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經濟轉型:願景與挑戰

2020-12-14 騰訊網

來源:《國際問題研究》2018年03期

作者: 林海虹, 中國政法大學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摘要:沙特石油經濟同時面臨兩大挑戰:能源技術革命引發的結構性危機, 以及國際油價下降帶來的周期性危機。新形勢下, 沙特原有的「福利換穩定」模式難以維繫, 提出「2030願景」及一系列後續改革措施, 旨在實現產業多元化和經濟轉型升級。但由於經濟改革動搖傳統統治模式, 經濟計劃的可行性仍待驗證;社會改革觸動「宗教立國」根基, 改革真正落實仍將面臨不少困難與挑戰。

關鍵詞:沙特; 經濟轉型; 「2030願景」; 沙特改革;

近年來, 沙特維繫多年的石油經濟模式遭遇空前挑戰, 政府推出「2030願景」, 試圖借其實現經濟轉型。「2030願景」的實施將對沙特國家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考察沙特全面改革, 對我們了解沙特國內發展走勢、深化中沙經濟合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沙特石油經濟遭遇結構性與周期性危機

沙特經濟長期依賴石油出口。石油出口額佔沙特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40%、政府收入的80%、外匯收入的90%以上。[1]藉助雄厚的石油財富基礎, 沙特王室得以「自上而下」地向民眾分配財富, 由此使沙特的王權統治得以順利維繫。近年來, 這種經濟模式遭遇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

(一) 能源技術革命帶來的結構性危機

技術進步是能源革命乃至國際權力結構變遷的主要推動力。近年來, 隨著石油鑽探開發技術的進步和廣泛應用, 國際能源市場正在發生新的革命性變化, 沙特石油經濟模式面臨多重嚴峻挑戰。

首先, 非常規能源開發使沙特能源生產大國的地位遭遇空前挑戰。近些年, 水力壓裂法等技術的廣泛應用, 使加拿大「油砂」、巴西「鹽下油」、美國「緻密砂巖油」等非常規能源的商業開發成為現實。這些國家的非常規能源儲量極為可觀, 據報導, 美國非常規石油資源總儲量超過2萬億桶;加拿大非常規油氣資源儲量達2.4萬億桶;南美洲也有2萬多億桶非常規油氣資源。據國際能源署統計, 在現存7.9萬億桶潛在的可採石油中, 90%分布在中東地區之外。2000年美國頁巖氣產量僅為20萬桶/日, 2015年3月達到460萬桶/日, 到2040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達到710萬桶/日。由此, 世界頁巖油產量有望從2015年底的498萬桶/日增加到2040年的1036萬桶/日。[2]

相比之下, 沙特等中東產油國的油氣開採大多已超過80年, 產量面臨下降趨勢。沙特所產石油的98%來自七個巨型油田, 這些油田都已進入中後期開發階段。數十年來, 包括全球最大油田加瓦爾油田在內的幾個巨型油田, 維繫高產主要靠大量注水保持油藏壓力, 一旦停止注水, 油田產量就會陡然下降。[3]維基解密曝光的美國駐沙特使館電報稱, 沙特已探明石油儲量比原先估計的總儲量要少40%。[4]

全球能源儲量結構的變化直接體現在能源生產結構的變化上。過去美國一直是世界最大能源進口國, 近年來隨著國內油氣開發力度加大, 這一狀態快速逆轉。2013年, 美國超過沙特和俄羅斯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生產國。2017年川普總統上臺後, 為了完全取消來自歐佩克或其他任何侵犯美國利益國家的能源進口, 採取了一系列政策以增加國內能源產量。[1]此外, 俄羅斯佔國際能源市場的份額也日趨加大。2016年12月, 俄羅斯石油產量達到1049萬桶/日, 首次超過沙特 (1046萬桶/日) 。

過去相當長時期, 沙特在國際能源市場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今其左右國際能源市場的能力大幅下降。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統計, 20世紀80—90年代以來, 在西亞以外地區發現、開採石油的成本已從每桶20美元降至8~9美元。近期, 北美頁巖油鑽井的生產成本低於每桶50美元, 在市場低迷情況下仍能獲利, 並可根據市場情況快速調整產量, 從而很可能擠佔歐佩克的市場。[2]在頁巖油生產能夠以較低價格增加供應的背景下, 歐佩克減產引發油價提升, 頁巖油生產商很可能隨之增加產量, 從而使石油價格因供應增加而上漲乏力。2014年下半年以來, 沙特主動發起「油價戰」, 起初主要是配合美國向伊朗施壓, 同時打擊頁巖氣產業, 提升沙特在國際能源市場份額。但由於頁巖油開採成本下降, 這一削價策略並未奏效, 沙特反而因油價暴跌深受其害。

其次, 國際能源消費結構變化趨勢不利於傳統油氣生產國。自1974年和1979年中東石油禁運後, 西方國家擔心未來再次出現供應中斷, 努力減少石油消費。據國際能源署報告, 近30年來, 每一美元GDP所需的石油消耗一直穩步下降。據美國能源機構統計, 1973年到2010年, 美國每一美元GDP所耗能源量下降一半, 石油在美國能源消費中所佔比重降至1951年以來最低水平。2015年, 美國能源消費總量為97.7千兆英熱單位, 各類可再生能源佔10%。[1]

