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中和前街3號大院來歷之謎?原來是中共地下黨人的聯絡點

2021-01-08 江陽沽酒客

江陽沽酒客按:前段時間瀘州老一輩及民俗文化愛好者,對瀘州中和街提出保護,但是其院子雖然是文物保護單位,至今來歷成謎,有說是沈家大院的,有說是其他的,最終在瀘州西南醫科大學教授董代富老師的考證下,真相漸漸浮出水面,原來這裡是龍家大院,董老師十年前就開始考證此次的歷史淵源,今天得到董老師允許,特把董老師考證的材料整理編輯如下,本文感謝董老師的付出和書寫,謝謝您為瀘州歷史遺存又記錄了寶貴的一筆。

本文作者西南醫科大學董代富

中和前街3號院子不是沈家院子,而是龍家院子。2010-7-7,筆者約約了瀘州地下黨人的後代郭可夫和劉鳴放,第二次採訪過那個院子對面街坊鄰居李正南,見證了地下黨人許劍霜家住中和街那段經歷。

許劍霜經歷簡況

許劍霜(1895~1955年)瀘縣雙加鎮(以前屬石洞鎮雙加鄉)上馬村十社大田匾人。許穎和許劍霜都是他自己改的名字。出生於小商家庭,1955年在成都去世,享年60歲。許劍霜四川陸軍講武堂(因是熊克武興辦,簡稱「熊講」)讀軍校期間,童樹仙(雙加鎮羅基坎灣頭人)與彭斌(榮昌縣人)、劉元璋是同窗好友;瀘順起義時他的警衛員李國猷也是他的摯友。

許劍霜(1895~1955年)夫妻合影

1927年,許劍霜參加劉伯承領導的瀘州起義,那時他任團長,經劉伯承介紹加入共產黨。許劍霜團守城作戰負責百子圖、枇杷溝、大北門到管驛嘴沱江沿線防務。敵人在沱江對岸發起過30多次強攻,均被許劍霜團擊退。瀘州起義守衛忠山時候,許劍霜晚上抽菸,被小市那邊狙擊手打來一槍,打中鼻翼,雖經醫好,鼻翼留下一坑。

1935年5 月15日,許劍霜任川軍川康邊防軍第一旅長,後又改番號為川康邊防第十六旅,駐防德昌。中央紅軍長徵途中攻打會理七天久攻不下,經歷了重重艱難困苦的紅軍,召開會理會,有了十分明確北上前進目標: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紅軍攻打會理失利,決定繞道攻打德昌。5月15日 中央紅軍撤離會理後沿安寧河谷北上, 17日,紅軍前鋒到達德昌,劉伯承到德昌城外後,派人給許送去一封親筆信,先是追憶往昔戰鬥情誼,繼則曉以團結抗日大義,許閱信後深為感動。許劍霜搞假阻擊實放行,紅軍得以順利通過德昌去大渡河。

由於許劍霜在川軍當旅長為紅軍讓道,已不宜在川軍中久留,遂在好友劉元璋支持下,1937年許劍霜辭去軍職回到瀘州,和二哥一家人租住中和前街龍家大院後院。經中共川南工委書記萬敬修和盧澤民同意,派王梓賦與許老接洽,恢復了許劍霜的黨組織關係。因許長期在軍界,黨組織要他負責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秘密搞軍運工作。

龍家大院租房戶許劍霜一家

李正南老大爺,2010-7時候87歲, 1923年出生於張壩, 1930年7歲時,隨父親李發順來到江陽區中和前街租房居住,恰好就租住在龍家大院的對面,此後一直居住在龍家大院的對面。其父李發順是張壩的貧農,是幫張壩臨窗號張二老爺的土佃戶。

