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跌倒處理流程
(一)跌倒處理流程
1)發現長者跌倒,立即判斷意識,清醒者給予安撫;
2.)通知專業人員給予專業評估及指揮處理;
3.)無專業人員,應評估長者受傷情況;
(1)輕者 協助長者緩慢起立,坐臥休息並觀察;
(2)重者 不要隨便搬動,以免二次損傷,加重病情,呼叫120或999。
(二)具體施救措施
1)照護者施救
(1)意識不清,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2)有嘔吐,將頭偏向一側,並清理口、鼻腔嘔吐物,保證
呼吸通暢;
(3)詢問是否有劇烈頭痛或口角歪斜、言語不利、手腳無力等
提示腦卒中的情況;
(4)查看有無肢體疼痛、畸形、關節異常、肢體位置異常等
提示骨折情形;
(5)查詢有無腰、背部疼痛,雙腿活動或感覺異常及大小便失
禁等提示腰椎損害情形;
(6)如有上述任一情況發生,不要隨便搬動,以免加重病情,
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7)如無上述情況發生,可協助老人緩慢起立,坐、臥休息
並觀察,等待專業人員進一步檢查。
2)老年人自救
如果老人平素身體健康,跌倒後肢體也沒有感覺到任何不適,
在沒有人幫助的情況下,應按如下方法起身。
(1)背部先著地,應彎曲雙腿,挪動臀部到放有毯子或墊子的椅子或
床鋪旁,然後使自己較舒適地平躺,蓋好毯子,保持體溫,如可能要向
他人尋求幫助。
(2)休息片刻,等體力準備充分後,盡力使自己向椅子的方向翻轉身體,
使自己變成俯臥位。
(3)雙手支撐地面,抬起臀部,彎曲膝關節,然後盡力使自己
面向椅子跪立,雙手扶住椅面。以椅子為支撐,盡力站起來。
(4)休息片刻,部分恢復體力後,打電話尋求幫助——最重要的就是報告自己跌倒。
2.跌倒長者的照護
(一)跌倒長者的觀察
1)觀察內容
(1)觀察長者跌倒時的狀態
(2)觀察意識及生命體徵
(3)觀察疼痛區域及著地的部位
(4)觀察疼痛部位的皮膚及破損出血情況
(5)觀察長者的情緒和心理
2)觀察方法
(1)跌倒時觀察法
跌倒時要詢問、了解所有觀察內容,並及時安撫長者情緒,
掌握第一手資料,最好給予影像留存,以便風險轉移。
(2)跌倒後觀察法
跌倒後長者經過專業人員評估判斷後認為「無大礙」,照護師也不能放鬆警惕,需要認真觀察,因為有時損傷的暴露是需要時間的,如腦血腫或腦出血,是需要時間的連續出血量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反映出來。因此一般跌倒後要嚴格觀察三天,需要長者臥床休息或室內小量活動,嚴禁劇烈活動。
(二)跌倒預防措施
1)針對內在因素採取有效措施
(1)跌倒風險評估 定期給予跌倒風險評估是預防跌倒的重要措施,依據評估結果給予長者及家屬進行預防跌倒的教育,使其長者增強服務和鍛鍊的依從性。
(2)增加肌力鍛鍊 照護師要針對肌力制訂鍛鍊計劃,在強度和耐力鍛鍊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柔韌性鍛鍊,增加髖部活動及平衡體操,有助於防止跌倒。
(3)控制慢性病 有效控制慢性病發展的關鍵是科學服藥,控制高血壓和高血糖、高脂血症也有助於防止跌倒。
(4)腦平衡訓練 時常做些腦力的平衡訓練,如安全的單腿站立、瑜伽等也有助預防跌倒的發生。
(5)避免藥物副反應 凡是可能引起跌倒的藥物,如鎮靜、降壓降糖藥物老年人都應慎用或服藥後1小時後再活動,可減少跌倒的發生。
2)針對外在因素採取措施
(1)改善環境因素 光照明亮、開關方便;地磚地板要防滑,地面、衛生間要保持乾燥;地面要平整,去除臺階和門檻,不建議使用小地毯;床和座椅高度平膕窩;家具擺設要方便老人行走;浴室、洗手間安裝牢固扶手、呼叫鈴;走道不要有障礙物;樓梯要有明顯標識;選擇大小合適的衣物及鞋襪。
(2)重視社會因素 照護者對協助長者的日常生活起主要作用;因此加強對照護者預防跌倒的基本知識的培訓;提高長者對照護指導的遵從性。
(三)長者跌倒的照護
1)每日評估跌倒風險因素,如活動、如廁需求、精神狀況、所服藥物、環境情況、有無跌倒史、視力狀況等。根據評估結果,識別長者存在的風險因素。
2)依據長者的評估等級給予生活照料,如助餐的協助、助廁的幫助與提醒、正確服藥指導以及睡眠質量觀察等要及時到位。
3)給予長者精神心理的支持,如安撫情緒,經常聊天,關注家屬的撫慰。
4)指導長者使用輔助工具 如拐杖、助行器的選擇及正確使用等。
更多關於跌倒的相關知識,如跌倒的概念、分類、因素、處理流程等,敬請閱讀由徐國英老師等主編,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醫養結合照護師實務培訓》P97-102
參與話題討論,更有機會免費贏取圖書哦~
你還知道哪些關於跌倒照護的小技巧和方法,分享至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