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守護一江清水永續北上-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17 光明數字報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五年來】   

    「漢江清喲,漢江美,最美最清漢江水。一江清水送北京喲,南水北調浪花飛……」一曲盪氣迴腸的《南水北調歌》,抒發著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陝南人民的俠骨柔腸。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五年來,陝西1423億立方米清水匯入丹江口水庫,源源不斷地滋潤著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四省市,讓近6000萬人直接受惠,1億多人間接受益。

    守護一江清水永續北上,這是陝西人民的一份莊嚴承諾。6.27萬平方公裡陝西水源地的區域內,800多萬城鄉群眾為確保水質安全作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

加強制度建設 嚴防水源汙染

    陝西的陝南三地市地處丹江口水庫上遊,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地。為保護好水源頭,陝西從2007年開始,做好丹江口水土的保持工作和水汙染防治工作,確保一江清水永續北上。

    12月1日,在安康市旬陽縣雙河鎮,清澈的雙河水靜靜流淌,匯入長江的第一大支流——漢江。河道兩旁,一群身穿紅馬甲的女子護河隊員,正在撿拾河道裡的垃圾。「每月1日和15日我們都會自發過來。門前河水是要送到首都北京的,咱們不能給陝西人臉上抹黑。」隊長朱先萍告訴記者。

    「陝西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了覆蓋省市縣三級的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控制指標體系,每年對各市區進行全面考核。通過劃定紅線、強化考核,推動節水、核定納汙等一系列措施,境內657公裡漢江流域水清如鏡,出境水質完全達到國家Ⅱ類標準,確保了陝南群眾飲水和國家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水質安全。」陝西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張育奎說。

    5年來,為嚴防水源汙染,陝南三市關停並轉遷了370多個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汙染嚴重的企業和礦產資源開發項目,全面實施最嚴格的汙染物總量控制和排汙許可證制度。三市實施移民搬遷減少人類活動對水源地生態的影響破壞,累計治理小流域470條,治理水土流失1.3萬平方公裡,新修整基本農田31.2萬畝,營造水土保持林和經濟林405萬畝,退耕還林超1000萬畝。

    與此同時,陝西省還大力實施丹江口庫區及上遊水汙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以及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國家重點工程,先後啟動實施了陝南避災生態移民搬遷、漢丹江綜合整治、生態清潔型小流域試點、秦嶺主要江河源頭預防保護、農村澇池塘壩水生態修復等工程項目保護水源地,確保源頭水質穩定達標。通過陝西省上下的不懈努力,2019年上半年,漢江、丹江及其支流水質穩定保持為優。

    「近年來,陝西省適應國家南水北調工作從『保通水』向『保供水』的轉變,推進漢江、丹江流域水源涵養區保護科學化、規範化、常態化,確保中線安全穩定供水。」張育奎說。

推行河長制 確保水源清潔安全

    為了保證南水北調工程有清潔水源,陝西省堅定不移推行河長制,全面加強南水北調水源地保護,確保一江清水永續北上。

    冬日,行走在陝南地區的水源地上,「保護河流人人出力,美麗鄉村代代受益」「深化河長制湖長制,共護一江清水永續北上」等大型宣傳牌在南水北調中線上處處可見。

    讓每條河流都成為好風景,已經成為安康人民的奮鬥目標。近年來,安康市持續提升河湖管護水平,編制完成漢江等「一河(湖)一策」方案,全市流域面積5平方公裡以上河流941條、148個湖庫實現河湖長責任體系全覆蓋。

    漢中市也以河湖長制統攬水生態環境保護,全市各縣區堅持河長主治、源頭重治、工程整治、依法嚴治、群防群治「五治」方針。目前,全市共設立市縣鎮村四級河長2932名、湖長1183名,配備各級河道警長216名、民間河長16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河道保潔員1223名。

    「以前,河水特別髒,有時還有臭味。現在水質越來越好,越來越清亮了。」商洛市鎮安縣西口回族鎮上河村村民陳篤強說。

    「把黨支部『聯』在河上,才能帶動更多群眾參與清河、護河。」西口回族鎮黨委副書記安明海說,實施「黨建+河長制」,通過「黨員志願崗」定期開展巡河、保潔行動,西口回族鎮形成了「愛河、治河、護河」共識。

    2014年,為保障南水北調水質安全,鎮安縣率先探索推行河長制,積極做丹江水源的守護者,隨後這一制度推向了全省。今年,商洛市代表陝西省通過了水利部河長制第三方評估,河長制的實效得到肯定,群眾也切實感受到水清了、河暢了、岸綠了。

轉型發展 走出生態產業新路

    生態保護倒逼產業結構調整,陝南三市也利用生態優勢走出一條生態產業轉型之路。

    「如今,政府幫助我們搞起了生態養殖,在山上發展柚子、高山蔬菜等產業,聘任一些村民為護河員,解決村民們的後顧之憂。瀛湖的水更清了,水質更好了。」安康市漢濱區瀛湖鎮橋興村村民唐漢邦說。