隨著技術日趨成熟, 太陽能、風能、核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水平不斷提高。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 (2016) 》, 2015年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費僅增加了1.0%, 遠低於十年前1.9%的平均值;而全球可再生能源全年增長20.9%。[2]2015年, 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持續增加, 佔全球能源消耗的2.8% (10年前僅為0.8%) 。[3]值得關注的是, 石墨烯聚合材料電池儲電量是目前市場最好產品的三倍, 用這種電池提供電力的電動車最多能行駛1000公裡, 充電時間不到8分鐘。如果石墨烯電池實現量產, 必將引發新的替代性能源革命。這些新趨勢對高度依賴油氣出口的沙特等產油國, 無疑將是個災難性消息。

目前, 歐佩克成員在全球石油市場的產量約佔三分之一。[4]沙特等國已陷入兩難處境:大幅提高油價將刺激各種替代性能源產業發展, 擠佔中東產油國的傳統市場份額;油價長期低位徘徊, 中東產油國面臨入不敷出, 財政拮据。躊躇再三, 沙特最終放棄增產削價戰略, 轉而謀求凍結產量, 防止價格崩潰。歐佩克於2016年11月30日達成8年來首次減產協議, 但這未必能真正改變國際原油市場價格疲軟現狀。[5]有學者感嘆:半個多世紀以來, 沙特等中東產油國一直牢牢掌握著「黑色黃金」的控制權, 儘管這些產油國在世界能源市場中仍然不可或缺, 但其不再扮演「石油中央銀行」的角色。[6]國際能源市場的這種新變化堪稱世界地緣政治的結構性轉變, 其影響力不亞於當年蘇聯解體。[1]新形勢下, 沙特沿襲多年的石油經濟模式越來越難以維繫。

(二) 油價下跌引發的周期性危機

沙特經濟繁榮與否直接取決於國際油價變動情況。2014年6月國際油價創下140美元/桶的歷史最高紀錄, 此後一路下跌, 2016年一度跌破30美元/桶。油價低迷導致沙特外匯短缺、經濟下滑。2014年以來的國際油價下跌使沙特經濟雪上加霜, 連續三年出現財政赤字。2016年2月, 標準普爾將沙特主權信用評級從「A+」降至「A-」。

油價下跌趨勢使沙特的「福利換穩定」模式難以維繫。沙特王室成員幾乎掌管國家所有重要崗位, 佔據著大部分國家財富。70%的普通沙特人沒有住房, 4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2]2011年中東劇變中, 沙特為謀求政權穩定採取了「福利換穩定」政策。2011年2月, 沙特國王阿卜杜拉宣布出資350億美元用於解決住房、增加工資以及增加社會福利;3月, 阿卜杜拉國王宣布了另一項旨在解決住房、漲工資的一攬子計劃, 總價值超過700億美元。[3]然而, 人口激增導致沙特福利開支增大。1982年沙特人均收入約3萬美元, 到2003年人均收入只有9300美元, 正是因為同期沙特人口激增。2017年沙特人口已達3255萬, [4]政府福利開支壓力可想而知。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 沙特財政盈虧平衡油價 (確保財政平衡的油價) 已從2008年的40美元/桶增至2014年的90美元/桶, 照此趨勢, 到2030年油價達到每桶300美元才能滿足沙特社會開支需求。[5]

在沙特能源壟斷地位喪失、生產成本優勢下降、國際能源結構變化不利於產油國的大背景下, 國際油價上漲空間有限, 沙特通過高油價解決國內問題的難度越來越大。沙特要想擺脫國際油價持續低迷帶來的周期性危機, 必須進行深度經濟改革, 實現經濟多元化。

二、「2030願景」:沙特應對石油經濟危機的總綱領

2016年4月26日, 沙特王儲穆罕默德·薩勒曼 (也稱「小薩勒曼」, 時任副王儲) 提出「2030願景」。該願景設置了諸多發展目標:利用沙特廉價能源, 建立工業部門;提高水資源和電力管理水平, 擺脫高度依賴補貼的現狀;發展小型公共投資基金和戰略投資;發展農業和娛樂業;建造16個核反應堆替代石油發電;將非石油出口佔GDP比重從16%提高到50%, 將非石油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從10%提升到70%;將武器國產化率從2%提高到50%;將失業率從11%降至7.6%;將沙特在世界經濟體中排名從第19位升至第15位。[1]為落實「2030願景」, 沙特在政策執行層面出臺了一系列配套舉措。

(一) 政府職能從公共服務提供者向管理者和監督者轉變。

2016年4—5月間, 沙特裁撤水電部, 將其職能劃歸「能源、工業和礦產部」以及「環境、水利和農業部」;新設文娛總局和文化總局, 分別負責文娛相關事務和文化事務, 由文化和新聞大臣任文化總局董事局主席;原石油和礦產部更名為「能源、工業和礦產部」, 負責管理國家產業發展計劃;商業和工業部更名為「商業和投資部」;農業部更名為「環境、水利和農業部」, 將環境和水利相關職能劃歸該部;將勞工部和社會事務部合併為「勞工和社會發展部」;將稅務局升格更名為「稅務總局」, 直接聯繫財政大臣, 設董事局並由財政大臣任主席;陸路口岸管理職能從財政部劃歸至海關總署。[2]值得注意的是, 2017年11月沙特宣布成立由小薩勒曼領銜的最高反腐委員會, 並逮捕多名王子和大臣, 旨在通過反腐打擊政治異己, 打破「政出多門」的弊端, 為其全面實施經濟改革掃清政治障礙。

