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政治哲學的8本書

2021-02-06 商務印書館

什麼是政治哲學?

公共何謂?權力何用?國家何據?

人類的政治生活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一部人類政治史,就是不斷向更為公共的目標推進的歷史。

公共生活本身是政治的,而政治本身應當是公共的。

——漢娜·阿倫特

在過去這十多年內,國人一直在談論「政治成熟」。這在某種意義上根源於對過去幾十年內人們抱持的基本政治理想的省思。

但是,一個民族的政治成熟在根本意義上不在於它在力量上的強大甚或對現實處境的敏銳意識,而在於它可以給整個世界提供一種好的生活方式。

——吳彥 「政治哲學名著譯叢」主編

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政治哲學的8本書。

這四本政治哲學專著所談到的公共性、共和、政治審慎和情感正是人類永恆困惑的重大政治思考問題,將來必定會成為學界中人思考同類問題時需要反覆閱讀的書。

——北京大學何增科教授

1.《公共的政治哲學》漢語學界首次對「公共」進行深入、系統研究的政治哲學著作。一部十分出色的原創性作品,在國內相關研究中具有填補空白的價值

什麼是政治哲學?

公共何謂?權力何用?國家何據?

政治似乎並沒有給人類帶來幸福,相反卻總是以驚心動魄、動蕩不安之筆書寫著人類歷史。但由於人類生活本質上的政治特性,因此,人類沒有辦法逃避政治生活,只能正視政治生活。

2.《西方共和主義思想史論》細緻探究了曾對中國政治意識產生深刻影響的共和主義思想脈絡

本書對百年共和的歷史淵源與思想內涵,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學理探究,呈現了古典共和主義以權力平衡為核心的政治藝術。

蕭高彥教授雖然身處臺灣中研院,但是他的關懷還是華人世界、華語世界的政治實踐,因為正是我們的政治經驗決定我們的研究作品。

——任劍濤

共和主義乃為西方政治思想傳統中歷史最悠久的觀念之一。

當前各國名稱中有著「共和」一詞的,不在少數,尤其是當國家獨立建國運動所推翻的舊政權為君主政體時為然。

對共和主義思想家而言,能夠保障政治共同體全體公民獨立自主,並實施自治的政治制度,乃是最佳體制。

本書追溯西方共和主義的思想史,分析的對象包括亞里斯多德、西塞羅、馬基維裡、盧梭、孟德斯鳩、《聯邦論》、西耶斯、康德、黑格爾,以及當代的政治理論家阿倫特、施密特與史學家史金納。作者以「史論」的體例,詳細地分析每一位思想家的時代背景、問題意識、概念架構,以及論述精義。

3.《命運與審慎:馬基雅維裡政治哲學研究》闡釋了現代政治哲學本身在轉向過程中所呈現的政治與道德之間複雜關係問題

勇敢無畏的馬基雅維裡面向古典,以輕佻戲謔的方式將人類引向現代世界的開端。

作者闡述了命運的回歸之於道德敘述的倫理意義……最終在古典倫理與現代道德的框架內,重新解釋馬基雅維裡對於「一個人應該如何生活」的理解。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萬俊人

假如危及國家的疾病,若是沒有審慎的人來救治,城市就會因此而毀滅。

——馬基雅維裡,《李維史論》

斯賓諾莎認為馬基雅維裡「出於某種善良的用心……他大概是想證明,因為沒有消除使君主變為暴君的諸種原因,許多人想剷除暴君的做法是多麼不智……此外,馬基雅維裡或許想要說明,獲得自由的民眾應該如何慎於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完全委託給一個人」。

盧梭深受馬基雅維裡的影響,他在《社會契約論》種多次引及馬基雅維裡,並對馬基雅維裡做出了同情的理解:「馬基雅維裡自稱是在給國王講課,其實他是在給人民講大課。馬基雅維裡的《君主論》乃是共和黨人的教科書」。

……

本書基於馬基雅維裡的《君主論》、《李維史論》以及一個長期被忽略的重要文本《曼陀羅》,在其歷史和戲劇的雙重敘事結構中,闡明他關於一對傳統論題命運與審慎的革命性理解,從而對其學說做出整體性的一般解釋。


4.《情感與現代政治:盧梭政治哲學研究》闡述情感與政治之間的張力,強調情感規則化、將情感納入理性反思與規制的重要性


從政治哲學視角探知情感何以對現代政治的理性路向做出重大扭轉,一種規則化的道德情感可以成為現代政治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基礎。