    在安康市漢陰縣,觀音河鎮為保障水源安全,鎮上對產業發展進行了調整,按照「產業美」的思路,規劃發展有機生態產業。金絲皇菊已成為鎮上的一張亮麗名片。

    為了涵養水源、改善水質,商洛市始終堅守「保護一江清水、呵護最美藍天、守護秦嶺綠肺」的理念,把薄弱有限的「工業隊伍」選擇性關停轉遷。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關閉化工、礦山、食品等企業90餘家。

    (本報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 本報通訊員 李佳寧)

相關焦點

  • 關於舉辦「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公益活動的啟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時代主旋律,順應教育深化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校長專業化水平,由光明日報社主辦,《教育家》雜誌社、光明網承辦,《留學》雜誌社、人民教師網協辦的「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系列公益活動正式啟動。
  • 用愛心守護一江清水
    保護好蜀河生態環境,對保證一江清水意義重大。2016年以來,高坪社區移民搬遷陸續入駐340戶1200人,比原來增加一半住戶和人口,社區衛生和河流環境都受到挑戰。從小生長在蜀河岸邊的朱先萍,十分喜愛家鄉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她和姐妹們在河邊散步時,經常撿拾河道垃圾雜物;閒暇之餘還組織大家對社區公共場所進行清掃,努力保持社區和河道乾淨整潔。
  • 課本裡的陝西-光明日報-光明網
    課本裡的陝西,有令人拍案叫絕的風景,亦不乏濃鬱的地域風情,它或凝結為一支鼓曲,或灌注成一尊雕像,或幻化為一羽飛鳥,或迸射出一曲秦腔!    課本裡的陝西,是陝北後生手中激情飛揚的鼓槌——「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 好莊稼長在漢江岸上-光明日報-光明網
    漢江岸上的油菜花節,因為一江清水的流淌,從鄉村到城市,把名聲傳向清水所能到達的每一個地方。    人間四月芳菲盡了,山寺桃花也開過了。桃花、李花、櫻桃花開在莊稼花之前,它們開過,是說明土地徹底醒了,莊稼該上場了。這是大地的詩意,給莊稼打場子,讓莊稼正式上場,給莊稼的開花熱身。
  • 湖北守護一江清水東流
    為守護一江清水,宜昌市對黃柏河沿線碼頭開展了整治工作,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對黃柏河沿岸碼頭逐一走訪調查,開展溝通工作,了解基本情況、歷史遺留問題,聽取業主對碼頭治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收集業主對碼頭拆遷提出的補償範圍和標準等信息。目前,黃柏河沿岸16家碼頭的取締任務已經全面完成。
  • 光明日報社行政人員招聘公告-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創刊於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辦,以知識分子為主要讀者對象的思想文化大報。作為黨中央指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作為黨和國家聯繫廣大知識分子的橋梁和紐帶,光明日報始終堅持與真理同行,與時代同步,立足知識界、面向全社會,在團結、聯繫、引導、服務知識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南水北調中線行:探訪漢江源頭 一江清水送天津
    天津北方網訊:南水北調工程是我國跨流域特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本市繼引灤入津工程之後的又一條「輸水」生命線,9月19日,天津「飲水思源▪南水北調中線行」大型採訪活動正式啟動,記者跟隨採訪團沿線踏訪,尋漢江源頭,走陝西、湖北,經河南、河北,達天津,就沿途各地的工程建設、生態環境、風土人情等進行採訪報導。
  •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六周年」一渠清水永續北送的南陽實踐
    而作為渠首的南陽,保障一渠清水永續北送,已經成為當地群眾的最大共識。確保一渠清水永續北送,是南陽義不容辭的政治擔當。作為丹水北上「水龍頭」所在地,淅川縣實行了嚴格的禁漁令,劃定特殊水域為常年禁漁期;明確每年的的3月1號至7月31號為部分水域禁漁期。目前,淅川縣正在對丹江口水庫淅川水域「三無」船舶依法進行整治取締。
  • 光明網法律聲明
    光明網法律聲明   光明網版權聲明  1、作者向光明日報及其子報子刊投稿或寄送約稿,一經採用即視為作者將該作品的發行權、複製權、信息網絡傳播權、彙編權等權利長期授予光明日報及相應子報子刊,並許可光明日報主辦的光明網在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上使用投稿或約稿作品。
  • 光明日報推薦參評2020年中國新聞獎消息通訊類作品《創新服務能力...