(二) 推進私有化進程。

2014年油價下跌後, 通過私有化重整大部分國有部門, 成為沙特減輕經濟壓力最為便捷的手段。依照「2030願景」, 2018—2020年期間, 沙特所有的地區和國際機場均將私有化。沙特郵政系統於2017年初開始私有化進程。沙特還決定把國有沙特電力公司 (SEC) 拆分重組為四家電力公司, 本地和外國組織都可購買新公司股份。[1]沙特還計劃出售國有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5%的股票 (市值約2萬億美元) , 用於彌補財政赤字。沙特政府希望通過私有化增加財政收入, 到2020年實現27.5億裡亞爾, 屆時將政府補貼額降至零。[2]

(三) 加大經濟開放力度。

一是設立自由經濟區。2017年10月, 小薩勒曼王儲宣布, 將花費5千億美元, 在沙特、約旦和埃及接壤處建立一個「未來城」。沙特將劃出2.65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區域, 讓投資者為「人類未來」進行創造性建設。該地區將採用國內外私人投資、公共投資基金和公私合資的方式, 主要投資發展商業、金融業和高科技產業, 重點包括能源和水、交通、生物技術、食品工業、電子技術、先進位造業、媒體和娛樂業以及機器人、可再生能源和未來運輸解決方案等高科技行業。[3]二是開放旅遊市場。2017年11月, 沙特宣布最快在6個月內發放旅遊籤證 (此前沙特不允許外國遊客入境) , 以促進該國旅遊產業的發展。三是加快人才培養。隨著沙特市場的擴張, 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被私有化, 企業將需要了解並連接全球金融市場的專業人士。2018年3月, 王儲小薩勒曼設立的MISK基金會, 邀請彭博社與沙特30所大學合作, 對26.2萬名學生進行全面的金融培訓。

(四) 通過減少補貼等方式增收減支。

早在2015年9月, 沙特國王薩勒曼就在籤發給財政部長的秘密政策備忘錄中, 要求所有政府機關必須貫徹緊縮措施, 不再購買任何新汽車、家具和其他設備, 凍結所有任命和升職, 停發住房補貼, 停止任何新的租約。沙特政府內閣部長工資削減20%, 凍結基層公務員工資, 160名協商會議成員用於住房津貼、購買家具和汽車的費用削減l5%。[1]在2016年財政預算中, 沙特大幅壓縮國內油價補貼, 一舉將國內油價提高40%, 這也是在削減福利方面迄今採取的最大幅度的改革措施。沙特財政部表示, 未來5年, 沙特將逐步減少電力、柴油等方面的補貼, 並與其它海灣國家探討提高公共服務收費、開徵資產增值稅及銷售稅等事項。2018年1月1日, 沙特對部分客戶徵收5%的增值稅, 並提高了電價和汽油價格。此外, 沙特政府還大舉借款, 以彌補資金不足。2015年7月, 沙特財政部自2007年以來首次在國內發行200億美元國債。2016年4月, 沙特15年來首次向多家銀行借貸, 從國際組織貸款用於發行債券。

三、沙特經濟轉型任重道遠

「2030願景」是沙特建國以來最具雄心的經濟改革規劃, 它為沙特勾畫出一幅前所未有的美好藍圖。然而, 種種跡象表明, 沙特要想實現「2030願景」, 面臨許多困難與挑戰。

(一) 削減福利動搖「福利換穩定」的統治模式

沙特主要依靠石油出口獲利的特殊經濟模式, 使沙特政府無需向民眾徵稅, 反而「自上而下」地向民眾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正所謂「不納稅, 無代表」, 沙特民眾沒有給政府納稅, 因而也就沒有資格擴大政治參與, 由此使沙特王室可以安然維繫君主統治。但按照「2030願景」的規劃, 沙特為實現財政平衡, 將大幅削減補貼, 同時提高物價、增加稅收, 這意味著沙特朝野的互動模式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由此可能動搖沙特「福利換穩定」的統治根基。

補貼改革看似是經濟改革, 實則是高度敏感的政治問題, 處理不當或進展過快, 很可能引發政治動蕩。此前, 許多中東國家因試圖削減補貼和提高公用事業及食品價格, 引發民眾強烈反對。2005年7月, 葉門削減燃料補貼, 並將苯的價格提高86%, 柴油價格上漲165%, 結果引發全國騷亂, 造成數十人死亡, 數百人受傷。7年後, 約旦汽油價格上漲, 儘管同時增加了補償計劃 (為貧困家庭提供每人每年100美元貸款) , 仍在全國引發騷亂和罷工。照此類推, 沙特減少補貼的政策同樣面臨巨大風險。