中和前街龍家大院裡,那時居住過許劍霜及弟兩家人。院子裡有三重堂,許劍霜一大家人租住的是最後那個三重堂房屋,三重堂外面間架結構未變,內部曾改裝做過飯堂。院裡舊房尚在,變成了原印刷廠職工住家,現在住了30多戶人。李大爺熱情地帶我們3人參觀龍家大院。李正南接著說他搬到中和前街居住後,和許劍霜侄兒許萬富成為兒童時代的好友,因此常常進龍家大院裡許劍霜住的三重堂裡去耍,所以認得許萬富的伯父地下黨員許劍霜及其家人,也就知道些他們家的一些情況。

李大爺記得許劍霜居住中和前街時期,他有一女二子:大女叫許錦堂,兒子叫許萬康、許萬仁。許劍霜有個二哥,二哥有兩個兒子:許萬富、許萬華。

中和前街3號龍家大院,右為李正南老大爺

許劍霜給兒童時代的李正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回憶許劍霜形象:常戴博士帽,穿長衫,高約1.7米。回家要上石梯,總將前衣擺撩起來;出門時下石梯,總將後衣擺提起來。他進出大院,一般都不與鄰居打招呼,也不愛逗鄰居小孩。李正南說雖然經常在他院裡玩,但是許劍霜顯得軍人般威嚴,所以從未進過他住的臥室。

李正南搬到許劍霜對面住家後,8-12歲在下營溝9號院子王老師那裡讀雞婆學。他還到下營溝8號董家茶館聽過我祖父講聖喻,覺得我祖父講得好,很有知識水平,一直稱呼我祖父為「董老師」。李正南13歲就開始學做豆芽,在銅碼頭河邊用大木桶加河沙穀草生豆芽賣,人們喊做豆芽行業叫豆芽幫,冬天豆芽長得慢,只好幫打短工增加收入。幹活後,就少有到許劍霜院子裡玩了。

許劍霜的故居在雙加大田匾今還有部分遺蹟

李正南說:許劍霜的侄子許萬富比自己小几歲,跟自己是娃娃朋友,抗日時出去當兵就一直沒有回過家。剛解放,許萬富回到瀘州找到我,他已是個戴著兩個軍功章的軍官,我們在銅店街的趙丙星開的茶館棧房裡見面。兩個軍功章圖案,一個有槍,一個像飛蛾。許萬富說「小時候你常罵我吃軟飯,我出走當了解放軍,參加過淮海役。共產黨不是殺人放火,而是為窮人打仗的」。我倆在茶館棧房擺談了大半夜後他走了。又過了兩年,許萬富來了信,說他在貴州省當公安參加了剿匪。剿匪完成以後,許萬富轉業回到瀘州,在天子殿腸衣社工作,後又調去修通某處大橋,修橋完工後調在小市汽車運輸公司管油庫,以後又到農場、汽車運輸公司31隊,在皂角巷娶親。其妻是張壩人陳思卓,被居委會安排做搓繩子工作。許劍霜的另一侄子許萬華,可能在皮革廠工作。

解放前,我看見過許劍霜的老婆在賣紙菸紙捻,做小本生意。許劍霜在中和前街租的是龍七老爺的房,龍七老爺兩口子都吃大煙,龍七老爺生的小孩是我媽給接生,吃大煙生的娃兒都中了煙毒,一身皮膚都是花不裡稀的。龍七老爺是龍禹門家族的,龍禹門是名人,住在大慈路市政協院子,即中山紀念堂旁邊,隨即我到中山紀念堂旁一問,龍禹門已經去世,沒辦法採訪到更多龍家大院情況。

龍家大院是地下黨的聯絡點

關於許劍霜在瀘州城內住地中和前街3號是地下黨聯絡點,是曾任共產黨瀘縣縣委書記劉力生寫的回憶中有記載。這段紅色歷史很重要,後來我約了趙永康老師一道第三次採訪了李正南,更加確定這段歷史的真實性。採訪李正南約三年後,聽他的茶友們說李正南過了九十歲後已經去世。因為筆者三次聽過他口述龍家大院歷史,這段紅色歷史保留下來了。

