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名師縱論以學科閱讀為支點撬動課程教學改革

2020-12-12 北京海澱

12月2日,「學科閱讀與育人方式改革」第三屆北京市閱讀課程建設推進會在北京一零一中學舉行。

讓「駐校」式科研「接地氣」

本次會議是由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研究中心、海澱教科院與北京一零一中聯合舉辦的。

會議伊始,海澱區教委主任王方介紹,閱讀是五育並舉、立德樹人的有效路徑,是實現終身學習的重要方式,要充分發揮閱讀課程對學生精神成長的浸潤和化育作用,促進學校育人品質提升。海澱教科院以群體課題研究為抓手,帶領區內一批中小學校,努力探索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熱點和難點問題,引領很多學校形成了校本化的實施模式。2019年3月,海澱教科院以學科閱讀研究課題為載體,與一零一中展開了「手拉手」「心連心」的合作性研究,如今這種「駐校」式科研已經形成了令人矚目的成果:編寫11冊學科閱讀資源讀本,撰寫學科閱讀專著。這是「接地氣」的科研成果,為當前學校的學科閱讀實踐提供了諸多啟發和借鑑。

海澱教科院院長吳穎惠做題為《讓閱讀在課堂上發生》的報告,指出海澱區一直堅持「以教師閱讀引領學生閱讀,從學習閱讀走向閱讀學習」的理念,以先行先試的方式在全區推進師生閱讀,努力以閱讀撬動教育教學改革,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個性發展。吳院長從四個方面分享了海澱區推進閱讀研究的區域經驗:一是深刻認識學習和閱讀的關係,引領學生閱讀從「學習閱讀」走向「閱讀學習」;二是依託全學科推動閱讀學習,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閱讀從單純的語言學科向其他學科滲透,實現全學科覆蓋、全方位推進。全學科閱讀不是拼盤式的學習,其本質是在知識的內在關聯中實現理解性學習;三是採用區域群體科研模式,推動學科閱讀指導體系建設。海澱區形成了以群體課題推動閱讀研究的機制,依託教師閱讀工程、閱讀素養測評、新教育實驗3個群體課題,帶動全區80多所學校在不同層面上開展閱讀教學與實驗;第四是落實立德樹人,以學科閱讀探索育人方式改革路徑。育人方式改革體現在宏觀、中觀和微觀等不同層面上。學科閱讀看似微小,但卻像是一個支點,對學科教學具有整體撬動作用,有助於全面加強學科育人,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構建師生共同成長教育生態

北京一零一中校長陸雲泉做了題為《以學科閱讀助力育人方式改革》的報告,分享了學校整體推進「學科閱讀」課題研究與實踐的經驗。作為一所擁有12個校區的集團校,一零一中以培養「未來卓越的擔當人才」為育人目標,努力構建師生共同成長的良好教育生態。2020年,教育部啟動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區和示範校建設,一零一中有幸成為海澱示範區的三所示範校之一,這為學校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陸校長從三個方面做了分享:一是將課程與教學作為育人方式改革的重點領域,構建了「三層八維」的課程體系,努力打造「生態·智慧」課堂;二是以學科閱讀為著力點促進教與學方式改進。一零一中學老師以學科閱讀為支點,撬動了教與學方式變革,改變了學生學習狀態;三是建立區校共研機制,組織推進學科閱讀。海澱教科院具有多年推動教師閱讀和學生閱讀的研究經驗,一零一中學多學科教師在教學中融入閱讀,多年積累,逐漸由自發探索走向自覺研究。

目前,學校在實踐層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建立了一支130餘人的校本研究團隊。學校已編寫完成了「中學全學科閱讀指導用書」系列叢書共11本,目前正在出版過程中。

讓學科閱讀撬動課程教學改革

本次會議還設置了「教師訪談」環節。本環節由海澱教科院課程中心主任宋世雲主持,北京一零一中的化學特級教師陳爭、物理高級教師楊雙偉、歷史高級教師孫淑松、英語高級教師孫娜、美術高級教師陳默參與了訪談。訪談伊始,各位老師回顧了在教學中開展學科閱讀的切身經歷及其對學科閱讀價值與意義的真實感受,分享了自己在實踐中探索的具有學科特色的閱讀教學策略,講述了學科閱讀教學實踐帶給學生的深刻的變化及深遠的影響。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主編付宜紅研究員和北師大石芳教授對市區校的實踐探索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同時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議。據介紹,本次研討會是市區校聯動,共商共議學科閱讀的一次重要的推進會,全面展示了區域及學校學科閱讀的研究及實踐成果;是學校學科閱讀課題研究及教學實踐的一次中期匯報會,促進了研究成果的凝練提升及對閱讀教學內涵的理解和把握;同時也是一零一中作為區屬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校的一次重要的課程探索和研討,以學科閱讀為支點,撬動課程教學的改革,為新課程新教材的落實及學校育人方式改革提供了諸多啟發和借鑑。

