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毀掉孩子的閱讀能力

2020-08-27 張筱博

看過一篇關於聽書類APP的軟文。

開頭是這麼寫的:

於是,作者就開始坑這位「閨蜜」了:

首先,我並不認為這位作者自己有一個上小學的孩子,為什麼呢?

因為,小學二年級並沒有到成績分水嶺,一個班90%的學生成績都在優秀,也就是85分以上,而餘下的10%的孩子成績集中在85到80分,這是一個正常水平,如果這位閨蜜的孩子小學二年級成績就已經是60——70分這樣的水平,聽書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

其次,在碎片化時間聽書,這個概念是不錯,我們不也是如此嗎?每天吃飯、散步的時候插個耳機,聽一些我們平時沒時間看或者實在看不下去的書。

但是,對於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在碎片時間聽書,實際上很容易養成精力不集中的壞習慣。再功利一點說,聽書對孩子的識字量沒有提升,完全達不到小學生閱讀要求。

最後,聽書是一種很「懶」的行為,聽書聽習慣了,她就不會再去想看書。這種顯現就好比我們現在更喜歡刷抖音而不是抱著本書一樣,她習慣性的去聽,而不是去看,照此下去,這孩子要朝著不及格的方向大步邁進啊!

聽書解放的是大腦,所以很多小朋友都是在睡前聽書,這也是很正確的。睡前聽書是為了促進小朋友儘快的進入夢鄉,家長給定時,睡前半小時一小時聽一本書,聽著聽著,孩子睡著了。

但是,要注意哦,你如果想要孩子通過聽書來提高自己的語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甚至是數學應用題的理解能力,我勸你是想也別想。

小學生每一個學期都有閱讀任務,比如,每個學期語文老師都會推薦四到六本好書,讓孩子在每天完成作業之後至少閱讀20分鐘,甚至寒暑假學校發的通知上都明確要求孩子根據年級不同,必須閱讀20——40分鐘。

注意是閱讀,不是聽書。

為什麼學校提倡的是閱讀?因為,閱讀的過程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對於小學生而言,尤其是對小學生來說,閱讀是一個在拓展詞彙量的過程。

而聽書就不一樣了,聽書實際上是朗誦者已經把自己的感情放進去,抑揚頓挫的語調已經把書裡的輕重分化,你不需要思考,因為聽書是別人掰開揉碎之後直接給你。

舉個例子,閱讀更像是我們自己吃飯,每一口飯、每一口菜都要自己嚼碎,品嘗中發現自己愛吃的、不愛吃的;聽書,更像是我們輸液,我們只需要躺在或坐在一邊,插上針管就不用管了,等到快輸完的時候再換一瓶。

所以,你會對你吃過的每一個菜都有印象,不管它是酸甜苦辣,你都記憶深刻;但你不會對你輸過的每一瓶液有任何印象,如果不是護士告訴你,這是頭孢、這是阿奇黴素,你都不知道自己輸的是什麼。

言歸正傳,聽書類APP絕對不會讓孩子在閱讀理解、寫作上有多大的提高,這是一定要清楚的事實。

其實,大部分家長都明白,聽書永遠替代不了閱讀。

但也有一部分家長會聽從某位「閨蜜」的提議,覺得閱讀本身就是獲取知識,而聽書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獲取知識,實際上,兩者是途徑不同效果相同的。

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因為閱讀的許多價值是聽書不能達到的,比如,美育、多元的價值觀,對外界的認知,對文字的感受等等,是無法通過聽書達到。

我家大寶從小就聽書,用的是喜馬拉雅,每天晚上必聽西遊記,然後平時也會聽一些很有趣的書。甚至她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每天吃飯、睡覺的時候都在聽書,我選擇讓她聽書的原因就是她聽書總要比看動畫片好。

所以,從碎片化時間聽書發展到寫完家庭作業就聽書,因為聽書只需要把IPAD打開就可以了,因此大寶一邊看一邊做手工,或是畫畫。但反映到學習上,其實一點沒有提高。

按照那篇文章的提議我是不是該加大聽書力度呢?

並沒有,我不僅沒有加大聽書力度,反而是除了睡前半個小時,其他時間都不再允許她聽書。因為聽書,不只是讓她不會讀書,而是讓她做事時更加精力不集中。

從三年級開始,每天半小時閱讀,經過一年的閱讀,她大概能夠一星期到十天之內閱讀完一本。除了語文老師推薦的閱讀書目,我們也給她買了一些兒童文學類的書,在閱讀過程中,她慢慢愛上閱讀,最明顯的就是作文成績的提高。

實際上,閱讀是一個立體的、綜合化的過程,家長只有參與其中才能領略美妙之處,家長的成長才能帶動孩子的成長。

說句良心話,大寶小時候完全靠聽書,而到了小寶,現在每天晚上我都會給他講書,跟他一起讀書讀半個小時,因為我意識到聽書與閱讀的不同。

閱讀對於孩子和家長而言,父母和孩子之間會有交互,父母的教養、價值觀等方面都會傳遞給孩子,根據孩子的反應隨時進行調整,從而參與進來更懂孩子,促進親子關係的發展。

那麼,聽書類APP要不要呢?

