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11日訊超市裡缺貨了,他補;
貨架亂了,他整理;
拿到手的貨品不想要了,他來接收。
常在超市露面,但你不會注意到他。雖然愛逛超市,但「理貨員」對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詞。近日,我就體驗了這種「超市掃地僧」的工種,當一天超市實習理貨員。24歲的楊利有就是我的師傅。半年前,他來到華潤萬家濮家店做家庭食品科的理貨員。當我提出要體驗一天時,一臉靦腆的他開始像孩子一樣點頭,卻又立馬來了句:「你吃不消的。」
14:00疊米大師
下午2:30晚班才開始,可楊利有2點就到了,換好了工作服——灰色長袖加綠色背心,汗漬隱隱可見。超市負責人說,楊利有來超市時間不長,卻是個人見人愛的「小子」。
這天的重頭戲是大米。「我們要從收貨區,也就是這個地下倉庫,用液壓車把大米推到2樓,然後疊放到地堆區。今天要疊800袋。」這麼多!一次液壓車能夠裝下一噸,當天要搬運、疊放10噸米。
正想著,楊師傅已經開幹了。看他清點大米,我想上前幫忙推液壓車。結果,方向不動不說,我連把手都動不了。楊利有說,這液壓車不但難控制,還很危險。那就搬米吧。我嘗試搬起一袋10公斤的米,只感覺手狠狠地往下一沉,穩好步子慢慢走,好不容易到了地方,我把大米往堆頭上一放,轉身就走,師傅發話了:「別急,先對齊,拍拍平整。」啪啪啪幾下,大米服帖了。
在超市家庭食品類銷售中,大米佔20%,是楊利有的主要工作對象。疊米不是一袋袋往上放就行,得講究技巧。「一些需要橫著放,一些要縱向放才行,這樣省空間又整齊。」他說, 「我是疊米大師。」楊利有一扛一疊一拍,800袋大米都乖乖地放在地堆區裡了。」
16:10樓梯間就是「辦公室」
連續高強度工作了兩個多小時,楊利有準備去「辦公室」休息一會,而那「辦公室」只是超市逃生通道的一個樓梯。「我每天都要來這喝口水,抽根煙。」
在這個「辦公室」裡,他和我說起了他的故事。老家安徽的他,18歲就出來打工,先後做了7份工作,最艱苦的,是在舟山一個島上做船的部件。雖然很不習慣島上的生活,但為了生計,他忍了。「可後來還需要做電焊,皮膚過敏得厲害,辭了。」他說,現在這份工作,算是自己幹過的最輕鬆的了。
晚上7點半,超市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段,楊利有「清貨」時間到了。
「理貨員就是超級收納員。」楊利有說。他嫻熟又麻利,把大箱的東西放底層用來堅固『地基』,中間的縫隙用小的東西填補,貨品一個緊挨一個疊緊,這樣一次就能疊上幾十箱大大小小的貨品。
「理貨員其實並不是都是我這樣的。」楊利有說。前不久有一組圖片網上很紅的,遠看是一輛坦克,近看是用牙膏堆成的;遠看是一朵花,細看原來是內衣疊成的……這些都是理貨員做的,有創意吧。
晚上10:00 「掃尾」耐心再耐心
打烊時間,很多燈都熄滅了。超市裡有了另一番平日見不到的景象。促銷員開始整理貨架,楊利有又回到地堆區,看看堆頭有多大缺口,要補多少貨。「我們還是喜歡缺口大一點,缺口大證明賣得多啊。」楊利有一邊說一邊走進倉庫。
「方便麵歸方便麵,油鹽醬醋就各自擺開。」楊利有都要有條不紊地將貨品分門別類。「這需要細心,也需要耐心。」他說,因為貨架有三個人高,貨品有上千種,如果缺少其中一樣,理貨就很浪費精力。晚上11:00,等促銷員們整理完貨架後,楊利有再去檢查了一遍。「你看,這個奶粉就得重擺,太亂了。」那幾袋奶粉只是擺放得不夠正,他卻要求完美。這是他一天所有工作的「掃尾」,必須無瑕。
晚上11:37雨夜裡的夢想
晚上11:37 ,楊利有終於下班了,外面下起了雨。住在城西,每天乘坐179路到超市,需要50分鐘,但他不喊累。
因為在城西,他有一個小「家」,是和女朋友的。這個「家」,只有8平方米,但他很開心。「現在每個月付掉500元房租,剩下的省省也夠花了。」不管是工作還是聊天,他都是笑眯眯的,「超市說要我參加培訓,也許以後有希望做主管,我很開心,不管多辛苦,只要有夢想,我就一定會堅持。」
當你在超市隨手丟扔物品時,請記起他
晚上11點37分,做了一天超市理貨員的我,伴隨著雨下班了。
疊米看似簡單,但當把一袋袋30斤的大米扛到地堆區,再用九牛二虎之力把它們按秩序疊好,拍打平坦時,我的手腕開始生疼。800袋大米,搬完,疊好,我的手已抖得厲害。而理貨員的工作,也不只是想像中只要簡單的機械操作就行。每一步動作,都需要在做前思索全面。不得不承認,有的時候,他們比藝術家,更懂得生活。
只想和大家說,在你們進入夢鄉的時候,他們正在整理你們隨手翻亂、隨手丟扔的貨品。當有下次的時候,請記起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