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課程改革訪談:化學學科 曹淑玲

2020-12-22 鄭州教育信息網


    編者按:從今年秋季開始,我市將正式進入高中新課程實驗,全市新高一的所有學生和教師將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對待新課改下的高中課程,儘快適應新課程的學習,是擺在所有高一學生面前的新課題。

  課改後的高中教材與傳統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對高一新生來說,學習中也有許多方面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記者分別就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採訪了市教育局教研室各科教研員,讓他們談一談新教材與傳統教材的不同之處,同時對高一學生的學習提出幾點建議。



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學學科教研員 曹淑玲


    本網記者:高中化學新課程「新」在何處?

    曹淑玲:
高中化學新課程「新」在何處呢?與現行和原有課程相比,高中化學新課程在課程理念、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堂教學、課程和教學管理、考試評價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相對而言,非常顯著的變化是課程結構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課程結構的多樣性

    新課程的課程結構強調領域和模塊。高中新課程設置了八大學習領域,化學學科屬於其中的科學領域,共開設了八個模塊。模塊具有選擇性,為具有不同能力和個性發展的學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高中學生學習化學必須修夠其中三個模塊的六個學分才能達到高中畢業的水平。

    課程結構的層次性

    跟其他學科一樣,化學課程也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層次。高中化學課程設置的八個模塊分別是《化學1(必修)》、《化學2(必修)》兩個必修模塊,六個選修模塊分別是《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物質結構與性質》和《實驗化學》。

    必修是全體學生都要學的,六個選修模塊在理論上是並行的,不存在誰先誰後的順序問題,但它是跟著必修1和必修2走的。在這裡大致可分為兩大取向,一類是學術性取向,包括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物質結構與性質這三大化學核心研究領域。另一類是應用型取向,如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化學實驗。每一個模塊對於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都有獨特的價值,同時也構成了整個高中化學的課程體系,它們是一個整體。在這裡,實驗對於科學課來說非常重要,在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中,各個環節都涉及到實驗。除此之外,高中化學新課程還單獨設置了《實驗化學》模塊。在開設《實驗化學》模塊的實驗區,學生學習的熱情前所未有,超乎了老師的想像。這樣的事實可以說明,課程結構對學生的選擇性是多麼的重要。這也是化學課程結構中的一個亮點。

    六個選修模塊各有各的突出功能和定位,既承擔著在必修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和發展學生科學素養的共同功能,同時也彰顯出每個模塊特有的培養功能和定位。
 
    課程結構的選擇性

    值得關注的一點是課程結構的變化是按學分管理的。學生具有選擇性,不同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模塊。但是對於高中階段,必須修完六個學分才能達到高中畢業的水平,也就是《化學1(必修)》、《化學2(必修)》。對於我們河南省來講,省裡規定有人文方向的學生還要選修《化學與生活》,有理工傾向的學生選修《化學反應原理》,這樣就完成了三個模塊、六個學分的畢業水平。其他有理工傾向的學生還要繼續在《物質結構》、《有機化學基礎》和《實驗化學》裡任意選修兩個模塊,拿到高考要求必需的10個學分。

    本次高中課程改革的重點主要表現在課程結構具有了更強的選擇性,使課程的內容具有更強的時代性,使課程實施具有更強的靈活性,使課程評價具有更強的發展性。所以,課程結構的變化,使課程內容、課堂教學、學業評價等各方面都隨之發生了改變。


    本網記者: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怎樣體現新課程、引領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呢?