要啊,因為我們還是需要在碎片化時間聽一聽書,比如,我實在讀不下去的書,可能我就會選擇聽書來完成。

但是,對於孩子,聽書,真的不重要。

而且,想要你的孩子能夠提高閱讀能力、提升作文水平,記住,一定是要督促她自主閱讀,或者是陪伴她一起閱讀!

相關焦點

  • 聽書是一種好的閱讀方式嗎?
    來信:自己的孩子四年級了,每天都有固定的課外閱讀時間,但是除此之外也會在APP上聽故事,孩子聽了很多故事,慢慢地孩子開始喜歡聽書,閱讀的時間反而變少了,很擔心這樣的情況會不會對孩子的閱讀造成什麼影響。親愛的家長:您好!非常感謝您的信任,您擔心的也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不僅僅在孩子身上,近幾年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出現,這種現象在成人的身上也很明顯。
  • 家有愛聽書的孩子,聽書可以代替傳統讀書嗎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並且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講故事買書不遺餘力。不過,作為一個家長,我發現除了傳統讀物,孩子很多時候會被各種新型閱讀方式所吸引。比如,我家就有一個超愛聽書的小妞。一有時間就抱著iPad聽個不停,喜歡的書甚至能來回聽五六遍。
  • 兒童「聽書」能代替看書嗎? 替代親子閱讀不行
    隨著各種可以聽書的軟體在移動客戶端大量湧現,「聽書」這種不受時間地點限制、既解放了雙眼又解放了家長,還能把碎片時間利用起來的閱讀方式迅速吸引了大批年輕父母。有調查顯示,中國78%聽書兒童的家長是80後,3-7歲是兒童聽書的主力人群,近80%的家長在孩子3歲的時候開始培養他們的聽讀能力。  但是,「聽書」的興起是否會擠壓親子閱讀的空間?
  • 有聲閱讀融入生活 聽書市場日漸火熱
    「白天在單位忙工作,一整天對著手機、電腦處理工作,晚上回家後還要做家務、照顧孩子,根本就沒時間拿起書來讀。」在我市一家央企任職的80後市民郭媛說,「好在這兩年時興聽書,下載一款聽書App,付費開通會員後就可以挑自己喜歡的書聽,隨時隨地想聽就聽,不僅解了讀書的『渴』,還能解放手眼,不耽誤幹活兒,一舉兩得。」  郭媛表示,聽書習慣是受到了孩子聽故事的啟發。
  • 文學閱讀有聲化 當移動閱讀遇上聽書APP
    看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閱讀方式已經相當的多元化,當移動閱讀遇到聽書APP類的聲音平臺時,IP資源在有聲領域的利用及開發也將呈現另一種狀態,實現真正的蓬勃發展。聽書類App成移動閱讀新寵今年是「全民閱讀」年,閱讀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與其同時,很多人卻覺得時間好像總也不夠用,大眾對閱讀的迫切需求與快節奏的現實生活產生了矛盾,閱讀儼然已淪為奢侈品。
  • 聽書 讓眼睛休息的閱讀
    聽書 讓眼睛休息的閱讀 聽著武俠段子,直把廚房當江湖。    伴隨電腦有聲軟體,特別是手機聽書軟體的豐富,聽書這種新的閱讀方式,如今漸漸流行開來。「聽書軟體在歐美國家上世紀80年代就出現了。目前,美國市場上,線下出版的圖書百分之六七十都有有聲版。」盛大文學天方聽書網總編輯孫雨說,不過,國內聽書市場目前處於亂戰狀態。a方法簡單,像是在聽長篇評書    每次大假自駕出行,黃曉虞總是帶上幾本小說翻看。
  • 疫情下的「全民閱讀」:「聽書」成新寵
    湖南圖書館、長沙圖書館都推出了一系列網上閱讀推廣活動。由於疫情延續時間長,人們的閱讀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網絡閱讀成為人們的主要選擇,而其中「有聲讀物」成為閱讀新寵。、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的接觸率為79.3%,較2018年上升了3.1個百分點。
  • 懶人聽書讓閱讀變得「動聽」
    你知道手機上也可以聽書了嗎?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多閱讀方式湧現,為讀者們提供多樣化選擇,而有聲閱讀就是近年來新興的閱讀方式之一。據了解,有聲閱讀市場年增長率為37.5%,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2億元,市場前景廣闊,被譽為繼紙質書、電子書之後的「第三種出版力量」。
  • 孩子不喜歡看書,喜歡聽書,聽書和看書有多大的區別?
    您覺得聽書好還是看書好?聽書和看書有多大區別? 下面是我的回答。先亮觀點:對孩子而言,聽書整體不及看書。接下來,我從孩子接收信息的角度,說說兩者的區別。孩子還小的時候,識字、寫字、文字表達很重要。這就要看書。聽書易識音而不易識字形,至少對孩子寫作文是不利的。所以說,聽書多的孩子比較會說。看書多的孩子既會說,還會寫。
  • 聽書:喚醒被遺忘的閱讀方式
    資料圖片某知識服務App上的聽書頻道。資料圖片朗讀亭成為圖書館裡的新風景,在朗讀亭裡既可以讀書,也可以聽書。本報記者韓業庭攝/光明圖片【熱點觀察】書不僅可以看,也可以聽。用耳朵「閱讀」,正在成為不少人新的閱讀方式。
  • 三成國民有聽書習慣 兒童有聲閱讀增長明顯
    九成以上(94.1%)的聽書兒童每周至少聽一次書,其中,三成以上(34.5%)的兒童每天都會聽書。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供圖從有聲閱讀付費情況看,2018年有四成以上(42.1%)的聽書兒童家長給孩子聽書付過費,平均一年給孩子在聽書上花費33.43元,與家長在購買童書上的花費相比,差距較大。