……以盧梭思想為映鏡,以「見微知著」的方式把「情感」這一理解現代政治不可或缺、卻又常常容易被忽略的重要因素,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北京大學 王浦劬教授

本書從闡述情感與政治之間的張力,強調情感規則化的重要性,提出形成現代政治中的情感規則這一命題,並進一步論證了一種規則化的道德情感足以成為現代政治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基礎,正是破解理性與情感怎樣構成現代政治兩大支柱的基本論題。


5.《權威的性質與功能》:以哲學的方式闡明了權威的本質性功能是必然存在的

20世紀託馬斯主義自然法理論復興的旗幟性人物之一

被譽為與羅爾斯、哈貝馬斯等齊名的18位最重要的20世紀政治哲學家之一

耶夫·西蒙教授從最基本的哲學原則中引發出來的論述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極為有用也極為重要。對於現代民主制國家而言,在思想領域很少有事物比清晰地洞察權威的性質和功能更為迫切。

——雅克·馬裡旦


6.《平等與偏倚性》當代美國著名哲學家,當代西方哲學界政治哲學、倫理學和心靈哲學領域內的領軍人物

平等主義的政治理論是否提供一種完美的道德觀?

一種滿足正當性要求的平等主義政治秩序只能是烏託邦式的嗎?

它將面對哪些實踐理性、動機或道德心理學上的難題?

政治與社會制度將來可以在不忽視人性之頑劣現實的情況下得到發展,它們會繼續推動我們邁向道德平等的並不平穩的進展。

出於道德與哲學方面的一些原因,我們尚未擁有一種可以接受的政治理想。

純粹的政治正當性理想在於,國家權力的運用應當能夠得到每一個公民的授權——這種授權不是在具體的細節中,而是通過對決定那一權力將被如何運用的原則、制度和程序的接受所體現出來的。


7.《倫理學與法治》法哲學的入門教科書

我們的道德態度不能被孤立地擁有,而必須符合於一個系統的信念集,包括我們對周圍世界、人性和決策後果的信念。 

——大衛·萊昂斯

從自然法與法律實證主義之間最為核心的爭論(法律與道德之間是否有必然聯繫)出發,對法律和道德的性質,以及兩者的關係這類抽象問題做了清晰有力的詮釋與論證。


作者還基於對正義、權利、福利和自由的理解,多角度地考察我們對法律懲罰、公民不服從和道德的強行這類緊迫的實踐性問題如何提供辯護。


8.《價值、尊重和依系》當代富有影響力的法哲學家對於社會存在的基本問題的一個簡明、精闢且富有吸引力的人性化的解釋

人類價值具有普遍性嗎?

價值的普遍性與價值的多元性相衝突嗎?

本書對這些倫理學中的核心問題作出了批判性的反思。作者認為我們應該試圖理解哪些是價值的普遍性真正所蘊涵的內容,並借用《小王子》中的故事生動地表明合法的差異性,尤其是個人所擁有的獨特的依系關係在理論上是成立的,也並不構成對「價值普遍性」的威脅。


「政治哲學名著譯叢」(第一輯)待出書目:

(1)《論正義》【英】赫伯特·斯賓塞 著

(2)《國際法原理》【英】邊沁 著

(3)《論政府》【英】詹姆斯·密爾 著

(4)《達爾文主義與政治》【英】大衛·喬治·裡奇 著

(5)《新利維坦》【英】柯林武德 著

(6)《永久和平論》【德】康德 著

(7)《康德政治哲學論集》 吳彥 編譯

8)《論主權》【德】赫爾曼·黑勒 著

猜你喜歡:

點擊「閱讀原文」,選購您心儀的圖書

相關焦點

  • 關於政治哲學,耶魯大學公開課講的10本偉大著作
    關於政治哲學,耶魯大學公開課講的10本偉大著作 崔瑩/整理 2015-01-10 15:55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哲學簡史》讀後感——哲學愛好者必不可少的一本書
    《中國哲學簡史》是馮友蘭先生為西方學子學習了解中國文化、哲學的一本入門書籍,後來被翻譯成中文,成為世界各國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學院校關於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影響很大。讀完之後,我覺得對國學,哲學感興趣的朋友一定要收藏這本書,因為它會讓你對中國歷史,哲學體系有個大綱性認識,所謂的「綱」,是網中的大繩,所有細繩都連在大繩上。
  • 歷史的終結與福山政治哲學思想的死亡
    然而,面對如此之多的質疑,二十多年後的今天,這本書仍然沒有過時,仍然保持著與當下世界的高度相關性——甚至可以說,仍然保持著高度的先鋒性和前瞻性。」 對於福山的政治哲學理論,筆者有著與劉瑜截然不同的結論。隨著筆者對經濟學與政治哲學理解的加深,準確地說,是隨著筆者對奧地利經濟學派的深入研究和思考,福山的政治哲學思想徹底褪去了當初的耀眼光芒。
  • 這是一本關於治療哲學的書
    本書為著名古典學者、當代最活躍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瑪莎·努斯鮑姆探討希臘化時期情感理論的代表作。在希臘化時期,伊壁鳩魯學派、斯多亞派和懷疑論的哲學家認為,哲學並非僅僅探討與人類情感無關的理性定律,而是一門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發掘人生意義的藝術。
  • 政治哲學何以產生現代政治
    如果說蘇格拉底之死意味著政治向哲學成功發難的話,柏拉圖的哲學王就成為哲學試圖駕馭政治之先河。          筆者以為,將哲學與政治兩者界定為非此即彼的矛盾關係的做法在理論上是武斷的,在實踐中也是有害的。哲學是人的一種理想的生存方式;而政治是人的一種現實的生存方式,政治之人構成哲學之人的必要前提。
  • 讀書札記展評 | 錢曹坤《政治哲學導論》
    他們是最古老的一群人;他們研究古老的問題;他們的政治語言或許深不可測,所以政治學也叫「權術科學」;他們獨善於其他的領域的活動,利用謹慎與經驗和一點點殘酷與不道德,來為自身的政治訴求服務。這是本書中關於政治家的一種詮釋,而世界的舞臺就是為這樣一群人所搭建。回歸文題,無政府主義下的社會,處於一種最自由、完全不受限制的狀態。而這樣的狀態,我們稱之為「自然狀態」。
  • 哲學入門,該從哪本書開始?丨書單
    這本書主要圍繞著西方哲學的兩大板塊「形上學與認識論」和「道德哲學與政治哲學」進行討論, 融合了以歷史為導向和以問題為導向的兩種進路,在思想介紹和原著選讀之間做到了極佳的平衡。最後一章則著眼於世界各地的偉大哲學思想與更為前沿的哲學運動與討論,還吸收了現代科學發展的成果。作者強調哲學思想如何影響人們的現實生活,這本書的「多元性」也使它顯得更為「現代」。
  • 建構馬克思政治哲學的問題意識
    關於合法性和正當性的討論在對現實利益衝突的研究中被置換了,具有社會性的人的勞動生命被馬克思視為比政治生命更具現實性的存在,至於對人性善與惡的倫理預設也轉向以歷史和經驗事實為依據的合理期冀。正如阿倫特所說:「馬克思所產生的影響及其科學工作的根底裡的東西是什麼?……是他的政治哲學。」①在這個意義上,政治哲學與其說是馬克思思想的分支,毋寧說是其理論實質。
  • 《禮記》與生活政治的儒家政治哲學範式
    歷史的來看,《禮記》在中國傳統禮治社會中具有典範性意義的經典地位,在一定意義上是儒家社會政治思想和禮樂治理觀念的範本。《禮記》所反映的政治治理思路和社會秩序思想較為集中的體現了儒家的政治哲學範式,為儒家政治哲學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規範。
  • 哲學入門,該從哪本書開始?推薦10本中西哲學入門書
    8.3[德]威廉·魏施德(Wilhelm Weischedel) / 2018 / 後浪丨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如果哲學原著讓你有些不知所措,如果哲學史讓你哈欠連天。《做哲學》一書的價值,正在於強調哲學與現實的互動,讓人感受到人類思考活動的生機與樂趣。說到哲學入門,你怎麼能不知道這本書呢?
  • 160412期經院哲學政治思想與近代國家概念(上):經院哲學與自由
