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識是怎麼運作念阿彌陀佛的

2021-02-07 唯心識學

 

有網友提問:例如我念一句阿彌陀佛,八識是怎麼運作的?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真正弄清了這個問題,就能對六七八識之間的微妙差別有更準確的理解,因此專門寫個東西,讓更多人對此能有個清晰明確認識。

 

這裡先從玄奘法師的《八識規矩頌》中找出與這個問題相關的幾頌。

 

第六識頌之一:

性界受三恆轉易,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

 

第七識頌之一:

恆審思量我相隨,有情日夜鎮昏迷,

四惑八大相應起,六轉呼為染淨依。

 

第八識頌之一:

性唯無覆五遍行,界地隨他業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執,由此能興論主諍。

 

這幾首頌若是展開了講,內容會相當多,將來有機會講《八識規矩頌》時再細說,先在這三首頌中每一頌選取一句作為特徵句。

 

第六識頌:動身發語獨為最

第七識頌:恆審思量我相隨

第八識頌:由此能興論主諍

 

我念阿彌陀佛。從語法上講,主語是我,謂語是念,賓語是阿彌陀佛。

 

主語的我對應的是認知主體。若不能確認我,則念與不念阿彌陀佛都無意義。究竟是哪種識在確認我呢?自然是第七末那識在確認我,恆審思量我相隨,這是第七識的內容。所謂恆審思量,並不是在說恆審與思量這兩個行為或能力都屬於末那識,而是在說末那識通過對思量過程的恆審可以使眾生表現出我性。

 

謂語的念對應的是行為。這裡面有兩層含義,行為的內構建與行為的外實施。

 

賓語的阿彌陀佛對應的是內容。這裡的內容對應著「動身發語」中的語。

 

既然玄奘法師對第六識有「動身發語獨為最」的評語,而我們對此又不能證偽,那麼理性的態度是應該先承認動身發語確實是第六識的能力。

 

動身發語是第六識的能力,而「由此能興論主諍」說的是第八識,那麼動身發語和興論主諍究竟有何本質區別呢?難道興論主諍不是通過動身發語實現的嗎?這裡就體現出了心意識的細微之處。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中說:第八持種,心義偏強;第六普遍,了別境界,識義偏強。

 

什麼是心義偏強?什麼是識義偏強?

 

比如很多人都有過「欲言又止」的經歷,想說一些話卻沒有說出口,這裡就存在分辨第八識能興論主諍與第六識動身發語的條件。

 

為什麼在欲言又止的時候,明明心裡想說卻沒有說出口呢?這是因為想說(能興論主諍)是第八識的功能,這屬於心義偏強;將想說的話說出口(動身發語)需要第六識來啟動,這屬於識義偏強。第八識將所有素材都準備好,完全具備興起議題進行爭論的基本條件了,但是若第六識不啟動,同樣不能有相應的表現。

 

是不是在心中默念一段文字就是第八識的功能呢?

 

當然不是。第八識提供的是基本素材(想說的內容)與願望(比如想說的那個想),將第八識提供的素材或願望轉換為語言文字在心中默念(這是將想說的內容映射為語言文字指針),這屬於發語的一種,由第六識在驅動。語言文字指針並非語言文字指針所指的內容,這一點要分清楚。

 

回到念阿彌陀佛上。

 

有念阿彌陀佛的願望,大致可以歸為興論主諍中的興論,這是由第八識決定的。

 

在心裡默念阿彌陀佛,這是第八識與第六識的混雜,這種情況細微難分,不太容易分辨出哪一念來自第八識,哪一念來自第六識,但並非絕對不可以分辨,比如可以通過是否存在語言文字指針區分出第六識,剩餘的以第八識的驅動為主,但仍難免摻雜第六識,真正的區分難點就在這裡。

 

念出了阿彌陀佛的佛號聲,這決定是第六識啟動的。

 

第七末那識在整個過程中進行全程監視,分析哪些是我哪些非我,令眾生保持一個我性。

前五識與念佛行為的關係比較簡單,基本上只與身識(涉及到用嘴說)與耳識(涉及到用耳聽)有關,就不細說了。

 