相關焦點

  • 重磅 崔允漷教授:中國教育創新的支點——提升教研員課程領導力
    ,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崔允漷教授出席,並作了題為「中國教育創新的支點:提升教研員課程領導力 」的報告。此為報告全文。▼尊敬的Sharon P. Robinson女士,尊敬的劉主任,各位專家,各位朋友,早上好!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跟大家分享「尋找中國教育創新的支點」。中國教育創新的支點在哪裡?支點就是教研員、教研體系,這是我們整個中國教育創新的支點。
  • 積極推廣群文閱讀課堂教學,助力語文學科課程改革
    為了進一步深化群文閱讀理論與實踐研究,促進全區初中語文學科課程改革的深度推進,旌陽區研培中心中語室組織全區語文教師精心準備,積極參加「德陽市2020年初中語文群文閱讀優質(光碟)課評選活動」。此次活動最終收到來自德陽中學、德陽二中、德陽七中、德陽九中、德陽十中共11堂光碟課例。
  • 教育大咖支招課程改革 聚焦英文閱讀教學推進學科育人
    據了解,此次培訓由亞美歐教育研究院主辦,旨在深入探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研究閱讀對於促進核心素養形成與發展的重要作用,全面促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升。研討會今年已經是第三屆,較前兩屆而言,今年同樣實現了創新與突破,專注於新高考改革下,英語教學的難題和轉變路徑,為老師們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教學指導和幫助,獲得了與會老師們的一致點讚。
  • 閱讀不止關乎語文,全學科閱讀怎麼做?這裡給出答案
    近年來,閱讀在教學和考試中的比重持續增加,閱讀不再只是語文一個學科的事情,全學科閱讀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全學科閱讀該如何開展?日前舉辦的「學科閱讀與育人方式改革」第三屆北京市閱讀課程建設推進會上,專家們齊聚北京一零一中學共同出謀劃策。
  • 2020學年楊浦區小學課程與教學改革工作會議召開
    11月13日上午,2020學年楊浦區小學課程與教學改革工作會議在二師附小召開。卜健在講話中對全區小學在線上與線下教學實踐中付出的辛勤努力和取得的收穫成績予以肯定,同時希望大家能在認清形勢中提升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結合「融合 聚焦 提質」主題,卜健明確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區域要注重「五育融合」,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增強綜合素質的支點,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等方面相互滲透、有機融合、協同發展。
  • 基教典型經驗①濱州:聚焦教學改革 推動教學創新和高效課堂建設
    二是推出「教學創新」主題2012年起,在全市實施「教學創新行動」,以「基於問題解決的行動研究」為支點,撬動課程建設、教學管理、課堂教學三大創新。三是升級「教學創新」行動2016年出臺文件,以「基於教學問題解決的行動研究」為著力點,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突出質量核心、教學重點、問題導向、創新動力,深化「教學創新行動」,促進課程與教學全面升級。
  • 蘇州市第二屆「名師領航」高研班杭州研修簡報(2019.11.28)
    11 月 29 日上午,蘇州市第二屆「名師領航」高級研修班的學員們懷著對「宏志教育」的敬仰之情,走進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開啟了第二天的研訓旅程。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創建於 1956 年,是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浙江省一級普通高中特色示範學校。學校位於杭州市濱河區美麗的白馬湖畔,風景秀麗的錢塘江南岸。校園內曲徑通幽、靜謐舒適,是莘莘學子理想的求學殿堂。
  • 教師發展中心丨撬動未來教育的支點依然是教師
    撬動未來教育的支點依然是教師。因此,面對已來的未來,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育見」未來教師。未來教師的角色與現代教師相比較,會有哪些變與不變呢?變的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角色、方式、觀念上的轉變吧。如果教師不變,再美妙的教育變革也難以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將會有很大的變化,課程設計師、工具俠客、學習忍者、資源達人……都將成為我們的代名詞。
  • 濱州:聚焦教學創新與高效課堂建設 推動教育內涵品質提升
    2008年,制定實施了《在全市中小學開展有效教學行動 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意見》,統籌教學管理隊伍、教學管理機制、課堂教學行為、校本研訓制度、城鄉互動發展5大建設,讓教學從「有效」走向「高效」。2012年起,在全市實施「教學創新行動」,以「基於問題解決的行動研究」為支點,撬動課程建設、教學管理、課堂教學三大創新。
  • 聚焦課堂改革提高教學實效
    學校緊緊圍繞傳統特色項目「關愛留守兒童」、「莆仙戲進校園」和「禁毒示範學校」這三個拳頭特色項目,以重要節日為契機,以活動為載體,優化「1+N」留守兒童關愛模式以市小學音樂名師工作室領銜名師XX老師為骨幹,開設莆仙戲課程,成立莆仙戲曲唱腔和表演興趣小組,組建「十音八樂」演奏隊。系列活動的開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贏得上級領導的肯定,家長的信任,社會的認可。
  • 美國不是蔡英文撬動兩岸的支點
    臺海網9月1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王煒)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在蔡英文看來,美國就是理想的支點,不過她要撬動的不是地球,而是兩岸關係。此外,在民進黨的「十年政綱」中,提出「從世界走向中國」,要想兌現這一「臺獨囈語」,蔡英文覺得,美國就是她打破兩岸現狀,撬動兩岸關係的唯一支點。如果能和美國人達成「一個共同的觀點」,積極充當美國在「後9·11時代」圍堵中國大陸的「馬前卒」,那蔡英文不僅立馬在綠營身價倍增,從此坐穩泛綠共主的位置,還能順利化解中間選民對其兩岸政策的質疑,扭轉當前聲勢不振的窘境。
