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節氣到,16日入伏,為何2020年中伏20天?三伏是如何推算的?

2020-12-20 農夫也瘋狂

導讀:6日小暑,16日入伏,為何今年中伏20天?「三伏」是如何推算的?

氣溫是一天比一天悶熱了,原因是酷暑已經來臨了,在7月6日就要迎來一個難熬的節氣——小暑了。暑就是熱的意思,而小暑也就是小熱,意味著炎熱即將到來,但是還沒有到最熱的時候。老話說「節到小暑入伏天」,小暑節氣到了,緊隨其後就要開始入伏了,而2020年的三伏天是從7月16日拉開序幕的。那為何今年的中伏有20天,「三伏」是如何推算的呢?看完心裡有底了!

大家都知道「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其中「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中的暑邪。但是每年入伏的時間不一樣,並且有些年份三伏天總共是30天,有些年份卻有40天。時間一般都是在小暑和處暑期間,這段時間的氣溫是一年中最高的,並且潮溼又悶熱。在今年是7月16日才入伏,並且中伏是20天。這是為什麼呢?

對於何時入伏,也就是推算入伏的標準,很多人應該都有聽說過「夏至三庚數頭伏」這句老諺語了,但是卻不能理解的是啥是「庚日」。要理解這個,就要先了解一下古人的天幹地支紀年法了。

在古代的時候是用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組合來記錄時間的,其中十天幹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十二「地支」則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將天幹和地支按照順序組合,即甲子、乙丑、賓寅……癸亥等,剛好就是60為一個循環。其中出現「甲」字的日子就是「甲日」,出現「庚」字的就是庚日,每個庚日都是10天一循環的。因為一年是365天(閏年366天),他們不是60的倍數,所以才導致庚日都是在不斷變化,因此每年入伏的時間也不同。

關於三伏天,又可以細分為初伏(頭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其中夏至節氣以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而第四個庚日就是中伏,立秋節氣以後出現的第一個庚日則是末伏。庚日每十天一循環,其中頭伏和末伏就都是10天了。但是當夏至和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那中伏就剛好是10天。而如果夏至和立秋之間有5個庚日,那中伏就延長為20天了。因此庚日出現的早晚將會直接影響到中伏的長短,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年份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伏天是40天。

今年的中伏就是20天,這是因為在夏至和立秋節氣之間有五個庚日,中伏多了20天,從7月26日到8月14日。老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是中伏了,因此今年最熱的時候將會在7月底到8月中旬這段時間。