當前沙特大幅削減福利開支, 直接動搖了民眾對沙特王室的支持度。長期以來, 普通沙特民眾與統治精英事實上形成一種不成文的契約, 即公民們幾乎可以期待一份不太有壓力的工作, 作為對接受現狀的回報。[1]很多沙特人認為享受廉價的能源是與生俱來的權利。但按照「2030願景」, 沙特政府將削減民眾福利, 並加大徵稅力度, 這意味著沙特朝野之間長期存在的「福利換穩定」的政治默契正被逐漸打破。沙特政府如果大幅削減福利, 同時開徵消費稅,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沙特公民對王室的忠誠和支持程度有可能因此下降。此前, 水價上漲引發的抗議, 已經導致沙特水電大臣下臺。

減少政府開支還會增加政府官員的不滿情緒。沙特公共部門臃腫, 超過三分之二受僱沙特人在公共部門工作。政府推動國有企業私有化, 以打擊「沉悶的官僚作風」, 並減少政府開支, 這意味著公共部門就業機會的減少, 可能會導致曾經收入很高的一部分人失業, 引發對政府的不滿。[2]目前, 一些政府僱員已經開始抱怨, 稱削減開支造成了生活困難。[3]2017年11月6日, 11名王室成員在利雅得省政府門前聚會, 要求取消停止為王室成員支付水電費的命令。

需要指出的是, 沙特的改革者缺乏風險共擔意識, 使經濟改革可能成為少數政治精英腐敗的新源頭。王室貴族的政治經濟特權是妨礙沙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最大障礙, 但「2030願景」謀求在不觸動既得利益集團的條件下完成經濟和社會轉型, 由此決定了所謂的經濟改革計劃缺乏自我犧牲和風險共擔意識, 因而其「不能改變貧困和對腐敗的憤怒仍在繼續增長的現實」。

2017年11月, 小薩勒曼發起轟轟烈烈的「反腐行動」, 200多名高官被捕, 其中包括十幾位親王, 但小薩勒曼自己依舊豪擲萬金, 大量購買藝術品、豪宅、遊艇等奢侈品。這些做法很大程度上損害了小薩勒曼銳意改革的形象。沙特各界普遍擔心, 在改革的旗號之下, 大量資金將通過裙帶關係、腐敗和條件優惠的政府合同, 最終落入王室成員的口袋。[1]例如, 「2030願景」聲稱, 要讓47%的沙特家庭擁有自己的住房, 並承諾到2020年將這一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但沙特這項改善居民住房的計劃成為一些皇室成員圈錢的工具, 他們從那些貧窮的私人所有者那裡徵收土地, 然後高價將土地賣給政府。[2]在這種背景下, 沙特推動改革很難贏得廣大民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持。

(二) 經濟計劃的可行性尚待驗證

沙特國內各種問題積重難返, 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 因此沙特政府此前在改革問題上謹小慎微, 循序漸進, 但這次沙特王儲推出的經濟改革舉措卻大膽冒進, 其可行性讓人懷疑。從經濟角度看, 人力資本短缺是最大障礙。

過去相當長時期, 沙特通過引進外籍勞工來彌補人力資源的缺口。但「2030願景」謀求實現產業多元化, 從石油經濟轉向非石油經濟, 不僅需要花費大量資金進行經濟結構改革, 還需要花費時間培養新一代企業管理人員。沙特政府也提出勞動力「沙特化」目標, 旨在增加國內就業, 鍛造一支擁有現代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勞動力隊伍。按照官方數據, 沙特國內失業率為10.9%, 非官方數據則達到27%~29%, 其中20~29歲青年近40%失業。[3]為此, 沙特不斷加大驅趕外籍勞工力度。據估計, 到2020年, 沙特官僚體系中有7萬名獲得許可的外籍員工將被踢出崗位。

然而, 這種「騰籠換鳥」策略能否實現仍是個巨大疑問。許多沙特人已經習慣了依靠政府福利和補貼度日, 很難迅速適應沙特王室的新要求。研究顯示, 70%的沙特公民年齡在25歲以下, 其所受教育不太適合現代世界的要求。宗教學習時間佔用了大量時間, 使其沒有精力去學習STEM (科學、技術、工程、數學) 科目。他們死記硬背的文科教育背景, 使其缺乏完整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在教育體系和思想觀念沒有及時跟進的情況下, 沙特培養符合經濟現代化需要、訓練有素的勞動力大軍, 近乎從零起步, 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完成。另外, 沙特政府似乎未能認識到, 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低工資, 對習慣了高收入的沙特人來說並無太大吸引力, 而石化和採礦領域已過度發展, 幾乎沒有空間來吸收更多勞動力。最後要指出的是, 沙特經濟長期依賴石油已形成巨大慣性, 僅靠王儲薩勒曼推動就想實現經濟轉型, 實際是不可能的。