    作為思想文化大報,《光明日報》的融媒體內容生產始終以「新聞視野、文化視角、思想深度、理論高度」為宗旨。在難以擁有突發、現場、音畫等資源優勢的前提下,報社提出評論立報、立網、立端的方針,將新聞時評作為融媒體內容建設的戰略重點。為此,報社成立社評委員會,整合《光明日報》評論部和光明網評論中心力量,成立社評工作室,建立了「朝會」制度。
  • 光明日報評論員: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第一線
    事實上,在抗擊疫情前方,還有無數個像鍾南山院士一樣的醫護人員和科研人員,肩負使命,忠於職守,為守護一座城市、一個國家默默奉獻,他們是國家和民族的英雄。抗擊疫情是一場無聲的攻堅戰。既為戰事,當定戰略布局,當有戰術安排,當分輕重緩急,在前所未有的疫情挑戰面前,當下最緊要的任務就是防控疫情擴散、努力治病救人。
  • 徐州賦-光明日報-光明網
    應人順天,三戶而亡秦族;感時知命,一夫足興漢邦。天機微啟,劉季振雄。萬騎奔突乎西路,五星連珠於東井。滅秦興漢,七年功成。天地翻覆,郡國互代,則有泗水、沛郡、楚國、彭城國相賡續。一方大國,千葉王侯,綿延隋唐,連絲斷藕。降而宋元,臨河泗以稱大府;垂而明清,眺江淮乃列名州。奎婁分野⑶,據九夷之歸地;汴泗交流,當吳魯之分疆。湍?九轉而金鼎隱匿,明光七曜而古佛安詳⑷。漢魏有禪代,豐沛同炎涼。
  • 守護漢語表達的純正優雅-光明日報-光明網
    古典詩歌這樣的例句更是比比皆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陸遊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經常在日常生活和行文中被人引用,極大地豐富了漢語。     語言從來是發展的,我們也沒必要視網絡語言為洪水猛獸,把生動的語言文字創新一棍子打死。
  • 一渠清水永續北送
    南水北調東線,長江水出揚州一路北上,潤蘇北、濟膠東,今年年度調水工作啟動。通水4年來,100多億立方米「南水北調水」成了生活的保障水、抗旱的救命水、河湖的生態水。誰曾想到,汩汩清流背後的不易。東線調水,成敗在治汙。
  • 民胞物與-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論壇·溫故】    2017年12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開幕式,並發表題為《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講話。    張載在「萬物一體」「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礎上,提出的「民吾同胞,物吾與也」這一思想,被後世學者概括為「民胞物與」。「民胞物與」是《西銘》的核心思想,被後世視為孟子之後論仁求仁的精華思想。    「民胞物與」的哲學基礎,是儒家「萬物一體」「天人合一」的思想。
  • 明天上午9:30,光明日報帶你走進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高考分數已出又到了讓人難以抉擇的時刻了此刻的你需要了解這樣一所本科高校她工科優勢突出、行業特色鮮明她有最先進完備的實驗實訓場地她有最耐心懇切的名師好友她有最秀麗怡人的風景環境……你感興趣的這裡都有!>8月5日 9:30光明日報帶你走進
  • 烽火中,一所中學的七千裡跋涉-光明日報-光明網
    從這裡走出的學生,詩化的心靈永遠向著陽光    國立六中的本部扎在綿陽城內,下設四個分校:一分校在梓潼,二分校在德陽,三分校在新店子,四分校在羅江。羅江城裡的文廟、城隍廟和陝西館,闢為校園。四分校的班底,就是山東省立濟南第一中學的學生。「抗戰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成了踐行的校訓。戰氛日熾的情勢,呼喚戰鬥的文學,因此,多項教學科目中,文學課程特別顯出它的特色。
  • 系統治理東平湖 護一渠清水北上
    科技日報記者 唐 婷  初冬時節,陽光照耀下的湖面,波光瀲灩。不時有三兩隻黑色的野鴨在茂密的蘆葦蕩中穿進穿出。遠處,一群群白色的飛鳥從水面掠過。這裡是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的東平湖。  東平湖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重要的調蓄水庫之一。
  • 2020,湖北三農觀察|為保一江魚兒永續歡遊
    湖北之聲推出系列報導《2020,湖北三農觀察》,請看第九篇《為保一江魚兒永續歡遊》《2020,湖北三農觀察》第九篇《為保一江魚兒永續歡遊》.mp308:34來自湖北之聲FM1046堅決向非法捕撈說「不」寒冬臘月,長江天興洲段水域氣溫接近零度,不時有白色飛鳥翱翔於低空。
  • 高校招生 | 今天16:00,光明大直播走進陝西師範大學
    直播預告作為西北地區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屬、「雙一流」建設的師範大學,在70餘年的辦學歷程中,陝西師範大學秉承「厚德、積學、勵志、敦行」的優良傳統,立足西部,面向全國,已發展成為一所有重要影響的綜合性一流師範大學,形成了「抱道不曲、擁書自雄」的學風和「淳厚博雅、知行合一」的校風,鑄就了「紮根西部、甘於奉獻、追求卓越、教育報國」的「西部紅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