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陽沽酒客按:前段時間瀘州老一輩及民俗文化愛好者,對瀘州中和街提出保護,但是其院子雖然是文物保護單位,至今來歷成謎,有說是沈家大院的,有說是其他的,最終在瀘州西南醫科大學教授董代富老師的考證下,真相漸漸浮出水面,原來這裡是龍家大院,董老師十年前就開始考證此次的歷史淵源,今天得到董老師允許,特把董老師考證的材料整理編輯如下,本文感謝董老師的付出和書寫,謝謝您為瀘州歷史遺存又記錄了寶貴的一筆。
中和前街3號院子不是沈家院子,而是龍家院子。2010-7-7,筆者約約了瀘州地下黨人的後代郭可夫和劉鳴放,第二次採訪過那個院子對面街坊鄰居李正南,見證了地下黨人許劍霜家住中和街那段經歷。
許劍霜經歷簡況
許劍霜(1895~1955年)瀘縣雙加鎮(以前屬石洞鎮雙加鄉)上馬村十社大田匾人。許穎和許劍霜都是他自己改的名字。出生於小商家庭,1955年在成都去世,享年60歲。許劍霜四川陸軍講武堂(因是熊克武興辦,簡稱「熊講」)讀軍校期間,童樹仙(雙加鎮羅基坎灣頭人)與彭斌(榮昌縣人)、劉元璋是同窗好友;瀘順起義時他的警衛員李國猷也是他的摯友。
1927年,許劍霜參加劉伯承領導的瀘州起義,那時他任團長,經劉伯承介紹加入共產黨。許劍霜團守城作戰負責百子圖、枇杷溝、大北門到管驛嘴沱江沿線防務。敵人在沱江對岸發起過30多次強攻,均被許劍霜團擊退。瀘州起義守衛忠山時候,許劍霜晚上抽菸,被小市那邊狙擊手打來一槍,打中鼻翼,雖經醫好,鼻翼留下一坑。
1935年5 月15日,許劍霜任川軍川康邊防軍第一旅長,後又改番號為川康邊防第十六旅,駐防德昌。中央紅軍長徵途中攻打會理七天久攻不下,經歷了重重艱難困苦的紅軍,召開會理會,有了十分明確北上前進目標: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紅軍攻打會理失利,決定繞道攻打德昌。5月15日 中央紅軍撤離會理後沿安寧河谷北上, 17日,紅軍前鋒到達德昌,劉伯承到德昌城外後,派人給許送去一封親筆信,先是追憶往昔戰鬥情誼,繼則曉以團結抗日大義,許閱信後深為感動。許劍霜搞假阻擊實放行,紅軍得以順利通過德昌去大渡河。
由於許劍霜在川軍當旅長為紅軍讓道,已不宜在川軍中久留,遂在好友劉元璋支持下,1937年許劍霜辭去軍職回到瀘州,和二哥一家人租住中和前街龍家大院後院。經中共川南工委書記萬敬修和盧澤民同意,派王梓賦與許老接洽,恢復了許劍霜的黨組織關係。因許長期在軍界,黨組織要他負責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秘密搞軍運工作。
龍家大院租房戶許劍霜一家
李正南老大爺,2010-7時候87歲, 1923年出生於張壩, 1930年7歲時,隨父親李發順來到江陽區中和前街租房居住,恰好就租住在龍家大院的對面,此後一直居住在龍家大院的對面。其父李發順是張壩的貧農,是幫張壩臨窗號張二老爺的土佃戶。
中和前街龍家大院裡,那時居住過許劍霜及弟兩家人。院子裡有三重堂,許劍霜一大家人租住的是最後那個三重堂房屋,三重堂外面間架結構未變,內部曾改裝做過飯堂。院裡舊房尚在,變成了原印刷廠職工住家,現在住了30多戶人。李大爺熱情地帶我們3人參觀龍家大院。李正南接著說他搬到中和前街居住後,和許劍霜侄兒許萬富成為兒童時代的好友,因此常常進龍家大院裡許劍霜住的三重堂裡去耍,所以認得許萬富的伯父地下黨員許劍霜及其家人,也就知道些他們家的一些情況。
李大爺記得許劍霜居住中和前街時期,他有一女二子:大女叫許錦堂,兒子叫許萬康、許萬仁。許劍霜有個二哥,二哥有兩個兒子:許萬富、許萬華。
許劍霜給兒童時代的李正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回憶許劍霜形象:常戴博士帽,穿長衫,高約1.7米。回家要上石梯,總將前衣擺撩起來;出門時下石梯,總將後衣擺提起來。他進出大院,一般都不與鄰居打招呼,也不愛逗鄰居小孩。李正南說雖然經常在他院裡玩,但是許劍霜顯得軍人般威嚴,所以從未進過他住的臥室。
