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今日保》與LIMRA聯合舉辦的「2018中國首屆科技賦能保險中介大會」的圓桌一環節,慧擇保險COO蔣力以案例形式分享了科技如何賦能保險中介及對保險科技的深入思考。
以下為蔣力發言內容:
大家好!
慧擇是一家12年的公司,活到今天也確實不容易,我本人是三年前加入慧擇,現在是慧擇的COO。我其實有15年的保險經驗,三年之前一直在美亞做意外健康險,負責意外險和旅遊險的產品設計和營銷,在此之前有8年時間,在國航也是負責市場營銷,所以我現在在慧擇做的事情也是從保險產品到營銷全面的運營。
最近三年以來,慧擇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慧擇已經有12年的歷史,我們的變化也比較大,從早期做短期險為主的中介在線公司,現在50%的業務是長期壽險,甚至是長期健康險,這是個非常大的變化。
我自己的感覺,可能五年前我們的經營是簡單地把保險產品賣出去,但現在我們更多的是從經紀人的角度,怎麼樣把合適的產品賣出去,賣給誰,怎麼賣。我過去在保險公司也有很深的從核保到營銷的經歷。所以,在風控角度,我認為比保險公司有更嚴厲,更嚴苛的自律才是一家經紀公司貨中介平臺能否活下去的關鍵,這說到我們的價值觀。
說到一家中介平臺,我有個發自內心的討論,因為我早期是從事航空業,後來進入保險業。2006年我們代表保險公司做了最早的航班延誤保險,航班延誤4-5小時自動就有看到客戶購票OTA平臺付款帳戶。
當時這個產品出來後,各家財險公司蜂擁跟進,沒有底線,沒有節制地跟進,造成的惡果,和中國的電商平臺一樣,羊毛黨風起雲湧,我自己也有深刻的體會。2010-2011年,我在市場上買了五家保險公司航空延誤險,一年買了十張保單,航班延誤險的年單,一年只需要499元,每4小時的延誤可以賠2000元/單次航班。大家可以想像,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後果,從深圳到上海的航班,每年3-9月份,航班延誤4個小時是大概率事件。
我是航空業出身,到了機場以後,我用航空公司的金卡或會員身份,把我的航班可以直接改到已經延誤3個小時的航班上,我拿到延誤4小時的航班登機牌拍照,去保險公司理賠,是100%地賠付,我一張保單單次賠2000元,我手上如果有10張保單,一次航班延誤可以賠2萬。
所以,保險公司在做保險風控的時候,如果這些沒有想到,中介平臺有誰會去想。慧擇作為一家經紀公司或在線平臺,把產品方便地觸達給到用戶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風控,怎麼做用戶的選擇,為上遊的承保公司做承保利潤的控制。
所以,我想講的是,技術固然很重要,12年了,所有業務都是在線的,真的是很方便地觸達,但現在回歸初心去看,覺得經營的價值觀更重要。這是一家中介,一家經代公司,能不能活下去的關鍵。
(責任編輯:唐明梅 )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