    曹淑玲:
教材變了、學生變了,我們的課堂也要變了,但化學核心的基礎知識沒有變。老師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老師更加需要關注學生,更加需要關注化學實驗。對於進入新課程的高中化學教學來講,化學新課程也提出了新的課堂教學評價要求,主要包括:教學要求不能忽視基礎性;課堂教學設計要保證課程模塊的整體性;教學行為關注學生的差異性;教學過程關注學生建構知識的自主性;在課堂教學中要有開放性與動態生成性;課堂教學還要注意情感性。從而使化學課堂教學設計走向高水平。

    對於這樣的一個基本要求,我想我們老師在課堂教學上應該首先注意的是,三維目標合理統一的體現。就是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很巧妙地融合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讓它們整合在教學過程中。在模塊教學設計時,注意教學內容以模塊為一個整體去對應36個課時,把握每一個模塊的功能和內容特點,做好四個層面的教學設計:基於模塊的整體教學設計;基於模塊的單元教學設計;基於模塊的節課題教學設計;基於模塊的課時教學設計。在上述四個層面的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所以,老師在備課的時候應該特別注意的是:現在的課程結構不再是以知識線路為主,而是以一個主題為主,由一個主題來整合整個課堂教學,就是要有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那麼注意到這一點之後,在課堂教學中更應該關注的就是設計教學過程的一些環節、一些情景的創設;由情景激發出問題,讓學生能在情境中,去活動、去體驗、去發現;由學生自己感受、體驗到,最後自己能歸納總結出來,這樣的一個過程。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都融匯在興趣這點上,那麼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是有效的、比較成功的。

    比如說,我們化學實驗的教學,平常都是驗證性的實驗,就是通過實驗的一個現象、得到一個相應的結論。但是如果我們把它轉變成學生的一個探究情景,就是首先提出一些假設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做實驗,去設計自己的實驗方案,然後在實驗的過程中自己觀察現象、自己記錄、自己談論、自己分析,然後拿出自己的結果後,與別的同學進行互動交流。那麼他的這個體驗就肯定會超出原來老師教給學生的那種效果。這還體現了讓學生在過程中去體驗、去感受並掌握學習的方法。

    教學要求的彈性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徵。在教學中首先應該保證所有的學生掌握好課程標準規定的最基本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對學有餘力的學生,應該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對教學提出高一些的要求,以更好地理解知識以及為後續學習預留空間,但這種對教材內容的彈性增補,前提是首先要「保底」,而且增補不能搞「一步到位」,不能增加學生負擔。


    本網記者:即將進入高中學習的新高一學生,應該在哪些方面做好準備呢?

    曹淑玲:
我想首先應該先從思想上進行準備,也就是說要有積極地、主動地、熱情地投入,配合老師,學會與同學相處,那麼在心理上也應該做好準備,因為畢竟新課程、新的環境會帶來新的挑戰,也會有一些新的挫折。當然,豐富屬於自己的檔案袋的物質準備也是要有的。

附:化學學習檔案袋的項目和內容

 項目 內容
 學習筆記 預習記錄、隨堂筆記、課下筆記
 探究活動過程記錄 提出問題與猜想、探究方案、實驗現象或調查記錄、探究結論
 信息、資料 通過查閱和調查獲得的信息資料
 作業、檢測 作業本、檢測試卷等
 課後感 對課堂學習的感受、尚未解決的問題
 學習狀況分析 對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結果的反思和評價
 其他活動 家庭小實驗、小製作、辯論等
 反思與評價 反思與自我評價、他人評價

    新課程帶來了新的學習方式和新的學習行為,實驗區的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自由辯論,隨時提出自己的問題,匯報自己的實驗結果,針對課堂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自己可以動手試一試,做一些模型,作業方式也多種多樣了。

    新課程下的同學明顯地更愛學習了,自信心增強了,能自己提出具體的問題並尋求解決的辦法了,有自己的見解了,學習渠道和空間拓寬了,表達能力和學習能力提高了,交流和合作的機會更多了,常識探索和實踐的意識增強了,這正是同學們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

    我們有理由相信,越接近新課程的核心,人們越將感受到新課程帶來的心靈衝擊力。在這樣一種集東西方優秀文化元素於一體的環境中成長的人,自尊心將得到保護,自信心會進一步增強;民主意識責任感,合作、創作精神都將得到發展;同學們的學校生活會更幸福,人格更健全,心胸更開闊。一個創造力不斷湧流的社會必將到來。

 