(三) 社會改革動搖沙特「宗教立國」根基

沙特要想實現經濟轉型, 前提條件就是要有相對自由寬鬆的商業環境, 建立溫和、寬容、紀律、平等和透明等價值觀, 這些將極大地改變沙特的社會組織。[1]而沙特信奉的瓦哈比派屬於伊斯蘭教法中最保守的罕百裡學派, 瓦哈比教義一直反對現代性事業;強調發展生產力一定會導致階級社會。沙特王室過去也一直強調「在伊斯蘭框架內發展」。[2]因此, 沙特社會極為保守, 對不符合伊斯蘭傳統教義的新生事物總是本能地排斥。與此同時, 沙特長期自我封閉, 部落和地區認同強於國家認同, 特權意識強烈, 缺乏法制觀念, 還經常藐視並虐待外國僑民 (特別是來自窮國的勞動者) , 這種狀況也不符合現代經濟發展需要。

當前沙特推進「2030願景」, 必須實現社會價值體系現代化。基於此, 沙特不斷加大社會開放力度, 如允許女性開車和觀看體育比賽, 開放關閉35年的電影院, 舉辦時裝表演, 限制宗教警察部門「勸善戒惡委員會」的權力, 清算極端伊斯蘭思想等。2017年10月, 小薩勒曼公開宣布將把沙特帶回「溫和伊斯蘭」, 矛頭直指保守的瓦哈比教義。

但必須指出的是, 沙特過去始終堅持「宗教立國」, 瓦哈比派是沙特王室統治合法性的精神來源。時至今日, 瓦哈比派在教育、法律、行為規範等方面的影響已無孔不入, 「認主獨一」、愛國忠君已成為沙特民眾最基本的價值觀。此外, 瓦哈比派主張整肅社會風尚, 淨化人們的心靈。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後, 多數沙特民眾拒絕參與反政府和君王的政治活動, 這從側面反映出忠君愛國思想已深深根植於沙特民眾心中。而沙特當前一系列大膽改革措施, 尤其是宗教領域「去極端化」, 在不同程度上觸動瓦哈比派的「奶酪」和「紅線」。很多人注意到, 沙特的「2030願景」帶有很強的「崇外」特徵, 該計劃首次發布是通過《經濟學人》和彭博社等西方媒體, 沙特人最後才知道。[1]從這個細節看, 該計劃顯然不符合沙特保守人士的口味。針對政府出臺的社會改革措施, 沙特保守勢力的抱怨之聲明顯增多。

從深層看, 沙特削弱瓦哈比派影響, 等於間接削弱沙特王室自身的合法性根基。如果瓦哈比派與沙特王室維繫上百年的結盟關係瓦解, 沙特政權的合法性來源將成為棘手問題。有分析稱, 沙特的做法實際是解構沙特政治體系的傳統支柱, 但沒有新的支柱取而代之。[2]由此, 「2030願景」也給沙特政權穩定帶來巨大風險和隱患。

(四) 外部幹擾和競爭不容低估

首先是地區動蕩帶來的幹擾。過去幾十年中, 沙特大力資助瓦哈比教義傳播, 並與地區極端勢力關係密切。但隨著各種極端恐怖組織坐大, 沙特最終也成了受害者。2003年至2008年期間, 「基地」組織針對沙特製造了30起恐怖襲擊, 共造成150多人死亡, 1000多人受傷。同期沙特還挫敗160起恐襲陰謀。[3]2014年「伊斯蘭國」異軍突起後, 沙特同樣成為其打擊對象。據沙特內政部統計, 2014年11月至2016年6月期間, 「伊斯蘭國」在沙特製造26起恐怖襲擊事件。[1]恐怖襲擊頻發, 直接幹擾沙特「2030願景」的實施。

近年來, 沙特又直接或間接捲入地區熱點問題, 由此反過來影響國內穩定。2015年3月直接出兵葉門, 但這場戰爭已成「夾生飯」, 與葉門胡塞武裝形成膠著狀態, 胡塞武裝頻頻向沙特發射飛彈, 令沙特各界惶惶不可終日。沙特還與伊朗爭奪地區主導權, 由此極大消耗沙特國力。目前, 沙特國防預算接近810億美元, 僅次於美國和中國, 按人均計算, 沙特國防預算全球最高。在外部安全環境惡化、戰爭開支增加背景下, 沙特不可能全神貫注地實施「2030願景」, 反使該計劃隨時面臨被幹擾和中途打斷的危險。

其次是地區鄰國的經濟競爭。巴林在2008年提出了「2030經濟願景」, 阿聯在2010年提出了「2021願景」, 這些經濟規劃與沙特的「2030願景」頗多重疊, 存在同質競爭。例如, 沙特想成為中東醫療中心, 但該地區其他國家 (如黎巴嫩、約旦) 這方面已非常先進;沙特想發展金融銀行業, 但該領域需要專業人才, 且中東金融業競爭激烈, 沙特能否脫穎而出尚待觀察。[2]

四、結語

沙特的經濟轉型是其主動適應內外嚴峻挑戰的必然產物, 這種改革順應歷史潮流, 值得期待和鼓勵。但沙特要想順利實現經濟轉型, 仍面臨諸多十分棘手的困難和挑戰。從歷史經驗看, 沙特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曾制定過工業發展計劃, 著力發展製造業、實現經濟多元化, 減少對石油生產的依賴, 但實際效果十分有限。因此, 沙特「2030願景」能否如願實現產業多元化, 仍需拭目以待。

