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速凍食品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相當龐大的產業規模,並且以每年15%的速度遞增。智研諮詢發布的前景預測報告表明:預計今年中國速凍食品市場規模將達到1467億元。目前,中國人均速凍消費量僅為歐美市場的一半,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根據今年10月中國企業品牌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速凍食品品牌力指數得分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思念、灣仔碼頭以及三全。
三全食品作為中國最大的專業速凍食品生產企業,如今,三全食品成為了全國家喻戶曉的品牌,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擁有全國最大的速凍食品生產基地,主營業務包括速凍水餃、湯圓、粽子以及面點等速凍食品。在2017年,三全的市場份額為30.6%,並在鄭州、成都、天津、太倉、佛山等地建布局有生產基地。三全食品二十多年,從一個小攤小廠,發展到今日的食品大王,成為了行業標杆,靠的是創始人陳澤民的功勞,他被稱為「中華湯圓王」。
湯圓在中國有漫長的歷史,據說起源於宋代,在浙江寧波一帶興起,所以,湯圓對於國人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的食品,而且其材料也很簡單,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90年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需求格外旺盛。超市裡賣的食品也越來越豐富。當時已經是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的陳澤民,不甘心每月拿著100多元工資,毅然辭職下海,擺攤賣起了冰激凌。
在那個年代,敢於放棄穩定鐵飯碗的人,都是頗具魄力的人,陳澤民身上有著一股愛折騰的勁。一次到哈爾濱出差,發現當地人愛吃餃子,並一次性做了很多,吃不完,就放到戶外凍起來。陳澤民突發聯想,湯圓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做。說起湯圓,陳澤民還是很熟悉的,大學畢業後,他去了四川工作,並在那裡學會了做湯圓。回到鄭州後,陳澤民就自己開始搗鼓起生產機器,學醫出身的竟然搞起了機械製造,這也是得益於他小時候就是一個無線電愛好者,做過很多電器的組裝和維修。
沒想到的是一經折騰,陳澤民還真成功了,於1990年發明出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並申請了專利。隨後他拿著這個新鮮的食品去超市推銷,大獲成功,在周邊地區慢慢打開了銷路,生意走上了正軌。同時,陳澤民不斷對產品質量進行改良,速凍的效果也越來越好。
1992年,陳澤民乾脆辦起了三全食品廠,真正的走上了創業之路。隨著銷路的不斷打開,三全的生產線也不斷擴張。不到一年,日產量就達到了30噸,還相繼推出了速凍餃子、速凍粽子等產品。創業的前期來說,陳澤民事業算是做的順風順水。之後,陳澤民想到了通過打廣告來打開知名度,於是,花重金在央視投放了廣告,很快三全食品在全國市場鋪開,銷量不斷上漲。
一個行業的市場空白被人發現了,必然會很快湧入大量的競爭者。隨著三全的不斷做大,競爭對手也自然是越來越多。在國內的一個最大的競爭對手便是同樣誕生於鄭州的思念食品,1997年才成立,比三全晚了很多年,但是發展得非常快,創新意識非常強,產品超過200個花色品種,在國內佔據了20%以上的市場份額,並於2006年實現了對三全的反超,2008年成為了北京奧運會速凍包餡食品獨家供應商。
三全食品而後做出調整,對渠道進行了重新梳理,終於在 2010 年再次以 28% 的市場佔有率坐回頭把交椅。但三全食品並不容易,除了思念,還有來自美國通用磨坊旗下的灣仔碼頭,這幾年迅速搶佔市場,很快佔據了老三的位置,並有向老二,老大衝擊的發展態勢。而思念市場表現也很強勁,推出了「金牌蝦」和「彩趣小小玉湯糰」等高端產品。
當然,三全食品也沒有完全坐以待斃,2009年交班給第二代年輕人後,三全也不斷網際網路+,在各大城市的寫字樓安置「盒飯機」,進軍都市白領午餐剛性市場 ,不過,似乎進展得不太順利,目前已經大部分關閉了。
不甘心的三全,又於2017年全面發力有將近2萬億元市場空間的早餐市場,推出了蒸煮類、煎烙類、油炸類等四十多個品項、一百多個品種的早餐產品,滿足了消費者對早餐的多樣化需求。目前來說,還處於試水階段,但是這是個巨大的市場,如果能夠站穩腳跟,對於三全的發展來說,無疑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2018年上半年,三全食品實現營業收入30.7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35%;淨利潤為8,21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83%。總體來說,業績還是在增長的,只是利潤率低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這對於三全來說也是發展中一個不利因素。
陳澤民出生於1943年,如今已經76歲,是和任正非同一個時代的人。1992年創立三全食品廠時,已經49歲,可以說是創業非常晚了,這個年齡大多都等著退休,他卻折騰起來,並做成了全國最大的速凍食品公司,這份勇氣魄力,敢於拼搏的精神,值得年輕人學習。
2008年,三全食品在深交所成功上市。2013年,陳澤民以165億身價榮登「河南首富」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