入伏後,隨著空氣溼度增大,頭頂炎炎烈日,而且還會時常有雷暴天氣,天氣又熱又潮溼,「桑拿模式」也開啟了。老話來說就是「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需要注意防暑降溫。在民間關於三伏也有不同的美食,比如北方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在南方普遍是吃鴨子、雞肉和羊肉。在你家鄉入伏以後有啥習俗呢?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夏至三庚數頭伏」,16日入伏,今年啥時候最熱,哪天出伏?
    目前正處於小暑節氣,馬上就要迎來大暑了,而老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六月天的燒烤模式就要拉開序幕了。其實在這周四,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日子,那就是入伏了。為何說今年有兩個「中伏」呢?啥時候最熱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很多人都知道三伏天,但是卻不明白「伏」到底是啥意思。
  • 2020年三伏為啥有40天,啥時候開始入伏?看完有數了!
    引言: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每年的三伏開始時間大約在7月中旬,結束時間大概在八月中旬。三伏出現的時期是由幹支歷的節氣日期和幹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今年小暑期間正逢三伏的頭伏,而今年三伏為何足足有40天,今年是什麼時候入伏,為何三伏天又悶又熱?文【土味龍】昨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了,一般來說,小暑之後再處暑節氣來臨之前,是我國夏天坐熱的時間段,也就是農民口中常說的三伏天。
  • 頭伏、中伏和末伏如何推算?哪伏最熱?看完有數了
    「冬有三九、夏有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出現在小暑到處暑之間。三伏天這段時間不僅氣溫會很高,降雨也會很頻繁,所以我們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高溫高溼的日子。那麼今年什麼時候入伏呢?頭伏、中伏和末伏是如何推算的?今年什麼時候最熱呢?
  • 小暑後迎三伏,2020年什麼時候入伏?什麼時候最熱?看完有數了!
    我們先來看一下2020年什麼時候入伏。在農村有「夏至三庚入頭伏」的說法,意思是從夏至節氣算起,第三個庚日就是入伏的第一天。我國的古代是用「幹支紀日法」來記錄時間,庚為十天幹的其中之一,每逢有庚字的日子便是庚日。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和末伏分別為10天,中伏則是10天或20天。
  • 2020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 小暑三候是哪三候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在二十四節氣中,小暑節氣是屬於夏天的節氣,並且在小暑的時候天氣也越來越熱,那麼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2020?小暑是入伏頭一天嗎?小暑是入伏第一天嗎2020:不是  俗話說「夏至三庚入伏」,意思是說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入伏。
  • 2020年哪天入伏?三伏天如何推算?有何風俗和習慣?看完有數了!
    在農村有「熱在三伏」的說法,意思是一年之中,三伏天是最熱的時候。大多數人只知道三伏天最熱,但是卻不知道三伏是從哪一天開始算起,那麼三伏天如何推算呢?在農村關於三伏有哪些風俗和習慣呢?三伏天中的「伏」指的是「伏邪」的意思,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風、寒、暑、溼、燥、熱」六邪中的「暑邪」。伏還有「趴」的意思,意思是三伏天熱到人們趴在地上不想動彈。
  • 今日末伏,2020年伏天時間,三伏的計算方法以及養生要素
    今天(2020.8.15)是末伏第一天,這幾天,北京在一場大暴雨過後,空氣溼度增加,悶熱難耐。立秋並沒有帶來涼爽的天氣。北京在溼熱中迎來了末伏。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每年的三伏出現在小暑和大暑之間。2020年三伏天還有10天就將過去,今年的三伏天共有40天,快要熬出頭了。我們來看看2020年三伏的時間表。
  • 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體哪一天開始,是怎麼推算的?
    題主問: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體是哪一天開始,是怎麼推算的?這時間是過得真快,一轉眼2020年的炎炎夏日已經到來。每年的夏季,我們都要經歷一段高溫、高溼的日子,而這段高溫高溼的日子也就應該是人們進入蟄伏養性生息的時候。那麼,今年的入伏天是從哪天開始的呢?
  • 大暑節氣和三伏天有什麼關係及區別不同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中國曆法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入伏,其中第一個10天為初伏,初伏最早離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離夏至16天。大暑離小暑有差了一個星期,時間上有時候與入伏的時間差不多,但是不能絕對性的說大暑節氣就是入伏的標誌。
  • 2020年小暑到了,卻不是入伏第一天!你知道哪一天才入伏嗎?
    翻開檯曆發現,7月6日是小暑。然而這一天卻不是入伏第一天。小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是幹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7月6日小暑「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可以免費洗桑拿。
  • 今年立秋在三伏嗎?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而三伏是人們根據二十四節氣來推算出的一年最熱的一段時間,兩者的時間是交叉的,農村老話三伏不盡秋來到,就說明了兩者的交叉關係。立秋的時候三伏天的頭伏,中伏已經開始,到了末伏的季節,所以還沒有出伏,人們就把這種時間上的關係說成是三伏不盡秋來到。
  • 明天將迎來「三伏天」,2020年三伏天會熱多久?如何推算的?
    今天是7月15日,按理來說已經到了炎熱的夏季,但是今年這屆梅姑娘的槽點實在有點多,已經下了一個多月了,並且這幾天全國多地還會迎來降雨,這七月份了天氣還算是很涼爽。有網友疑問,經歷了一個多月的降雨,快到八月份了,是不是這個夏天就不熱了?答案當然不是,其實每年的小暑節氣來臨,就代表著已經進入炎熱的夏季了,只是今年比較特殊,最熱的三伏天即將到來。
  • 2020年三伏天有40天 什麼是三伏天?
    2020年三伏天有40天 什麼是三伏天?時間:2020-07-07 17: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三伏天有40天 什麼是三伏天? 一、什麼是三伏天?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出現在每年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 小暑是什麼意思含義 小暑是入伏嗎今年幾月幾日進入伏天氣候
    》》小暑三候指什麼內容意思 小暑節氣後天氣有多熱如何養生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slight heat)。鬥指辛。太陽黃經為105°。天氣已經很熱,但不到是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此時,已是初伏前後。  小暑是相對大暑而言,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每年7月7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05°時,小暑節氣開始。2018年小暑是公曆2018年7月7日。
  • 三伏天如何推算?農村有什麼風俗?了解一下
    文/農村打工仔阿龍「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小暑不算熱,大暑在伏天」這是農村廣為流傳的諺語,夏天什麼時候最熱?那麼今年夏天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體哪一天呢?如何推算的?三伏天的推算是根據節氣、天幹地支的時間來確定的,古代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來計算天數,每十天重複一次。「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第一個伏天(也就是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也叫二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也叫三伏)。
  • 小暑和大暑是什麼意思時間是 2019小暑節氣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小暑和大暑是什麼意思時間是 2019小暑節氣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7月7日,2019年的小暑節氣正式到來。這是中國24個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一般來說,小暑的時間是每年7月7日或8日,因此今年的小暑是7月7日。  小暑和大暑是什麼意思  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
  • 2020年三伏天什麼時候開始結束?今年三伏天時間
    2020年三伏天什麼時候開始?幾月幾號結束?一起來看看吧。  具體到今年的三伏來說,7月16日至7月25日為初伏,7月26日至8月14日為中伏,8月15日至8月24日為末伏。相關新聞  新華社天津6月21日電 6月21日,迎來夏至。「夏至三庚數頭伏」。
  • 2020小暑是幾點幾分什麼時辰 7月6日小暑交節具體時間
    新華社天津7月4日電(記者周潤健)《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7月6日23時14分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標誌著即將「出梅」入伏,炎炎盛夏開始登場。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太陽到達黃經105度,為「小暑」,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一個節氣。
  • 三伏是怎麼算的?2019年為何又是40天?
    因為天幹是十個,所以6月22日後的10天,7月2日為夏至後第二個庚日,同理7月12日就是夏至後第三個庚日,三伏開始!  三伏開始後,第一個十天為頭伏,7月22日第四個庚日為中伏開始日。這時候問題來了,中伏多長,是根據末伏開始時間定的。因為要求立秋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開始。如果中伏開始時間較早,第一個十天結束,也就是第五個庚日出現在立秋前,那麼中伏再來十天,這樣就會出現40天的三伏。
  • 三伏是怎麼算的,為什麼有時候三伏天是30天,有時候是40天?
    但是六月和三伏是怎樣的關係呢? 今日是2020年的大暑節氣交節日,剛剛過去的梅雨季雲開霧散,但馬上是烈氣高照的高溫大暑。有很多人就想,三伏在什麼時候,我們還是在熱浪裡熬多久。 2020年的三伏,初伏是公曆7月16,農曆5月26,為期10天。 中伏是20天,末伏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