  • 山東省初中英語學科閱讀教學研討會在我市臨沂市成功召開
    12月17日,山東省初中英語學科閱讀研討會在臨沂外國語學校隆重召開,各市教研員,初中各市英語教師的代表共計一千多人參加了本次的會議。本次會議分為兩部分。17日上午兩位專家Olha Madylus和陳菊老師分別就How Readers enhance language learning和英語閱讀的新理念與新選擇等問題進行了精彩的報告會。下午,來自臨沂市二十一中的胡曉萌老師和濟南外國語的張娟老師進行了精彩的示範課。《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初中英語教學要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 【張冰教學名師工作坊】德藝雙馨堪為名師 傳承創新人才輩出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學名師工作坊」建設系列報導
    2.開展教學改革,形成多學科融合互動教學工作坊教師面對新時代的教學環境與行業需求,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主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高等教育「大學習大調研大落實」研究課題1項,北京中醫藥大學重點教改課題2項。開展臨床中藥學師資隊伍建設研究及基於線上MOOC與線下課程相結合的翻轉教學研究。
  • 教學與課程改革
    教學與課程改革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為適應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對國民素質提出的要求,落實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教育部自1999年1月啟動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工作
  • 以課堂教學改革為工作重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根據縣教師進修學校小幼教科研工作計劃和我校工作任務,堅持以科學、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深化課程改革、細化教學管理、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圍繞「有效教學」這個核心,突出「課堂、規範、質量、發展」四個主題,全面履行「研究、指導、服務、管理」四項職責,充分發揮學校教研室的職能作用,規範、有序、有效開展各學科教科研工作。
  • AI教育,撬動智能家居萬億市場的支點
    打開APP AI教育,撬動智能家居萬億市場的支點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0-12-25 09:18:39   「ai 玩空間」的特色在於將生活屬性與教育屬性高度融合,在全屋智能的基礎上,將書房或兒童房打造為可編程的智慧空間。依託開放互聯的芯恆安智慧盒,將豐富的品牌教育硬體及智能家居單品接入其中,孩子在 AI 創作平臺自由編程,挖掘這些智能硬體的更多趣味玩法。孩子在「編」玩邊學的過程中,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同時,真正地理解人工智慧的應用。
  •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批判性思維
    「在接觸批判性思維之前,我是靠經驗進行教學;接觸批判性思維之後,我覺得批判性思維給了我一個理性的支點,讓我可以撬動課堂教學,抓著『理解—思考—超越』這根線,讓語文核心素養和課標落地,從此,我的教學從自發走向自覺,從經驗走向理性
  • 北大六位教師當選北京市高校教學名師和青年教學名師
    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是為表彰既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又長期從事基礎課教學工作、注重教學改革與實踐、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授,進而推動教授上講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截至目前,北京大學共有國家級教學名師17人、萬人計劃教學名師5人、北京市級教學名師96人,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
  • 高中英語課程改革: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同時,我們再來看下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英語閱讀教育研究院院長王薔教授對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解讀(根據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第19次學術年會王薔主旨發言的錄音整理而成)——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成績自2007年起,
  • 「教學課程」:不忘課程改革初心
    長期以來,課程改革中理想的課程與現實的教學所形成的落差常被人詬病。於實踐而言,要實現課程的深度變革,就必須將理想的課程願景轉化為切實的教學實踐,並通過課堂教學達至立德樹人的目標。為突出辦學特色,大多數學校都提出了自己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然而深入學校現場就會發現,實際教學與辦學特色往往脫節;學校課程建設火熱、品牌響亮,課堂教學卻「濤聲依舊」。正如有學者指出的,一些地方改革依然存在「重課程輕課堂」「重教材輕教師」「重學科輕學生」的取向,在許多學校「教學」的場域依然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