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需要怎樣的「未來哲學」?也許我們可以從這本書裡窺見一二

2020-12-13 新民晚報

何謂「未來哲學」——「人類世的哲學」?人們通常說哲學是反思性的,那麼為何現在變成「未來的」了?或者說哲學的未來定向到底意味著什麼?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人類世的哲學》的主題是「技術與未來」,作者孫周興解釋,書名意在突出人類此在的危急性。日前,來自北京、上海、杭州、重慶等地的近三十位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在商務印書館上海分館就近來越來越成為學界熱點的「未來哲學」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圖說:《人類世的哲學》

孫周興近些年來關注「未來哲學」命題,主編有《未來哲學叢書》,並於2016年出版《未來哲學序曲——尼採與後形上學》。今年最新出版的《人類世的哲學》一書,是由孫周興的演講集收集改編而來,書中的內容要比書名來得更明快易懂。《人類世的哲學》可視為作者關於「未來哲學」的嘗試性闡述。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世代,新的時代亟需一種新的哲學。孫周興認為,「人類世」意味著一個文明的大變局,即自然人類文明及其精神表達系統的頹敗以及技術統治時代新人類文明的形成。寫作此書的初衷,是因為目前國內有些領域復古性太強,但這不合哲學和藝術的當代性的使命。孫周興試圖通過此書強調,藝術人文科學要重新定向。「關於人的科學的時代到了。現在熱門的科學,包括人工智慧、基因工程都是關於人的科學,當然必須還加上人文科學。今天的時代已經進入到這三門科學的獲得當中,這是人類文明、知識體系的最後一張網,兩個科學加上一門古老的人文科學,在這個意義上我會說人文科學的時代到了,我們要參與這其中。」

圖說:孫周興

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所長成素梅對此十分贊同。在她看來,隨著人工智慧、基因編輯、量子技術以及納米技術的發展,未來機器的人類化以及人類的機器化都有可能變為現實。所以她認為,「未來哲學」不僅僅是關乎當下的問題,更關乎人類文明的限度在哪裡、怎麼走的問題。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哲學系教授、上海紐約大學校長童世駿認為,從哲學角度討論當代技術,那麼就應該回應康德提出的「人類尊嚴」問題。「未來,人有沒有可能存在著製造者、設計者?如果一個人是由另外一個人有意製作的話,是不是就消除了人和非人之間最重要的界限?」他認為,孫周興已經觸及到這個問題。

但在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教授鬱振華看來,面對技術邏輯、資本邏輯、權力邏輯的擴張,恰恰需要一種雄健的人文學。

圖說:現場討論十分熱烈

「我們討論人的存在,必然會和價值論連到一起,真理、自由、善、美、仁愛、慈悲等,這些是人最基本的價值,在這些價值上樹立人的尊嚴、人的形象。當下的討論讓我們意識到人的尊嚴和形象不是靜態的,它是與時推移的,新技術的出現可能讓我們重新考慮什麼叫人性,什麼叫人的尊嚴。」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張江感受到,不僅是哲學,中國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都必須面向未來。「不面向未來,我們的研究總是在重複別人的話,不是那麼有意義。」對孫周興關於未來哲學的提法,特別是從技術、科學與未來人類世界的關係的角度,創造性地建構一種個人性的哲學,並對以往的哲學做出批判。

復旦大學教授哲學學院鄧安慶從此書中看到了近些年中國哲學界的一個新的轉變,即都在尋求一種原創性思想的自我表達。「各種討論、各種新提法不斷地湧現,說明中國哲學界在消化吸收了西方哲學和一百多年來的成果以後,在開始根據自身的生存經驗,提出我們如何面向未來的哲學。」(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相關焦點

