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教育教學#高中化學新課改倡導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調科學探究意識,促進學生 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主要內容。有效的探究性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但是目前的探究性實驗教學狀況不容樂觀,存在著很多問題,最終導致探究性實驗教學效果低下,直接影響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在課堂上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能力有積極的作用,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化學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化學實驗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 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 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由此看出,化學實驗教學,尤其是探究性實驗教學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化學新教材的編排和舊教材相比,實驗比例明顯增大,不再區分學生實驗和教師 演示實驗,科學探究實驗數量明顯增多。更為重要的是增設了獨立模塊——《實驗化學》。 由此可見,新課改對化學實驗的重視程度,也體現了化學實驗教學對培養人才具有強 大的價值功能。
高中化學探究性試驗教學的策略
充分運用具有趣味性的內容,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高中學生不過是一些十六七歲,依然具有孩子般的童心和天真,好奇心依然是很強的。選擇趣味性的課題作為探究實驗,學生大腦中首先會產生疑問:這麼有意思,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學生的積極性在第一時間被調動了起來,探究的興趣油然而生,通過實驗尋找答案的欲望變得強烈。所以,增強探究問題的趣味性是激發探究興趣的 第一要素,是實現探究性實驗的有效教學的必經途徑。
例如,在講授《原電池》時,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景:教師將 10 個銅鋅原電池串聯起來,把一個 MP4 連接在電路中,閉合開關,MP4播放了一首優美的歌曲;打開開關,歌聲戛然而止。學生非常興奮,並且大呼:「哇 塞,太神奇了!」「老師,讓我試試!」課堂氛圍非常熱烈。顯然,學生的興趣已經被激發起來了。看到學生急切的眼神,教師提出讓同學們用課桌上的材料完成科學探 究原電池的構成條件。學生們迫不及待地用自己帶的各種水果和老師提供的實驗器材 研究原電池的構成條件。
在學習《乙烯》的化學性質時,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化學興趣,上課時首先用多 媒體課件展示了一組動畫圖片:乙烯氣體控制花開花落。一支含苞待放的玫瑰花放進 盛有乙烯氣體的集氣瓶中幾分鐘後盛開了,十分鮮豔。教師又說乙烯氣體還能控制水 果成熟,請同學們課下嘗試。學生的學習熱情可想而知了。除此之外,教師在講解過氧化鈉的化學性質時,可以帶領學生做趣味實驗「滴水生火」或者「吹氣生火」;學習鈉的化學性質時,可以做趣味實驗「噴氣式飛機」; 學習元素周期表時,可以用撲克牌作為道具讓學生嘗試排列元素周期表等。
選擇難易適度的實驗內容,保持學生探究的信心。新課程理念提出,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教師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教師在選擇探究內容時要考慮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
問題太容易,學生不假思索就能得到結論,不能引起學生的認知衝動,無法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問題太難,超出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又會因無從下手而缺乏信心,最後導致喪失學習興趣。問題的難度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首先課堂探究的問題要明確, 學生很清楚通過探究要學到什麼。含糊其辭的問題學生容易走了彎路,既誤導學生的思路由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如果不是很明確的問題,可以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查找資料的時間,安排學生課後探究。
其次,課堂探究的工作量一般不宜太大,最好是能在較短的時間讓學生得到結論,使學生很快體驗到探究的成就感。對於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探究任務,最好不要在課堂上進行。
再次,探究的問題教學設計的內容不能支離破碎,過於繁雜,要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否則學生探究時需要太多的知識作為支撐,不一定能達到探究的目標,還會打擊學生的信心。例如,在學習鈉的化學性質時,要求學生探究鈉與水反應的產物。探究的目的明確,探究內容和學生已有知識聯繫緊密,氫氧化鈉、氧氣、氫氣都是學生熟悉的物質,試管、燒杯、膠頭滴管、酒精燈也是常見的化學儀器,學生對內容感到似乎很親切,沒有畏懼情緒,只要認真思考就能輕鬆地完成探究的過程。如果設計的問題超出了學生的能力,學生沒有知識基礎,會覺得無從下手,如果繼續探究,學生的興趣又會被打消。對這樣的內容,教師不妨採取開門見山的方法處理,效果可能更好。
例如,在學習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時,如果讓學生探究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鹼性,學生沒有知識經驗,也沒有理論基礎,會不知從哪下手,所以這樣的內容暫時就不適宜用探究的方法教學,等學生學習了鹽類水解的知識後再探究,反而顯得容易一些。
營造和諧民主的探究氣氛,鼓勵學生探究的勇氣。學生只有探究的興趣而沒有探究的勇氣,探究教學也不能有效地進行。在教學過程中和諧的課堂氛圍和融洽的師生關係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在輕鬆的情境中有助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思想放鬆,思維靈活,敢想,敢說,敢做。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協調者,要體貼、關心、愛護學生,為學生的學習創造出和諧民主的氛圍。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張揚個性,體現學習的主體能動性。教師的信任和鼓勵,將為學生注入強大的動力。同學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面對幾十個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有義務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化解學生間的矛盾,提供公平的競爭機會。在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時,不管正確與否,合理與否,教師都應該給予鼓勵和表揚,不應諷刺挖苦,措辭不當就會扼殺學生的上進心。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值越高,學生就越有可能成功。教師的信任可以成為學生進步的動力。
陶行知有一句話: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是在告誡我們,對學生的評價要多運用一些鼓勵的語言,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在欣賞他,在期待著他。這樣才能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才能使他們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在探究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允許學生出現錯誤。對於學生的錯誤不大驚小怪,不覺得意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大膽質疑,有助於培養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例如,筆者在講授氨氣的噴泉實驗時,讓學生討論實驗室引發噴泉的方法時,就有學生提出「將燒瓶放入冰箱」的辦法。對於這樣的討論結果並不意外,而是鼓勵學生的勇氣再加以正確的引導,方能使學生的積極性持久保持,以後也敢說敢想。
教師這樣做也有效避免了這位同學受到其他同學的嘲諷。教師不能偏心,有的教師上課只關注坐在前排的學生,後排的學生被冷落,連回答問題的機會都很難得。教師有意識地照顧全班同學,為了不讓後面學生受冷落,最好輪流回答問題。教師更不要居高臨下的布置任務,而應該多以「商量」的語氣和學生交流,這樣學生就不會因為懼怕錯誤而畏首畏尾,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彰顯個性。
總之,課堂教學改革永遠在路上,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的有效教學是學校每一位高中化學教師共同長期探討和研究的課題,本文所述的幾種探究性實驗教學方法僅僅只是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冰山一角,在教育教學實際中,要緊密聯繫教學實際和課程改革要求,加強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學習,積極與同行交流和探討,不斷總結出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學習化學能力提高的更多更有效的實驗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