李正南搬到許劍霜對面住家後,8-12歲在下營溝9號院子王老師那裡讀雞婆學。他還到下營溝8號董家茶館聽過我祖父講聖喻,覺得我祖父講得好,很有知識水平,一直稱呼我祖父為「董老師」。李正南13歲就開始學做豆芽,在銅碼頭河邊用大木桶加河沙穀草生豆芽賣,人們喊做豆芽行業叫豆芽幫,冬天豆芽長得慢,只好幫打短工增加收入。幹活後,就少有到許劍霜院子裡玩了。
李正南說:許劍霜的侄子許萬富比自己小几歲,跟自己是娃娃朋友,抗日時出去當兵就一直沒有回過家。剛解放,許萬富回到瀘州找到我,他已是個戴著兩個軍功章的軍官,我們在銅店街的趙丙星開的茶館棧房裡見面。兩個軍功章圖案,一個有槍,一個像飛蛾。許萬富說「小時候你常罵我吃軟飯,我出走當了解放軍,參加過淮海役。共產黨不是殺人放火,而是為窮人打仗的」。我倆在茶館棧房擺談了大半夜後他走了。又過了兩年,許萬富來了信,說他在貴州省當公安參加了剿匪。剿匪完成以後,許萬富轉業回到瀘州,在天子殿腸衣社工作,後又調去修通某處大橋,修橋完工後調在小市汽車運輸公司管油庫,以後又到農場、汽車運輸公司31隊,在皂角巷娶親。其妻是張壩人陳思卓,被居委會安排做搓繩子工作。許劍霜的另一侄子許萬華,可能在皮革廠工作。
解放前,我看見過許劍霜的老婆在賣紙菸紙捻,做小本生意。許劍霜在中和前街租的是龍七老爺的房,龍七老爺兩口子都吃大煙,龍七老爺生的小孩是我媽給接生,吃大煙生的娃兒都中了煙毒,一身皮膚都是花不裡稀的。龍七老爺是龍禹門家族的,龍禹門是名人,住在大慈路市政協院子,即中山紀念堂旁邊,隨即我到中山紀念堂旁一問,龍禹門已經去世,沒辦法採訪到更多龍家大院情況。
龍家大院是地下黨的聯絡點
關於許劍霜在瀘州城內住地中和前街3號是地下黨聯絡點,是曾任共產黨瀘縣縣委書記劉力生寫的回憶中有記載。這段紅色歷史很重要,後來我約了趙永康老師一道第三次採訪了李正南,更加確定這段歷史的真實性。採訪李正南約三年後,聽他的茶友們說李正南過了九十歲後已經去世。因為筆者三次聽過他口述龍家大院歷史,這段紅色歷史保留下來了。
瀘州在建國初期,在土匪猖狂期間,瀘州成立剿匪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八師王曉師長任主任委員,許劍霜任副主任委員。中共中央西南局安排許劍霜任川南行署交通廳長、川南民革主任、川南行署監察委員會主任,合省後調成都,任四川省監察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人民代表,民革四川省分部籌委召集人。住家在成都寬巷子38號。
瀘縣雙加許劍霜的家世
許劍霜的祖上湖北麻城孝感鄉人,為兩兄弟,哥哥許登魁、弟弟許登選,均為獵戶。湖廣填川時來瀘州,許登魁打虎時被老虎所傷而亡,許劍霜是屬許登魁這一支的後裔。
許劍霜排行老三,大哥從醫,曾任瀘州醫學會會長,解放前病逝於峨眉。二哥有子許萬富,另外還收養了個兒子叫許萬華。
許劍霜受進步思想薰陶,一生從未納妾,娶妻峨眉縣江西街小商戶人家的女兒張氏,婚後取名張素君,不識字,明事理。許劍霜一共有六子兩女。
子女情況:
長女許錦堂,畢業於軍醫大學,後在海軍醫學部門任職,現退休居上海;
長子許萬康,後改為許會生(在會理所生而取名),重慶大學畢業,武漢空軍任職,之後又調到川南林業局歷任刨花板廠廠長、膠合板廠長等職,高級工程師,2005年過世;
三女許萬英,雲南林學院畢業,後任遼寧省林業廳廳長,現退休居大連;
四子早夭;
五子許萬雍,清華大學畢業,後任清華大學教授,教授機械自動化,90年代初病逝;
六子許萬仞,重慶大學畢業,後任內江電建三公司總經理,退休居眉山;
七子許萬謙,川醫畢業,後任綿陽梓潼縣人民醫院院長,2007年病逝;
八子許萬適,在成都礦燈廠工作,現退休居成都;
九子許萬鈞,四川大學畢業,後任L賴氨酸飼料廠副總經理,現退休居成都。
許劍霜之妻張素君2000年於瀘州逝世,享年93歲,與許劍霜合葬於成都鳳凰山公墓。
如今許劍霜還長女許錦堂、三女許萬英、六子許萬仞、八子許萬適、九子許萬鈞這五個子女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