圖/文:鄭州教育信息網 責編:孫宏偉 | 列印

相關焦點

  • 高中新課程改革訪談:英語學科 陶繼紅
    編者按:從今年秋季開始,我市將正式進入高中新課程實驗,全市新高一的所有學生和教師將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對待新課改下的高中課程,儘快適應新課程的學習,是擺在所有高一學生面前的新課題。
  • 2022 年前,安徽將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22 年前,我省將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全面使用新教材。針對新課程改革,省教育廳昨日發布了《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方案》。根據方案,高中畢業最低要完成144 個學分;逐步實施走班制教學;2021 年8 月底前我省將完成所有年級各學科教師培訓工作。改革後高中課程分為三大類實施新課程改革後,普通高中學制依然為三年。每學年52 周,其中教學時間40 周,社會實踐1 周,假期(包括寒暑假、節假日等)11 周。
  • 聽名師縱論以學科閱讀為支點撬動課程教學改革
    12月2日,「學科閱讀與育人方式改革」第三屆北京市閱讀課程建設推進會在北京一零一中學舉行。海澱區形成了以群體課題推動閱讀研究的機制,依託教師閱讀工程、閱讀素養測評、新教育實驗3個群體課題,帶動全區80多所學校在不同層面上開展閱讀教學與實驗;第四是落實立德樹人,以學科閱讀探索育人方式改革路徑。育人方式改革體現在宏觀、中觀和微觀等不同層面上。學科閱讀看似微小,但卻像是一個支點,對學科教學具有整體撬動作用,有助於全面加強學科育人,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 安徽將實施高中新課程改革 高中畢業須完成144個學分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22年前,我省將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全面使用新教材。針對新改革,今日省教育廳發布了《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方案》,高中畢業最低要完成144個學分,逐步實施走班制教學,2021年8月底前我省將完成所有年級各學科教師培訓工作。
  • ...交流促新思——2020年廣東省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研討暨成果...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新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培訓工作方案》(教基廳〔2018〕1號),提高普通高中英語教育教學、教研水平,推進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於7月23日—25日在佛山市南海實驗小學舉辦全省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研討暨成果交流展示活動。
  • 福建啟動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
    中新網福州7月17日電 (記者 林春茵)福建省教育廳日前發布《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要求自2020年秋季起,福建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級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使用新教材,到2022年實現高中所有年級全覆蓋。2020年6月,《教育部關於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通知》對外發布。
  • 開創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新局面——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新課標新高考...
    原標題:開創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新局面——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探索通過分析2020年高考各科試題也能夠看出,這次高考著力落實國家對於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要求,以《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為依託,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設置能體現出核心價值引領作用的問題情境,考查學生的學科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那麼,在未來一段時期,怎樣更好地落實國家關於教育改革的各項要求,實現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和新評價?我們邀請了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綜合組專家和一線資深教師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 香港高中課程改革打破文理分流 通識教育成必修
    例如,既有為某一學科繼續深造打基礎的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課程,又有交叉性較強的組合科學,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物理、化學-生物,還有為「志趣廣泛,希望涉獵不同領域的學生而設的」綜合科學,給學生多次機會、多種選擇。選修課程還體現了應用性、職業導向等特點,開設了包括企業、會計與財物概論,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設計與應用科技,視覺藝術,資訊與通訊科技等課程。
  • 示範引領,攜手共進——玉林高級中學廣西普通高中化學學科課程基地系列活動
    為更好地落實玉林高級中學化學學科課程基地建設思想,發揮基地學校的引領、示範、輻射作用,共享優質資源,實現以點帶面,共同提升的目標。
  • 【教育改革】尹後慶:深入推進高中新課程體系建設
    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原副主任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是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兩個重要抓手當前,與新高考改革同步的高中新課程改革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前幾年,我國提出了中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體系,並且按照既定的步驟,層層深入地推進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主線的高中新課程體系建設。第一,新階段,新使命:以教與學的轉變全面落實新課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