注釋

1[1]Fahad Nazer, 「Will US-Saudi『Special Relationship』Last?, 」Al-Monitor, April 8, 2016, http://www.agsiw.org/will-us-saudi-special-relationship-last/. (上網時間:2018年5月2日)

2[2]「世界頁巖油產量從2015年至2040年將增加超過一倍」, 搜狐網, 2016年10月8日, http://mt.sohu.com/20161008/n469671295.shtml。(上網時間:2018年4月22日)

3[3][美]馬修·R·西蒙斯:《沙漠黃昏:即將來臨的沙特石油危機與世界經濟》, 徐小傑主譯,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6年, 第2頁。

4[4]「Saudi Arabia to Scrub Off the Resource Curse, 」eiranews.com, May 2016, http://www.eiranews.com/volume-4-issue-5/saudi-arabia-to-scrub-off-the-resource-curse. (上網時間:2018年3月15日)

5[1]「川普的美國能源獨立論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騰訊網, 2016年11月24日, http://stock.qq.com/a/20161124/001203.htm。(上網時間:2017年6月20日)

6[2]王騰飛:「難敵頁巖油壓力歐佩克8年來首次減產」, 新華網, 2016年12月1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12/01/c_1120035023.htm。(上網時間:2017年5月20日)

7[1]「美國2015年能源消費結構:可再生能源佔10%」,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 2016年9月20日, http://news.bjx.com.cn/html/20160920/774201.shtml。(上網時間:2018年4月20日)

8[2]《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 (2016) 》, 英國石油公司官網, 2016年6月, https://www.bp.com/zh_cn/china/reports-and-publications/bp_2016.html。(上網時間:2017年4月6日)

9[3]智研諮詢集團:「2016年世界能源消費及生產分析及2017年預測」, 中國產業信息網, 2016年12月2日, 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612/473623.html。(上網時間:2018年4月5日)

10[4]王波、黃靈、毛曉曉:「歐佩克緣何8年來首次達成減產協議」, 新華網, 2016年12月1日,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6-12/01/c_1120035023.htm。(上網時間:2018年3月2日)

11[5]決定油價漲落最重要的因素是供需關係, 目前供大於需的原因很多, 新能源開發、節能措施等是一方面原因, 世界經濟不景氣是另一方面原因。

12[6]Paul D.Miller, 「The Fading Arab Oil Empire, 」The National Interest, July/August 2012, p.41.

13[1]Paul D.Miller, 「The Fading Arab Oil Empire, 」p.42.

14[2]Nicola Nasser, 「Political Crisis in Saudi Arabia:Survival is the Saudi Key Word, 」Global Research, April 18, 2014, https://www.globalresearch.ca/political-crisis-in-saudi-arabia-survival-isthe-saudi-key-word/5378248. (上網時間:2018年4月8日)

15[3]Ibid.

17[5]Samuel Lum, 「Political Turmoil in the Middle East Destabilize Global Oil Markets, 」CFAInstitute, September 26, 2011, https://blogs.cfainstitute.org/investor/2012/09/26/geopolitics-of-themiddle-east-from-arab-spring-to-a-hot-summer-in-hormuz/. (上網時間:2018年5月2日)

18[1]Hilal Khashan, 「Saudi Arabia’s Flawed『Vision 2030』, 」Middle East Quarterly, Winter2017, https://www.meforum.org/articles/2016/saudi-arabia-s-flawed-vision-2030- (1) . (上網時間:2018年5月2日)

19[2]丁隆、鄧蘇寧:「沙特『2030願景』評析」, 參見羅林主編:《阿拉伯發展報告 (2015-2016)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7年, 第124頁。

20[1]「沙特國有電力公司將拆分重組」,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網站, 2016年3月2日, http://www.ccpit.org/Contents/Channel_3590/2016/0302/588962/content_588962.Htm。(上網時間:2017年5月20日)

21[2]「沙特擬於2017年初啟動郵政系統私有化進程」, 商務部網站, 2016年6月17日,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k/201606/20160601341512.shtml。(上網時間:2017年6月2日)

22[3]吳彥:「沙特經濟改革進入攻堅期」, 《21世紀經濟報導》2018年1月6日, 第4版。

23[1]「Saudi King Cuts Ministers』Salaries 20%, 」AFP, September 26, 2016, http://www.dailymail.co.uk/wires/afp/article-3808471/Saudi-king-cuts-ministers-salaries-20.html. (上網時間:2017年11月14日)

24[1]「Saudi Arabia Unveils First Public Sector Pay Cuts, 」BBC News, September 27, 2016, http://www.bbc.com/news/world-middle-east-37482690. (上網時間:2017年5月23日)

25[2]「What will Saudi Arabia’s Vision 2030 Mean for its Citizens?, 」The Conversation website, May3, 2016, https://theconversation.com/what-will-saudi-arabias-vision-2030-mean-for-its-citizens-58466. (上網時間:2017年5月22日)

26[3]Ghitis Frida, 「Is Saudi Arabia’s Vision 2030 Reform Plan Faltering or Succeeding?, 」World Politics Review, April 27, 2017, https://www.worldpoliticsreview.com/articles/21969/is-saudiarabia-s-vision-2030-reform-plan-faltering-or-succeeding. (上網時間:2017年5月22日)

