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政治哲學?
公共何謂?權力何用?國家何據?
人類的政治生活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一部人類政治史,就是不斷向更為公共的目標推進的歷史。
公共生活本身是政治的,而政治本身應當是公共的。
——漢娜·阿倫特
在過去這十多年內,國人一直在談論「政治成熟」。這在某種意義上根源於對過去幾十年內人們抱持的基本政治理想的省思。
但是,一個民族的政治成熟在根本意義上不在於它在力量上的強大甚或對現實處境的敏銳意識,而在於它可以給整個世界提供一種好的生活方式。
——吳彥 「政治哲學名著譯叢」主編
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政治哲學的8本書。
這四本政治哲學專著所談到的公共性、共和、政治審慎和情感正是人類永恆困惑的重大政治思考問題,將來必定會成為學界中人思考同類問題時需要反覆閱讀的書。
——北京大學何增科教授
1.《公共的政治哲學》漢語學界首次對「公共」進行深入、系統研究的政治哲學著作。一部十分出色的原創性作品,在國內相關研究中具有填補空白的價值
什麼是政治哲學?
公共何謂?權力何用?國家何據?
政治似乎並沒有給人類帶來幸福,相反卻總是以驚心動魄、動蕩不安之筆書寫著人類歷史。但由於人類生活本質上的政治特性,因此,人類沒有辦法逃避政治生活,只能正視政治生活。
2.《西方共和主義思想史論》細緻探究了曾對中國政治意識產生深刻影響的共和主義思想脈絡
本書對百年共和的歷史淵源與思想內涵,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學理探究,呈現了古典共和主義以權力平衡為核心的政治藝術。
蕭高彥教授雖然身處臺灣中研院,但是他的關懷還是華人世界、華語世界的政治實踐,因為正是我們的政治經驗決定我們的研究作品。
——任劍濤
共和主義乃為西方政治思想傳統中歷史最悠久的觀念之一。
當前各國名稱中有著「共和」一詞的,不在少數,尤其是當國家獨立建國運動所推翻的舊政權為君主政體時為然。
對共和主義思想家而言,能夠保障政治共同體全體公民獨立自主,並實施自治的政治制度,乃是最佳體制。
本書追溯西方共和主義的思想史,分析的對象包括亞里斯多德、西塞羅、馬基維裡、盧梭、孟德斯鳩、《聯邦論》、西耶斯、康德、黑格爾,以及當代的政治理論家阿倫特、施密特與史學家史金納。作者以「史論」的體例,詳細地分析每一位思想家的時代背景、問題意識、概念架構,以及論述精義。
3.《命運與審慎:馬基雅維裡政治哲學研究》闡釋了現代政治哲學本身在轉向過程中所呈現的政治與道德之間複雜關係問題
勇敢無畏的馬基雅維裡面向古典,以輕佻戲謔的方式將人類引向現代世界的開端。
作者闡述了命運的回歸之於道德敘述的倫理意義……最終在古典倫理與現代道德的框架內,重新解釋馬基雅維裡對於「一個人應該如何生活」的理解。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萬俊人
假如危及國家的疾病,若是沒有審慎的人來救治,城市就會因此而毀滅。
——馬基雅維裡,《李維史論》
斯賓諾莎認為馬基雅維裡「出於某種善良的用心……他大概是想證明,因為沒有消除使君主變為暴君的諸種原因,許多人想剷除暴君的做法是多麼不智……此外,馬基雅維裡或許想要說明,獲得自由的民眾應該如何慎於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完全委託給一個人」。
盧梭深受馬基雅維裡的影響,他在《社會契約論》種多次引及馬基雅維裡,並對馬基雅維裡做出了同情的理解:「馬基雅維裡自稱是在給國王講課,其實他是在給人民講大課。馬基雅維裡的《君主論》乃是共和黨人的教科書」。
……
本書基於馬基雅維裡的《君主論》、《李維史論》以及一個長期被忽略的重要文本《曼陀羅》,在其歷史和戲劇的雙重敘事結構中,闡明他關於一對傳統論題命運與審慎的革命性理解,從而對其學說做出整體性的一般解釋。