  • 高中英語課程改革: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同時,我們再來看下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英語閱讀教育研究院院長王薔教授對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解讀(根據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第19次學術年會王薔主旨發言的錄音整理而成)——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成績自2007年起,
  • 新教學|聚焦核心素養,改革課堂教學——化學必修課程案例展示
    新課標、新教學的背景下,什麼是「以學習者為中心、核心素養為本,大單元、大情境、大任務」的教學?真實的化學新教學課堂是什麼樣的?南京外國語學校張玉娟老師根據《普通高中新課程資源系列 化學教學指南(必修一)》中第五單元《鈉的性質與應用——從鈉電池說起》這一任務展開課堂教學解析,由新課程觀察整理,供一線教師實踐新教學借鑑參考。
  • 「合肥版」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改革方案出爐!必修課程修滿144分才可畢業
    「合肥版」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改革方案出爐語文、數學必修8分英語必修6分最低修滿144學分才能高中畢業……「合肥版」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改革方案出爐合肥市教育局發布《合肥市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工作方案(試行)》明確——「將積極探索市域推進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有效工作機制。」
  • 【資訊】研討凝智慧 交流促新思——2020年廣東省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研討暨成果交流展示活動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新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培訓工作方案》(教基廳〔2018〕1號),提高普通高中英語教育教學、教研水平,推進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於7月23日—25日在佛山市南海實驗小學舉辦全省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研討暨成果交流展示活動。
  • 新課標解讀: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內在聯繫
    本期為老師們帶來的是「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解讀——學科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標準」的課程節選內容。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高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化學學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現了化學課程學習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價值。
  • 新課程標準頒布後數學學科高考複習備考方向
    五、新高考對未來高考的影響: 新高考實行不分文理科的改革,數學科考試的定位、內容和形式以及考試群體和水平都發生了變化,需要研究新的題型、試卷結構和難度要求.根據高考改革的要求,數學科構建了學科化的評價框架,研究設計了新題型試卷結構,命制了新題型試卷,在廣東、山東、浙江進行測試,並就新題型試卷的各項指標和新高考數學科改革方向對教師和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
  • 開創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新局面: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探索
    通過分析2020年高考各科試題也能夠看出,這次高考著力落實國家對於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要求,以《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為依託,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設置能體現出核心價值引領作用的問題情境,考查學生的學科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那麼,在未來一段時期,怎樣更好地落實國家關於教育改革的各項要求,實現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和新評價?我們邀請了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綜合組專家和一線資深教師共同探討這一話題。
  • 北京敲定高中課程改革教材 必修課程不分文理科
    高中必修教材不分文理  選修課仍有區別 高招參考綜合素質評價  本市敲定高中課改教材 必修課程不分文理科  晨報訊 (記者 羅德宏)本市所有高一年級9月起將全面開始課程改革。記者昨天從市教委了解到,本月各區縣將陸續啟動高中課改,目前課改教材已基本確定,除政治、化學和體育全市統一教材外,其他科目均有兩套教材供各區縣選用。有關負責人表示,高中課改必修課不分文理,但選修課程仍有側文側理的區別。作為高中生評價體系的重要部分,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手冊將成為今後高考招生的重要參考。  西城等區縣日前已正式啟動高中課改工作。
  • 從不選化學到禁止提前選科 新高考改革經歷了什麼?
    新高考改革進程「曲折」。從2014年初開始,浙江、上海率先試點。改革之初,考生在選課時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棄物理」現象。兩個省市出臺了最低保底標準,確保體育主體公平分配。各高校也調整了選課要求,調整了物理考生人數。
  • 福建啟動新高考改革,高中畢業需修滿144個學分!
    今年入學的新高一將開始高考綜合改革!》(閩政〔2016〕20號),福建省從2018級高中學生開始進入高考綜合改革試點。,2018 級高中學生總體繼續適用教育部 2003 年印發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普通高中學科課程標準》,使用現行國家課程教材,並積極滲透高中新課程新理念和高考綜合改革新要求,優化課程模塊教學開設要求,突出學科核心素養,實現課程教學與考試評價改革有機銜接、平穩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