27[1]Kevin Sullivan, 「In Saudi Arabia, Unemployment and Booming Population Drive Growing Poverty, 」The Washington Post, December 3, 2012,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in-saudiarabia-unemployment-and-booming-population-drive-growing-poverty/2012/12/02/458e648c-3987-11e2-a263-f0ebffed2f15_story.html?utm_term=.5794ca08c840. (上網時間:2017年5月26日)

28[2]「What will Saudi Arabia’s Vision 2030 Mean for its Citizens?」. (上網時間:2017年5月27日)

29[3]Roel Meijer, 「Citizenship in Saudi Arabia, 」The Middle East Journal, Vol.70, No.4, 2016, p.672.

30[1]「Saudi Arabia to Scrub off the Resource Curse」.

31[2]Madawi Al-Rasheed, 「Saudi Arabia and Its Troubled Path to Reform, 」Middle East Institute, October 19, 2016,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3738907_Saudi_Arabia_and_its_Troubled_Path_to_Reform. (上網時間:2018年2月2日)

32[1]Madawi Al-Rasheed, 「Saudi Arabia and Its Troubled Path to Reform」.

33[2]Hilal Khashan, 「Saudi Arabia’s Flawed『Vision 2030』」.

34[3]Loriplotin Boghardt, 「From ISIS to Activists:New Security Trials in Saudi Arabia, 」The 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Near East Policy, Research Note 33, May 2016.

35[1]Giorgio Cafiero, 「Will IS Attacks Bring about Change in Saudi Foreign Policy?, 」A1-Monitor, July 5, 2016, https://altahrir.wordpress.com/2016/07/06/will-is-attacks-bring-about-changein-saudi-foreign-policy/. (上網時間:2018年3月2日)

36[2]Hilal Khashan, 「Saudi Arabia’s Flawed『Vision 2030』」.

