分建築被租用人買去了。也就是說馬家大院永遠恢復不了原來的"馬"字形狀。目前對遊人開放的幾處院落是馬中選及其母親和三位太太們的生活起居院落。
要到馬家大院參觀就不得不說一下它的地理位置了,馬家大院在古城內偏北的位置,看地圖的話不仔細看都注意不到那紅色的小字。走到馬家大院怎麼走呢,小編也不知道怎麼走的,跟著地圖導航左繞右拐,瞻前顧後,生怕走錯了,還好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是在一處小巷裡看到了大院的大門(此處建議取得小夥伴一定要導航或者問本地人怎麼走,不然可是找不到的喲。)
馬家大院的大門樓,比喬家大院的還要高大氣派,有三層。
此門樓進入後是第二道門,現在的檢票口就設在此,從檢票口進去才算是正式進了馬家大院現在的展覽區。
馬家大院內院落建築極多,小編也拎不清順序,所以只能按圖介紹(此處應當多多包涵)。先給大家看院內的門宅,各式各樣,因院落,位置,重要程度而又是不同的造型,體態。門匾及楹聯從字體到內容更是一處一變,內涵豐富,細細品味之下,如同佳釀回味無窮。
在山西晉商的各大院中,都有這麼一口盛滿水的大缸,從風水上講是聚財用的,水代表了"財氣"。可它最大的功用是救火用的,不叫"缸",而叫"海"。
這塊門匾系馬中選的祖父所寫"如意"二字,"如"像一條騰飛的龍,尾筆像一支點燃的香燭,寓意香火代代延續,"意"像一個跪拜祈福的女子,祈福輩輩平安如意。(反正小編當場是認不出來的)
此門院落未知,但是楹聯"月落嫦娥唱古今,日出東方吟佳句",橫批"文風",細細品味,灑脫豁達中又流露出一絲絲"我自張狂"的意思。
這是馬家大院其中的一道門,平時不可開啟。平日裡走旁門繞行,有貴人來或節日慶典,才開門迎接。中間那個象形的"馬"字,形神兼備,靈動生風!匾額"錫嘏(cigu)"網上查詢可知錫同"賜"嘏是福的意思,合起來意為賜福,出自典籍:錫爾純嘏,子孫甚湛。――《詩·小雅·賓之初筵》
此處楹聯"信宅宏開肯堂肯構 恩家作頌仁愛仁慈",具體意思小編不太理解也沒查到,不過肯定是含美好祝福的意思吧。
此處是二太太院門,相傳二太太同三太太一樣是富家千金,聰明能幹,對馬家很重要,但是太過爭強好勝,喜爭風吃醋,故不得馬中選寵愛,遂三太太的小洋樓緊鄰二太太院卻比二太太院高。
鏢局院門,擁有自己的鏢局的家族,其財力勢力可見一斑。
此樓是三太太的樓,其中大有說法。從造型上看去,中西結合,古樸中透著洋氣。三太太的小洋樓是馬家的制高點,據說也是平遙古城的最高點(未考證),三太太也是大富商的千金小姐,留過洋,和馬中選相差19歲,是自由戀愛,育有三小姐和四小姐,馬老爺非常寵愛她,二太太也是富商千金能幹但沒文化,為人尖酸刻薄,不得馬老爺歡心,三太太的單獨院落就在二太太的對門,面積大一倍而且地勢要高些,同時又另外修的這座三太太專屬帶花園小洋樓就在二太太院落隔壁,有小門連通但二太太不能到三太太洋樓。在二太太門口有猴石,三太太門口有象石,寓意封侯拜相。從這些看似平常的介紹和居家閨房,不難看出官商之家講究門當戶對,強強聯姻。
這是三太太樓前的一道門,上書"疊秀",查了一下應該出自:高詞迥映,如朗月之懸光;疊意回舒,若重巖之積秀——《晉書·列傳·第二十四章》,字體雋秀飄逸瀟灑,透露出大家閨秀之意,事實上小編認為確實符合三太太的氣質。只聞其人,未見真容,相信各位去過之後也會有這樣的遺憾。
下一章介紹馬家大院的家私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