    Harro Hopfl在本書的論文中認為,與政治學相比,關鍵問題在於經院哲學將亞里斯多德著作理解為「科學」。此處阿拉伯的亞里斯多德評論者的影響十分重要。二十世紀哲學家Ibn Rushd尤其強調了亞里斯多德著作的科學化特徵:「哲學家的結論真實無誤,因為它們是基於起因的三段論論證的結果」。
  • 講座|鄭開:道家的政治哲學及對人性的實現
    11月9日,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鄭開在其新書《道家政治哲學發微》出版之際,在北京大學以「自由、秩序與價值——《道家政治哲學發微》」為主題進行了分享。道家政治哲學乃是比較純粹的、嚴格意義上的甚至真正的政治哲學,自有其邊界明確的內容範圍、理論特徵,還發展出某種非常理論性的哲學語言思考和闡述政治性問題。
  • 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3.社會的政治結構  社會的政治結構及其構成要素。國家的本質和職能。  4.社會的文化結構  意識形態與文化結構。意識形態的本質、相對獨立性及其社會功能。文化的本質和功能。文明和文明形態。社會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協調發展。
  • 會議︱自然法與良好秩序:第一屆法哲學與政治哲學論壇
    為進一步推動相關方面研究,今年把原來的名稱改為現在的「法哲學與政治哲學論壇」。該論壇依託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自然法名著譯叢」「政治哲學名著譯叢」和「法哲學名著譯叢」三套叢書,試圖通過系統的翻譯、深入的研究和有建設性的研討來促進漢語學界在法哲學和政治哲學領域的發展。
  • 政治與哲學︱海德格爾的1933年:納粹主義與哲學家
    然而諸如法裡亞斯這類批判往往陷入另一個極端:它不僅僅試圖證明,海德格爾具有政治傾向,同時也試圖用其政治傾向來解釋其哲學。儘管像理察·沃林等人一再強調,不能簡單地把海德格爾的哲學整個地劃為納粹主義,但這種說法依然橫貫於他們的論著中:「通過這種『政治思想』,他為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政治形勢的理解尋找哲學上的根據」。仿佛哲學是一種能被刻意鍛鍊的技術手段。
  • 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視域中的生存權問題
    霍布斯對於自然權利的獨特界定及其整個政治哲學的價值指向,直接影響到其思想遺產的第一繼承人洛克。洛克的政治哲學集中展現在了《政府論》這部彪炳思想史冊的著作中。《政府論》與《利維坦》相比的一個最大不同,就在於沒有像後者那樣刻畫出一個「權威國家」的形象,而是提供了一個關於「代理人政府」的論證。
  • 「政治正確」,在哲學上應該叫做「政治真理」
    西方哲學其實是混亂不堪的哲學,也是很誤人子弟的哲學。為什麼呢?因為西方哲學的基本概念往往「混亂不堪」,甚至是自相矛盾。如此造出的名詞往往就詞不達意,甚至是張冠李戴。比如「政治正確」就是西方哲學製造的一個不倫不類的一個名詞。什麼是政治?百度百科: 政治(Politics)是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
  • 科幻與現實的輪迴:一份來自《瑞克和莫蒂》的政治哲學書單
    當寵物狗佔領地球發動「狗球崛起」,當人類開始了對「新神」的崇拜,當歷史不斷上演著相似的故事——或許我們有必要思考隱藏從《瑞克和莫蒂》到整個人類社會所蘊藏的政治哲學問題。1、最平等與不平等從世界近代史的發展歷程來看,「不平等」問題是現代政治衝突的中心。
  • 姚大志 | 什麼是系譜學 ——福柯政治哲學探析
    就邏輯而言,這兩個事件具有不同的性質:政治哲學的焦點是正義,其性質屬於實踐哲學或者康德所說的「實踐理性」;後現代主義的焦點是話語或知識,其性質屬於理論哲學或者康德所說的「理論理性」。在這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政治哲學與後現代主義在當代西方屬於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哲學,而且當代西方哲學的研究者也都是這樣理解的。但是,政治哲學與後現代主義也可以是重合的。
  • 政治哲學 | 喬納森·沃爾夫《政治哲學導論》讀書會第3期(7月16日)
    人們有時會說,「民主」並不是一種政治制度的名稱,而是一種表示稱讚的褒義詞……這種類型的批評可能有些誇大其詞,但毫無疑問也有一些道理。民主理論包含著嚴重的矛盾,在討論贊同和批評民主理論的辯論之前,先來考察一下建構民主理論的時候面對的幾個最基本的問題會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