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南關西圍是贛南圍屋的經典之作,被譽為「天下第一圍」,位於「世界圍屋之都」江西龍南縣,目前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4A級景區。
「斑駁的石板寫青春,穿越時空的回音,關西圍那是誰唱的小調,」一首美妙動聽的《我在關西圍聽見斑鳩調》將客家遊子的心拉回了百年客家圍屋。
行走在圍屋內長廊,擠生著青苔的石頭走廊見證了徐家人昔日的繁華及現在的遊客如織。作為圍屋的核心建築,祠堂是圍屋中最莊嚴,建築規格最高,裝飾最華麗的地方。祠堂正對面照壁後面的戲臺,客家民俗小戲讓遊客再一睹客家閒暇的娛樂風採。
仿造蘇州園林風格而建小花洲現在已破損,但當年的建築風格依稀可見,在「一品池」、「惜字塔」品味古人對文字的崇敬。
據悉,遊客服務區增加了明朝兵器遊覽館,踏上關西隘可一覽圍屋群全景;遊客可在圍屋體驗區裡沉浸於關西新圍的觀、鵬皋圍的吃、西昌圍的住、圳下圍的商、田心圍的情和小花洲的賞等等;帶上小孩、老人,過鎖橋、登高檯燈,感受採摘各種水果的喜悅,體驗客家鄉愁,縱身於花海、在客家新天地重返少年時代找回兒童樂趣。
遊客在欣賞到客家圍屋建築的精美之餘,還可以體驗豐富的客家文化生活和置身優美的生態環境。
新建設的溼地佔道自帶復古、原始風,讓人們體驗到鄉村的味道。遊客中心前側的滴水臺,既是對關西新圍前後共建了29年,來之不易的紀念,也飽含了客家先人執著的精神。
古時候的人們沒有鐘錶,靠的是人工在晚上打更,把打更塔建在關西這個傳統古村落,讓「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感嘆回歸到原滋原味的時間概念。
客家老行當體驗區裡彈棉花、打鐵、做陶罐、竹編、做錫壺、手工秤、編織客家冬頭帕、做灰水粄、餈粑、燙皮等各式各樣客家老行當體驗活動讓遊客在進圍屋前先親身感受一番客家手工歷史。也許有人會問,村民在傳統村落裡過著現代化生活,勢必會對古建築產生破壞。但換個角度去看問題,如果沒有人在這裡炒燙皮、打米果、石筧茶,傳統村落往往又失去了靈魂。
「這些老手藝很久沒見過了,時隔30年再看到,真親切,我真怕這些手藝失傳了。」定居北京的圍屋後人徐家偉感慨,「文化有了載體才有保存下來的希望,文化只有活起來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得以永恆。」
在關西圍,給人的感覺是純美、安靜,村風民風純樸、文明,有「大家閨秀」的風範。在這裡,原住居民仍然安逸地居住在圍屋裡生活。當外地遊客來到關西新圍,總能看到一位老人講述著圍屋的故事,她就是在圍屋裡出生長大、現年近九旬的徐來娣。(魏 軒 伍兆雲)