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統計數據表明,在我國,約18.3%的65歲以上老年人每年會摔倒一次甚至多次,其危害程度與年齡呈正比。女性高於男性,一半以上老人因跌倒受傷而就醫,老年人發生創傷性骨折的主要原因是跌倒,年齡越大,發生跌倒及因跌倒而受傷或死亡的風險越高。老年人易跌倒與諸多因素有關,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疾病因素、藥物因素、物質環境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等,具體如下:
1、神經系統疾病。
帕金森症、老年痴呆症、中風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會影響到平衡功能。醫生認為,存在記憶功能喪失的老年人,其步態也會紊亂,判斷能力受損,這些都增加了他們跌倒的風險。
2、眼鏡的差錯。
進入老年,視覺功能也會下降,所以要定期做眼科檢查,以保證眼鏡不會過時。卡拉曼格拉醫生認為,有的老人兼有花眼和近視,他們適合準備兩副眼鏡,一副用於閱讀,另一副用於走路。
3、藥物的混合作用。
醫生認為,任何會引起嗜睡的藥物,以及包括一些止痛藥、抗抑鬱藥、抗焦慮藥和助眠藥等都會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風險,特別是首次服用或與其他藥物同服時。甚至是一些非處方藥也會造成跌倒,它會讓人感覺虛弱和血壓下降。一些用來治療膀胱過度活動症、前列腺肥大和高血壓的藥物也會有類似的問題。
4、感染。
感染病專家說:「通過查看病歷記錄,有將近1/3的病人在跌倒前有虛弱、頭暈、意識模糊或發燒的症狀,在實際中數字可能會更高。」醫生建議老人及其家屬要特別關注感染體徵和症狀,有不適感及早就醫,提前做好預防跌倒的準備工作。
5、感覺功能下降。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感覺功能和對刺激的敏感性會不如從前,這也是衰老的表現。其中,雙腳察覺地板凹凸不平和粗糙感的能力會下降,也很難分辨出地表是硬還是軟。
醫生指出,老年人穿鞋底相對較薄的鞋子能更好地感知出地板的質地,使用橡膠材質的防滑鞋墊能讓他們感覺出腳底的細微差別。
6、肌肉力量下降。
隨著時間的推移,肌肉力量會下降,堅持散步、運動和保持良好的體態,有助於改善這種情況。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參加一些能提高身體平衡性、柔韌性和肌肉力量的運動。
肌肉力量虛弱也有可能是老人未能食用充足的蛋白質或維生素D引起的,它們對於肌肉力量的維持至關重要。在臨床實踐中,他們會要求老年患者檢查其維生素D含量,並推薦服用維生素D營養補充劑以預防跌倒。
老年人居家應該怎樣預防跌倒的發生?專家建議從以下方面進行:
加強鍛鍊身體
積極的運動鍛鍊有助於降低老年人跌倒及跌倒引起的骨折風險,平時減少久坐,每周進行適當的運動以及肌肉力量訓練和平衡功能訓練,有助於提高身體柔韌性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風險。比如練習八段錦或太極拳,可以提高身體的平衡能力和下肢的肌肉力量,從而有助於預防跌倒。
合理規範用藥
按醫囑正確服藥,不要隨意用藥,避免同時服用多種藥物,了解哪些藥物的副作用會引起頭暈和睏倦,用藥後動作宜緩慢,以預防跌倒發生。
選擇必要的輔助工具
使用長度合適、材質安全的拐杖,將拐杖或助行器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由於髖部骨折是老年人跌倒後的重大後果,所以建議步態不穩或者頻繁跌倒的老年朋友可使用髖關節保護器,它能通過吸收跌倒時地面給予身體的衝擊力來降低跌倒後骨折的風險。
居家環境要適合老年人
去除雜亂的物品,創建出一條乾淨整潔的路線,便於老年人在家中無障礙行走,沙發不宜太軟;在樓梯、過道等地方安裝扶手;淋浴區和坐便器附近增設扶手以及防滑墊;臥室及過道等地方安裝小夜燈;換鞋時使用高度適合的換鞋凳等。
合理膳食,預防骨質疏鬆
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補充維生素C、鈣劑及促進鈣吸收藥物。通過曬太陽、身體鍛鍊防治骨質疏鬆,增強骨骼強度,降低骨折的風險。受疫情的影響,老人室外活動受到影響,曬太陽時長可能不足,可遵醫囑適量補充維生素D。
保持平和心態
老年人常見的「不服老」和「怕麻煩」心理增加了跌倒的風險。這需要讓老年人正確認識自身的健康狀況和活動能力,比如起床速度要慢,在穿過另一個房間時先開燈,在室內外行走都要穿鞋,避免赤腳或穿拖鞋。提高預防跌倒的意識,保持平和的心態並鼓勵老年人求助家人、鄰居,主動解決生活上的需要,避免意外發生。
另外,建議老年人每年到眼科做視力檢查,以降低跌倒風險。(通訊員慄華 河北日報記者董琳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