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的人,必須經過五種「苦」

2020-10-20 布衣粗食68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你不願苦一陣子,就會苦一輩子。真正幸福的人,都是先苦後甜,如果上半輩子不拼命,那麼下半輩子就要又窮又苦,很可能落得晚景悽涼。

因此,成大事的人,必須經過五種「苦」。但凡能夠吃苦的人,即便人生活得很難,但終究會慢慢站起來、富起來,成為真正的強者。

我的同學李達,現在是一家加工廠的老闆,家產有了千萬以上。他一個農村出生的男人,憑什麼發家致富?上次和他一起喝酒的時候,他把自己的人生路,說成是「苦中作樂」。我聽了他的話,也深有感觸——苦過、熬過,才能成大事。

1.抓住了機遇,但身無分文,還舉債無門的「苦」。

每個人都有那麼幾次發展的機遇,都有一雙洞悉人生的眼睛。但是成大事的人,一般都是從人生低谷開始的,能夠是富二代的人,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情況是「寒門出貴子」,為了人生理想,從一無所有開始,慢慢成為一個擁有財富和智慧的人。

李達是我的同學,他出生在一個偏遠的山區,家裡除了兩間土磚房和幾畝薄地,就什麼都沒有了。他讀大學的錢,都是從親戚朋友家借來的。因此他畢業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還錢,親戚朋友知道他找了工作,一個個輪番來要錢。借債還錢,天經地義,但是李達一時半會哪有錢還?只能節衣縮食,慢慢還。就在他參加工作的第二年,抓住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那就他所在的公司,需要發展幾家產品外包廠,專門負責來料加工,如果誰投資了,很快就能變富有,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李達和公司籤訂了合同,然後拿著合同到處去借錢,並承諾付加倍奉還。但是他舊債都沒有還清楚,誰願意第二次借錢給他呢?於是他在親戚朋友間周旋了半個月,一分錢都沒有借到。後來,他求助家鄉銀行裡的熟人,借到了幾萬塊錢,但對方不是借給他,而是作為合伙人參與,這樣一來,李達辦廠的收入,大部分都給了 別人。他五年後,把廠子賣掉了,開了另一個小廠,才慢慢變得富裕起來。

機遇稍縱即逝,道理誰都懂。但是你沒有錢,什麼機會都沒有用,你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賺錢。如果你一定要抓住機遇,付出的代價要比別人多得多。但是你能夠熬過這樣的苦,賺的錢,也會慢慢多,關鍵是「如何熬」,拿什麼來「熬」。

2.事業剛剛起步,卻處處被人打壓的「苦」。

這裡,還是說一說我的同學李達。他剛剛辦廠的時候,因為廠子在廣東,而他是湖南人,人生地不熟的,別人都不希望他發財,到處找地方,要麼是被拒絕,要麼是價格高得離譜;後來選了一塊空地,自己搭建廠房,但中途遭遇了幾次阻工。廠子辦起來了,但是產品質量多次被人動了手腳,導致返工的概率很高。李達的明處,別人在暗處使壞,讓人防不勝防。這樣的「苦」,讓李達練就了「火眼金睛」,凡事多長一個心眼,把所有的細節都關注。正是體現了「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

這個社會,沒有幾個人希望你過得好,別人看你創業了,多半會嫉妒你。於是從中使壞,讓你吃盡苦頭。特別是有的小人,暗算你,讓你的利益流進了別人的腰包,你還不敢和對方發生正面衝突,只能是忍一忍。

3.身在異鄉,思念親人,但不能回鄉的「苦」。

好男兒志在四方。話說得很好,很豪邁,但是真的「身在異鄉」,日子不好過啊。要不是為了生活,誰願意背井離鄉?異鄉再好,都不如家鄉溫暖親切。

李達二十六歲結婚,但是結婚之後,他只能一個人去南方繼續創業,因為當時的條件很艱苦,他擔心妻子和他一起外出,太苦了,還擔心孩子太小,受不了那樣的環境。因此他一個人在南方,妻子和孩子,還有父母都在家鄉留守。兩地分居的日子,真的很想家,特別是聽到孩子叫「爸爸」,那一刻,大男人也會流淚。當然,這樣的苦,不僅僅是李達一個人承受,妻子也陪著他一起承受。並且,在李達的家鄉,很多人回家的時候,都是開著小車,拿著禮物,算是「衣錦還鄉」,他負債纍纍回到家鄉,算什麼?然不成要被人嘲笑?