來自:中東觀察員

相關焦點

  • 沙特經濟轉型:願景與挑戰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新形勢下, 沙特原有的「福利換穩定」模式難以維繫, 提出「2030願景」及一系列後續改革措施, 旨在實現產業多元化和經濟轉型升級。但由於經濟改革動搖傳統統治模式, 經濟計劃的可行性仍待驗證;社會改革觸動「宗教立國」根基, 改革真正落實仍將面臨不少困難與挑戰。
  • 沙特財政大臣:沙中數字經濟合作大有可為
    新華社利雅得12月18日電(記者塗一帆)沙烏地阿拉伯財政大臣穆罕默德·賈丹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沙特數字經濟發展具有巨大潛力,沙特與中國在數字經濟方面的合作大有可為。為擺脫經濟對石油的依賴,沙特於2016年發布「2030願景」和「國家轉型計劃」,希望通過經濟和社會改革「雙輪驅動」逐步實現經濟結構多元化。
  • 沙特電力行業進行全球範圍內最大最全面的轉型
    ,宣布徹底改革電力行業,確保電力行業的長期健康和可持續,實現沙特王國的2030願景目標。「對於沙特2030願景和能源部打造可持續的、可靠的和多元化能源行業的宏偉目標來說,宣布的這項內容是一個重要的成就。
  • 吉贊項目:沙特「願景」與中國「倡議」契合下的中沙合作
    吉贊項目:沙特「願景」與中國「倡議」契合下的中沙合作 ( / 4)發布時間: 2017-04-25 17:21:11  |  項目有關負責人表示,沙特的「2030願景」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 產能合作現已成為推進中沙合作的重要抓手,而中沙吉贊經濟城項目的落實,正是進一步推進中沙產能合作的重要舉措。目前,該項目已納入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項目清單,並被列為2016年中國重點推動建設的20個產能合作項目之一。
  • 聚焦丨中國與沙特加快「一帶一路」倡議同「2030願景」對接
    (來源:新華社)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沙特王儲,當天兩國還籤署了在政治、海運、產能、能源、金融等領域的合作文件。習近平會見穆罕默德時強調,中方堅定支持沙方推動的經濟多元化和社會改革,反對任何幹涉沙特內政的行為。
  • 沙特與華為建立合作關係 共同推動沙特國家人工智慧發展計劃
    【天極網IT新聞頻道】今日(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沙烏地阿拉伯數據與人工智慧局22日與華為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推動沙特國家人工智慧能力發展計劃,幫助沙特實現數位化轉型。   全球人工智慧峰會由沙特數據與人工智慧局主辦,以視頻會議方式於21日和22日舉行,吸引了超過200位行業專家和決策者參與,共同探索人工智慧在未來的作用。
  • 《願景2030》沙特王國史詩級項目 "Qiddiya" 委任HTMi沙特學院
    Vision 2030: Epic 「Qiddiya」 Project Appoints HTMi Saudi Arabia《願景2030》沙特王國史詩級項目 "Qiddiya" 委任HTMi沙特學院This accelerates HTMi Saudi
  • 沙特阿美︱沙特全村的希望,12個中石油都比不上!
    但僅僅從企業層面改革是遠遠不夠的,畢竟它跳不出石油這個圈子,沙特阿美還應該承擔更多的歷史使命。於是乎,2016年沙特發布了「2030願景」(Saudi Arabia's Vision 2030),將在接下來的14年顛覆過去過度依賴原油的經濟結構,擴大國內投資支持非石油部門發展。
  • SEC與日本銀行合作進行能源轉型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12月21日Trade Arabia消息:沙特電力公司(SEC)與日本國際合作銀行(JBIC)籤署了一項協議,旨在加強合作,促進能源轉型以及環境和社會可持續性。    該協議是《2030年沙特-日本願景》的一部分,其願景是一個全面的合作框架,旨在本著互利共贏和共同繁榮的精神,開創兩國戰略夥伴關係的新時代。
  • 沙特十位億萬富翁跌出世界富豪榜,沙特經濟正成下一個委內瑞拉?
    去年一場罕見的沙特經濟風暴,數十位沙特富翁遭到的罰金總額約為1000億美元。儘管這一經濟事件看似已經平息,但世界著名的福布斯富豪榜卻將沙特此前已上榜的十位億萬富翁從榜單中剔除,其中包括了中東首富瓦利德王子(此前187億美元身家),理由是這些豪翁現在所擁有的金錢數據不得而知。
  • 沙特在利雅得、吉達、麥地那三地啟動數據中心
    沙特電信集團在利雅得、吉達、麥地那三地啟動大型數據中心,投資總額達10億裡亞爾(約合2.67億美元),旨在實現政府和私營機構數位化轉型,為當地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基礎設施支持,在人工智慧、物聯網、自動化等領域達成「2030願景」目標。項目將根本性轉變沙特網絡架構,提升沙提供高級數字軟體服務能力,提高運營效率和可擴展性、減少響應時間,推動實施自動化和雲端服務。
  • 沙特阿美創史上最大規模IPO 超阿里融資256億美元
    當地時間12月5日,沙特國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在一份聲明中宣布,其IPO發行價位於價格區間頂端,即32裡亞爾/股(約合8.53美元/股),融資額約256億美元。至此,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在2014年創下的250億美元的IPO紀錄被打破。
  • 谷歌與沙特阿美合作 挺進沙特百億美元雲計算市場
    沙特阿美在周一的一份聲明中說:「雙方的合作充分利用了沙烏地阿拉伯迅速增長的雲服務需求,預計到2030年,這類服務需求將達到100億美元。」沙特阿美表示,與谷歌達成的協議將為沙烏地阿拉伯的企業客戶提供「高性能,低延遲的雲服務」。該地區的關係升溫為美國科技公司向沙烏地阿拉伯拓展業務提供了政治空間。
  • 中標GW級沙特光伏,是蘋果Or陷阱,Or毒藥?
    上周末,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國際公司成功中標沙特Sudair 1000MW 光伏發電EPC 總承包項目。中國能建認為,這是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推進與跨國企業第三方市場合作,推動全球能源結構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成果。
  • 全球頂級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深度解析
    2.2 、主權財富基金推動沙特經濟發展和轉型主權財富是通過特定稅收與預算分配、國際收支盈餘和自然資源收入等方式積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與支配且通常以外幣形式持有的公共財富。2016 年 4 月,沙特發布《2030 願景》和國家轉型計劃,希望擺脫對石油的依賴,推進經濟多元化發展,將非石油製造業的出口從 GDP 的 16%增加到 50%,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
  • 沙特女子大學開設漢語課程
    BLCU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漢語教學大學之一,也是沙特教育部推薦的大學之一。 Al-Issa說:「通過籤署這份協議,PNU強調了沙特和中國關係的深度,以及在政治、經濟、教育和文化領域的合作。」 「在沙特的課程中引入漢語是個很現實的舉措,這將促進沙特與中國的戰略經濟關係,同時類似的文化和教育交流也有助於實現這一目標。」
  • 沙特王儲的城市狂想:零車輛、零道路、零碳排放的城市能成真嗎?
    Neom項目成立於2017年,由薩勒曼全權掌舵,出發點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多樣化,減少沙特對石油資源的依賴。該計劃面向沙特的西北部地區,被描述為橫跨沙特、埃及和約旦三國之間紅海海濱的一個完全靠可再生資源驅動的智能城市,價值5000億美元,是沙烏地阿拉伯「2030願景」的重要內容之一。
  • 打入沙特阿美石油市場,中企承建吉贊阿美應急響應中心投用
    中企承建的沙特吉贊阿美石油應急響應中心項目當地時間10月12日順利通過沙特皇家委員會和沙特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的最終驗收檢測,取得最終驗收證書,正式投入使用。項目將助力吉贊經濟城發展以及抗擊新冠疫情。
  • 沙特阿美加快IPO計劃,最早將在2020年初上市
    沙特阿美加快IPO計劃,最早將在2020年初上市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 綜合報導 2019-08-09 21:50 來源
  • 沙特時隔35年解禁電影院 看電影不再是「道德墮落」
    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近來出臺旨在對經濟和社會進行全面改革的「2030願景」,這項舉措是其中的一部分。The conservative Muslim kingdom had cinemas in the 1970s, but clerics persuaded authorities to close t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