  • 從「看書」變成「聽書」,給孩子帶來的4大好處,你想不到
    孩子在這個階段愛玩是天性,所以我們不妨讓孩子改變一下看書的方式,聽書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我們來看看把看書變成了聽書,給孩子帶來了這4個好處你想不到。孩子從小就看很多的書,或者看很多的電子設備,讓孩子的視力下降。這個時候我們不妨給孩子讀書聽,聽說可以保護孩子的視力,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緩解了視疲勞,又能夠讓孩子掌握很多知識,為什麼不選擇這樣去做呢?2、節約時間 給孩子讀書或者給孩子聽書,都能夠讓孩子增加聽書的時間,不管是在散步玩玩具,讓孩子可以戴上耳機聽書,睡覺前也可以聽,能夠節約時間。
  • 為什麼孩子只會「聽書」,永遠都學不會「閱讀」?
    她們被美好的詩句打動,變成了讀書給孩子聽的媽媽,甚至連續好多年堅持,認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但我要說的是,無論是聽機器讀,還是聽媽媽讀,對孩子來說,都不是真正的閱讀,孩子只會聽書,永遠都學不會自己讀書。
  • 產品分析報告:懶人聽書,領跑有聲閱讀
    「看」已經不是唯一的閱讀方式,有聲閱讀市場前景廣闊,是繼紙質書、電子書之後的第三種出版力量。懶人聽書是有聲閱讀行業的領先者,本文就懶人聽書的使用體驗,從市場、用戶等方面進行分析並提出個人的一些看法。
  • 「聽閱讀」時代 看懶人聽書如何玩轉聽書市場
    「懶人聽書」一直是聽書領域神秘而重要的一員,極少有關於其的新聞報導,卻又能不動聲色的始終屹立於聽書行業的領頭地位。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為聽書類產品帶了發展的契機,「聽」漸漸取代了「看」成為一種新的閱讀方式,在這個「聽閱讀」的時代,聽書類APP想要在趨於白熱化的競爭中勝出,提高用戶滿意度是根本,而用戶滿意度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用戶粘性
  • 調查顯示近三成人選擇聽書 耳朵「閱讀」時代來了?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日前發布了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調查顯示,去年我國成年人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7本,成年人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3.32本……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閱讀紙質書和電子書之外,我國也有近三成人有聽書習慣,移動有聲App平臺已成為聽書主流選擇。隨著市場和行業的快速發展,作為一種「泛閱讀」方式,聽書的人也越來越多。
  • 孩子閱讀能力差?聰明父母,從六個方面來開啟孩子的自主閱讀之門
    關於閱讀的好處實在太多了,閱讀可以啟智、可以提高孩子的競爭能力、還可以讓孩子在閱讀的海洋中完成自我成長和救贖;閱讀還可以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讓孩子保持高尚的品格等等。因此,尹建莉老師又說,讓孩子愛上閱讀,教育就成功了一半!當下,大部分父母已經意識到了閱讀的重要,這是一件很好的事!
  • 看書不如"聽書"?寶媽:讓孩子聽書簡直好處多多,絕了
    看書不如"聽書"?寶媽:讓孩子聽書簡直好處多多,絕了!從小就聽很多老師說,只要培養好孩子聽說讀寫的能力,就不用擔心孩子學習成績差。侃侃之前一直以為讓孩子多看書比什麼都有用,直到給孩子嘗試了"聽書",才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 耳朵代替眼睛「閱讀」:你會成為「聽書」一族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23日電(記者 上官雲)隨著網際網路發展,人們的閱讀方式不再單一。如今,在地鐵上,「聽書」一族並不少見:打開APP聽一段內容,在碎片化的時間裡,用耳朵代替眼睛來「閱讀」。一定程度上,有聲閱讀確實提高了讀者對閒暇時間的利用率。聽書,似乎正在成為一種越來越常見的文化現象。你會成為其中一員嗎?
  • 用耳朵「閱讀」的時代來了? 調查顯示去年全國近三成人選擇聽書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日前發布了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調查顯示,去年我國成年人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7本,成年人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3.32本……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閱讀紙質書和電子書之外,我國也有近三成人有聽書習慣,移動有聲App平臺已成為聽書主流選擇。隨著市場和行業的快速發展,作為一種「泛閱讀」方式,聽書的人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