某人連續念出阿彌陀佛的佛號,這個過程是由第八識提供念佛的願望,由第六識啟動念佛的行為,由第七識令此人明白是我在念佛。

 

當第八識不提供念佛的願望了,即某人內心深處不願意再念佛了,若第六識仍然啟動念佛的行為,此人還是會表現出正在念佛,只不過這佛號念得不情願而已。第七識不管念佛之人究竟情願還是不情願,只管維持一個我性。

 

若第八識一直在提供願佛的願望,第六識不啟動念佛的行為,則念佛之人就會表現為在心中默念佛號,此時是第八識與第六識的混雜;若第六識連在心中默念都不啟動,那基本上就只剩下第八識提供的念佛願望了。

 

第八識提供的念佛願望並不是語言文字性的東西,語言文字是指針,願望本身不是指針,而是指針所指的內容。將念佛的願望形成語言文字性的東西,無論是在心中默念指向這個願望的文字還是將這個願望說出口,都是第六識的作用。

 

可以做個實驗:

1、先令自己產生念佛的願望。

2、連續念出佛號。

3、在心中連續默念佛號。

4、停止在心中念佛,保持念佛的願望。

 

大家應該會發現,之前被自己斷掉的心意識全都是浮在被剔除了語言文字屬性的純粹念佛願望之上的東西,就像鏡面上的灰塵。

 

