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經濟學理論,房地產恰似一個金礦。
我曾在《金陵晚報》上發表文章,談到房地產市場中的二八定律,談到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馬太效應,談到上漲預期推漲房價、下跌預期助跌房價的皮革馬利翁效應,也談到「人造熱銷樓盤」利用的羊群效應、從眾心理,以及人們買房的路徑依賴。這些都引起讀者的興趣。
今天,借著前天陪朋友去看房的例子,談一下房地產市場中的訊息成本、價格歧視。
價格歧視:
根據不同顧客推不同優惠
「李老師,請你幫我來看一下!我得到內幕消息,夫子廟對面一樓盤,開發商為了回籠資金,把幾套保留的精裝小公寓拿出來賣。是特價,50多平米,只要90萬,單價只要1萬7千多。周邊二手房已賣2萬多。」前天一早,朋友小丹就打電話來,激動地跟我說,「售樓小姐講,再不來,這幾套房肯定就賣光了。」
中午,我就陪小丹去看房。4樓的樣板房朝東,採光、視野、戶型都不錯,小丹很喜歡,問:「這套房子賣多少錢?」
售樓小姐說:「樣板房早被人買走了。現在只剩3樓的幾套,還有14樓、15樓各一套。」
3樓的房子,正被一家酒店包租,還有房客。敲門進去,採光、視野都不如4樓樣板房,感覺很壓抑,而且窗外是個平臺,很容易被入室盜竊。
我掃了一眼價格表,這朝東的53平米房子竟賣99萬,就問:「不是說只要90萬嗎?」
售樓小姐答:「面積小點的,是賣90萬,已經賣完了。也有40平米的,只要80萬,就是朝北。」於是,去看了下朝北的房子,更暗更壓抑,小丹直搖頭。
售樓小姐見勢,說:「其實你要自住,我推薦15樓的房子,59.15平米,總價110萬。採光、視野都很好。」
沒其他選擇,只好去看一下15樓的房子。採光、視野、裝修確實都不錯,就是朝西,還是頂樓、有滲水隱患,而且戶型不規整,有個拐角。小丹嘆道:「本來預算是90萬,現在又漲到110萬了。」
售樓小姐看到小丹猶豫的眼神,說:「我們的優惠是一次性付款9.7折,按揭貸款9.8折。如果你誠心要買,現在交5萬塊錢定金,一個星期內交齊30%首付,我會幫你爭取打到9.5折。再算上其他優惠,這套房只要102萬。」
訊息成本:
消息靈通人士買房更便宜
事後小丹回憶,她一度衝動地要交錢買。但中午吃飯時,我在手機上查了下這家樓盤二手房的價格,也就1萬7千多。有的二手房,40平米賣70萬,52平米賣98萬。這表明,開發商的售價,並非特價。
而且這種酒店式公寓,住幾年就老舊了,隔音、私密性都比較差,可能租金會比較高,但升值將很慢。再加上有酒店包租,人多且雜,一個單身女孩住在這,人身和財產安全是個大問題。
小丹說:「我主要是訊息太閉塞,不知道能在市區買到什麼樣的小公寓,所以被售樓小姐一忽悠是特價,又看到有人在搶房,就急著要買。現在覺得這房子價格上並沒有吸引力,還有很多硬傷,並不適合我。」
我說,其實買房是要付出訊息成本的。像你這樣,想買個100萬的小房子,選擇餘地還是挺大的,只要你多研究樓市、多諮詢專家、多看幾家樓盤,肯定能買到更好的、更適合自己的房子。
在此總結下樓市中的訊息定律:訊息較少的人,付價較高。訊息較多的人,自然付價較低。
爭取底價:
買房要砍價還要找關係
再說下房地產銷售中的價格歧視: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房子,卻以不同的價格,出售給不同人群。
為了利用價格歧視賣更高的價格,售樓小姐會把不同的顧客分開,分別帶顧客去看房。如果這個買房人特別急著要買房,不介意當前價格,售樓小姐就以「一次性付款9.7折,按揭貸款9.8折」的折扣賣給對方,多賺一筆錢。如果另一個買房人猶豫不決,售樓小姐也可以申請到9.5折的優惠,促進成交。
這表明,買房一定要還價。南京絕大多數樓盤,在案場優惠基礎上,還有額外的優惠。畢竟還有那麼多關係戶,開發商總得留點優惠在手上,不然人情這一關過不去。
猶記去年,房子賣得不好時,河西一豪宅給了售樓員極大的折扣權限,善於砍價的買房人,爭取到了底價,直接省下幾十萬元。也有人照價買房,多掏了幾十萬,自己還不知道。
不善砍價?那是跟錢過不去。記者 李子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