4.《情感與現代政治:盧梭政治哲學研究》闡述情感與政治之間的張力,強調情感規則化、將情感納入理性反思與規制的重要性
從政治哲學視角探知情感何以對現代政治的理性路向做出重大扭轉,一種規則化的道德情感可以成為現代政治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基礎。
……以盧梭思想為映鏡,以「見微知著」的方式把「情感」這一理解現代政治不可或缺、卻又常常容易被忽略的重要因素,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北京大學 王浦劬教授
本書從闡述情感與政治之間的張力,強調情感規則化的重要性,提出形成現代政治中的情感規則這一命題,並進一步論證了一種規則化的道德情感足以成為現代政治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基礎,正是破解理性與情感怎樣構成現代政治兩大支柱的基本論題。
5.《權威的性質與功能》:以哲學的方式闡明了權威的本質性功能是必然存在的
20世紀託馬斯主義自然法理論復興的旗幟性人物之一
被譽為與羅爾斯、哈貝馬斯等齊名的18位最重要的20世紀政治哲學家之一
耶夫·西蒙教授從最基本的哲學原則中引發出來的論述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極為有用也極為重要。對於現代民主制國家而言,在思想領域很少有事物比清晰地洞察權威的性質和功能更為迫切。
——雅克·馬裡旦
6.《平等與偏倚性》當代美國著名哲學家,當代西方哲學界政治哲學、倫理學和心靈哲學領域內的領軍人物
平等主義的政治理論是否提供一種完美的道德觀?
一種滿足正當性要求的平等主義政治秩序只能是烏託邦式的嗎?
它將面對哪些實踐理性、動機或道德心理學上的難題?
政治與社會制度將來可以在不忽視人性之頑劣現實的情況下得到發展,它們會繼續推動我們邁向道德平等的並不平穩的進展。
出於道德與哲學方面的一些原因,我們尚未擁有一種可以接受的政治理想。
純粹的政治正當性理想在於,國家權力的運用應當能夠得到每一個公民的授權——這種授權不是在具體的細節中,而是通過對決定那一權力將被如何運用的原則、制度和程序的接受所體現出來的。
7.《倫理學與法治》法哲學的入門教科書
我們的道德態度不能被孤立地擁有,而必須符合於一個系統的信念集,包括我們對周圍世界、人性和決策後果的信念。
——大衛·萊昂斯
從自然法與法律實證主義之間最為核心的爭論(法律與道德之間是否有必然聯繫)出發,對法律和道德的性質,以及兩者的關係這類抽象問題做了清晰有力的詮釋與論證。
作者還基於對正義、權利、福利和自由的理解,多角度地考察我們對法律懲罰、公民不服從和道德的強行這類緊迫的實踐性問題如何提供辯護。
8.《價值、尊重和依系》當代富有影響力的法哲學家對於社會存在的基本問題的一個簡明、精闢且富有吸引力的人性化的解釋
人類價值具有普遍性嗎?
價值的普遍性與價值的多元性相衝突嗎?
本書對這些倫理學中的核心問題作出了批判性的反思。作者認為我們應該試圖理解哪些是價值的普遍性真正所蘊涵的內容,並借用《小王子》中的故事生動地表明合法的差異性,尤其是個人所擁有的獨特的依系關係在理論上是成立的,也並不構成對「價值普遍性」的威脅。
「政治哲學名著譯叢」(第一輯)待出書目:
(1)《論正義》【英】赫伯特·斯賓塞 著
(2)《國際法原理》【英】邊沁 著
(3)《論政府》【英】詹姆斯·密爾 著
(4)《達爾文主義與政治》【英】大衛·喬治·裡奇 著
(5)《新利維坦》【英】柯林武德 著
(6)《永久和平論》【德】康德 著
(7)《康德政治哲學論集》 吳彥 編譯
(8)《論主權》【德】赫爾曼·黑勒 著
猜你喜歡:
點擊「閱讀原文」,選購您心儀的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