實際上,剩下的這個不包含語言文字屬性的單純的念佛願望也是灰塵,只不過這種灰塵比其它層次的灰塵更接近鏡面本體而已。

相關焦點

  • 阿彌陀佛的「阿」字,究竟念「a」還是念「e」?
    「阿彌陀佛」是萬種功德、四十八大願的結晶,念佛則是乘佛願力的方便法門。念一聲佛號,無量功德便會由彌陀功德海,流注到我們的八識心田。所以印光祖師說:「一聲佛號,成佛有餘。」漢傳大乘經論中,記載阿彌陀佛及西方淨土的卷宗,不下二百餘部。另外,歷史上「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也說明淨土信仰的深入人心。
  • 「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阿」怎麼念?
    因此「阿彌陀佛」這句話含義深刻圓滿,包含正大光明的心地,健康長壽和幸福美滿。  「阿彌陀佛」是法界一切諸佛本名,一切諸佛的名號是他的別號,「阿彌陀佛」是以無量智遍一切處,無量覺遍一切處,也是我們自己自性的本名,是性德的本名。一切有情眾生皆有佛性,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釋迦牟尼佛都勸人念「阿彌陀佛」用這個念佛的方法把自己的自性(佛性)恢復。
  • 佛號「阿彌陀佛」,到底要怎麼念?
    「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已經被人們廣為傳頌。無論修行與不修行的人,都懂得念一句「阿彌陀佛」。有的人可能聽說過「一稱南無佛,罪滅恆河沙。」這裡的「南無佛」就是指的「阿彌陀佛」。很多人念了阿彌陀佛很多年,但是不知道正確的發音方法。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的「南無」和「阿」,應該怎麼念,關係到往生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的「南無」和「阿」,應該怎麼念,關係到往生。阿彌陀佛在我國有很大的影響,當然離不開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介紹和大力提倡。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這個時代的一個教主,宣揚佛法,建立佛教。
  • 「阿彌陀佛」的「阿」怎麼念 有什麼神秘含義?
    編者按:中國有一句俗話叫「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這句話中的「阿彌陀」就是「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就像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教主一樣。在中國佛教歷史上,持名念佛方法非常普及,當前中國漢地很多佛寺牆壁上,都題寫「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大字。
  • 為什麼非要念這一句阿彌陀佛
    奈何我們已墮入輪迴的漩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求阿彌陀佛加持護念,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們無法改變過去累生累劫所造作下的惡業,也就無法躲避今生所遭遇的一切惡緣。在這些惡緣當中,總有使你左右為難卻解決不了的困擾。怎麼辦,怎麼辦?放下!唯有放下自己這一根漚朽的浮木,方能得到整個大海!
  • 「阿彌陀佛」的「阿」怎麼念,到底有什麼神秘含義?
    在中國佛教歷史上,持名念佛方法非常普及,當前中國漢地很多佛寺牆壁上,都題寫「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大字。很多人聽僧人或居士念佛號,可能會對「南無」兩字較有興趣,分明寫著「南無」,為何要念「那摩」?細心一點的人,可能還會發現一個秘密:為什麼「阿彌陀佛」的「阿」字,不同人念法也不同?
  • 提倡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怎麼看這種觀點?
    現在有人提倡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怎麼看這種觀點?達照法師答:這個提倡呢,如果你對淨土的信心具足,能夠一部《無量壽經》,一句佛號念到底,那正行具足,念經也是助行。其次,去固執說「只有念『阿彌陀佛』一句佛號,『觀音菩薩』也不能念,只要念《無量壽經》,《地藏經》也不能念,其它法會也不要參加,聽法也不要去聽……」這後面的這一大堆是有問題的,所以對這種觀念、這句話是要對症下藥。這個人他本來生活就比較閒,而且智力也不是很高,參與其它活動的熱情也不夠,所以要告訴你,「你就一部經,一句佛號念到底,你老老實實地、心安理得地念到底,你能往生。」
  • 念「阿彌陀佛」,輕鬆消除「業障」,你做到了嗎?
    一部經很長,念完沒雜念,很難做到。咒比較短,不容易起雜念。我們要是念「阿彌陀佛」四個字,就非常容易攝心,所以說想要達到「一心」,念佛比較容易感應。其中感應的道理也不難理解,這和「畫符」有異曲同工之妙。畫符念咒的專家常說,一道符靈不靈,要看畫符的這個人內心是否清淨無雜念。在《了凡四訓》中講:「不會書符,被鬼神笑。」
  • 人們口中念的「阿彌陀佛」到底是啥意思
    無論在影視作品中,或者是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佛教的僧人,或者是普通信徒,口中都會常念叨一個詞語「阿彌陀佛」。那麼這四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此我還特意做了一個有趣的調查,經過調查發現,我爸和我媽都認為「阿彌陀佛」是一句咒語,只要念出它,就會保平安,或者是讓人心向善。
  • 阿彌陀佛的「阿」字,究竟念「a」還是念「o」?