說起和妻子分別的日子,李達的眼睛紅紅的潮潮的。愛一個人,但只能在電話裡聊幾句,互訴衷腸,越聊越思念到心痛。這樣的苦,很多在外打工的人,都嘗到過,總是在想「等家庭富裕一點點,就不要外出打工了」,但是每一次都是想一想,然後就無奈地繼續出門。

4.強迫自己放下愛而不得的人的「苦」。

「男人有錢就變化,女人變化就有錢」。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一個人變富有了,特別是男人,總是免不了出去應酬,很容易被身邊的人帶壞,一不留神就喜歡了婚外的某個人。還有就是曾經在窮苦的時候,遇到了喜歡的人,但是不能成全,只能放手。

成大事的人,都會強迫自己放下「愛而不得的人」,以事業為重。那些以愛情為重的人,多半要事業受挫。比方說,有的人因為有了婚外的愛情,離婚了,結果導致家產分散了,再一次起家,真的是難上加難。特別是有的人,在你有錢的時候,靠近你,然後拿到了想要的錢,就迅速離開。

愛情會讓一個人蒙蔽雙眼,真的就是「戀愛的時候,智商為零」。但是,放下愛而不得的人,是一件「苦事」,要有一顆強大的心。

5.真的有錢了,卻沒有人懂自己的「苦」。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人有錢了,身邊的人也多了,親戚朋友都來了。李達有錢了,親戚朋友都來「找工作、借錢」,很多親戚,在他讀書的時候,都接濟過他,哪有不幫忙的道理,但是幫忙的話,多少要損失自己的利益。如果安排親戚到廠裡打工,他們又憑藉親戚關係的存在,不好管理。讓李達很為難。

最苦的是「沒有人懂」,就是身邊的人,也不懂自己。李達說,「妻子也不懂自己,還以為自己有錢了,就花天酒地過日子。」在一些加班的日子,妻子總是會打電話給他,擔心他「變心了,不想回家了」。這樣的懷疑,讓李達很傷心。