  • 哲學對於人生的意義
    然而這一年,學校卻不會像往常那樣開學了。拿破崙的軍隊已經逼近了這座城市,人們可以在大學圖書館的階梯上聽到遠方傳來的隆隆炮聲。法國偵查兵已經到了這個城市,他們在大學附近來回走動,不時停下來在學生酒吧裡喝杯葡萄酒,偶爾也會同當地居民閒聊幾句。
  • 鴕鳥心理:把頭埋在沙子裡解決不了問題,但看這本書也許可以
    這在如今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心理學研究表明,現代人在面對壓力和危機時通常會採取迴避的態度,拖延問題而不去處理,最終往往導致問題朝著更複雜、更難處理的情況發展。這種感覺就像鴕鳥被逼得走投無路時,所幸把頭埋進沙子裡,「眼不見為淨」。《鴕鳥心理:為何我們總是害怕與逃避》這本書就是從這個含義上來命名的,它所解釋和解決的,也正是鴕鳥心理帶給我們的種種疑問和困擾。
  • 遠離朋友圈哲學,你需要這15本正經哲學入門書
    不要怕,本書其實是圍繞著九個問題進行的討論:我們如何知道外部世界的存在?我們如何知道他人心靈的存在?身體與心靈的關係是怎樣的?詞語的意義何在?我們有自由意志嗎?什麼樣的行為是對的,什麼樣的行為是錯的?什麼樣的不平等是不公正的?死亡是否意味著終點?生活的意義何在?
  • 芬蘭移民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從日常休閒娛樂活動中可以窺見一二
    移居國外除了要具備一定的資金實力之外,還需要做好面對異國生活的心理準備。事實上,很多移民對未來的生活是有所憂慮的,對於芬蘭感興趣的人們應該對芬蘭移民的真實生活非常感興趣,本文熊貓出國就帶大家從日常的休閒娛樂活動中來了解一二。
  • 《中國哲學簡史》,讀懂了這本書,也就讀懂了中國人
    以上所有這些問題,在一本書裡都能找到答案,甚至於得到更多意外的收穫,這本書就是今天喜哥給大家推薦的——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為何推薦這本書呢?我給大家總結出五點必讀的理由,任何一個理由,都足以讓你恍然大悟、愛不釋手、津津樂道。
  • 人民日報:建設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新時代中國哲學
    「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有沒有中國特色,歸根到底要看有沒有主體性、原創性。」習近平同志的這一重要論斷,既指明了新時代中國哲學強起來的根本標誌,也指出了新時代中國哲學強起來的根本任務。這個根本標誌和根本任務,就是建設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新時代中國哲學。
  • 在假期的朋友圈裡,窺見汽車的終極意義
    以往,在喬伊的朋友圈中,各種關於汽車信息充斥,讓人一度懷疑這早已不是屬於你個人的朋友圈了,而是一個汽車行業公告牌。在這個公告牌上,你將看到哪個品牌上市了新車,哪個品牌遇到了公關危機,哪個品牌組織了一場海外試駕。甚至我養成了一個找選題,可以嘗試去看看朋友圈的小習慣。而在這7天裡,這些都不見了。
  •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影響宮崎駿一生
    對宮崎駿本人而言,也有一本書是他「從10歲讀到70歲的」,那就是日本作家吉野源三郎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2017年,已經七次宣布退休的宮崎駿宣布第8次復出,這一次是為了以電影的方式,拍出這部影響了他一生的小說。年近80高齡,以一生的人生積累去總結,宮崎駿認為這本書最讓他感動的是它傳達出這樣的信念:「無論時代如何困難、殘酷,都要活得像一個真正的人。
  • 關於政治哲學的8本書
    ——漢娜·阿倫特在過去這十多年內,國人一直在談論「政治成熟」。這在某種意義上根源於對過去幾十年內人們抱持的基本政治理想的省思。但是,一個民族的政治成熟在根本意義上不在於它在力量上的強大甚或對現實處境的敏銳意識,而在於它可以給整個世界提供一種好的生活方式。——吳彥 「政治哲學名著譯叢」主編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政治哲學的8本書。
  • 怎樣幫助孩子接納自己和他人的「不一樣」,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
    《沒有耳朵的兔子》——這是接力出版社的一本書,很喜歡,特別有趣這本書的主題,我們可以討論一下:怎樣幫助孩子接納自己和他人的「不一樣」?——————————————————————————————————​這本書創意地將電影拍攝技巧融於繪本當中,形成獨特的畫面語言。作者和畫家淺顯的文字和稚嫩的圖畫講述了深刻的哲學思想,告訴讀者:不管你有多特別,只要能夠認同自己,同樣能夠快快樂樂。