瀘州在建國初期,在土匪猖狂期間,瀘州成立剿匪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八師王曉師長任主任委員,許劍霜任副主任委員。中共中央西南局安排許劍霜任川南行署交通廳長、川南民革主任、川南行署監察委員會主任,合省後調成都,任四川省監察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人民代表,民革四川省分部籌委召集人。住家在成都寬巷子38號。

李正南(1923-2014年)在中和街茶園敘述龍家大院歷史

瀘縣雙加許劍霜的家世

許劍霜的祖上湖北麻城孝感鄉人,為兩兄弟,哥哥許登魁、弟弟許登選,均為獵戶。湖廣填川時來瀘州,許登魁打虎時被老虎所傷而亡,許劍霜是屬許登魁這一支的後裔。

許劍霜排行老三,大哥從醫,曾任瀘州醫學會會長,解放前病逝於峨眉。二哥有子許萬富,另外還收養了個兒子叫許萬華。

許劍霜受進步思想薰陶,一生從未納妾,娶妻峨眉縣江西街小商戶人家的女兒張氏,婚後取名張素君,不識字,明事理。許劍霜一共有六子兩女。

子女情況:

長女許錦堂,畢業於軍醫大學,後在海軍醫學部門任職,現退休居上海;

長子許萬康,後改為許會生(在會理所生而取名),重慶大學畢業,武漢空軍任職,之後又調到川南林業局歷任刨花板廠廠長、膠合板廠長等職,高級工程師,2005年過世;

三女許萬英,雲南林學院畢業,後任遼寧省林業廳廳長,現退休居大連;

四子早夭;

五子許萬雍,清華大學畢業,後任清華大學教授,教授機械自動化,90年代初病逝;

六子許萬仞,重慶大學畢業,後任內江電建三公司總經理,退休居眉山;

七子許萬謙,川醫畢業,後任綿陽梓潼縣人民醫院院長,2007年病逝;

八子許萬適,在成都礦燈廠工作,現退休居成都;