俗話說,「欲成大事不拘小節」。一個人,想要變成強者就應放下「感情的糾纏」,一心一意把事業做大做強。一旦因為「心累」,沒有人懂,而變得自哀自怨,事業就會垮臺。

「苦難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經歷過以上五種「苦」的人,即便事業還不是很成功,但內心已經很強大了,只要鎖定發展目標,慢慢熬過去,一定會成就一番事業。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能吃這五種苦的人,將來必成大器,有你嗎
    那些最終成大器的人,都是經過以下五種苦的歷練,才修到正果的。看看這五種苦你能不能,就知道自己將來能不能成大器了。這五種看起來一點都不難,但是真的要去吃的時候,還真的需要更多的付出呢:一、現實的磨難---會讓你變得更強大經歷現實的磨難就不會讓自己成長,也不會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只有經歷了這種苦,才會讓你更有機會成大器。畢竟只有改變現實的人,才是最有可能踏上頂峰的人。所以這種苦你不能逃避,只能面對,否則永遠都不會出人頭地,成大器!
  • 稻盛和夫:真正成大事的人,往往都經歷過3種苦,看看你中了幾個
    88的稻盛和夫在對自己的人生總結時說道:人生多苦,能成大事的人,往往都經歷過這3種苦。孤獨前行的苦高處不勝寒,每一個能夠走到最後的人往往都是孤獨的。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成大事的人心中都會有一份篤定,無論外界如何喧囂、熱鬧,始終堅持自己的初心,夜以繼日,刻苦鑽研,專心把事情做好,最後就一定會有收穫。「被人踩在腳底」的苦宰相門前七品官,身份、地位、財富、權勢,當你擁有這些的時候,誰都巴結你。同樣的道理,當你什麼都沒有時,自然什麼也不是。
  • 老祖宗忠告:熬過這4種苦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大事,你經歷過幾種?
    幾乎所有能成大器之人,都需要歷經一番寒徹骨,才能品嘗到「甘甜」的滋味。一個真正容易成大事的男人,往往都熬過了這4種苦,比普通人更容易成功,看看你熬過幾個?但個人的態度和嚮往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回答你的問題時也會很有耐心。最好不要指望喝啤酒和酸奶。生意才能越做越強大。隨著銀行管理制度將日益完善。至2045年。很多房子價格都翻倍了。不好好的珍惜她。使我們變得更有氣色。人體就是龐大的「機器」。
  • 不想養出個不孝子,就必須讓孩子多吃這五種「苦」,越吃越有福
    對於中國歷史名人而言,即使經過百年歷史的衝刷,依然能值得後代人敬重學習的人物中,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曾國藩不僅名利雙收,而且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 他一直認為,父母不想養不孝子,就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吃這五種「苦」,將來才會更加幸福。家規,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燈塔,影響著他們往後的人生。
  • 想要人前富貴,必吃五種苦,你敢吃嗎?
    誰不想人前富貴?但是好多人卻不知道,要想人前富貴,就必須吃五種苦,否則讓別人看得起你的機會都沒有。來看看這五種苦你敢不敢吃吧,它們分別是:一、被人誤會---你能壓得住憤怒嗎其實被人誤會,更多情況下是別人刻意為之的行為。
  • 六種人幹不成大事,十種人拿不到高薪!
    點左上角商界管理之道免費訂閱 這六種人註定幹不成大事1、格局小的人;2、不誠信的人;3、太小氣的人;4、太自私的人;5、不懂合作的人;6、不愛學習的人;一、想雙休的人;二、想朝九晚五的人;三、想靠底薪生活的人;四、沒有企圖心的人;五、沒有與時俱進思維的人;六、做事慢悠悠的人
  • 一個人,如果能吃得了這「五種苦」,總能慢慢成大器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個拒絕吃苦的人,往往一輩子都是下等人,是平庸之輩。把苦難當成一種成長的人,慢慢會成為上等人,吃過所有的苦,都會變成後來所有的福。一個人,如果能吃得了以下這「五種苦」,總能慢慢成大器。人生崛起需要一個過程,吃苦耐勞的人,從來不相信「一日千裡」,但總是在「循序漸進」,積跬步以致千裡。
  • 吃得了人生最大五種「苦」的人,他們後來都成功了
    古語說的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大多數人在世,都會吃很多苦,要經歷很多磨難。如果把吃苦的過程當成是打磨自己的一次次歷練,那麼能夠熬過去的話,你就有了飛躍的質變,距離成功也就不遠了。那些能吃得了低谷之苦的人,不管往後事業、生活怎樣,都無法被輕易打倒,成功定是指日可待。二、孤獨的苦在前行的路上,不可能時時刻刻都有人能同行,大部分都是處於孤獨的時間。職場上,人生中,可能沒有朋友,可能沒人陪伴,你必須自己一個人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
  • 與人交往,必須深交的五種人,你遇見過嗎
