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確」,在哲學上應該叫做「政治真理」

2021-01-10 子一哲學

西方哲學其實是混亂不堪的哲學,也是很誤人子弟的哲學。為什麼呢?因為西方哲學的基本概念往往「混亂不堪」,甚至是自相矛盾。如此造出的名詞往往就詞不達意,甚至是張冠李戴。比如「政治正確」就是西方哲學製造的一個不倫不類的一個名詞。

什麼是政治?

百度百科: 政治(Politics)是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築,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以國家權力為核心展開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總和。

如此理解,政治正確就是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是)正確的。但是,實際情況是:任何一個政府或政黨治理國家的行為都存在有或多或少的錯誤。難道這不是一個自相矛盾、詞不達意的名詞嗎?

什麼是政治正確?

百度百科:政治正確起源於美國19世紀的一個司法概念,主要是指在司法語言中要政治正確,即吻合司法規定或符合法律與憲法。然而這一司法概念到了20世紀80年代,卻逐漸演變成為「與大眾輿論相吻合的言論」。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談話中,凡不符合佔大眾優勢的輿論,就被視為「政治不正確」。

政治正確不僅限於國家政治層面,同樣也可以存在於較大的社會機構內部。其以言論影響觀念這一認識為基本理論前提,以某一明確的、有確定立場的政治理念為基本準則,直接幹預處於該社會群體內的人群的思想觀念。

小編認為,」西方哲學「想把」政治正確「代表成這樣的意思:(國家)政府或人民主流普遍認為是對的、且應該堅持的思想或原則。

子一哲學認為,能完整、準確表達這個」意思「的名詞就是——政治真理。為什麼可以這樣說呢?因為子一哲學的」政治「概念和」真理「概念準確、清晰,由此組合的名詞也順理成章。

什麼是真理

牛頓看見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於是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其實,追根溯源,從一個簡單問題的推理,我們也可以發現真理的定義,只是我們常常視而不見罷了。

子一哲學是這樣推論真理定義的:

1,問:我們上學的目的是不是為了追求真理?

答:是。(舍此還能有其他目的嗎?)

2,,問:那麼,我們求得的真理是否應該有用呢?

答:是。(廢話,沒有用誰還去求學呢?)

3,問:我們求得的真理是否為了指導我們(人們)的行為?

答:是。(真理還有什麼其他用處嗎?)

4,問:我們求得的真理是否裝在大腦裡了?

答:是。

5,問:裝在大腦裡的真理是否可以稱之為真理意識?

答:是。

由此我們就可以導出:真理(意識)就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能決定人們行為的意識。

為什麼在真理的定義中要加上「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的規範性詞語?因為選用哪些知識來成為(決定人們行為的)真理,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需要來選用,顯然,能用的知識就被選作真理,不能用或不需要用的知識則不被選為真理。

什麼是政治

小編認為:

對於國家而言,政治人物就是對國家有重大影響的人,政治事件就是對國家有重大影響的事件,政治工具就是對國家重大影響的物(比如軍隊、警察、政策等)。

所以,對於國家而言,政治的定義應該是:政治就是對國家有重大影響的人或事物。

那麼,對於世界而言,對於政黨而言,對於集體等群體或組織而言,顯然也同樣存在有「有重大影響的人或事物」。而且,隨著時間的變化,隨著條件的變化,有些一般的人或事物成了「有重大影響的人或事物」,有些「有重大影響的人或事物」又成了「過世」的,一般人或事物。

所以,更準確地說,政治的定義應該是:政治就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具有重大影響的人或事物。

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政治的性質就是——有重大影響。

由此很多有關政治的詞語就好理解和解釋了:

對於國家而言,

什麼是政治路線?

一個國家不同時期有不同發展重點和發展路線。比如中國的改革開放路線,工業發展路線,農業發展路線,教育發展路線,科技發展路線,軍事發展路線,交通發展路線,環境發展路線,黨風發展路線,精準扶貧發展路線和「雙百」發展路線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政治路線是什麼?就是四項基本路線,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什麼是政黨:政黨就是有重大影響的組織(黨派)。 什麼是政權:政權就是有重大影響的權力。 什麼是政策:政策就是有重大影響的管理國家的行政制度。 什麼是政府:政府就是有重大影響的管理國家或地區的機構。 什麼是政治紀律:政治紀律就是有重大影響的紀律。 什麼是政治意識:政治意識就是有重大影響的意識。 什麼是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就是有重大影響的人事制度——因為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所以用人的問題事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重大問題。 什麼是政績:政績就是有重大影響的成績。 什麼是政見:政見就是有重大影響的意見。

