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星空財富
文/星空下的胡椒
沙特阿美最終還是趕上了2019年的末班車。
歷經三年波折完成了史上最大IPO規模(256億美元),打破了阿里在2014年250億美元的紀錄,估值達到1.7萬億美元(約為12個中石油),成為全球最重量級的上市公司。
沙特阿美的故事要追溯到1933年,但我們今天要聊的沙特阿美,卻是從1988年開始的。
上帝的禮物
上個世紀30年代,在阿拉伯大地上誕生了一個跟著國王姓的國家——沙烏地阿拉伯,享受著「上帝饋贈的禮物」,卻需要美國人來幫忙打開禮盒。那時年幼的沙特阿美還叫做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阿美),由美國的雪佛龍、德士古、埃克森和美孚四家石油公司合資控制。
石油危機期間,阿美抓住了「混亂」這把上升的階梯,原油產量持續上升至千萬桶/日水平,在能源短缺之時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美國和沙特自然是賺得盆滿缽滿。錢包鼓了,小心思也就多了,當資金和技術不再是障礙,沙特有能力自己打開禮盒了。
1988年,沙特政府從美國人手中完全拿回了自己的「禮物」,沙特國王通過王室法令成立了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接管了阿美全部資產和經營權,成為沙特唯一從事石油勘探和開發業務的公司,也就是現在的沙特阿美。沙特國王親自擔任最高委員會主席,由能源、工業和礦產資源部部長擔任董事長。
就此,沙特阿美完成了「國有化」,沙烏地阿拉伯和沙特阿美翻開了新的篇章。
踏上救贖之路
全球每8桶石油,就有1桶來自沙特阿美,可以吹爆的不僅僅是產量,盈利能力更是夢幻。2018年1111億美元的淨利潤相當於日盈3億美元、秒盈3500美元,怕不是印鈔機印錢的速度都望塵莫及。現金流、EBIT、EBITDA、ROACE等財務數據碾壓同行,當年的石油「七姐妹」(如下圖)現如今甚至加起來都比不上一個沙特阿美。如此富可敵國的一家公司,為什麼要趕著上市呢?
顯然不是為了投資擴產,而是要幹一番更有格局的事業。
用腳想都知道被稱為「石油王國」的沙特的經濟有多依賴石油(近九成財政收入來自石油化工業),在油價高企全球繁榮的時代也許並沒有什麼問題,但美國頁巖油革命徹底改變了世界原油博弈的格局。美國從第一大消費國搖身一變成為了第一大生產國,2014年原油價格自110+美元/桶暴跌至20+美元/桶,夢幻的童話一去不復返。
起初壓低油價是傳統產油國聯合起來打壓頁巖油的手段。萬萬沒想到頁巖油以其獨特的韌性像野草一般「燒不盡,吹又生」,甚至還把原油價格的上限牢牢地封死了(面對原油價格和需求的變化,頁巖油生產商能夠以數倍於傳統原油生產商的速度投產放量)。天道好輪迴,蒼天放過誰?傳統產油國開始品嘗低油價的苦果——財政赤字+政局動蕩。
實際上,為了抵禦原油價格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沙特阿美從「國有化」之後就開始實施「垂直一體化」戰略,收購銷售與精煉公司推進上下遊業務整合。2019年豪擲691億美元收購國內化工巨頭SABIC七成股權,沙特阿美招股書中顯示2018年收入構成中精煉和化工產品收入佔比已經達到36%。但僅僅從企業層面改革是遠遠不夠的,畢竟它跳不出石油這個圈子,沙特阿美還應該承擔更多的歷史使命。
於是乎,2016年沙特發布了「2030願景」(Saudi Arabia's Vision 2030),將在接下來的14年顛覆過去過度依賴原油的經濟結構,擴大國內投資支持非石油部門發展。推動願景計劃的是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而PIF的資金來源似乎有不少選擇,最簡單的比如發個債不就解決了嘛?然,油價持續低迷引發政府財政持續惡化、固定匯率下外匯儲備持續消耗,如果舉債來辦事兒會使得赤字和外匯進一步承壓,形成惡性循環。這時候股權融資這條路自然而然就浮出水面了,真有這麼容易誰還做選擇題?
動了誰的蛋糕
先來一番靈魂的拷問,沙特阿美是誰的?
當年伊本沙特不僅用自己的姓氏建立了王國,還娶了38個妹子。於是就有了58個兒子,所謂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這58個兒子又給他生了5000+的子孫,也就是說沙特有五千個尊貴的王子,這些王子可都是vvvvip會員享受高官厚祿。
錢從哪來?沙特的經濟結構這麼簡單無需多言了。
在沙特阿美的招股書中列示了三大類44條風險,沙特王室一個字都沒提。但它實際上只是個拿特許權牌照辦事跑腿的而已,甚至連產能都沒法自己決定,這樣的公司如果到國際交易所上市,必須要面臨的問題就是透明化的信息披露。過去那些大口吃蛋糕的王子們,還能坐得住?9月沙特阿美IPO關鍵時刻油田被炸,正是一出借刀殺人的好戲。
其實,胡塞武裝只是那把刀而已。
為了不做選擇題,薩勒曼父子在沙特王室搭起了紙牌屋,打破了沙特「兄終弟及」的傳統繼承制度,以非常「巧妙」的方式過渡到了「父死子繼」。1932年來沙特王權在第二代子孫之間橫向傳遞終於邁出了一步傳向年輕的第三代,天選之子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成為史上最年輕的王儲,作為全村人的希望,開始對傳統守舊的沙特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其中最耀眼的便是「2030願景」。
全村的希望
沙特阿美本輪國內沙特證交所上市出售其1.5%的股份,其中0.5%面向國內散戶投資者,1%的份額留給了機構投資者。結果並不是十分理想,大部分資金還是來自被小薩勒曼軟磨硬泡忽悠來的本地土豪們,不過只有讓他們出力推高股價圓夢2萬億美元的市值,接下來的故事才好繼續講。
頁巖油革命後隨著美國大型港口和輸油管線的完善,由生產者轉向出口者進而開始真正影響全球原油貿易流向,原油博弈格局正在發生徹底的變化,原油需求量最大的亞太地區無疑成為原油生產國的必爭之地,沙特自然要是來搶的。
要知道,沙特阿美在國內上市僅僅是第一步,隨後的國際上市才是重頭戲,而且非常有可能在中國或日本進行,沙特阿美在尋找基石投資者時曾接洽過包括絲路基金、中石油、中石化、中投公司在內的中資國企巨頭,以及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石油公司和投資基金。很顯然,沙特是想通過沙特阿美的股權,把亞洲的金主爸爸們綁到同一輛戰車上,最大的金主還能獲得在其交易所上市的回報。
沙特阿美的上市計劃承擔了太多太多,左手抓著國際原油消費市場的共同利益,右手抓著沙特國內經濟結構的轉型,在心裡畫個「2030願景」。未來如果一切順利,在不影響主導權的情況下,沙特阿美必將釋放更多的股權份額,進一步深化與金主爸爸們的共同利益並換來支持國內改革的巨額資金。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一個封建君主制的國家,改革舉步維艱的根源是「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