    與人交往啊,有些人是必須要深交的,而有些人只需要簡單的附和一下就行了。那麼在你的職業生涯中,能讓你做出與之深交的人都有哪幾種呢?我這裡有五種,看看值不值得你去深交吧:一、為你著想的人---會減輕你的負擔這種人必須深交的理由是,但你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這種人能主動幫你減輕負擔。
  • 董明珠:六種人幹不成大事,十種人拿不到高薪!
    這六種人註定幹不成大事1、格局小的人;2、不誠信的人;3、太小氣的人;4、太自私的人;5、不懂合作的人;6、不愛學習的人;(歡迎關注本優秀公眾號《卓越領導力講座》,免費學習1000集管理實戰講座,領取2560元學習禮包。)
  • 一個人要想成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
    但是,在我們日常的工作中,有些人不重視對小事的處理,總想著幹所謂轟轟烈烈的大事,以昭顯於人。其實,許多聲名顯赫的人才,都是從小事上做出來的。其實,真正應該做的是,從大處著眼,從細微處入手,一步個腳印。這樣,才有可能會成就一番大事業的。我們常常發現,那些貌似平常的小事中,往往蘊藏著不平凡的特質。
  • 真正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有這3點特徵,深思所得
    在我們身邊,都會有那麼一類人,他們事業很成功,家庭也很幸福,性情也往往很深沉。他們是經歷過人生風雨的人,在坦途時,能夠不驕不傲,勤奮老實做事,若是在人生危急時刻,能夠沉著穩定,做出正確的決定,從而化險為夷。他們給我們的印象就是這樣,但是具體深思,卻發現他們都有這3個方面的特徵,幫助他們能夠戰勝人生的一次次考驗,到達生活幸福的彼岸。
  • 欲成大事,不需解釋
    真正成大事的人,是在某一個領域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比成績更重要的是,他學會了低調做人,謙卑為懷,領悟了為人處世的秘訣,有自己做人的原則,堅守了道德的底線。成大事的人,是一個領域裡最有威望的人,在大家嘰嘰喳喳的時候,六神無主的時候,你的話就是大家的方向,大家「唯馬首是瞻」。你總是一個領域裡的「決定性」人物。也許,很多人以為,什麼都不說,憋得慌。其實不是的,因為成大事的人,懂得了和自己的心靈對話,常常問一問自己的心——未來要做什麼,人生要經歷什麼,到底想要什麼,過去的有什麼。
  • 成大事的男人,在人生低谷時,往往有三種狼性思維,註定是人上人
    如果一個人想做一件大事,那絕對不會是順風順水的。即使是一個實力雄厚,資金雄厚的男人也不例外。陷入困境或處於低谷這都是不可避免的。這時,男人是否能頑強地度過逆境。在人生低谷殺出一條「血路」並捲土重來,是男人成就偉大事物的關鍵甚至決定性的因素。做大事的人必須具有堅強的狼性,尤其是在人生低谷時。
  • 有以下「六種能力」的人,往往是能扛大事的人
    能成大事的人,並不是有特異功能,也不是走狗屎運,而是他非常自律,比別人堅持得更久一些。當所有人堅持不住的時候,他還在堅持,他就是最後的贏家。「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你想要在任何一個行業站穩腳,做出成績,都必須要成為該行業的能人。
  • 孩子必吃的五種苦,缺一不可
    有些磨難一定要讓孩子承受,再愛孩子,也要捨得給孩子吃這五種苦。/【訓曰 】人在幼稚,精神專一通利;長成以後,則思慮散逸外馳。務必告誡孩子:現在不吃學習的苦,將來就要吃生活的苦。現在讀書吃苦,是吃一陣子,將來吃苦,就有可能是吃一輩子。
  • 真正成大事的人,往往具有這3種心態,你若有一個,也不簡單
    人人都想成大事,但是真正能夠成大事的人少之又少。那麼,他們為什麼就能成功呢?性格決定命運,心態決定人生。生活中,那些真正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有一些常人沒有的心態。下面是3種真正成大事的人常用的心態,你若有一個,也不簡單。
  • 佛說人太苦了,單是出生就有五種苦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間,首先都會經歷出生之苦,也就是自己還是胎兒時期的所受的痛苦。或許我們每個人都不曾記得,但是這些苦必然是實實在在的存在。佛經上講人的出生,就受了五種苦。(一)受胎之苦,謂識託母胎之時,在母腹中窄隘不淨。
  • 欲成大事,必需自律
    欲成小事,只需自勵;欲成中事,還需自省;欲成大事,必需自律。不要經常豔羨他人,相信屬於你的風景還在後面;要學會堅持與忍耐,誰也不知道你下一秒的收穫到底有多少。 所以,春風得意時多些緬想,只要別背叛美麗的的初衷;窘迫失意時多些憧憬,只要別虛構不醒的苦夢!
  • 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有自己的脾氣
    縱觀古今,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有自己的脾氣。往往人們聽到「脾氣」二字,就容易往不好的方面聯想。可能會想到,這個人的脾氣不好。實際上,這裡的「脾氣」,更多的是性格、作風、風格、想法。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有自己獨特的行事作風和處事風格,有自己獨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