九子許萬鈞,四川大學畢業,後任L賴氨酸飼料廠副總經理,現退休居成都。

許劍霜之妻張素君2000年於瀘州逝世,享年93歲,與許劍霜合葬於成都鳳凰山公墓。

如今許劍霜還長女許錦堂、三女許萬英、六子許萬仞、八子許萬適、九子許萬鈞這五個子女在世。

相關焦點

  • 老瀘州印記:「鉛店街」與「銅店街」的前世今生
    棺材街與深宅大院在《鉛店街》與《銅店街》這兩條街之間,挨近河壩一頭,有兩條小街連著這兩條大街。離河邊遠一點的叫《中和前街》,離河邊近一點的叫《中和后街》。兩街之間只隔著一排低矮小青瓦房屋,前門與後門,兩邊進出。在銅錢退出歷史舞臺後,木材生意上來了。
  • 雲南民族大學研究生院黨支部參觀中共雲南地下黨建黨舊址
    原標題:回首紅色徵程 鍛造理想信念——研究生院黨支部參觀中共雲南地下黨建黨舊址  【MBA中國網訊】 4月19日,為提升支部成員黨性修養,雲南民族大學研究生院黨支部組織參觀了中共雲南地下黨建黨舊址。
  • 昔日地下黨秘密據點 南京鮮為人知的"革命遺址"
    地下據點    天竺路2號,昔日地下黨秘密據點     1949年南京解放之前,許多地下黨員都以教師身份作為掩護進行活動,據統計,當時全市小教系統的地下黨員共86人,其中南京市琅琊路小學就有11人,而當時他們活動的秘密據點就在天竺路2號。
  • 《隱形守護者》中的地下黨「第一號」的原型大概會是誰?
    如果地下黨中存在「第二號」和「第三號」,應該也會存在比兩位英烈級別更高的「第一號」。那麼《隱形守護者》中的地下黨「第一號」的原型大概會是誰呢?註:本鬼下面是根據《隱形守護者》和歷史進行的個人推測,與《潛伏之赤途》無關。
  • 黃臺路45號 情報聯絡秘密站點
    ■圖為黃臺路45號中共地下黨聯絡站舊址。崔冬妮 攝  黃臺路45號建於解放前,是一個二層小樓,約300平方米,有一個地下儲藏室和一個小院,屬於黃臺路風貌保護區範圍。70多年前,這裡曾作為情報聯絡的「秘密站點」,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 抗戰時期中共地下黨的「十六字」方針和「三勤」政策
    於是,聯大地下黨人齊亮主動挑起辦好膳團的責任,「到外縣去買物美價廉的米和菜,讓同學們吃飽,深受群眾的讚揚」。   毛澤東明確指示,「應該廣泛地展開統一戰線的工作,即交朋友的工作」。聯大地下黨人在贏得同學們的好感和尊重後,「廣交朋友」自然水到渠成。   聯大地下黨人「勤交友」取得成效,其個人魅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 秋蟬:情報傳遞需要多少環節,看看這張香港地下黨聯絡圖你就懂了
    這裡要提一句檀香的深謀遠慮,檀香死前已考慮到去香港人生地不熟的葉衝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局勢,所以安排香江去秘密啟動林小莊。2、香江出場,啟動林小莊的同時又丟出信息,讓池誠和老魏通過東江縱隊的老劉鎖定香江就在榮泰藥鋪。3、英國間諜伯恩入港,攜帶南方作戰計劃,被機智的葉衝撿了漏,截獲情報。
  • 【地火燎原】柳州及周邊地區地下黨鬥爭實地尋訪(一百零三)
    隊長梧裕茂,副隊長何文,指導員莫江白,隊員共11人,吳師光部署分幾條路線開展武工活動。緊接著,武工隊規模繼續擴大,成立了鳳凰山革命鬥爭委員會,主任兼組織委員莫江白,宣傳兼統戰委員周甲堅,軍事委員梧裕茂,青年委員張作材,婦女委員羅素仙,聯絡委員覃德新,經濟委員孫炳剛。這為以後建立革命政權打下基礎。
  • 瓊瑤童年往事曝光:曾在地下黨活動站生活
    但隨後有某媒體發消息認定我報文章內容為失實的「窮聊」,本著實事求是的新聞原則,本報記者對文章所涉及的有關人員進行了進一步追訪,令記者感到驚喜的是本報不僅報導屬實,而且還意外發現「瓊瑤童年最美好的一段時光是在地下黨的活動站渡過的」。
  • 中共臺灣地下黨覆滅之因:領導者極度腐化 誘姦小姨子
    曾用名蔡乾、蔡前、楊明山。陳澤民在抗戰前在上海左翼作家聯盟時就加入了中共,奉命隨蔡來臺時,已是有10多年黨齡的中共老黨員了;洪幼樵1916年出生於廣東揭陽,1937年入黨,曾在抗大學習過,抗戰時在廣東、蘇北打遊擊,具有武裝鬥爭經驗。從此,蔡孝乾、陳澤民、洪幼樵、張志忠和林英傑五人組成臺灣省工委,即成為共產黨在臺灣的「五巨頭」。
  • 中和街74號臘月裡室溫13℃
    眼看這幾天又要降溫了……」12日,家住南崗區中和街74號4單元的部分業主向記者反映了困擾他們的室溫不達標情況。13日9時許,記者來到中和街74號4單元302室饒先生家,摸了摸他家臥室和廚房的暖氣片,只能略微感覺到溫度。饒先生臥室的溫度計顯示,此時臥室室溫為13.5℃。他告訴記者,這處住房是去年11月買的,當時並沒有明顯感覺到供暖問題。「前兩天大降溫,明顯感覺到家裡溫度在降低。」
  • 解密:中共臺灣地下黨被破壞全過程