  • 這6本書告訴你哲學就是生活
    本書中的內容都是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例如,關於生命、愛欲、死亡、財產、生存等等,在閱讀過程中,也許你閱讀到某句話,即可深受啟發,從而逐漸改變自己的思想,進而改變人生態度,甚至人生進程。2.本書選取弗洛伊德思想精華,包括夢的解析,精神分析,性與文明三方面,將其主要思想一一摘出,包括夢的象徵與來源,夢的解析方法,關於本能,力比多,以及人額焦慮,壓抑等情緒,幫助我們了解自我,面對人生。3.
  • 孫周興教授訪談:未來哲學何所作為?
    ,在這樣的時代氛圍和語境裡,您為何發起舉辦首屆未來哲學論壇?您有一本研究尼採的書叫《未來哲學序曲》,也主編了「未來哲學叢書」「未來藝術叢書」,那麼哲學如何看待未來?在未來,哲學的命運如何?孫周興:對,前年我出版了一本關於尼採哲學的研究著作,書名為《未來哲學序曲——尼採與後形上學》,在這本書裡,我對尼採晚年的「未來哲學」命題做了比較細緻的討論。
  • 這輩子不能就這麼算了,站在當下俯視未來,寫在這5本書裡
    在工業時代裡,善於邏輯分析、理性推理的人,往往可以過上很不錯生活,因為工業需要流程、標準、是非對錯。而這些能力,在計算機、人工智慧崛起的大背景下,可以被替代。《全新思維》向我們揭示一個時代的轉折,改變我們看待並體驗這個世界的方式。作者預言,未來屬於感性思維方式的人。
  • 這60本書,是送給青年人最好的禮物
    本書是鄧曉芒闡述自己哲學思想的第一本著作,全書分為三個部分,按照「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這個千古之問,分別論述人的本質、自我意識的本質、自由的本質三大問題。如果你對哲學感興趣,就從這本書起步吧。」(周國平)
  • 悼念餘紀元:在這樣的時代,他仍然堅持哲學的本來使命
    在他離開之後,陸續看到一些紀念文章,每篇我都仔細看了,從中也了解到別人眼中的餘紀元是個怎樣的人。這些天來,也許是在開車的時候,也許是在散步的時候,也許是在眼望窗外發呆的時候,我會突然想到,紀元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以後再也沒有機會見面聊天了。於是我就想,我應該寫點什麼。如果說到有資格寫紀念文字,我肯定是可以排在前面的。因為,我跟紀元是研究生同學,他的書經過我的手出版的最多。
  • 我怎樣讀尼採?|對哲學路徑分析的一點看法
    [1]即使是這些特定的讀者,也要學習怎樣讀尼採,才可以最後讀懂。尼採是先透過獨特的寫作手法和風格吸引這些讀者,然後也是透過寫作手法和風格令他們逐漸發覺需要某種閱讀方法和態度,經過艱難和努力,才會得到閱讀的成果。尼採是企圖用這種間接的方式來教育及改造他心目中的讀者。
  • 哲學入門,該從哪本書開始?丨書單
    如果你對哲學一無所知,並且點開這篇日誌只是出於對哲學朦朧的好奇。我們推薦這本——如果你是一名哲學愛好者,哲學專業的初學者,或者備考人員,這本書都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它緊跟當代哲學和哲學史研究的最新發展,是一部既植根傳統又向當代開放的哲學史,堪稱當代西方哲學史的主流和典範之作。 對於更有挑戰精神的讀者,我們還同步出版了這本書的英文影印版——
  • 哲學入門,該從哪本書開始?推薦10本中西哲學入門書
    如果你對哲學一無所知,並且點開這篇日誌只是出於對哲學朦朧的好奇。我們推薦這本——為什麼不從《通向哲學的後樓梯》這本平易近人的小書讀起?《通向哲學的後樓梯》可謂寫給成人的「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給了我們另一種進入哲學的可能,若只是關注思想,有時難免覺得枯燥,但「後樓梯」讓我們看到思想的另一層面。書中選取三十四位具有代表性的哲學家,從他們的日常,他們有趣的生平故事,轉入他們的核心哲學思想。
  • 一本集結了心理學、腦科學、哲學的書是怎樣的?
    作者其實是在這本書的闡述過程中,在他的思考體系裡定義了以上名詞,閱讀時留意便可理解。這同時意味著,這本書把關於自我意識的那些哲學概念附著到了生物學,尤其是腦科學的研究實際中,在談到「價值」時作者的意圖更是明確。
  • 一本書讀懂50部哲學經典 | 柏拉圖 《蘇格拉底的申辯》
    怎樣生活才算是過上了「好」的生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因這些問題感到困惑,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也是如此。柏拉圖在其師蘇格拉底身上,看到了一位不斷叩問並嘗試回答究竟什麼才是「好」的生活的哲學家的姿態。怎樣才算好的生活呢?蘇格拉底與承其衣缽的柏拉圖是哲學史上最早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