    阿彌陀佛,在佛門文化中,是西方極樂世界教化眾生的導師。古印度梵文當中,「阿彌陀」有「無量」的含義,所以阿彌陀佛也號無量光、無量壽佛。關於阿彌陀佛的生平,佛經中有明確講述,後世也鮮有爭議。據《無量壽經》記載,他在過去曾是一位國王,當時有佛住世,號為世自在王佛。國王聽到佛說法之後,心有所感,棄國捐王,唯求正覺,他出家的法號為法藏比丘。
  • 揭示:「阿彌陀佛」,念「e」還是念「a」?唐僧是不是翻譯錯了?
    裡面的和尚師傅念「阿彌陀佛」的「阿」的讀音各不相同。有的念「a彌陀佛」,有的讀「e彌佗佛」,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到底該怎麼稱讚這句佛號呢?來源網圖首先我們要明白「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阿彌陀佛」是天竺語譯音,它是指「功德無量的覺悟者」。
  • 「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僧人們要經常念「阿彌陀佛」
    為什麼佛門中的僧眾和俗家信佛的人們,口中總是不厭其煩地念「阿彌陀佛」,甚見面、一打交道,都要自動念一聲這個佛號,這是為什麼呢?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負責管理這個人人嚮往的地方。據《阿彌陀經》說,如果誰能念他的名號,且心中不亂,不染雜念,長此以往就會得到無量無邊的功德,消除人生中的一切罪障。比如:平時多念「阿彌陀佛」能消災免難,可獲如意吉祥。若是遇有急難,只要誠心念幾句「阿彌陀佛」,佛力就會助佑,逢兇化吉,遇難呈祥。這不僅表現在大事上,就連平日睡眠念幾句也很管用。比如在晚上臨睡前念「阿彌陀佛」,能消除惡夢,保證睡眠,來日可保精氣神足。
  •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日!念100萬遍阿彌陀佛,收下3大妙法……
    讓我們念一聲「阿彌陀佛」,祈願阿彌陀佛發光加持:生活美滿,身體安康,事業順利,吉祥大順!所以,只要誠心念「阿彌陀佛」,就可獲諸阿彌陀佛的加持護佑!念100萬遍阿彌陀佛,福報巨大一句阿彌陀佛,是世間最美好的祝福;一聲阿彌陀佛,是世間最吉祥的咒語!
  • 佛教:念「阿彌陀佛」時,不懂這幾點,再念也無用!
    在淨土文化薰陶下,想必很多人都聽過阿彌陀佛的名號,影視劇中甚至平日生活裡,時常聽到有人念誦。但是,與之相伴的另一句俗語,在坊間也格外流行,那就是口念彌陀心不善,喊破喉嚨也枉然。那麼,除了知道阿彌陀佛意為「有無量功德的覺悟者」,南無的意思是皈依、頂禮之外,還有那些是學佛人應該了解的呢?
  • 常念 | 南無阿彌陀佛 | 的威力!
    念佛之人,阿彌陀佛,常住其頂,放大光明,日夜守護,菩薩相隨,天神擁護;現世安穩利樂,臨終往生淨土。敬請常念: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佛說阿彌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經》言:   阿彌陀佛名號,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甚深秘密、殊勝微妙、無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彌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菩薩、聲聞、阿羅漢,一切諸經、陀羅尼神咒、無量行法。是故,彼佛名號,即是為無上真實至極大乘之法,即是為無上殊勝清淨了義妙行,即是為無上最勝微妙陀羅尼。
  • 佛教:普通人念「南無阿彌陀佛」,有什麼用?
    學佛的人都知道,念佛是淨土宗修行的一種方式,也是人們認識佛教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那麼,作為普通人,我們念佛,即念「南無阿彌陀佛」,有什麼用呢?其實普通人念「南無阿彌陀佛」,並不是全是為了往生「西方淨土」,更多的是為了種植「善根福德因緣」,求得當下安寧。也就是說,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儘管不可思議。但是對於 普通人來說,安寧更加重要,這或許是很多人熱衷於念佛的真正原因吧!
  • 一心只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念就是八十年
    —— 正慈大和尚▲95歲高齡的指淨法師她是富有堅韌生命力的雕塑從15歲開始,一心只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到現在95歲高齡,正是念佛八十年,越念越長壽。19歲上山出家,即使得過腫瘤,生過病,也堅持不下山,仍然一心只念「南無阿彌陀佛」,念著念著,腫瘤也怕了她,身體奇蹟般地康復了,至於山外的世界,已經與她無關。人們說:「她此生只為修行而來。」也有人說:「她總說自己不懂禪,不會修禪,其實她已經修得很好了。誰能有她這樣的清澈,這樣明了的人生?」
  • 如素念阿彌陀佛,是否就心地清淨了
    所以,如來佛祖會教給行者們,很多不同的對治方法,比如《楞嚴經》裡的阿難和摩登伽女的故事……怎麼對治淫心?筆者的觀點:老法子,念阿彌陀佛,用佛念轉淫念,或者念念相續地念觀音菩薩都可以!不客氣地說!行者動淫念的根本原因,還是信佛信得不真不切!假使不是心有貪戀的話,怎麼可能一邊口稱彌陀觀音,一邊妄念紛飛?
  • 唐僧向女兒國國王告別,為何行拱手禮而不念阿彌陀佛?
    (蝸牛看西遊第1687期)文/牽著蝸牛散步 一常看86版《西遊記》的讀者,相信對唐僧造型一定不陌生,他見人就雙手合十,念出那句固定臺詞:阿彌陀佛!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前往西天拜佛求經……「阿彌陀佛」不僅常掛唐僧嘴邊,甚至連如來佛祖也念它。原著第七回,孫悟空在天宮鬧騰得不像樣子,玉帝下旨讓如來過來擺平。佛祖到達之後,孫悟空不把村長當幹部,吊二郎當地拄棍問他:「你是那方善士,敢來止住刀兵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