什麼是政治真理

因為,政治的性質就是——有重大影響;因為真理(意識)就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能決定人們行為的意識。

所以,對於國家而言,政治真理就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對國家有重大影響的,能決定政府或全民行為的共識。

比如,美國的「反對種族主義」和「美國優先」就是美國的政治真理。

顯然,子一哲學的「政治真理」是可以清楚表達西方哲學「政治正確」所想要表達、而未能表達的內涵。

子一哲學認為,真理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可以是正確的真理,在其他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也可以是錯誤的真理。政治真理也是如此。

比如,「美國優先」政治真理,對於大多數美國人民來講就是正確的真理。但是如果這個「政治真理」侵害了其他國家或地區人民的利益,那麼這些國家的人民也會認為「美國優先」是一個正確的政治真理嗎?顯然是不會的。

相關焦點

  • 政治正確與正確政治▏各個國家、各個朝代的都奉行政治正確
    如果「政治正確」沒有什麼典故(代表其他寓意)的話,那麼我們就從字面上來理解和分析:1,試問:「人好」和「好人」是不是一回事?應該是一回事,「人好」就是指「這人是『好人』」,仔細想想,對不對?2,所以,「政治正確」和「正確政治」也是一回事。3,什麼是政治?子一哲學認為,對於國家而言,政治就是對國家有重大影響的人和事物。4,什麼是政治正確?
  • 2016考研政治難點解析:真理與價值的辯證統一
    2016考研(課程)政治中,哲學部分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知識點,為了確保後期的複習進度和複習效率,給突破和衝刺複習留有更大餘地,研苞們需要將最難複習、最難理解的知識點先消化掉,打好基礎,為接下來的複習做好準備工作。今天就和都教授一起複習真理與價值的辯證統一的理論知識吧。
  • 姚大志 | 什麼是系譜學 ——福柯政治哲學探析
    就邏輯而言,這兩個事件具有不同的性質:政治哲學的焦點是正義,其性質屬於實踐哲學或者康德所說的「實踐理性」;後現代主義的焦點是話語或知識,其性質屬於理論哲學或者康德所說的「理論理性」。在這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政治哲學與後現代主義在當代西方屬於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哲學,而且當代西方哲學的研究者也都是這樣理解的。但是,政治哲學與後現代主義也可以是重合的。
  • 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3.真理與價值  真理及其客觀性。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及其辯證關係。真理的具體性。檢驗真理的實踐標準。  價值及其客觀性和主體性。價值評價及其尺度。價值選擇及其實現。真理和價值的關係。  認識論與思想路線。黨的思想路線及其意義。  4.辯證思維的主要方法  思維方法的本質及其在認識中的作用。
  • 高中政治《生活與哲學》知識點歸納
    (2)哲學源於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2、哲學與人們的生活的關係:哲學的本義:愛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學源於生活,又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其任務是: 尋找光明, 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進的明燈, 指導人們正確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 政治與哲學︱海德格爾的1933年:納粹主義與哲學家
    他試圖證明,納粹主義或者說疑似納粹主義的那種政治傾向始終貫穿著海德格爾的整個生涯。不管怎麼說,它至少比純粹的海德格爾哲學研究要「進步」些。這類史學考證確實不太像是哲學應該做的事情,但對我們來說,這件事情與文本分析同樣重要:「知道我們是否未受道德的欺騙」。尤其是對於海德格爾這樣一位有著「狐狸」之稱的、善於經營自己文本的哲學家。
  • 歷史的終結與福山政治哲學思想的死亡
    顯然,讀哪些書、如何讀書、如何在這些浩如煙海、魚龍混雜的「世界名著」中發現真理,而不是被書中的錯誤思想引向歧途,是今天的人類所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筆者希望的是,以分析批判福山的這本著作為開端,讓中國人開啟擺脫舊有的方法論與思考邏輯之旅,從而能夠正確地理解西方政治哲學思想和理論——這是中國社會向文明演化發展的基礎和必要條件。
  • 政治哲學何以產生現代政治
    就此而言,政治與哲學在構成「完整的人」的意義上獲得了統一的人學理據:政治之人指向了人之事實與經驗維度,哲學之人指向了人之價值與理想維度。也正是在人之「政治一現實」維度與「哲學-理想」維度的統一基礎上誕生了政治哲學。由此,王巖教授才會將政治哲學視作一門「集政治性與哲學、經驗與先驗、事實與價值相統一的具有較大包容性的學科」。
  • 【六點新書】西塞羅的政治哲學
    著有《伊壁鳩魯主義的政治哲學——盧克萊修的〈物性論〉》,《〈高爾吉亞〉註疏》,《〈斐德若〉註疏》等多部政治哲學作品。     譯者於璐,女,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荷蘭萊頓大學哲學研究院2015級聯合培養博士生,研究方向為西方法律思想史、西方古典政治哲學。
  • 政治乾貨丨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4《哲學與文化》知識點全覆蓋
    ③(起源:)哲學起源於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認識世界)⑶作用:指導人們的生活和實踐。哲學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有助於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特別提醒】①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升華)。②哲學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哲學不等於真正的哲學。
