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新課程解讀系列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轉化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學科,其特徵是從微觀層次認識物質,以符號形式描述物質,在不同層面創造物質。化學不僅與經濟發展、社會文明的關係密切,也是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能源科學和信息科學等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基礎。化學在促進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是揭示元素到生命奧秘的核心力量。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是與義務教育化學或科學課程相銜接的基礎教育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弘揚科學精神、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必備的科學素養,是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化學課程對於科學文化的傳承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於《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解讀,我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1. 中學化學教育教學現狀和思考;2. 2017年版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解讀;3. 學科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標準;4. 聚焦學科核心素養改革課堂教學。
本期為老師們帶來的是「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解讀——中學化學教育教學現狀和思考」的課程節選內容。
本期內容提要
新課標中提到的高中化學課程的基本理念:
1.以發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為主旨
立足於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化學課程的整體育人功能,構建全面發展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體系。
2.設罝滿足學生多元發展需求的高中化學課程
通過有層次、多樣化、可選擇的化學課程,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在保證學生共同基礎的前提下,引導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化學,以適應學生未來發展的多樣化需求。
3.選擇體現基礎性和時代性的化學課程內容
結合人類探索物質及其變化的歷史與化學科學發展的趨勢,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化學學科的核心觀念;結合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
4.重視開展「素養為本」的教學
倡導真實問題情境的創設,開展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重視教學內容的結構化設計,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5.倡導基於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評價
依據化學學業質量標準,評價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達成情況,積極倡導「教、學、評」一體化,促進每個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我國中學化學教育教學現狀如何?是如何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的?阻礙課改理念轉化為教學實踐的因素又有哪些呢?下面來看看專家們的解讀。
我國中學化學教育教學現狀解讀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主講專家
鄒 正 《新課程資源系列 高中化學學與教指南》主編、江蘇省南京外國語學校校長、國家督學
劉前樹 《新課程資源系列 高中化學學與教指南》副主編、江蘇省南京外國語學校黨委書記中學正高級教師
吳 星 江蘇省揚州大學教授
新課程資源系列之高中化學
顧 問:朱慕菊 張民生主 任:崔允漷 陸志平副主任:楊向東 張鐵道 劉紅雲 楊曉哲主 編:鄒 正 任雪明副主編:劉前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