    蔡孝幹的叛變與地下黨的瓦解   的確,「二、二八事件」使得國民黨政府失去民心,中共在臺黨員人數激增一倍,近九百人左右,但這並不意味著黨的戰鬥力也跟著提高;相反地,1949年10月31日,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由「光明案」與「基隆市工委會支部案」中獲得線索,先將陳澤民逮捕,再根據其供詞,於1950年1月29日將蔡孝幹逮捕
  • 解碼中正大學地下黨神秘歷史 南昌皇殿側亭子間是秘密據點
    皇殿側一帶曾是地下黨的秘密據點  1947年下半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中國共產黨加強了國民黨統治區的工作。在這樣的背景下,南昌的中共地下工作也緊鑼密鼓地展開。  國立中正大學(簡稱「正大」)地下黨組織是南昌城市工作部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大學生是地下工作者。他們以皇殿側一個亭子間為秘密據點,傳送情報,運送槍枝,與敵人鬥智鬥勇。正大地下黨組織約有60名成員,其中包括單發喜、楊小春、邵荷春、晏政等,「新中國第一位女省委書記」萬紹芬也是他們中的一員。近日,記者走訪親歷者和相關專家,還原了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 江埔街政務服務中心搬新家啦!地址原來就在...
    從原來的七星路16號江埔街道辦事處大院門口6號樓1樓,整體搬遷至原服務中心隔壁辦公。1、2號窗口——市場監管相關業務3、4號窗口——計生業務5號窗口——老人卡和殘疾證業務根據中共廣州市委辦公廳、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於調整廣州市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時間的通知》中的相關要求,自
  • 邂逅老城|上新街80號院,曾經的地下黨組織秘密據點
    濟南上新街及其周邊歷史建築眾多,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上新街80號院,曾經的地下黨組織的秘密聯絡點,與其有關的歷史名人是黎玉。上新街80號院大門黎玉(1906—1986)又名李興唐,山西崞縣(今原平)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歷任中共北平市委職工部部長,中共天津市委書記,中共唐山市委書記,中共山東省委書記。黎玉曾長期擔任山東黨的主要領導,為開創山東的抗日新局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 寬巷子26號大院
    寬巷子26號大院   □鍾立慧(成都)  每當想起童年,成都寬巷子26號大院的景象就會在眼前浮現。那麼清晰、親切、溫暖。  1949年前,外爺和舅父住在寬巷子26號。周末或節假日,父母帶上我和妹妹去看望外爺。
  • 這條街的故事好多啊,宜賓人知道幾個?
    作者簡介羅平,宜賓市人,喜歡學習宜賓歷史文化,工作之餘寫點文史,詩歌,散文。
  • 四川瀘州美食街道路改造 吃貨:不用過雷區了(圖)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昨日從龍馬潭區城管局了解到,醇香路美食一條街近年來路面破損嚴重,為了方便市民休閒娛樂,同時配合全市人行道改造工程,龍馬潭區城管局啟動了改造工程。瀘州的「好吃嘴」們聽到消息後「喜大普奔」,紛紛點讚稱「去吃鯽魚前,不用先過『雷區』了」。
  • 【解放記憶】無錫解放記憶:江南大學地下黨護校迎接無錫解放
    口述人:江南大學農學院學生、中共地下黨員劉學悠這時,中共江大地下黨支部發動學生注意各方動態,尤其是反動勢力在學生中的動向,隨時聯絡進步同學,應付突發情況。我也參與這樣的活動。1949年4月初的一天,江大地下黨支部書記接到指示,一旦國共和談破裂,人民解放軍即刻渡江南下,無錫即將解放,一定要依靠和組織師生員工保護好學校全部財產,把它完整交給人民。
  • 紅色尋訪閱讀行動——回望黎明前的地下鬥爭風雲
    10號(現7號)、民國首都電廠下關發電所、中共策劃南京大校場起義舊址、金陵兵工廠舊址等紅色文化資源點,回望黎明前的地下鬥爭風雲,暢談南京解放70年來的巨大發展成就。尋訪點一:復成新村10號常府街南側的復成新村是南京重要的民國時期建築風貌區,佇立著一幢幢淡黃色外牆的古樸小樓。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南京市委秘密開會處的10 號樓(現為7 號)就坐落其間。這裡是解放前夕中共南京市委主要活動地之一,見證了中共地下黨在黎明前堅持鬥爭的光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