  • 《禮記》與生活政治的儒家政治哲學範式
    歷史的來看,《禮記》在中國傳統禮治社會中具有典範性意義的經典地位,在一定意義上是儒家社會政治思想和禮樂治理觀念的範本。《禮記》所反映的政治治理思路和社會秩序思想較為集中的體現了儒家的政治哲學範式,為儒家政治哲學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規範。
  •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知識點匯總
    ③(起源:)哲學起源於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認識世界)⑶作用:指導人們的生活和實踐。哲學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有助於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特別提醒】①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升華)。②哲學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哲學不等於真正的哲學。
  • 盧梭政治哲學中的哲人王問題
    [3]固然,政治哲人作為政治上的哲人,他必須關懷現實政治,關心我們人民的肉身需要;但過分的政治情懷則有可能損害哲學自身,因為政治哲人作為哲人,他必須超越政治,追問何為人類美好的生活方式。[6]然而,我們應該看到,馬斯特與吉爾丁的解釋只是針對盧梭政治哲學著作中所表現出來的所謂「抽象權利」與「立法者」之間的矛盾,而未能進一步深入地分析為什麼在盧梭構想的民主政制中反而出現他試圖要消解的哲人王問題。
  • 形而上的政治哲學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釋義大綱
    可能考慮到這個質疑,海德格爾在「誰是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的演講中堅持認為,尼採「不得不在形上學上,而且僅僅以形上學方式來思考他的思想」。(海德格爾,2005年,第131頁)即使沒有經過哲學訓練的讀者也能一眼看出,尼採著作中既沒有什麼秘傳,也不故作玄虛。《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部融文學與哲學於一體的奇葩,修辭手法雖然斑駁陸離,變化莫測,但自始至終強調「人是不平等的。
  • 關於政治哲學的8本書
    公共生活本身是政治的,而政治本身應當是公共的。——漢娜·阿倫特在過去這十多年內,國人一直在談論「政治成熟」。這在某種意義上根源於對過去幾十年內人們抱持的基本政治理想的省思。但是,一個民族的政治成熟在根本意義上不在於它在力量上的強大甚或對現實處境的敏銳意識,而在於它可以給整個世界提供一種好的生活方式。
  • 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4《哲學與文化》知識點全覆蓋
    ③(起源:)哲學起源於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認識世界)⑶作用:指導人們的生活和實踐。哲學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有助於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特別提醒】①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升華)。②哲學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哲學不等於真正的哲學。
  • 作為「政治正確」,多元主義意識形態這樣刷它的存在感!
    多元主義政治哲學也面臨自身這個困境:多元論為了恪守自己的信條,竟然不敢宣稱自己堅持的是真理,那自身言說的正當性究竟在哪裡?一旦多元論否定其他價值,是否自身又以多元名義、一元風格參與到「諸神衝突」中去?這是人類迄今未曾徹底解決的悖論,一個關係到人類文明可持續良性運行的悖論。
  • 建構馬克思政治哲學的問題意識
    在這個意義上,儘管馬克思沒有建構一種規範的政治哲學體系,也沒有純粹的政治哲學專門論著,但他對人類解放的訴求以及深刻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引發了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社會革命,形成一種超越既往的新政治哲學形態。以具有一定規範性的思路把握馬克思思想的實體性內容,呈現面向未來的生成著的馬克思政治哲學的總體理路,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 從政治哲學層面闡釋「治國理政」
    「人民主體地位」的落地有賴於一整套符合中國國情、行之有效並仍將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的「方法論」,包括黨的幹部選拔任用制度和紀檢監察制度,集中體現在習近平強調的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的作為上。總之,如何充分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文明及其價值正當性,是歷史發展賦予新時期中共政治哲學的重要使命。
  • 關於政治哲學,耶魯大學公開課講的10本偉大著作
    Smith)是美國耶魯大學政治科學阿爾弗雷德·科爾斯(Alfred Cowles)教授及布蘭福特學院前院長。他在耶魯大學講授了多年的政治哲學導論課,並將這些講稿加以編輯和修訂,收入了耶魯大學出版社一套叢書。最近,這本《耶魯大學公開課:政治哲學》中文版由後浪出版公司出版。翻書黨獲得授權,列出了斯密什教授在公開課上講解的學科經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