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經是夏至後的第十天,天氣也變得越加炎熱起來,不過距離真正的高溫天氣,還有一段時間。在農村有「熱在三伏」的說法,意思是一年之中,三伏天是最熱的時候。大多數人只知道三伏天最熱,但是卻不知道三伏是從哪一天開始算起,那麼三伏天如何推算呢?在農村關於三伏有哪些風俗和習慣呢?
三伏天中的「伏」指的是「伏邪」的意思,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風、寒、暑、溼、燥、熱」六邪中的「暑邪」。伏還有「趴」的意思,意思是三伏天熱到人們趴在地上不想動彈。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那麼三伏天是如何推算的呢?
在農村有「夏至三庚數頭伏」的說法,也就是說,三伏天是根據夏至的時間來推算。三伏的說法在古代就有了,所以三伏的計算方法和古代記錄日期的方法有關。古代採用「天幹地支法」來記錄時間時間,天幹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庚是十天幹中的第七位。再結合十二地支,每一個有庚出現的日子,便是庚日,所以每10天就會有一個庚日。
在了解了庚日後,再來看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推算。入伏是夏至後第三個庚日,中伏是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立秋節氣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初伏和末伏分別為10天的時間,中伏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中伏天數的多少,取決於夏至後的第五個庚日是立秋之前還是立秋之後,如果是立秋之前,中伏為20天,如果是立秋之後,則是10天。
所以根據三伏天的推算,今年三伏天的時間分別是:
初伏:2020年7月16日(農曆5月26日)至2020年7月25日(農曆6月初5);
中伏:2020年7月26日(農曆6月初6)至2020年8月14日(農曆6月25日);
末伏:2020年8月15日(農曆6月26日)至2020年8月24日(農曆7月初6)。
那麼三伏天有哪些風俗習慣呢?在北方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煎雞蛋」的說法,在上海有「頭伏餛飩二伏茶」,在杭州有「頭伏火腿二伏雞」等說法。從以上幾個地區三伏天的飲食習慣來看,三伏天都是人們吃頓好的,補充營養的關鍵時期。
今天是7月1日,距離入伏還有半個月的時間,雖然還沒到三伏天,高溫高溼天氣已經席捲大半個中國,再加上今年三伏天足足有40天的時間,也就是說,在未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將會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中度過,大家應提早做好防暑降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